伦敦散记一:初到伦敦

Hejie

<p class="ql-block">5月22日,我踏上了从杭州经深圳转机至伦敦的旅程,全程耗时近20小时。清晨7点半(北京时间),从杭州出发,一路向西,追逐着太阳飞行,当抵达伦敦时,已是当地的晚上8点多(伦敦时间),但天空依旧明亮,只是小雨,夕阳羞涩地藏在浓云之后。</p> <p class="ql-block">北京与伦敦之间的时差大约7小时,这使得每一次的跨越都仿佛穿越了一个不同的世界。受高纬度的影响,伦敦的昼夜长短变化尤为显著。冬季时,夜晚漫长而白昼短暂;而到了夏季,白昼则变得格外悠长,大约有18个小时之久。夏季的伦敦,早晨4点便迎来第一缕阳光,直至晚上10点,夜幕才缓缓降临。因此,夏季成为了游览伦敦的最佳时节,白天的时光充裕,适合户外活动,且天气宜人,气温在20摄氏度左右上下波动,让人感到格外清爽舒适。</p> <p class="ql-block">航站楼的通关区域人头攒动,显然是数架航班同时抵达。眼前的队伍宛如长龙蜿蜒,目测有上千名旅客在耐心等待。面对这缓慢移动的队伍,心中不禁泛起一丝焦虑,担忧通关的时间会漫长。然而,值得庆幸的是,约有二十余个通关口同时开放,海关人员高效且专业,只需简单询问便迅速放行,无需繁琐的行李检查。这大大地提升了通关效率,尽管如此,我们仍花费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才成功出关。</p> <p class="ql-block">伦敦,这座享誉全球的国际大都市,从空中俯瞰,展现出一幅别致的画卷。它宛如一张巨大的圆饼,优雅地平铺开来,低矮的房屋与茂密的绿地和谐共生,街道与河流交织成一幅生动的城市纹理。高层建筑很少,这种城市布局与杭州、深圳的摩天大楼林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彰显了伦敦别样的韵味和魅力。</p> <p class="ql-block">伦敦希思罗机场,作为世界上最繁忙的国际机场之一,同时也是欧洲航空交通的枢纽,它见证了无数飞机的起起落落,展现了惊人的吞吐能力。然而,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尽管机场本身和航站楼都很大,但连接飞机与航站楼的廊桥却显得相对狭窄,宽度仿佛只有中国同类设施的一半,给人一种稍显局促的感觉。航站楼内的旅客通道也略显紧凑,虽然设备一应俱全,功能完善,但与中国机场的宽敞通道相比,显得有那么一点点“小家子”气。</p> <p class="ql-block">值得称赞的是,老弱病残旅客享有专门的陪送服务,以及为他们特设的优先通道,使得他们的通关过程极为迅速,几乎无需排队等待,极大地方便了他们的出行。</p><p class="ql-block">在通关区域的设计上,欧盟、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的旅客享有独立的通关空间,其中大部分人选择便捷的自助通关方式,仅有少数需要人工协助。这与另一个区域的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突显了不同旅客群体在通关体验上的差异。</p> <p class="ql-block">完成出关手续后,我们领取了托运的行李,此时已是深夜十点多。值得一提的是,在伦敦机场,托运的行李并未见有人工检查。由于时间已晚,我们选择了乘坐机场内的小火车,从T4航站楼快速转移至T2航站楼,并顺利入住了机场附近的伦敦假日皇冠T4酒店。办理入住手续时,发现与我们有着相同需求的人还真不少,来酒店前台办理入住的旅客络绎不绝。</p><p class="ql-block">简单洗漱后,时钟已近凌晨一点,我才安然入睡。清晨,不到五点我便醒来,拉开窗帘,惊喜地发现窗外就是停机坪和飞机跑道。值得一提的是,这家酒店的隔音效果超乎想象,竟能隔绝外界飞机起飞和降落的轰鸣声,让我享受了一个宁静的早晨。</p> <p class="ql-block">酒店的早餐以传统西餐为主,稍显单调。在用餐区,虽然食客众多,但人群以白人和黄种人为主,并未见到黑人身影,这与昨晚通关时所见到有不少黑人旅客形成了鲜明对比。此外,我注意到机场和酒店的工作人员中,黑人似乎占据了很大比例,这可能与我的个人观察有关,但确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p><p class="ql-block">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