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的乡间教堂

荒野 wildnis

<h5> —— 清末民初胶东传统文化系列</h5><h5><br></h5><h5><br></h5><h5><b> 芝 罘 图 说</b></h5><h5><b> Chefoo Pictorial Information</b></h5><h5><b> 第 2 5 8 篇</b></h5><h5><br></h5><h5> 荒野: 图文/摄影/制作</h5>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最先进入胶东的西方宗教是天主教,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基督教开始大举入华。整个胶东的传教中心实际集中在开埠后的烟台,清末民初时期,烟台(芝罘)先后建立了26个教堂,与这些教会相关的建筑也有43座,创造了烟台近代建筑之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晚清时期法国天主教新教徒的工作人员分布(年鉴,1910)可以看到烟台的情况:大城市:上海358 ,广东197 ,北京160,福州139 ,南京125 ,成都124,烟台99 ,汉口78,武昌 67,宁波62,天津60,重庆54,镇江 29.......【1】</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然而,建于胶东乡村的成规模的教堂并不多,有些乡村教堂甚至用的是当地民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原胶东平度州门村乡马家疃由于村里人进京入会天主教,加之这里是进出胶东内陆的通道,便成为天主教步入胶东内地乡村的一个传教站。</p><p class="ql-block"><br></p> <h5>清末民初胶东老明信片,胶东平度门村镇马家疃天主教堂。</h5> <div><br></div><div> 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法国天主教赵司铎、郎司铎【2】先后来到马家疃传教,1846年,海禁未开,朝廷禁止洋人擅入内地,因此传教士及马家疃、李家埠子、周家庄等会长被抓捕,羁押半年。直到1908年,胶东天主教罗汉光副主教 (Bishop Adéodat Jean Roch Wittner, O.F.M.)开始安排开工建设教堂。【3】</div><div><br></div> <h5>现存的胶东平度门村镇马家疃天主教堂。</h5> <div><br></div><div> 清宣统二年六月初七日(1910年),罗汉光等法国人方济各第一会及马家疃会长教众共设石碑:此教堂于光绪三十四年四月十三日奠基,两年建成,可容纳教徒300人,满足周围村庄天主教徒的使用。</div><div><br></div> <h5>胶东平度门村镇马家疃天主教堂的石碑。</h5>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05年马家疃天主教堂建筑被青岛市政府确定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清末民初时期胶东地区的各个县州所在地均设立了传教组织和教堂,无论是基督教还是天主教,他们以此为基点,瞄准乡村,展开了大规模的传教活动。许多乡村都在设立和发展天主教和基督教的活动场所,为此形成了一些村落集中的天主教村或基督教村。</p><p class="ql-block"><br></p> <h5>清末民初时期胶东老明信片,基督教村在祈祷室里做礼拜。</h5>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一些乡村,有的基督教村的礼拜堂设入民宅,礼拜堂和外国传教士的住所合二为一,白天布道礼拜,晚上以床就寝。</p><p class="ql-block"><br></p> <h5>清末民初胶东老明信片,在胶东乡村教堂做弥撒,“我们向圣母做祈祷”。</h5>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以前的崂山就有一个基督教村,也称“福音村”。1887年,北美长老会传教士郭显德由烟台来崂山周围传教,在即墨夏庄乡的华阴村大集上被人无理殴打致伤。董家庵子的董思江、董思海两兄弟仗义出手救出郭牧师,并带回村庄疗伤。伤好后,郭牧师开始在村里布道,见村东有一南北走向的山岭,建议把“董家庵子村”改称“南北岭村”。【4】</p><p class="ql-block"><br></p> <h5>崂山南北岭村现存的基督教村和解放后重新翻修扩建的天主教堂。</h5>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873年,村里的教众信徒自发建成九间瓦房的教堂,应该是青岛地区历史最为悠久的基督教建筑。1986年和1998年经历过两次翻修扩建,形成现在的欧式两层楼房建筑。村里目前尚存基督教徒的墓地。</p><p class="ql-block"><br></p> <h5>清末民初胶东老明信片,在胶东,一群基督徒弥撒后在“黄埔”的露天庆祝活动。</h5>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天主教和基督教在传教的过程中,使尽善举,安置孤儿,治病施药,在乡村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此,许多农家妇女纷纷入教听经,形成了规模庞大的教徒群体。如教会集训、群体弥撒等时常场面宏大。</p><p class="ql-block"><br></p> <h5>清末民初时期胶东老明信片,法国天主教在支付保姆费用后的合影。</h5>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基督教集中设立传教点的村落,在胶东依然不少,如青岛李村王家下河基督教堂,栖霞桃村基督教堂,福山门楼的兜余村,威海刘公岛、观里村、盐滩村的教堂、传道所,莱州城外基督教礼拜堂和西由龙泉村天主教堂等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17年我收到了一张明信片,这是个乡村教堂,而弄得我一头雾水,因为找不到它的位置,虽然明信片上有一个法语拼音“DOUIN”,无论如何也拼不出它的中文名字。诚然,在芝罘附近或胶东地区也没听说哪里有这样一个乡村教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存续大脑之间8年之久,有一天,围绕“DOU”字做开了文章,首先是“DOU”字拼音的中文字十多个,哪个呢,没想到的一个“兜”字,引起了我的深思。突然记起福山县以前有个兜余镇,该不是“兜余”吧,虽然拼音有别,百年前的拼写与现在规范后的拼音有着很大的差别,按照现在规范,这里实际少一个“y”。兴奋之时,随即找到了福山的朋友,恰恰有人知晓,说兜余就有一个百年前的老教堂,现在仍然屹立在哪里。</p><p class="ql-block"><br></p> <h5>清末时期1910-1920年胶东老明信片,中国方济各会的使命,在福山门楼兜余的教堂和住所。</h5>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一天顺道福山门楼镇,兜余天主教堂的事始终不能释怀,打开导航赶往兜余,在地图上找到了兜余中心小学,沿着导航前行,这里发展很快,周围高楼林立,拐到目的地,结果周围的人说不知道。后来一个骑摩托车的中年男子,告诉我教堂在西庄村,并问及是否去拍抖音,不由得一笑了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村头大街旁的空地上坐着4个老头老太太嗮太阳聊天,告诉我向前继续走几十步路北就是。铁棍焊接的两扇大门紧闭着,院里是一座小学校,从两栋红瓦校舍中间的空道处显现出教堂的部分建筑。好久,门卫过来了,但不许入内,硬磨软泡无济于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由于现在这个天主教堂刚刚整修完毕,尚未对外开放。这天终于麻烦朋友,托人找关系,得以所愿。</p><p class="ql-block"><br></p> <h5>清末时期1910-1920年胶东老明信片,兜余天主教堂局部。</h5>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这张明信片局部放大的影像来看,许多人站在教堂前。中间几个穿深色中国传统服装的应该是郭神甫一行人,旁边放置着一顶轿子,在右侧还有一匹马和放在地上的马鞍。这大概是1915年后不久的一个春季,人们穿着仍然较厚的衣服,新种植的小树似乎还没有出芽。</p><p class="ql-block"><br></p> <h5>2024年4月荒野数码拍摄制作。现存的烟台市福山区门楼镇兜余西庄村天主教堂。</h5>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兜余乡村天主教堂是由法国郭神甫筹资于1915年建的,设有教堂、修女房及厢房等,据说原有一塔楼被拆除,现其余房屋维护完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024年4月荒野拍摄的2张4x10黑白照片拼接制作。兜余天主教堂。</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现存的教堂建筑前院建有两排四栋小学校舍,由于前后距离较近,难以拍摄整体影像,右侧的建筑通过影像制作添加其上,基本反映了当时的建筑构成。</p><p class="ql-block"><br></p> <h5>2024年4月荒野数码拍摄的照片,兜余天主教堂后侧影像。</h5>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兜余天主教堂后侧影像,类似八角形建筑是礼拜堂部分。除墙基和墙腰用当地山石筑砌外,青砖到顶,白灰勾缝,建工精细严谨,如诗如画。</p><p class="ql-block"><br></p> <h5>2024年4月荒野拍摄的5X7黑白胶片照片,兜余天主教堂大堂内部做弥撒的祭台及龛饰。</h5>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兜余天主教堂整体屋顶的灰瓦后来维修改为水泥瓦,又改成红瓦,现维护后又恢复小灰瓦。主建筑拱形门窗,图案装饰,为典型的欧式建筑风格。整个建筑虽为单层,建造极为精美。</p><p class="ql-block"><br></p> <h5>2024年4月荒野数码拍摄的照片,兜余天主教堂弥撒大堂正门上方的玫瑰窗。</h5>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兜余天主教堂弥撒大堂正门上部呈拱券形,造型是一个玻璃窗。正门上方还有一个圆形的小玫瑰窗,虽然不大,但其繁复的欧式雕花图案,形成几何的中心对称造型,具有浓厚的宗教气息和古典的文化情趣。</p><p class="ql-block"><br></p> <h5>2024年4月荒野数码拍摄的照片,兜余天主教堂东北角的一栋结构类似的小房。</h5>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兜余天主教堂东北角的一栋结构类似的小房,原来为一修女居住,现为私宅。另外它右侧这座南北走向的厢房建筑,里面北山墙上仍有石灰加墨汁敷贴的黑板,可能是传教和教义问答的场所,也可能是解放后当地小学的教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该乡村教堂以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04年被烟台市政府确定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024年4月荒野拍摄的5X7黑白胶片照片,礼拜堂正门上方,房屋山顶砖灰制作的刻牌文字:“天主降生后一千九百一十五年”。</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然而,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为什么这个天主教堂设在四面不沾繁华的兜余村,却不在福山县城。从地图上看,它位于大姑河与清洋河(内外夹河)交汇处以南的位置,周围地区当时有一些中国传统的寺庙,北有芝阳顶,东有山阳寺,西有金堆寺,南有集贤寺,这在当时可能是一种成因。</p><p class="ql-block"><br></p> <h5>民国二十年(1931年)《福山县志》福山县全境地图【5】</h5>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894年,山东天主教分成北、南、东三个教区,从原来的北界教区中划出了登州、莱州、青州三府,成立山东东界代牧区,归法国神甫常明德(Césaire Schang)主教管理,主教府设在烟台。而清末民初时期的福山天主教,归登州府天主教管理。登州府的天主教,除了主教之外,排名第三的神甫是法国人郭梅莱(Marced Cormerais),郭梅莱1912年还是烟台罗马天主教传教士。到登州后,他负责福山周围天主教的传教活动,发展教徒,并在兜余家村北买地11.6亩,建房22间,设立教堂。【6】</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024年4月荒野拍摄的5X7黑白胶片照片,东侧一排南北走向的房屋。</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教堂的选址与建设,从地图上看,除福山县所辖的烟台区(芝罘)为胶东传教中心以外,当时的兜余基本位于福山县域的中心部位,郭梅莱神甫选在此地建教堂,应该考虑的是福山境内的全面布局。【1】</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024年4月荒野拍摄的5X7黑白胶片照片,礼拜堂与其它建筑侧面。</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再者,不排除与马家疃有类似的情形,村里有天主教教徒或有实力的教徒的引导而建立了教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19年兜余天主教堂由华人万神甫主持,1923年登州天主教派安神甫来教堂主持教务。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限制美、英、法等国教徒在中国继续传教,福山天主教于1939年停止了活动。</p><p class="ql-block"><br></p> <h5>清末民初时期烟台手绘明信片,小客栈里的弥撒。</h5>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些清末民初时期烟台约瑟夫工作室绘制的填色老明信片,展示了当时天主教和基督教在芝罘乃至胶东地区传教施洗的情景。不仅仅在城市、乡村,即便是在小小的客栈旅馆,也可以举行宗教仪式,做弥撒,施礼拜。</p><p class="ql-block"><br></p> <h5>清末民初时期烟台手绘明信片,农村给临终者施涂油礼。</h5>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无可否认,天主教、基督教在农村的传播过程中,产生了一些正面作用,如教会出钱建学校、孤儿院、教堂,施药救人。它们作为外来西方宗教,具有强烈的排他性和扩张性,在传播时也会带来非常重大的负面后果。如造成家庭、农村社会、传统文化的分裂。</p><p class="ql-block"><br></p> <h5>清末民初时期老明信片,方济各会的使命--乡村游教。</h5>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八国联军被天主教美化成正义的使者,因为清政府反对教会杀死了神甫,所以联军才杀了过来。清政府后来赔偿、无条件投降了,证明清政府理亏等一系列迷惑村人的谬论。时至今日,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些跟随的邪教和挂羊头卖狗肉的颠覆性事件仍屡见不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h5><br></h5><h5><span style="font-size:15px;">参考文献及注释:</span></h5><p class="ql-block"><br></p><h5><span style="font-size:15px;">【1】《中国与日本天主教的使命》1917年,北京(天主教)遣使会会员印刷</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15px;">【2】谓掌管文教教化的人必摇木铎以聚众,谓之“司铎”。后来天主教借用了这个用词,作为天主教神父的品位职称,也称司祭。译自拉丁文Sacerdos。中国天主教最初音译“撒责尔铎德”,简称“铎德”,后来用儒家关于“施政教时振木铎”的说法,改为“司铎”。“司铎”通常也被称为神甫。</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15px;">【3】马家疃百年天主教堂保存完好 具高科研价值》文/图 张程 刘松波 半岛都市报。</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15px;">【4】《崂山,这座闻名遐迩的道教名山深处,隐藏着一个基督教村落》村西老王2020-11-30。另,他们排斥异教,包括中国传统的道教佛教。</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15px;">【5】民国二十年(1931年)《福山县志》福山县全境地图</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15px;">【6】1990年《福山区志》</span></h5><h5><br></h5><p class="ql-block"><b>本文要特别感谢朋友的大力支持和帮助。</b></p><h5><br></h5><h5><span style="font-size:15px;">原创作品 版权所有</span></h5><h5><br></h5><p class="ql-block"><br></p><h5><br></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