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行记实

杨浙京

<p class="ql-block">  回去看看!回到当年的战地看看!追忆血与火的青春岁月,祭奠长眠边关的烈士英灵,是我多年来的愿望。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愿望越发强烈。今年三月,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45周年之际,我们原炮兵第72师政治部电影队“重返战地,致敬青春”广西行活动,终于实现了我的这一心愿。</p> <p class="ql-block">  3月22日,乍暖还寒。参加此次活动的战友分别从福建、广东、湖南、上海会合广西南宁,下午租车前往昔日战地凭祥市。</p><p class="ql-block"> 南宁至凭祥高速公路二百多公里只需两个小时,到达凭祥出了高速路口,远远看见“欢迎全国各地老兵、烈属回到第二故乡”的大字红墙,这里是凭祥市专门为外地老兵和烈属设立的咨询服务站。凭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杨副局长和办公室刘主任热情接待了我们,并邀请我们参加当晚为外地参战老兵安排的晚宴和联欢晚会,他们的盛情瞬间让我们有了一种久违的感动。</p> <p class="ql-block">  办完宾馆入住手续后,我们跟随刘主任来到了位于友谊关附近的“兵妈妈拥军山庄”。入夜的山庄彩旗飘扬,灯火通明,“兵妈妈们”身着壮族盛装,如同当年欢迎参战部队那样迎接回到第二故乡的老兵们,此情此景,我们仿佛回到了“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的激情岁月。</p> <p class="ql-block">  美酒佳肴,温情话语,熟悉亲切的歌声,熊熊燃烧的篝火,让我们和其他部队的老兵们与热情好客的边疆人民在友谊关下度过了一个温馨难忘的夜晚。</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一早,我们来到千年雄关——友谊关。对越自卫还击战期间我曾两次来过此地,战时的友谊关进出不像现在方便,关楼下的通道里放着铁丝网拒马,越过拒马去到关楼南侧必须得到边防部队人员的同意。关楼前的广场很小,当时的海鸥牌相机要照全友谊关关楼必须紧贴广场最南端的水泥护栏。</p> <p class="ql-block">  现在的友谊关前广场水泥护栏不见了,广场面积扩大了好几倍,曾经交换战俘的零公里处兴建了好几座气派的海关边检公务大楼,关楼左前方山坡上的木棉花树长高了长粗了许多,我们电影队战友在关楼前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我还穿上了当年参战时的军装,摆出45年前的姿势照了一张。曾经二十出头的小伙已是年近古稀的老人,关山依旧在,人无再少年。</p> <p class="ql-block">  拍照之后,我们从关楼右后侧的石级登上关楼,远眺我们无私帮助过也狠狠教训过的那一方土地,心中五味杂陈。</p> <p class="ql-block">  离开友谊关,我们来到了凭祥火车站。凭祥市是一座边境小城,对越自卫反击战时这里只有几万常住人口,就是这么一个全国最小的边境城市却建有两个火车站,这是国家当时的大战略使然,如同1965年我军紧急扩建10个炮兵师一样,举国家之力支援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国斗争”,从一定意义上说我们师是应“抗美援越”而生。</p><p class="ql-block"> 在全力支援越南的十几年间,凭祥火车站承担着我国大部分援越物资的过境运输任务,数以万吨级的武器和各种物资从这里送往越南。</p><p class="ql-block"> 当兵之前我在江西省进贤县当农民,进贤县是产粮大县,也是援助越南“中国大米”重点供应县,记得公社干部经常教育我们要多产粮产好粮支援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国斗争,我们这些农民尽管经常吃不饱饭,但还是把援越抗美看作自己的光荣义务。</p> <p class="ql-block">  凭祥火车站离我们驻地很近,我们多次在这里迎接和欢送来部队慰问的中央和地方领导及文艺团体,这里是我们最熟悉的地方。在部队撤离战区前,我们电影队战友和文化科领导特意在这里合影留念,这是参战期间我们文化科(电影队归文化科管)唯一的合影照。</p><p class="ql-block"> 现在凭祥站站楼已经翻新重建,原合影照中的陈干事和刘战友因事没能参加此次活动,李科长十几年前不幸逝世。我们来到这里的战友按照片中的位置再次合影,两次合影相隔了整整四十五年。</p> <p class="ql-block">  对越自卫还击战开战前,广州军区前线指挥部为每一个参战部队(以师为单位)划定了牺牲人员的安葬墓地,55军163师的烈士墓地离我们的驻地最近,我几次去到墓地,亲眼看到解放牌汽车运回来的烈士遗体,也看到了整理埋葬烈士遗体的全过程。</p><p class="ql-block"> 一排排土坑,一座座新坟,还有那插在坟前的小木牌,让人心痛落泪。其中一个木牌上的名字我一直记得,那就是55军坦克团的连长李德贵。这次到匠止烈士陵园祭奠,我又看到了这个熟悉的名字,匠止烈士陵园可能就是当年我去过的163师烈士墓场。</p> <p class="ql-block"> 匠止烈士陵园是凭祥市烈士陵园中比较大的一个,共葬有1020位烈士。我们怀着沉重的心情和崇高的敬意,向长眠于此的战友们三鞠躬,参战时我们电影队播放最多的歌曲《怀念战友》悲壮的旋律,此刻仿佛又在我们耳边响起。</p> <p class="ql-block">  我在一座座冰冷的墓台前缓步走过,在李德贵和邬四毛烈士墓前驻足沉思,李德贵烈士牺牲时是位坦克连长,应该是有子女后代的,不知道他们现在身在何处过得怎样?邬四毛烈士与我同龄又是江西老乡,他是战前由福州军区抽调补入广州军区部队的战斗骨干,牺牲后被追记一等功。我是通过他妹妹的博客认识了他,十多年前,他妈妈生病住院因为几千元的医疗费无处报销曾经引起全国参战老兵强烈关注。现在不知邬妈妈是否还健在,是否还会因为生病住院费用等问题而伤心落泪?</p> <p class="ql-block">  临近清明,墓园里依然寂静,烈士们似乎正在等待着亲人们的探望,可是他们牺牲时多数没有结婚没有子嗣,他们的父母如果还活着也已是八十岁以上行动不便的老人了,能来此看望的只有当年幸存的正在老去的生死战友。 因为路途遥远和经济拮据等原因,有的烈士没有任何家人来过,为了烈士不觉寂寞,凭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在每一座烈士墓前立了一面小国旗,让烈士们感知全国人民与他们同在。</p><p class="ql-block"> 离开墓园时我的心在呼唤:亲爱的战友们,现在不打仗了,都回家吧!</p> <p class="ql-block">  凭祥市区不大,但要找到几十年前的驻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经过多方打听,得知我们曾经的驻地已经变成了居民住宅小区—-万和福荣苑。小区内一栋栋新建的居民楼,彻底改变了原来的样貌,当年那些散发着浓郁香味的柚树林和徒手就能抓着鱼的小池塘等让人印象深刻的场景看不见了,只有小区周边的石头山依稀可辨,我曾经在里面冲过胶卷印过照片的石洞已变成小区住户的杂物储藏间。沧海桑田,一切都在改变。</p> <p class="ql-block"> 3月24日,我们前往中越边境德天大瀑布游览。汽车出了凭祥市区后导航把我们导向了一条县道,这条县道正是1979年3月30日我们从凭祥去龙州下冻放电影时走过的边境公路,此时大家自然回忆起那天发生的往事。</p> <p class="ql-block">  凭祥至下冻50多公里,公路在山间穿行,路面窄弯道多,很长一段路紧挨越南一侧。尽管当时战争已经结束,但仍有越方特工队越境袭扰的传闻。电影队只有我配备了一支手枪和二十发子弹,为安全起见,出发前我们向特务连借来两支五六式冲锋枪,两名男战友各执一支分坐汽车后挡板两侧,三位女战友坐在车厢里侧,我则在驾驶室履行带车干部的职责。</p><p class="ql-block"> 去时是白天,一路顺畅,返回时已是深夜,独自一车在坑坑洼洼的边境公路行驶,不得不让人十二分的警惕。两名男战友在车后面紧握冲锋枪随时准备应对敌情,我在驾驶室捏着手枪紧盯前方。</p><p class="ql-block"> 走着走着,前方出现几个人影,我让司机放慢车速,看看是我们自己人还是越南人?我们靠近时,这几个人主动退到路边并没有什么敌对行为,我要求司机快速通过。</p><p class="ql-block"> 走了不多远,公路上的人多了起来,有男有女都是年轻人,像是搞联欢活动。这个时候我才想起,那天是农历三月初三,是广西壮族的一个传统节日。紧张的情绪一下子放松下来,原来是我们自己想得多了。</p> <p class="ql-block"> 过了龙州我们开上了号称广西乃至中国最美高速公路—-合那高速,沿途广西特有的喀斯特地貌让我们好像穿行在桂林山水之间,木棉花、香蕉林、水稻田、小河流、自然村落和千奇百怪的山峰,像是一幅幅移动的画卷,让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  谈笑间,德天瀑布风景区到了。象广西其他景区一样,退役军人凭优待证免除门票费,我们住进了景区的一家民宿酒店,开始了我们的游览活动。</p><p class="ql-block"> 德天大瀑布位于界河之上,是中越两国共享景区,我们与昔日的对手在同一条河流上乘坐游船彼此打量,相互拍照,共赏大自然美景,此种感受难于言喻,和平真好!</p> <p class="ql-block"> 25日是我们此次活动的最后一天,我们将在下午和傍晚分别乘机各自返回。从德天大瀑布景区到南宁吴圩机场有300多公里的路程,为了能在扶绥县停留一会儿,我们早早地就出发了。</p><p class="ql-block"> 1979年2月,经过三天三夜的铁路输送,我们师机关在广西扶绥火车站下了军列,茫茫夜色中我们的车辆装备开进了一个叫山圩的农场进行战前整训。</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我两次受到批评教育,一次是因为列车途经我家门口时,我没忍住向门前喂鸡的妈妈喊了一声“妈”,妈妈听到后哭喊着朝火车追赶,此事被认为泄露了军事秘密;另一次是因为我同政治部其他几位战友在山圩一家食品店买东西,看到店主煮了一大锅鸡,我们每人买了一只。因为馋的厉害,没等回到宿舍就在路上吃了起来,这些没煮透的鸡吃起来相当费劲,吃相着实有些难看,这事正好被一位领导看见,领导说我们那副馋相不像解放军倒像是电影里的日本鬼子兵,损害了我军的光辉形象。</p> <p class="ql-block"> 好在我们政治部赵主任比较仁慈,泄密之事只是“高高提起轻轻放下”,政治部干部大会上点名批评和支部会上作检讨后没有再深究;吃鸡一事只是批评了事,我已有充分思想准备的处分后果并没有发生。</p><p class="ql-block"> 因为这些事情,扶绥这个地名我就一辈子记下了。</p> <p class="ql-block">  当日下午,南宁多条航线飞机延误,我最后一个离开广西,当飞机降落上海时已是次日凌晨两点。连续几天的活动行程让我们这些不再年轻的老兵有些疲惫,但大家都认为这次活动有价值!有意义!一位女战友为此次活动作词一首:</p><p class="ql-block"> 《一剪梅》</p><p class="ql-block"> (甲辰仲春,原炮兵72师电影队战友重回广西边境,纪念1979年2月曾在此地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祭奠英烈,感怀往事,追忆战火青春)</p><p class="ql-block"> 四十五年岁月匆,昔日疆场,战友重逢。当年鏖战遗弹痕,镇南关下,再忆峥嵘。</p><p class="ql-block"> 水口龙州觅前踪,匠止陵园,泪祭英雄。报国忠魂耀九重,屹屹山青,猎猎旗红!</p><p class="ql-block"> 2024年5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