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难闻一:贵族渊源的学问

江风明月

<p class="ql-block">佛法难闻。</p><p class="ql-block">佛法原是贵族阶层乃至皇家修习的学问。佛陀释迦牟尼是印度王子,他贵为王子尽享人间富贵,却断然放弃王位去寻找帮助百姓众生得以解脱的真理智慧。佛法传入中国是东汉明帝夜梦金人,派使西往西域迎佛像经卷于洛阳建白马寺翻译四十二章经。</p><p class="ql-block">佛教自传入中国一直为历代最高统治者所推崇。如南北朝的梁武帝醉心佛门,三次出家,跟达摩有一著名的对话:“联一生所有造寺、度僧、写经,不可胜数,弘扬佛法,应该算什么功德?”达摩回答:"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虽有非实。”再回答梁武帝的真实功德疑问曰:“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唐杜牧的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可见南朝佛教寺庙的兴盛。</p><p class="ql-block">隋文帝奉佛教极厚,允许信教出家自由,修复寺庙缮写佛经,令在五岳各建佛寺一所,诸州县建立僧、尼寺各一所,据说建立的寺院总数达三千七百九十二所。也在全国各州县建立舍利塔,前后立塔一百多所,缮写新经十三万多卷,修治故经三千八百五十三部。还设置专门机构管理僧尼事务。</p><p class="ql-block">唐朝少林寺僧人曾救助李世民而奠定了天下第一名刹的地位,玄装西行取经也得到了唐太宗的支持。武则天更是推崇佛教,下令在全国各地兴建石窟和佛教造像,如洛阳的龙门石窟和广元的千佛崖就是此时期兴建,龙门石窟的卢舍那大佛是以武则天的相貌雕刻的。唐玄宗时期更是在全国各地兴建了十几座“开元寺”,如潮州开元寺是此期间兴建的。唐代韩愈也是因为一篇《谏迎佛骨》而贬入潮州。</p><p class="ql-block">佛教思想对唐宋的士大夫阶层影响极大,如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就是因其母亲笃信佛教,以《维摩诘经》来帮他取名维,字摩诘。王维在西安辋川建筑别业,吟诗作画,被称为“诗佛”及中国山水画的南宗之祖。其诗充满了佛教的空灵和哲理,对后世影响极大,比如明代的陈继儒、清代的袁枚均仿效其生活方式建筑随园写诗作画。</p><p class="ql-block">千年网红苏轼更是流传很多跟佛门交集的故事,比如跟佛印的对话,比如在南海里水金山寺妙高台的诗赋,比如其《赤壁赋》中的诗句体现了禅门佛理的无常豁达:“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另一篇《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p><p class="ql-block">清代顺治帝也是放弃帝位而出家,雍正更是对佛法痴迷自称释主。清皇室不但信佛,而且借助佛教力量羁縻统治蒙、藏地区等。由治术而至个人心灵寄托安慰等,整个清代都蒙上了一层佛学色彩。</p><p class="ql-block">民国时期的国学大师莫不精通佛学,比如冯友兰、汤用彤、梁漱溟等;潮人国学泰斗饶宗颐也是精通佛学,饶宗颐先生自幼便接触佛教,对佛教有很深的体验。他曾在《宗颐名说》一文中说,“自童稚之年攻治经史,独好释氏书,四十年来几无日不与三藏结缘。”他的书架上插满了中文、日文版的《大藏经》,以及泰国的《巴利文藏》,对佛教有深厚的研究。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前矗立四个大字“慈悲喜舍”,也蕴含着他对人间的一片悲悯之心。香港大屿山有一游览胜地,38株巨木镌刻着斗大的《心经》全文。这是世界上最大的户外木刻心经简林,是饶宗颐2002年创作的,他要为香港开启智慧。他说:“心无挂碍中的‘挂碍’,是指自己造出来的障碍。现在的人太困于物欲,其实是他们自己造出来的。”饶宗颐认为,“一个人在世上,如何正确安顿好自己,这是十分要紧的”。他曾写过一句广为人知的诗,“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以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和追求。</p><p class="ql-block">华人首富李嘉诚也是笃信佛教,在香港捐款30亿建造慈山寺,设立李庄月明佛学研究基金,佛教李庄月明护养院等。潮汕著名地产商星河地产老板黄楚龙在深圳捐建般若禅院。</p><p class="ql-block">已故的苹果公司CEO乔布斯也是佛教徒,2009年的《财富时报》报道说,苹果公司CEO乔布斯心灵被佛教征服,时常面壁参禅。</p><p class="ql-block">乔布斯在进入大学之后的一个学期就选择了辍学。离开校园之后的他为了寻求精神启示,1974年8月南亚次大陆最炎热的时节,他“光着脚、穿着破烂衣服”,来到了万里之外的印度朝圣,并向当地人讨教有关佛教的文化知识。在返回美国后,他已成为一名虔诚的佛教徒,并剃光了自己的头发。</p><p class="ql-block">令这么多帝王、大文豪、大学者、大企业家、科学家醉心的佛学究竟是什么样的学问?是每一个对生命有觉知和困惑的人所应当重视的一门智慧学问。</p><p class="ql-block">佛学难闻。真正的佛法是要打破迷信,使人觉悟向善,懂得辩证的不二法门,饶益众生,离苦得乐,得大自在。</p><p class="ql-block">佛学易问。六祖慧能因在市集上听到僧人诵“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遂觉悟追求佛法,他推动佛法从皇家贵族走向平民百姓,还佛法的本来面目:每个人本性具足,都有佛性,无奈为尘垢所蒙蔽,佛法让人“明心见性,启迪智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