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记出国游(27) 法国凡尔赛宫(二)

乐天

<font color="#ed2308"> 狄安娜厅 </font> <font color="#167efb">又称月神厅,位于主殿二楼北侧,维纳斯厅之西。顺着游览路线,出维纳斯厅即进入狄安娜厅。</font><br> <font color="#b06fbb">狄安娜 </font><font color="#167efb"> 希腊神话中的阿尔忒弥斯,也是希腊、罗马神话中的月亮女神、狩猎女神、保护植物和野兽的山林女神,是终生不嫁、以贞洁著称的处女之神,是太阳神阿波罗的姐姐、尊贵的众神之王宙斯最疼爱的女儿, 也是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和维纳斯的爱欲美不同,狄安娜的美是未经修饰的天然的美,是娇艳、美丽胜过维纳斯,足以让见到她的男神们失魂落魄的超级女神。</font><br><br> <font color="#ed2308">穹顶油画</font> <font color="#167efb"> 狄安娜厅穹顶中心圆油画名为:《狄安娜引导航海和狩猎》,另两幅半圆形油画位于穹顶侧边。<br></font><br> <font color="#ed2308">《路易十四半身像》 </font><font color="#167efb"> 摆放在狄安娜厅内, 意大利杰出雕塑大师洛伦佐•贝尔尼尼的作品。据说是贝尔尼尼在1665年到法国为卢浮宫东部建筑主立面做设计期间创作。</font><div><font color="#167efb"> 两侧的两座半身女性雕像,是幼王路易十四的宰相和教父马扎然主教留给路易十四的。但没查出是何人的作品、雕的是何许人?</font><br><br></div> <font color="#ed2308">《伊菲革涅亚的献祭》</font> <font color="#167efb">狄安娜厅内的油画、法国画家查理•福斯1712年的作品。题材来自古希腊剧作家欧里庇得斯的悲剧故事。<br> 故事说得是古希腊的迈锡尼国王阿伽门农决定进攻特洛伊,将军队和给养聚集在海港奥利斯。舰队即将出发前夕,阿伽门农猎到一头公鹿,便吹嘘自己的枪法堪比狩猎女神狄安娜。此举激怒了狄安娜,于是让海船无法航行,军队空耗给养。随军牧师预言,只有献祭阿伽门农的长女伊菲革涅亚,才能平息女神的愤怒。于是阿伽门农寄家信、骗说为伊菲革涅亚许了一门亲事,让她速到奥利斯。于是伊菲革涅亚在母亲和幼弟的陪同下来到阿伽门农的营帐,才得知要将她献祭的消息。在最初的震惊过去后,伊菲革涅亚表示愿意为了民族的利益牺牲自己。<br> 祭坛上,牧师挥刀斩向伊菲革涅亚颈项的一瞬间,伊菲革涅亚竟消失无踪,一头公鹿取代了她。原来,狩猎女神狄安娜解救了伊菲革涅亚,并把她带到遥远的神庙,在那里作为祭司度过余生。画作将故事中几个主要人物的神情举止描绘得淋漓尽致。<br></font><br> <font color="#ed2308">大理石雕像 </font> <font color="#167efb"> 摆放在狄安娜厅里,面部肌肤、身上服饰皆为石材天然色泽。作品匠心独运、精雕细琢,令人称绝。</font> <font color="#ed2308">玛尔斯厅 </font> <font color="#167efb"> 又名战神厅或火星厅,在狄安娜厅之西。玛尔斯对应希腊神话中的阿瑞斯,是罗马神话中的战神,是国土、战争、农业和春天之神,罗马十二主神之一。朱庇特与朱诺之子,贝娄娜之丈夫,维纳斯的情人,他是罗马军团崇拜的神明中最重要的一位,其重要程度仅次于朱庇特。<br> 在1684年之前,这里是警卫厅,后来用作游戏室和音乐室,壁炉两端有大理石平台,曾经布置台球桌,波旁王朝时期的国王经常在此召开宫廷音乐演奏会或赌博牌会。<br> 整个大厅的布置以玫瑰红为主调,精心装饰的吊顶,搭配华丽的灯具,显得特别奢华。墙上挂的绘画,不少以军事为题材,那幅骑在马上的画像是路易十四。</font><br> <font color="#ed2308"> 玛尔斯厅吊顶装潢欣赏</font> <font color="#167efb"> 厚重的文化内涵与精湛艺术的完美结合</font> <font color="#ed2308">《在埃玛乌斯的晚餐》</font> <font color="#167efb"> 玛尔斯厅墙上多幅装饰画中最出名的一幅,是在海格立斯厅已经介绍过的威尼斯著名画家保罗•委罗内罗的作品。 <br> 画中描绘的是耶稣被捕并押解到埃玛乌斯后晚餐前作祈祷,冷峻而超脱尘世的目光里充满着对信仰的虔诚。</font><br> <font color="#ed2308"> 玛尔斯厅里的路易十五肖像 </font><font color="#167efb">路易十五 (1710-1774) 出生在凡尔赛宫,路易十四的曾孙。1715年曾祖父路易十四驾崩时年仅5岁,继位成为法兰西波旁王朝第四位国王。小时候天花流行,大难不死,逃过一劫,但最终还是于1774年死于天花。<br> 路易十五执政早期,神奇地延续了整个濒死的王族,也曾受到法国人民喜爱。但后期宫廷生活糜烂,贪恋女色,养了很多情妇,在特里亚农宫、罗亚尔宫、凡尔赛宫、卢森堡宫建了很多秘密春宫与情妇厮混。<br> 路易十五最宠爱的情人、后来成了宠姬的蓬皮杜夫人,具有独特的艺术审美观,她主张色彩明快、甜蜜细腻、繁复华丽、轻巧精致的风格,被称为“洛可可风”。由于深得路易十五宠爱,获得了巨大的权力支持,使得她的审美趣味深深影响了当时的艺术潮流。“洛可可风” 广泛地运用在建筑、装潢、绘画、文学、雕塑、音乐等艺术领域,为这座宫殿增添了奇异的色彩,也给当时的法兰西社会酿造出“及时行乐”的不良习气。<br> 路易十五死后成为法国最不得人心的国王之一。他一生没能解决好路易十四时期的经济问题,民间有他的负面传言,说这位国王曾说过极不负责的话:“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深为后人所诟病。</font><br> <font color="#ed2308"> 路易十五的王后——玛丽•莱辛斯卡肖像 </font><font color="#167efb"> 玛丽•莱辛斯卡 波兰废王的女儿,是个朴实谦恭、没有野心和政治影响力的姑娘。1725年,22岁的她和15岁的路易十五成婚,比国王年长七岁,虽然成为王后,但仍然生活得像二等贵族。不过,婚姻生活还算美满,结婚十年生养了十个孩子,是个合格的贤妻良母。 <br> 早年作为一个被废黜的公主,生活经历造就了她逆来顺受的性格。忍让、谦逊,不与人斗安于命运安排、这些性情使得她在后来的惊涛骇浪中能很好地保全自已、平静地生活。<br></font><br> <font color="#ed2308">墨丘利厅</font> <font color="#167efb"> 又名水星厅或御床厅,在玛尔斯厅之西,最初是正殿的仪式大厅。<br> 曾经也作为大居室中的卧室,厅内有一张大床,围以银质栏杆,还有一座纯银大壁橱。墙壁上围有金色和银色锦缎。<br> 路易十四的次孙安茹公爵(也就是后来的西班牙国王腓力五世)前往新的国土时,曾在这里住过三个星期,“御床厅”的名字由此而来。但不久之后厅内的大床被搬走,取而代之的是一张游戏桌。最后,为了奥格斯堡同盟战,整个大厅内的银饰都被路易十四熔化,用来供给军资。<br> 据网上介绍:现在看到围着红色金丝绒帷幔、奢华无比的“御床”,是在路易菲利普年代改为博物馆时搬来的,是不是原来那张御床?就不得而知了。<br> 1715年,路易十四驾崩后,遗体曾安放在这个房间供人瞻仰。</font><br> <font color="#ed2308"> 墨丘利厅吊顶 </font><font color="#167efb">局部欣赏</font> <font color="#ed2308">墨丘利厅内的肖像画</font> <font color="#167efb">国王路易十五和王后玛丽•莱辛斯卡</font> <font color="#ed2308">阿波罗厅 </font><font color="#167efb"> 也称国王御座厅,是处理国事和接见外国使节的大厅。路易十四自喻“太阳王”,故此厅也叫“太阳神厅”。<br> 阿波罗厅是整个凡尔赛宫国王套间中最为奢华的大厅。无论吊顶中央、还是房间各个角落,处处显示帝王气派。天花板上有镀金雕花浅浮雕,墙壁为深红色金银丝镶边天鹅绒,曾经还放置一把高2.6米纯银铸造的御座于铺有深红色波斯地毯的高台之上。可惜的是1689年因西班牙王位继承战短缺资金,这把御座被熔毁用于铸造银币。<br></font><br> <font color="#ed2308">阿波罗厅天花板装潢欣赏 </font> <font color="#167efb"> 中心镀金雕花浅浮雕《驾驭战车的阿波罗》,由法国画家查理•福斯(1636一1716年)创作于1672年。<br> 整体造型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可谓精雕细琢、尽善尽美。浮雕描绘阿波罗站在黄金战车上,驾驭着四匹白色骏马在五彩云霞中飞驰。春、夏、秋、冬四季神围绕在他的周围。外边的四个角落,雕琢象征四个欧洲大陆的装饰。</font><br> <font color="#ed2308">阿波罗厅内路易十四62岁的肖像画</font> <font color="#167efb"> 作者为法国宫廷画家亚森特•里戈。<br> 此画原本准备送给刚刚成为西班牙国王的孙子——安茹公爵。画像完成之后,路易十四非常喜欢,就命画家又画了一幅。第一幅画像现存放于卢浮宫,阿波罗厅中见到的这幅是第二幅。<br> 一个62岁的老头,穿着高跟鞋、披着假发、露着大腿。时尚的装扮,居然穿越三百多年的时空,引领当今妙龄女孩的穿着?不能不令人拍案称奇。<br></font><br> <font color="#ed2308"> 阿波罗厅内路易十六的肖像画 </font><font color="#167efb"> 法国画家安托万•弗朗索瓦•卡莱(1741—1823年)创作于1788年。<br> 路易十六(1754年8月—1793年1月) 路易十五之孙,王太子路易•斐迪南的第三子,路易十八和查理十世的同母兄。<br>1765年他的父亲死后,被立为王储。擅长拉丁语和英语,对历史、地理知识颇有兴趣,才艺俱佳。1774年——1792年在位,是法国波旁王朝复辟前的最后一任国王,法国大革命后死于巴黎革命广场上的断送台。既是法国历史上唯一被处决的国王,也是欧洲历史中第二个被处死的国王。</font><br> <font color="#ed2308">欧洲历史上被处死的国王</font> <font color="#167efb">共有三位,除了路易十六外,还有“查理一世”(英国国王,1649年在英国内战后被处死)和“尼古拉二世”(俄国末代沙皇,1918年被苏俄政府枪决),三位都是在由封建社会到现代社会过渡期的社会革命中被处决。</font> <font color="#ed2308"> 路易十六 </font> <font color="#167efb">在“法国大革命”200周年庆典上,法国总统密特朗表示,“路易十六是个好人,把他处死是件悲剧,但也是不可避免的。”<br> 路易十六并不暴虐、没有推行暴政,却因昏庸、软弱,造成了自己人生的悲剧。他既不像好大喜功的路易十四,更不像荒唐无能的路易十五,他连情妇都没有(法国国王多有情妇,法国人也以此为傲),算是个品行端庄的好男人。他的生活并不奢侈,但由于懦弱、心软,对被称之为“赤字夫人”的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言听计从,任她无度挥霍,不过,花得是他们自己的钱,而不是国库的钱。当人们要求作一些必要的改革时,他也能够体察公众的需要并给予满足。他爱他的国民,但最终却被他的国民杀死。<br> 路易十六1774年继位,承继的政权表面上是自路易十四起就已达到空前鼎盛的专制王朝,而实际是负债达四十亿之巨的烂摊子。国家因打仗,比如和英国的七年战争、支持美国的独立战争等都欠下好多钱,国库空虚,危机四伏。路易十六多次试图改革,均未成功。他曾召开三级会议(当时的法国社会分为三个等级,榜首等级是教士,约10万人;第二等级是贵族,约40万人;剩余的都归于第三等级,其中农人超过2000万) 想找到一个向贵族和教士阶级施压的工具,用以解决王国的财政困难,然而问题不得解决,反而激化社会矛盾,导致 “法国大革命”爆发,自己被推上断头台。<br> 作为一国之君,或许他不该有一个与治国无关的嗜好——研究锁具。中国明朝有个奇葩帝王——天启皇帝朱由校,对木匠活情有独钟且造诣不凡。无独有偶,路易十六却对锁具的研究颇具天赋,且嗜“锁”如命,他制锁水平极高、富有创意,曾制作形状各异的锁具,可谓每件都是艺术品。有制成活泼可爱的鲤鱼、松鼠或鸭子形状,有扭动“松鼠”的钥匙,“松鼠”会频频点头,摇尾乞怜 ,更有一把“蝾螈”锁,钥匙插进转动三圈,“蝾螈”嘴中会喷水、、、、同时,他的开锁技巧也十分高超,可以在锁芯弹回的零点几秒内拧开锁。</font><br> <font color="#ed2308">被推上断头台的路易十六 </font> <font color="#167efb"> 1793年1月21日,在巴黎的革命广场(今天的协和广场),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处决,年仅38岁。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上了刑场的路易十六,一改懦弱常态,保持着国王应有的尊严,不慌不忙脱掉身上衣服,对着围观民众喊道:“我的死是无辜的,我宽恕我的敌人们,我希望我的血会对法兰西人有益。”<br> 人们的想象中,一个国王被送上断头台,一定是罪大恶极,十恶不赦,一定是想死保既得利益、拒绝放权,才会招来杀身之祸?然而,路易十六并非如此,在法国著名历史学家米涅笔下:路易十六不是暴君,而是“心地正直、善良”,“没有权力野心”,“具有好国王应有的‘畏上帝’和‘爱百姓’两个优点”的国君。<br> 在战功方面,路易十六曾和西班牙波旁王朝一起援助美国起义军,成功让美国独立,使英国承受空前挫败,比起在七年战争中惨败给英国丢了魁北克和印度的路易十五、比起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被英国屡屡吊打的路易十四,他对外战争的业绩是辉煌的,绝无辱没祖宗的过失。<br> 面对法国大革命浪潮的冲击,他步步退让,没有阻止,没有负隅顽抗。他既不暴虐、也没荒淫无道,如果说一定要杀一个国王的话,那么路易十五显然比他更该被杀,然而,历史没有“如果”,被砍头的就是时乖运蹇的他。很多人认为他是在给祖宗,特别是在给路易十五背锅。<br> 他也并非混到众叛亲离的地步,即使大革命高潮期间,法国也还有大片地区的人忠于他,国民议会里也有不少人倾向于不处死他,但在最后议会对他的死刑进行表决时,主张立刻死刑的票数竟然刚刚过半(721票里的361票),区区一票之差,决定了他的生死,真是倒霉透顶。<br>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喜爱机械改造的他,曾发现断头台的刀是直的,认为这样会延长犯人痛苦,不够人道。于是他就把它改为三角形。万万没有想到,数十年后,他那次改造的优点直接用到了自己夫妇的的脖子上。<br></font><br> <font color="#ed2308">被推上断头台的路易十六王后</font> <font color="#167efb">全名:玛丽·安托瓦尼特,来自奥地利的公主。父亲是欧洲哈布斯堡家族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兰西斯一世,母亲是奥地利女王玛丽·泰莎莉。<br> 玛丽王后生活奢靡、挥霍无度,其名字甚至成为当时法国社会“奢侈”和“放纵”的代名词。她还嗜好赌博,据说,曾经一个夜晚就把自己一年的津贴全部输光。法国大革命开始后,表现得比路易十六更有主见,更为顽固。不过,无论是当时还是后世,仍有很多人站在王后的一边,比如法国的雨果,奥地利的斯蒂芬·茨威格,都对王后抱有同情。<br> 被送上断头台时享年38岁。传说,行刑之前,她踩到了刽子手的脚,就说了句:“对不起,您知道,我不是故意的。”受死之前还说道歉的话?是真是假?那就不得而知了!</font><br><br><br><br> <font color="#ed2308"> 战争厅</font> <font color="#167efb">在主楼的西北角、阿波罗厅之西。北、西两面外边是花园,南面通往镜厅。<br> 内部装饰由孟莎和勒布伦完成,以军事胜利题材为主,浮雕和壁画所表现的内容均同路易十四征服西班牙、德意志、尼德兰等战役的功绩有关。那是“太阳王”的光辉笼罩欧洲的时代,那个时代曾经是法国的骄傲。</font><br><br> <font color="#ed2308">《路易十四骑马踏敌》</font> <font color="#167efb"> 战争厅内的椭圆形浅浮雕,法国雕塑家安东尼•柯塞沃克(1640—1720)1687年的作品。作者塑造了路易十四把敌人踩在马下的场景,四周还布满金色的人像装饰。</font>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