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本次周末随心游,准备第一站浮梁县衙,因为来瓷都景德镇,除想参观古瓷窑,欣赏美轮美奂的瓷器和增长瓷文化知识,更想了解景德镇之前世今生,探访县署品级之最的“望县”一一浮梁古衙。历史上,瓷都景德镇一直隶属于浮梁县管辖。而浮梁古县城(今古县衙景区)自唐代以来,一直是县治所在地。《浮梁县志》载:唐武德四年(公元 621 年),此境属饶州府所辖新平县,后改称新昌县。唐天宝元年(公元 742 年),因溪水时泛,民多伐木为梁,遂得名浮梁县。</p> <p class="ql-block">众所周知,历史上县级官员俱为七品。这个浮梁县署,竟是五品,缘由是:中国古代的三大国际贸易之瓷器、茶叶和丝绸,此境占其二,灿烂的陶瓷文化和茶文化,使其地位较它县高出两个品级。《新唐书·食物志》载:“浮梁每岁产茶七百万驮,税十五万贯”。此数据乃朝廷茶叶税的八分之三,为全国之冠。难怪唐代诗人白居易《琵琶行》叹云:“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我们一行导航直达浮梁县衙~</p> <p class="ql-block">没料到,车抵目的地,眼帘呈现的是规模硕大的新观光景区:另一种新奇也!高耸的牌坊后,宽阔的平坝中央,用大块瓷板长廊书卷式镶嵌着浮梁历史年谱,远处乃新建的仿古城楼,边厢平台上还塑有精美的华表状圆形瓷柱,彰显瓷韵。</p> <p class="ql-block">更远处,可瞥见巍峨耸立的“江西第一塔”一一大圣红宝塔。走近红塔,“铁将军”把门,现谢绝入內,只可隔墙观瞻了。此塔佛名“大圣宝塔”,始建于公元961年,塔高40.47米,六面九层,距今有1045年的历史,是融合中国古塔特殊风格和江南建筑特色的佛塔,乃古浮梁之城徽标志与历史见证。</p> <p class="ql-block">我们一行几个人此次来只为观瞻旧县衙也,新城墙新造之景,瞥一眼足矣。匆匆入城门,穿访古街,赶集般来到了道光年间的浮梁县署。</p> <p class="ql-block">被誉为“江南第一衙”的县署,坐北朝南,错落有致,廊道相接,浑然一体。门楼乃新建,其中轴线上之照壁、头门、仪门、衙院、大堂、二堂及三堂建筑,可谓典雅庄严、原汁原味。</p> <p class="ql-block">亲民堂</p> <p class="ql-block">亲民厅</p> <p class="ql-block">清代文官服饰</p> <p class="ql-block">县衙内,县令副职之县丞署、主簿厅保存完好,还遗有典史厅、育正堂、戏台、粮库、兵房、石房、刑房、牢房等建筑,令人对现存中国第一县衙之真实存在,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徜徉于衙署大堂,穿行于天井回廊、寝居室及其后院花园,在欣赏其建筑艺术之同时,亦感受衙门“御赐五品”之品级殊荣,可谓不虚此行矣。</p> <p class="ql-block">县衙参观游玩结束我们就又赶往下一个古村落,这个古村不大,掩映在群山之中,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将古村一分为二,数幢明清徽派建筑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河对岸。百姓枕河而居,河上建有一座风雨桥,桥那边是古村,桥这边就是古村搬迁过来的村民新村,我问一下当地人、他们说由于古村年代久远不适合住人了,所以就把村上所有人都搬迁到对面,古村里原有的建筑历史文化都保存完好,同时还为行人铺设了石板路,河道两旁都铺着镶嵌着鹅卵石的青石板。处处弥漫着古朴与宁静的气氛。</p> <p class="ql-block">踩着青石条铺就的街道步入古村,穿行在幽深的小巷中,头顶是高高的马头墙,班驳的影壁,那徽州民居特有的八角重檐,那饱经沧桑的雕刻,伴着悠悠而来的凉风,让人仿佛看见一幅曾经绚烂的历史画卷在眼前慢慢暗淡下来。</p> <p class="ql-block">游玩这个古村落我们就赶着下一个目标,准备觅食和找住宿的地方啦~这时候也下起了小雨啦~出发下一个目标村落路遇一个小村落,于是趁着雨小我们又去打个卡~</p> <p class="ql-block">大哥站的树的位置就是千年古槐树,1800多年。号称:国槐。</p> <p class="ql-block">小雨淅沥沥的,于是我们就大概看了一下打个卡就出发了~我们要先去下一个古镇就是严溪古镇,然后住下再吃饭~</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今晚入住的民宿,环境还不错👍吃住都安排在他家啦~</p> <p class="ql-block">入住的严溪古镇的一个名宿早上起来的雾蒙蒙的意境~我小心翼翼地走过玻璃地板,依靠在栏杆上。</p> <p class="ql-block">不愧是仙女哦~美👍</p> <p class="ql-block">大哥从来都是替别人拍照的,这次我也给他拍几张~</p> <p class="ql-block">三弟~旅游达人~</p> <p class="ql-block">我行走在古村落的石板路上~</p> <p class="ql-block">这是金花姐和姐夫俩人~恩爱小夫妻~</p> <p class="ql-block">我来过古镇多次,但是雨中游古镇还是第一次,雨中游古镇最富意境,小桥流水,潇潇雨绵绵。古镇的清幽更被烘托得淋漓尽致,印象中的古镇应该是这样的,青砖素瓦,雕梁画栋,湿漉漉的青石板路,杨柳含烟,雨意朦胧,点点入地,滴滴入梦,感觉妙曼极了!静静的,不需要更多的语言。</p> <p class="ql-block">在雨中,远处的山云雾缭绕,白墙黑瓦上仿佛沾染了一层淡淡的墨色,炊烟袅袅升起,好像一副水墨山水画,天青色等烟雨,描绘的大概就是这样的画面吧。因为是雨天,路上没有多少行人,游人也被雨水拦截了。长长的石板路,仿佛在诉说着它美丽与哀愁的故事。看着潇潇雨滴从屋檐落下,静静地坐着,听雨落下的淅沥的声音。</p> <p class="ql-block">在雨中,雨滴使这里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阕又一阕优雅的、带着幻想色彩的小曲……古村游玩结束我们紧接着又赶往下一个经典景区~西溪南。</p> <p class="ql-block">我曾在很多纪录片里看到过黄山的绝美风景,每次都对此赞叹不已。诚然,在过往的节假日,我常常因顾虑外面人山人海而打消出行的念头。所以在这个周末一种强烈的意念驱动着我下定决心冲进意料之中的汹涌人潮,只为身临其境一睹徽州古村落和西溪南的壮丽风景。走在村子的小路上,随处可见白墙黑瓦、菜地篱笆、野草青苔、青竹红花,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而局部区域的溪水环绕、小桥流水、绿树成荫,更是为村子增添了几分偏安一隅、远离尘世的韵味。</p> <p class="ql-block">河两旁的几片树叶偶尔会被风吹动,然后缓缓飘落在水面上,顺流而下漂向了远方。此刻,阳光透过树丛的缝隙照在水面和石桥上,所到之处便呈现一片金黄。如此这般,绿树、小桥的倒影与水面的金色阳光、水底的水草相映成趣,构成一幅完美的自然画卷。</p> <p class="ql-block">我与西溪南村的相遇算是巧合,在对它了解更多后,我才发现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低调古村落。西溪南村始建于后唐,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它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那时吴氏为村中大姓,他们在江淮一带经营盐、茶、木材等生意,算是富甲一方。因此,西溪南村在当时是古徽州最富庶的地方之一,也被称为“歙邑首富”。曾有人以“满朝朱紫贵,江淮金银山”形容它曾经的繁华。富庶之地自然少不了文风昌盛、人才辈出。在那个阶段,西溪南村涌现了诸如诗人吴可封、学者吴自牧、画家吴家凤、书法家吴又和等文人雅士。西溪南村保留了明代建筑10多处,清代民居100多幢,其中老屋阁和绿绕亭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代画家石涛曾画出西溪南村的八处美景,并编成《溪南八景》图册,八景分别为:祖祠乔木、梅溪草堂、南山翠屏、东畴绿绕、清溪涵月、西陇藏云、竹坞凤鸣、山源春涨。明代才子祝枝山在西溪南村的舅公家拜访时,曾就八景分别赋诗一首,留赠舅公。清代学者胡长庚也曾在游玩西溪南村时,作丰溪八景诗以助兴。但是,盛极而衰是历史的必然规律。西溪南村历经数百年风雨洗礼,随着岁月的变迁由盛转衰,逐渐被世人所遗忘。如今的西溪南村虽繁华不再,却有着另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从容。置身其中,能让一颗浮躁的心平静下来,能让所谓的利益与烦恼被这里原生态的美景暂时瓦解。</p> <p class="ql-block">桃花潭,位于安徽省宣城市泾县桃花潭镇境内(青弋江上游)。桃花潭景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既有清新秀丽、苍峦叠翠的皖南风光,可观山川之灵气;又有保存完整、风格独特的古代建筑,可发思古之幽情。唐代诗人李白曾于此地写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千古绝唱。</p> <p class="ql-block">曾经,在李白的诗歌里认识了你,向往着桃之夭夭,潭水幽深的美景,更赞美人世间比潭水还深厚的友情,是你给诗人灵感才有了不朽的诗篇,还是李白的诗句让你从此流芳百世,如今,我慕名而来,花期已过,多少落花早已随潭水流去,枝繁叶茂,累累果实正演绎下自成蹊,只是岸上再也没有了汪伦的踏歌声声,李白的轻舟也湮灭于时空的万水千山,抚今追昔,青山依旧在逝者如斯,桃花年年红。桃花潭我来了,在淅沥沥的小雨中我漫步在桃花潭的风景中。</p> <p class="ql-block">桃花潭顶着小雨游玩结束以后,已经很晚了,于是我们就去了太平湖,入住太平湖公园附近的酒店,准备第二天早上游玩太平湖。由于第二天太平湖天气还是阴雨绵绵,于是我们就在太平湖附近看一下就返回温暖的家啦~</p> <p class="ql-block">照片花絮</p> <p class="ql-block">然而,仅靠美景解决烦恼是治标不治本的,唯有放下心中的执念,方能寻得内心的坦然和纯粹的快乐。此次出行完美结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