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台,一个元帅来过的地方

【者湾•木子】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云南,有一座山叫通海秀山。在秀山北面的半山腰处,茂林掩映之中,有一座楼台名曰“清凉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站在台前,通海山城湖风光尽收眼底,一览无余,让人似有吟咏孙髯翁老先生大观楼长联的感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清凉台上匾联满悬,皆是出自云南名家之手,比如“惠我双湖”“山环海镜”“风流天下闻”等,这些牌匾为秀山赢得“匾山联海”美誉增色不少。小憩清凉台,吟读匾联,析文赏字,妙趣横生,烦忧皆忘。其中有清代云南历史上有名的书法家阚祯兆所题:几经拨云寻路,倚树听泉,喜茫茫才到此清凉境界。一任鱼跃鸢飞,天空海阔,活泼泼都收上画图楼台。又有清光绪进士,时任云南按察使司按察使的陈灿题联:高台一片清凉,我辈素苦热中,也借这萝月松风,解诸烦恼;前途许多障碍,此地别开生面,忽觉得天空水阔,放大光明。清康熙时进士赵城所题对联因巧妙用典,对仗工稳而赢得秀山对联之冠的美誉:万古此崔嵬,杜当阳沉碑汉水,殊嫌多事;百年直瞬息,林处士放鹤孤山,颇觉可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清凉台原名清凉寺,系元朝僧人铁牛所筹建,现在所形成的四院三通的建筑格局为历代增修而成,包括海云楼、药王殿、武侯祠等。其中的海云楼为朱德同志的旧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15年,朱德元帅应老同学谭兆福、范石生邀请到通海,在秀山的海云楼住居住了六个月。期间对通海的历史文化、人文地理、风土人情进行了解,对滇南剿匪的战术进行了深入研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时隔47年,即1962年6月,时任全国人大委员长的朱德同志视察祖国南疆,再次莅临通海,视察了通海杞麓湖,考察了通海的手工业,游览了秀山之麓的万寿宫,欣赏了通海的各种花桩盆景和馆藏字画,并写下了《夏日访通海》一诗,诗曰:夏日访通海,通海一长湖。四围青山绕,流水洞中输。秀山雄城后,林茂似玉壶。此地文物盛,花桩百样殊。幽人养兰芷,留有数千株。手工艺术巧,百货畅无虞。对通海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文给予了高度评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通海人,几十年来,不知登临了多少次秀山,但静下心来好好地研究欣赏秀山的历史和文化的时间却是为数不多,屈指可数。秀山,隐藏在祖国西南边疆一个偏僻小县的茫茫群山里,和赫赫有名的排在十大元帅之首的朱德同志,和中国革命,和中国历史有关,这是很多人怎么想都想不到的。是啊,谁会想到,他会从这里走上井冈山,走向延安,走进中南海,和伟人们建立新中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闲暇之余,喜欢到清凉台饮茶。开茶铺的曾大姐和王大哥夫妻待人接客很是热情,五元钱一碗的大碗茶管饱管够,特别是王大哥,尤其热情好客,还义务普及有关秀山的知识。记得有一次,身处古木森森、花团锦簇、凉意可人的清凉台,在友人的撺掇下,曾赋诗二首,聊表心情。其一,清凉台里清凉树,清凉树下清风顾。清风不语我心明,此地应为神仙住。其二,清凉台里有茶铺,葵卯年里频频顾。春夏秋冬不缺席,幸与神仙一同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有幸出生在通海,有幸成长在通海,有幸工作在通海。通海,真是一个好地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通海秀山,通海秀山清凉台,一个元帅来过的地方,等着你!</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