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诸暨次坞古村</b>,位于浙江省诸暨市北部最边缘的次坞镇,地处诸暨市、萧山区、富阳区交界地带,始建于宋代,历史悠久,风光绮丽,是俞氏家族的繁衍聚集地。<div>据俞氏宗谱记载:唐末天佑三年(公元906年)遭五季之乱,邘姓从浦江避难外逃,改邘姓为俞姓,后因人口众多,向螺峰山东南方向转移,故名次峰。又因坐落在山坞内,故名次坞。</div><div>整个古村坐落于三面环山腹地,黄泥山如一条巨龙蜷伏在次坞村的后面,左边是如铃似螺的螺丝山,右边是青青的檀树山,古村依缓缓爬高的山势而建,错落有致,古色古香,有着独特的地域人文和建筑文化,满满洋溢着古色古香的韵味。<div>2016 年 12 月,国务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次坞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br></div></div> <b>俞氏老街打面店,</b>位于老街口,现存最早的次坞打面老店,次坞打面,最关键的就是“打”,用传统的青竹竿打面,每个面团要经过半个多小时、3000多次的捶打才够劲道,靠的是每日实实诚诚地和面、打面、下面,厚厚道道地待客、处事、做人,守着一份手艺,求得了一份安逸。 <p class="ql-block"><b>次坞打面</b>,据说明太祖朱元璋在未称帝前,征战南北,闹九江,激战鄱阳湖,平定南方割据势力陈友谅后,班师回应天府。经过诸暨次坞时正值晌午,就在路旁一小面馆就餐,店主人以手工打面招待。朱元璋吃后赞不绝口,问店主人为何此面如此鲜美。店主人介绍说,面条完全由手工制作而成,和面粉颇为讲究,要干湿相宜,擀打用劲,恰到好处,用料特别。雪菜要刚出缸的,颜色金黄,口感新鲜,油是自己熬的原生板油,精肉要当天屠杀的腿精,下锅后汤水不宜过多,半汤半干为最佳。所以面条鲜而不涩,油而不腻。朱元璋连呼此面是吃不厌的“次坞打面”。于是“次坞打面”名声大震,达官显贵,普通百姓相继品尝,代代相传,延续至今。</p> 600多年历史、3000多次捶打!次坞打面,每一碗都有独特味道! 次坞古村保留了大量明清、民国时期的古建筑,共有62处之多,有不少的古民宅、古井泉、古桥、古道、古渠等,交错布局,风姿独存。旧时诸暨曾有民谚:“诸暨台门,要看大,到山林(斯宅的旧称);要看精,到次峰(次坞的旧称)。”次坞古建之美,由此可见一斑。 穿过古街,有层层相挨、白墙黛瓦的古民居群,每栋风格和大小都不尽相同,高耸的墙头,挑出的檐角,精美的牛腿,三进式的围合院落,融合了浙江以外福建、安徽两地的建筑风格。 <b>俞京凡民居</b> <b>荷花塘埂老屋</b>,建于清嘉庆初年,距今已200多年,被称为“诸暨的月沼”。 <b>俞庆房台门</b> <b>俞氏宗祠</b> <b>老厅</b> <b>俞允之故居</b> <b>六户台门</b> <b>悙裕堂</b> <b>福宅</b> <b>福桂堂</b> <b>大院里村思亲桥</b>,建于民国时期,三孔石梁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