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门口往事

PWK

<p class="ql-block">  当今乐山老公园门口耸立的三江女神像。她立于上世纪90年代。</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以上两张照片,第一张照片是当今耸立在乐山老公园大门前的不锈钢雕塑~三江女神像;第二张画像是121年前在嘉定府考棚的头门与仪门间半园广场中,三炮呜响后,等侯点名进仪门考取童生的考生们的标准着装~别忘了背后还拖有一根发辫。两张照片上的“人”均处在同一地点,只是时间相隔100年,反差是如此强烈, 时间好似一个荒诞的魔术师。</p><p class="ql-block"> 在嘉定(乐山)古城的中心,在县街、叮咚街、府街、玉堂街、育贤街等5条街汇聚之地的公园耳处,在顺治18年清政府在此设立过【上川南道道署】~一种介于省与府间的行政机构,掐指一算已有363年。可见“道门囗”这一称呼已有几百年了。</p><p class="ql-block"> 这过往的300多年,尤其是近现代社会巨变的一百多年间,处于嘉定府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等中心的道门口,见证了多少历史事件、以及这迭加的历史事件而引发的沦海桑田变化;它还目睹了一代代古城百姓在艰难的世道中寻求生计、悲喜自渡的人生,亦留下了多少难以忘怀的民间轶事。</p><p class="ql-block"> 道门口就是古城历史最好的时光隧道入口、让我们以时间为序重览这段历史。</p><p class="ql-block"> 1661年即顺治十八年,以李国英率领清軍占领乐山,并在后来的公园耳处设立【上川南道道署】。</p><p class="ql-block"> 1734年清雍正12年后不久,【上川南道道署】迁雅安,原【上川南道道署】闲置。</p><p class="ql-block"> 1801年清嘉庆8年,嘉定知府宋呜琦为盘活这一闲置了近70年的资产,经呈报省里后,将位于学道街九龙巷南口的学政试院迁来这旧道署里,以后这里改造成了嘉定府的考棚。</p><p class="ql-block"> 光阴荏苒、又一个世纪,帝制历史即将走到尽头。</p><p class="ql-block"> 到1903年的9月份乐山县举行的童生考试、竟成了有1300年历史的科举考试的最后绝唱。住在桂花楼的杜高崇先生( 1892~1988)、这位献身于乐山现代教育而闻名的教育家、教育世家的领头人与哥杜高炯兄弟俩也参加了这次考试。</p><p class="ql-block"> 那时,“参加考试都得头戴红帽子,身穿套子,脚着靴子。没有钱的人,就是青布也要缝件套子,有的甚至去找宣讲老师、水烟师借衣着,然后穿着应考。穿靴顶帽,这是当时的规矩。所谓套子,是对门襟扣的,外头短的叫套子,考生穿的必须是黑色,里头长的叫袍子,颜色没有规定。帽子分春季、冬季。冬季帽形式象软秋帽,周围是边边,顶上有红缨。春季帽象漏斗形,叫凉帽。</p><p class="ql-block"> 那时我去参加考试,等候在考棚外,大约夜半十一、二点钟开始放头炮,过半点钟放二炮,再过半点就放三炮,大约挨近午夜一点钟,才开始点名。我们候考的人,全家都要仔细听着,放到二炮,屋里人就要喊起来准备着。点名是一个一个的点,要到天亮才点得完。点到我,我把笔口袋儿提起就进考场了。心情是紧张的,我才十二、三岁,心想“管他的哟,考就考嘛。”那时老的叮嘱我们,叫我们进去“学点规矩”。</p><p class="ql-block"> 那时的考棚就是现在的乐山公园,外面一道门叫“头门”,头门左右边的门叫东辕门、西辕门。进去后又一道门叫“仪门”,点名就在仪门。从仪门进去,左右是东、西文场;正对着是大堂,上有横匾,黑漆金字,匾面上方竖写着“圣谕”二字,下方横写着“读书立品”四字。进二堂去,要上坎坎,二堂上也有一张黑漆金字匾,匾面写着“戴斗持衡”四字,这是嘉庆年间学台(名字记不清了)留在这里的。再前是三堂,也有一张黑漆金字匾,匾面写着“春华秋实”四字,这是广西的学台朱庆镛写的。东、西文场就是考棚,各有两栋房,共四栋房。每栋从中间隔开,分为两厢,东西文场共有八厢,敞的可以容纳一千多人。一厢里安上十多排号凳,每排坐十号人,八厢共坐千多人。所谓号凳,是用一尺来宽的木枋,两头搭在石头上做成的,大约有现在的课桌这么高;坐的凳子,也是用木枋,大约四寸宽,两头搭在石头上做成的。号凳按“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等字顺序编号,每个字下共编十号,比如第一排“天”字,就编天字第一号,天字第二号…直至天字第十号,第二排“地”字,就编地字第一号、地字第二号…“其余按千字文类推。</p><p class="ql-block"> 点名进仪门后,先要经过“承差”拽身检查,…才准进考棚。那时考场由“承差”监考,一厢里有十来个。我们进场坐好待安静后,就开始下题。由一个人举起写考题的木牌在东、西文场转三圈,大家看题后就开始做文章了。我参加的考试题是,第一场“乐其道而忘人之事”,还有一场是“商贾皆悦藏于王之市”…。</p><p class="ql-block"> 考试要连续考五天,一天一场一道题。中途吃饭也在号凳上吃自带干粮。”注1</p><p class="ql-block"> 1905年夏天,新学乐山县官办高等小学堂首行招生考试,考地也选在道门口的嘉定府考棚,考生有郭沫若,杜高崇等近200人。考题是:一道国文题,还有几道数学题。</p><p class="ql-block"> 1907年郭沫若从高等小学堂毕业以第三名成绩考入嘉定府中学堂。 “中学的校舍就是从前的考棚改修的,在高标山的东麓…。 考院的中堂改成了礼堂。左右的考棚,左边的改成讲堂,右边的改成自修室了。自修室的右边是一带寝室,一直地绵延着差不多与学校的深度相等,学堂的地位是在嘉定城的正中,正面便是最热闹的玉堂街,左边的侧门与县街相通,右边的侧门与府街相通。但因为学堂的地基很宏大,学堂的前面也有一个很宏大的敞地,正面和玉堂街隔断了的,平时只开左边的侧门或者右边的侧门,以供学生出入,所以虽然处在城的中央,一点不觉得城市的喧哗。” 注2</p><p class="ql-block"> 1911年6月,四川人民为反对清政府将已由民办的川汉铁路收归“国有”,将筑路权出卖给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掀起保路运动。因赵尔丰的铁血镇压激起了四川人民火爆的血性、几天之内汇聚了20多万同志軍围攻成都清总督府。乐山于8月24,在萧公庙内举行嘉定保路同志会成立大会,推选王志仁为会长,易曙辉为副会长;会员有王畏岩、帅平均、龚骧、罗弗田、陈光华等人。接着,嘉定府官立中学堂的学生也在学校召开大会,宣布成立嘉定保路同志会学生分会,学生杜高崇担任副会长。</p><p class="ql-block"> “路事决裂、川中所在保路同志軍一时并起”,“8月26,嘉定一役”,嘉定同志軍在犍为受到清统带朱敦五指挥的巡防军一营,及黔军合力夹攻,9月初1,“诸烈士与之搏战于键为县之下渡口,因军士新集,不克致胜,遂退守,9月初7复出战于犍属之磨子场,以兵力多寡不敌,烈士等誓以死殉”。仅夾江死难者多至五十五人。</p><p class="ql-block"> 9月18,有传奇经历的袍哥英雄罗子舟带领的一支一千多人的同志軍从雅河经铜河过来,从迎春门城门洞向玉堂街方向前进,队伍是四人一排,打头的是吹“莽铜号”的,在“雾嘟嘟、雾嘟嘟!”的声音中,武器与着装五花八门的同志軍队伍开进了“嘉定保路同志会分会”~嘉定府中学。这,该嘉定保路同志会的易曙辉、帅平均等老师及学生杜高崇等够忙呼一翻了。</p><p class="ql-block"> 辛亥革命是改变中华民族国运的伟大事件,它发端于四川的保路运动,武昌起义因四川保路运动而爆发、是四川保路运动的延续。四川保路运动波澜壮阔、一代先贤、赴汤蹈火、誓以死殉、可歌可泣!因此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时便向蜀中民众发来祭文以示哀悼,祭文中写道:</p><p class="ql-block"> 岷江泱泱,蜀山峨峨,奔放磅礴,礴江幹岳。俊哲挺生,厥为世率。虏祚既斩,国徽永建。四亿兆众,同 兹歆羡。魂兮归来,瞑目九原。鸣呼哀哉尚飨!注3.</p><p class="ql-block"> 1916年,为纪念嘉定辛亥秋那场革命,县议会决议修建“辛亥秋嘉定保路死事同志纪勋碑”就选址在中学校前部空地上。</p><p class="ql-block"> 1924年的嘉定联合中学校在学生刘君照先生印象中是: “中学校的头门,约现在公园大门稍内三四尺处。头门外,从县街口修建一道弧形的砖墙,绕过现在公园大门外的街心花坛,直到叮咚街口,围成一个半圆形的操场,操场里还可踢足球。操场两端的县街口和叮咚街口,各开一道门,供教职员工学生出入。这道弧形的围墙高约七、八尺,砌得相当坚致。</p><p class="ql-block"> 学校的头门是沿着弧形操场的“弦边”修建的。从县街口直到叮咚街口,约有七十多长,头门在“弦边”的中间,两端各有一小段砖墙。头门是木质结构,轩敞宏丽,十分雄伟,象现在的一辆旅游汽车也可通过,表现着一个中学学府的气派,建筑技艺,是值得赞许的,额书“嘉定联合中学校”几个字。头门进去,为一宽阔的走道,走道两边,是学校行政办公的会计室、出纳室、庶务室等。走道尽处是中门,约当现在公园大门内花坛里边点,中门也比较宽敞雄峻,平时常关着,有纪念活动才打开。记得我投考中学时(一九二四年秋),所有考生都站在头门外面,校长(当时是杨南屏先生)坐在中门里,手执红笔点名,每名考生从头门走到中门。</p><p class="ql-block"> 走道左边行政办公室后,即现在公园门内左边文化茶园直抵县街口的大片地,是教员院所在。紧挨中门右边是学监办公室,学生有事出校,须在这里向值日学监请假,持有批准假条,才能从办公室出来。</p><p class="ql-block"> 中门进去,正中是一个大坝,即后来乐山礼堂下的广场。大坝左边有四列教室,即当现在公园进去左边一带花园处。右边是四列学生自习室,即现在公园内荷花池一带。每一列自习室内,划分成八个小自习室,每个小自习室安置十二套单人书桌和凳子,每个学生一套,上课时进教室,下课后和早晚自习,都在自习室里。</p><p class="ql-block"> 走过大坝,上四、五级石阶,是大礼堂,建筑也很堂皇雄伟,下雨时可作室内操场。礼堂内设大钟一口,全校作息时间即在此打钟为号。礼堂右边有一个教室。还有两个教室及图书室,我记不起在哪儿了。学生自习室后边,沿着叮咚街一路的围墙内,有很长一列房舍,是学生寝室,全校四百多学生,都住校、内,没有通学生。</p><p class="ql-block"> 头门内走道右边行政办公室及学监办公室后面,即原县文工团所在地的后面直抵叮咚街,有一个内操场;学生伙食团厨房、食堂及盥 整个校舍全是木质的,质料都很好,所有办公室、教室、自习室、寝室,都有地板和天花板。学校周围,建有高约一丈二、三尺的砖墙。” 注4.</p><p class="ql-block"> 可见将考棚改造成中学,官方显然是花了血本的、虽不到两年时间、却面目全非、不仅用料上乘、无论大木小木均为精心制作,学校显得“轩敞宏丽、十分雄伟”。与当年的考棚比较,拆了面向王堂街方向的照壁、封闭了此处的头门。</p><p class="ql-block"> 这样好的学校却被当时处于一墙之隔的驻軍第八师师部(位置在原来的九峰书院,即后来的月咡塘公安处、地革委)的师长陈洪范看中,要扩充为他的师部。学校于1925年年春以“3万元”搬迁费迁到乐山城北郊的徐家碥去了。</p><p class="ql-block"> 也就在当年春天杨森靠北洋軍阀吴佩乎为其背书被北洋政府封为“四川軍务善后督理”、发动了“统一四川”之战,佈防眉山的陈八师部队一触即溃,陈洪范随即带兵向地处大山的屏山溃逃,杨森部队占领乐山,这一事件被乐山百姓称之为“杨森爆动”。陈八师师部扩充成了一场空,陈洪范知耻而通电宣告下野、回大邑老家休身养性,却在乌尤寺尔雅台旁留下了赵熙为其捉刀代笔的诗:秦时凿壁唐时寺、侍我寻秋绝顶行、江月不随流水去、天风吹下步虚声。</p><p class="ql-block"> 中学校迁走后,原处于倒门口的中学校空空如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原【上川南道道署】旧址上的嘉定府科举考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杜高崇(崚森)先生(19892-1988) 、是母校乐山高级中学杜厚寿老师的父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笔者按刘君照先生叙述手勾了1924年处于道门口的嘉定联合中学校建筑分市示意图。</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27年6月,乐山县主政知事是张特崖、成立了乐山县市政公所(相当于如今的城建局),开始了改造乐山城区街道和在中学校旧址修建公园的大手笔,这一工程受到了乐山士绅支持,以华新丝厂创办人陈宛溪(1855--1926)之子陈原玉、陈光玉为首,以其亡父的名义捐献巨款支援改造工程。陈光玉(字彰瑛)并任市政公所会计主任。</p><p class="ql-block"> 1928年,在罗纬载知事的组织下拆除了高北门(处在九龙山上,城门内为上土桥,城门外油榨街)、迎春门(在今葙葙街与东顺城街之间)、福泉门(东西顺城街之间)三座明代古城门,将主要街道加宽至6~7米,去掉了街上原来面着的石板,换上了三合土街面。在拓宽街道时,又折除了从考棚到中学堂时的那半园弧围墙,道门口由丁东街口至县街口拉成一线,砌了花眼墙,从花眼中可窥见公园内大概。公园大门外现出了一个大广场。乐山城从此可通行汽車了。乐山古城面貌换然一新、向前迈了一大步。</p><p class="ql-block"> 在市政公所结束前的1929 年,为执行1916年乐山县议事决议,以及纪念扩修街道、打造嘉州公园这一德政功程:</p><p class="ql-block"> 在新开辟的公园大门内侧,建了【辛亥秋嘉定保路死事同志纪勋碑】;在当今雕塑三江女神像处、又建了【丁卯秋嘉定筑修马路纪勋碑】。两碑相距约50米,碑文都是当时著名人物赵熙先生题写的。不同的是,“丁卯”纪念碑顶部固定了一个铁架子,架子上安放了一个特大时钟,是乐山仁字舵把子蒋焕庭的公子蒋德培捐赠的。安放特大时钟费了很大功夫。这比今天嘉定南路市电视台钟楼上的特大时钟早了半个多世纪。</p><p class="ql-block"> 市政工程结束了,公园的工程仍然还在继续,直到1930底才竣工。设计人员是陈宛溪的次子陈光玉,他学过土木工程,对园林素有研究。“公园的布局和构想有他一份心血。荷花池原是道署内天然浸水池,陈光玉根据地形地势,把它凿成了一个长方形带瓶颈的荷花池。荷花池长40米,宽20米,面积800平方米。池深2米,池底主要是天然地土。另在西边连带凿了一个瓶颈作用的小圆水池,直径6.5米,在小圆池与主池之间有水道相通” ,靠其落差驱动、流水淙综。“水道上建了一座仿古式一个卷洞的石拱桥,造型雅致。荷花池四周用红砂条石砌成。加上石拱桥、池中小岛等,都是用红砂条石砌成。荷花池最初在池中央用红砂条石砌了个像四瓣花的圆形岛。岛上修了一座8根砖柱的亭子”。亭顶呈8个棱角人们称它八角亭。</p><p class="ql-block"> 荷花池西边那个小圆池上也建了一座木结构亭子,亭子中央有假山,亭子周围有带条形靠背的坐凳。游人可以围坐观景聊天。</p><p class="ql-block"> 当夏日荷花满池时,此处景观为公园一绝,显现了设计人的良苦用心、成为经典之作,为乐山人民做了一件大好事,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p><p class="ql-block"> 那小池亭子蔽荫于周围的几株大树下,夏天凉爽,是我们小时经常玩耍的地方,屡经培修存在到1987年。</p><p class="ql-block"> 修建公园时,从考试院就留下来的大礼堂一切如旧,只是根据公园特点的需要,大礼堂正面前的空地开辟成了花园;大礼堂前左右两边(原是考棚)向东(公园大门方向)延伸辟成了人行道。用竹篱把花园与人行道隔开。人行道两边用红砂条石搭了一些石凳,供游人休息。不知上世纪50年代菏花池南边那一排开紫色花的扣痒树是否是那时栽的?扣痒树是否是紫荆花树?</p><p class="ql-block"> 从1927年至1931年乐山城改造期间,乐山县主政官员是: </p><p class="ql-block"> 知事张特崖: 1927年5月-11月 ;</p><p class="ql-block"> 知事罗纬载:1927年12月~1929手7月 </p><p class="ql-block"> 知事(县长)张树仁:1929年8月~1930年5月。(1930年2月国民政府改知事为县长) </p><p class="ql-block"> 县长邹重义:1930年6月~1931年1月。注5.</p><p class="ql-block"> 从1927年算起,乐山公园已存在近一个世纪。公园从此为市民提供了休闲的地方,也发生了不少趣事伕闻。</p><p class="ql-block"> 1938年、抗战的第二年,已改为“中山纪念堂”公园大礼堂稍加改造开始播放电影~又叫“蜀嘉电影院”门票收入用于支援抗战及群众文化开支。</p><p class="ql-block"> 1939年1月,郭沫若从重庆回乐山沙湾给老父祝寿、给先母扫墓之后,在公园中山纪念堂出席了专县两级联合举行的欢迎会。并在中山堂讲演。</p><p class="ql-block"> 1939年8月19日,日寇飞机轰炸乐山城,公园广场前边一银杏树被一颗炸弹把树子上半截炸飞了。“辛亥秋……”纪念碑上半部也震塌了,“丁卯秋……”纪念碑幸而稳如泰山,碑顶上那个特大时钟的针依然在走动。</p><p class="ql-block"> 1941年,武汉大学征得县教育科同意在公园一处开办了武汉大学附属小学~“乐嘉小学”。</p><p class="ql-block"> 1943年2月22,老同盟会员乐山人陈宗常在公园内主持了中山堂改建工程的动工典礼。将嘉华水泥厂捐献的6桶水泥,在大礼堂前檐下加砌了4根砖柱、在大礼堂两侧砌起了的水泥柱墙,从而夯实巩固了大礼堂。并在大礼堂正上方挂着刻有“中山堂”的蓝底白字大木匾 。</p><p class="ql-block"> 在抗战时期,公园内共开设了“松扉”、“洞天”、“石上流”、“浣沙”等6家取名幽雅的茶馆。泡上一碗茶,坐在茶桌边的几乎全是武汉大学的学生~几乎是男生。注6. 而且他们的作业与论文往往是在茶桌上完成的~这对于分住在乐山城各处祠庙中没有自习室的男生来讲,是无奈之举。 以至英国人李约瑟院士抗战时期参观地处乐山斑竹湾李公祠的武汉大学理学院时,动情的写到:“在四川嘉定有人在可以遥见西藏山峰的一座宗祠里讨论原子核物理”。 </p><p class="ql-block"> 1944年的道门口,商贩们在纪念碑周围摆地摊、做生意,甚至在纪念碑碑座上贴满花花绿绿的小广告。当年,经济学家夏炎德来到乐山,他笔下晚上的道门口是:“初秋的天气暑气未消,白天大家守在家里,晚凉的时候则纷纷出来了。街上熙来攘往,非常闹热,乐山公园门口半圆形的广场上,摆满了零食贩、水果担与测字摊。乐山城的电灯黯淡无光。商店贩摊大多燃起植物油灯做生意。我的目光注意于二十多岁的青年人,他们大概都是武大的学生。” 注7.</p><p class="ql-block"> 1949年后,道门口纪念碑如何被折除无从了解。</p><p class="ql-block"> 到上世纪50年代初,正是我幼儿的时侯,自从认得人认得路后,公园成了我们常常出没玩耍之地,且多半是在荷花盛开的夏天: 或带根有巅巅的长斑竹杆,在公园刚进门的树林里,用竹杆击打那树上的“地生子”颗颗~如绿豆大小的颗粒,然后从地上捡起几十粒,用衣裳角包着经牙反复咀嚼,地生子变得粘稠起来,将其抹在竹杆尖上去粘园中林梢上的麻螂耳(青蜒); 或在荷花池边的扣痒树下,一边用手轻轻扣那好似没有树皮的树干、同时存细瞧树上的紫红色花是否动起来,据说此树非常灵敏; 或到公园后山的红岩壁上扣取片状斑斑红块拿回家划线踢子耳…。</p><p class="ql-block"> 少年时期的5~60年代之交,在公园后面沿叮咚街一处建起了新的一楼一底、方方正正、还带有古典风格的图书馆、图书馆正门南面、还建了两个并列的阅览室,一间是阅觉科技类杂志的,另一间是阅览时事文艺类杂志及报刊的。一到星期天或假期常去公园此处阅览看书。从阅览室往南不远、靠西的岩壁处同时建了一个全木结构的厕所。而那男厕的木板壁上常常写划有黄色淫秽语句及画,并且大多都指向京剧团的一位出名武花旦。此处成了男生的性启蒙之地。</p><p class="ql-block"> 中山纪念堂50年代改成了乐山礼堂,成为了乐山京剧团演出的专属地。那5~60代之交,公园门口立着京剧团的演出广告档子,如“孟丽君”、“赵氏孤儿”、“智取威虎山”…,而且不断地翻新着、吸引着我们的眼球,我们又热衷看起京剧来。没有钱咋过看,于是学着别人不花钱看戏:或爬上礼堂侧面高高的窗台上去望~称之楼厢,或猫着腰从礼堂墙脚洞口去瞅~称之堂厢。</p><p class="ql-block"> 到了60年代初期正是大饥荒,乐山高级中学高57级的1个学长、虽成绩优秀因父亲是地主且被“镇压”而没有考上大学、当民办教师中又遭停办的江先生,一天从公园图书馆出来在公园八角亭遇到了同学雷、既而又认识了同行的刁老三~一个常在道门口闯荡生活外号叫“刁刀耳”的。刁父解放前是乐山天文台(后改叫气象台)台长、业务需要常常收发电文传递气象数据以预报天气、却被说成是特务活动、被抓后死在监狱中。江、刁两人自然惺惺相惜。民中停办后,江曾一度在老家的石麟、踏水一带挑石灰石、煤炭挣钱讨生活,故购粮本积存了上百斤粮食,江却苦于无法变现,当得知刁老三常在道门口自由市场一带“倒卖”粮票、香烟…、与市管会常演猫捉老鼠的游戏时,便委托刁帮忙。刁果然身手不凡,几天后按当时“黑市”价格每斤米计划值2元5角,将变现的2百多元钱及够粮本给了江先生,这又可维持江先生在图书馆安心阅读半年以上了。</p><p class="ql-block"> 通过刁老三,江又在公园荷花池认识了刁老大(刁家大哥),徐、李三人。不久刁老大与徐(其父是49年前的乐山县长)出资买了一台爆米花机、在迎春门租了一间窄铺面,雇请李先生操作爆米花机、每斤收3分钱的加工费,生意出奇的好,加工队伍排成了长队。</p><p class="ql-block"> 不久刁老三借钱也买了一台爆米花机,在育贤街湖泊所租了个铺面,雇江,雷二人在铺面爆米花,开始因信息不畅生意冷清,几天后生意逐渐火起来了,等待加工的人也排起了长队。这,引起了市管会注意,最后扣缴了爆米机,当然迎春门那台爆米机也一并扣缴。本还没有收回机器就被没收,刁老三岂能罢休,于是他又耍出了对付市管会惯用的手法:一哭二闹。刁的父亲早亡、母亲是家庭妇女,加上两个哥共兄姝5人,就只有刁老三有工作~铁器社的学徒工、每月15元。刁老三在市管会一哭二闹、坚持不懈;当时刁虽已十七岁但个子瘦小,估计生活差、发育迟嗓子还没有变声、人显嫩,派出所也拿他没办法。这是“刁刀耳”与派出所警员的一段对话:</p><p class="ql-block"> 刁:你们不解决我的问题、没得饭吃,我要在你们的甑子中舀饭吃!</p><p class="ql-block"> 民警:我们吃的是碗耳饭,你舀啥饭?</p><p class="ql-block"> 刁:那我就端你们的碗耳饭!</p><p class="ql-block"> 最后派出所市管会找商业局商量:考虑爆米花有市场需求、将两台爆米机原价打给饮食合作商店、且连人带机去饮食商店,由商业局出调函将爆米花机操作工李、江二人安排去饮食商店业的嘉乐饭店上班,机器本钱退还原主人。从此结束了江先生卖苦力打临工的日子、开始了江先生的餐饮业人生。</p><p class="ql-block"> 江先生从少年开始就显露出了写作才能,常动笔投稿还偶有稿费。后来尽管在饮食商店上班,仍阅读不止、笔耕不缀,江先生凭自已这一出色能力后来成了乐山师范学院的副教授,谱写了自已传奇的人生。</p><p class="ql-block"> 至于刁老三、江先生写道: “算是最有福分的人。文革初期,“保守”派得势时,曾用板板车拉他上街游斗,我见那车上挂的牌子是:“把反革命分子的黑狗崽子,投机倒把分子刁××揪出来示众”,他睡在板板车上一付无所谓样子。这场闹剧,据他后来对我讲,那些人要揪他上街游斗,给他戴高帽,戴一顶他撕一顶,要他走他不走,说,“除非你们用车拉着我走”。那些人果然拉来了板车,把他推到车上,他说“好,我就睡一回板车”,于是那些人扛着“旗帜把他拉上了街。那情景,说是游斗也可,说是拉病人去医院也有点像。文革中造反派得势时,我问他参加哪个造反组织,他没说具体组织,只说在“联合总部”负责后勤工作。从部队支左”到文革结束,地方上的几位最高领导人他都熟识,据他说都是他的朋友。后来乐山地改市,前几届市委、市府的一把手他也同样熟识。他拿过他同这些人的合影给我看,问我有没有什么事要他帮忙,要不要这些领导的电话号码。我说我没事找领导,也不需要这些领导的电话号码。他的经济情况似乎也很好。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他对我说他娶了一个中师毕业的小学教师,买了房子。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他说他一天的收入比我一月的工资还要多,说我当大学老师的工资太少了。我最近一次见到他,他说原来的妻子不要了,给了对方几十万,一套房子把自己解放了,他要换一位大学毕业的新妻子。问他资产上千万没有,他没正面回答,只说最近一场经济官司,对方就欠了他300多万。问他具体办的什么企业,什么公司?他说他主要搞投资,搞中介,公司甩给儿子去办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总之,近三十多年来,我虽只在街头不期而遇见过他几次,每一次他说的都比上一次更让人羡慕。” 注8</p><p class="ql-block"> 可见,他们虽在人生的最好的年华曾渡过了一段艰难的岁月,终是苦尽甘来。弹指间已去60多年,刁老三如今已近八十岁了、而江先生更不必说已八十好几了,祝他们健康、快乐、长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注1.【乐山市志资料】1983第2期“闲谈嘉州往事” 杜峻森口述、曾永昌撰写。</p><p class="ql-block"> 注2. 书【我的童年】 郭沫若</p><p class="ql-block"> 注3.参阅【乐山市志资料】第3~4期合刊:P231~232,P242。</p><p class="ql-block"> 罗子舟:出身雅安一富绅家庭,排行八、大哥是清末廪生。罗自幼喜欢舞枪弄棒、家里本希望他走武考取功名这条路,他却喜欢结交江湖、入了袍哥。因武艺高强,人又仗义、名气很大。后来与同盟会结盟成了四川反清的中坚力量。常在乐山一带活动,有一次被200清軍追到峨眉山金顶舍身崖,他带头在舍身崖一跃而下、落在树丛中只受了轻伤。而同他一起跳的两个护卫却身亡于舍身崖下。人们因他命大、戏称他为“罗八千岁”。 罗一生最震撼人的事绩是在保路运动中,当20多万同志軍在成都攻打四川总督府围困赵尔丰时,罗子舟聚集了十万同志軍在汉源荣经间的大相岭这一炎喉之地,阻击从川康去成都支援赵尔丰的战力非常强捍的清巡防軍。</p><p class="ql-block"> 注4·【乐山市志资料】1983第2期P44</p><p class="ql-block"> 注5. 参阅【樂山縣志】</p><p class="ql-block"> 注6. 参阅文【嘉州公园】 毛西旁。</p><p class="ql-block"> 注7. 参阅文【乐山城记:古城的生命史之道门口】 邱硕</p><p class="ql-block"> 注8. 参阅【万山不许一溪奔】 江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WK</p><p class="ql-block"> 2024.5.26</p> <p class="ql-block">  1929~1930年在嘉州公园大门内、大门外立的两座纪容碑:【辛亥秋嘉定保路同志死事纪勋碑】、【丁卯秋嘉定筑修马路纪勋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乐山县志】关于折除高北门、福泉门等的记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1927年后修建的荷花池、八角凉亭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公园改造中,将原中学礼堂改为中山堂。周围改造成了花园,以竹篱相隔。园中路边设有红砂石坐凳。(图片引自乐山县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抗战中地处乐山武汉大学的学生们下课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1942改建、上世纪5~60年代的乐山公园礼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邓洪秀先生镜头中的【樂山縣图書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如今乐山公园后面,一遍水泥建筑垃圾。</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