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访逢简村

寒带鱼

<p class="ql-block">美篇号:49356473</p> <p class="ql-block">       上次去逢简村是在2016年5月上旬,拖家带口的,没来得及仔细观赏水乡风光,只是被这个村落的规模巨大的佛教道场所震撼。这次是“寻梦天下摄影俱乐部”组织的采风活动,还有专门聘请的模特随团 ,机会难得。</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逢简村四面环水,以水道为界,河涌呈"井"字形,自南往北流过古村,汇入西江支流,把村落切割成若干小沙岛。自西汉起就有人在此生息,后来发展成一方集市,到了唐朝就已成村。逢简村在清朝末年达到鼎盛,人口上万, 号称"小广州"。村里的河岸两旁,古榕、蕉林、石榴等林木一字排开,河道步道一侧是由民居、宗祠等 乡土建筑 组成的聚落群体。村落建筑沿河而建,沿河修筑石磡,长达十余公里,河边树木夹岸。 2016年11月,逢简村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明远桥,建于宋代,是乡中人李仕修所建。 为梁式三孔石拱桥,花岗岩石构筑。全长24米,顶宽4.45米,高4.1米,桥两边各有十二级石阶,桥栏两边各有望柱十四条,柱头雕石狮子,石栏华板刻花纹图案装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逢简北村和南村均以河涌环绕,村内也以河涌相通,河涌就是古村曾经对外重要的交通线路。曾往昔,河上想必是船艇穿梭,喧闹无比。而今,村内却是寂静安闲。沿岸三三两两停靠着小舟。现在的行船,仅供偶尔到访的游人游览。</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在村里信步游走,溯河而上,石板路,小石桥,周边桑基鱼塘,一派水乡风光,让人置身于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之中。纵横交错的小河里,偶有闲游的小鱼,飘荡的水莲,虽然是枯水季节,但与闻名的江南水乡乌镇相比,逢简村显得更加自然淳朴,没有半点的雕饰。古朴的建筑点缀着田园风光,充满了恬淡而沉静意境。</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由于读书发家的人多,逢简村留下来的祠堂 、私塾 和古老大屋也特别多。其中多数为明代风格的古祠堂,大多数保留着明代的建筑风格。宋参政李公祠始建于明天启年间(1621——1627),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重修。是后人为纪念宋庆元己未(1199)科进士李仕修(1174——1259)而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刘氏祖祠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是 当地大族刘氏祖祠。临河涌而建,是典型的广府祠堂建筑,大宗祠的正门两侧有两侧门。这两个门上方的砖雕和绘画有些特色。祠堂的天井里两株五十多年的鸡蛋花树散发着悠久的芬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刘氏祖祠一角</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村中随处可见的石碑上刻有诸如举人、进士第几名的字样,给了逢简村"水乡书韵"一个很好的注释。据说宋元以降,隐居到逢简的很多是士大夫家族,他们诗书传家,尊儒重教,古村崇尚读书的风气浓厚,元朝至明朝期间,小小村落出了不少进士、举人,曾有一家8个秀才3个翰林 。至今,一户村民家里出了8个秀才的故事仍被人乐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