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古今使用的汉姓24000多个。在我国史载的10000来个姓氏中,当今使用的不到4000个,其中起源于河南的有1500多个。当今排名前300位的大姓,全部源于河南的有97个,主要源头在河南的姓氏有115个,二者合计,起源于河南的姓氏共有212个,占300大姓的71%,占全国汉族人口的84.9%。还有一说:源于河南的171个。《中华万姓同根》一书称,在120个大姓中,全源于河南的姓氏有52个,部分源头在河南的姓氏有45个。在当今占全国80%以上人口的100个大姓,河南占73个,另有20个姓氏还与河南有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在前30个大姓中,河南占27个。在前10个大姓中,河南占7个半。在前5个大姓中,李、张、陈均起源于河南;而且王姓与刘姓,最早的一支也是在河南形成。也就是说,目前中国最大的5个姓氏,最早的全是河南人。其他6到19个大姓,除过赵、吴、徐、马4姓外,其余10姓中的黄、周、林、郭、均起源于河南;孙、胡、何姓的主要支派源于河南。杨、朱二姓由鲜卑族3字姓,改成的各一支也出自河南。并且许多姓氏的望地也在河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闽粤民间谚语有“陈林半天下,黄郑排满街”和“陈、林、李、许、蔡,天下占一半”之说,这7大姓氏全部根在河南。上世纪80年代初,厦门大学黄典诚教授到河南寻找闽南人的根,经考证发现,占闽、粤、台绝大多数人口的8大姓氏发源地均在河南,由此拉开了中原寻根的序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伏羲是“万姓之祖”,其建都地与陵地的今河南周口市淮阳区是中华姓氏的肇源地,也是全球华人寻根问祖的圣地,多年来坚持举办有“中华万姓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炎帝既是“人文始祖”,更是姓氏始祖。先说炎帝及其部族共10代。其人后裔姓氏至少104个(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同样,黄帝既是“人文始祖”,更是姓氏始祖。《国语·晋语四》:“凡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巳、滕、箴、任、荀、僖、姞、儇、依是也。” 黄帝孙颛顼与曾孙帝喾后裔(共368个姓)在300个大姓中有204个,占总人口的60%。颛顼曾孙祝融之子陆终产生的100个单姓(绝大部分源于河南,略)。黄帝11世孙大禹产生12姓(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中华民族得姓高峰期之夏、商、周时期,特别是周朝,不仅是衍生姓氏最多,而且是中国姓氏普及和相对定型的时期。周初在今之河南共建立71个诸侯国,还封了不少有功的异姓臣属,并且东周迁都洛阳。至此,河南就有封国100多个,这些封国之后裔绝大部分以国为姓。如宋都在商丘,陈都在淮阳,卫都在淇县,许都在许昌,蔡都在上蔡,黄都在潢川,江都在正阳,蒋都在淮滨,郑都在新郑,赵都在鹤壁(后来多在河北邯郸),韩都在新郑,魏都在开封,杞都在杞县,虢都在三门峡等。仅宋、卫、郑三国就衍生出500多个姓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自中原走出去的客家人绝大多数姓氏与今河南相关。客家人自称祖根在中原68个客家姓氏(略)。经相关人氏查对,祖根在河南省的有200大姓(见“200大姓名录”)。1953年,台湾进行了一次户籍统计,100个大姓中有63个姓氏自认其祖先来自河南……台湾主体人群之祖根在中原,因此很多台湾人自称‘河洛郎’……现在台湾的‘歌仔戏’,即为当年的‘河洛戏’。‘歌仔戏’每周定期在电视台播出,场景上打出的字幕即‘河洛大舞台’。台湾的闽南语,尚保留着河洛八音中的七音。”如今,在港、澳、台和海外最有影响的陈、林、郑、黄4大姓,其祖籍地全在河南(陈姓得于淮阳外,其它祖籍地分别在为今日河南的卫辉、荥阳、潢川)。在客家人姓氏中,属于黃帝族的客家人姓氏有86姓(略),占120姓的72%,屬于炎帝族的有6姓,占120姓的5%,即:許、姜、崔、雷、易、章。</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