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去年来昆玉不久,就听说附近的墨玉县风景如画,在自然风光方面远胜于和田。5月12日母亲节,正好是周末,早晨临时决定去墨玉一日游。终于,在我来昆玉八个月时,实现了走访距离昆玉最近的县城——墨玉县的愿望。</p> <p class="ql-block">同伴建议绕道走一条新的沙漠公路,感受一下与本地其他道路两岸不同的地貌。昆玉附近公路两侧多沙地、沙丘,地形开阔、平坦,随着前行,两侧地貌逐渐演变为山地、红色砂岩地貌,这是沙漠地区常见的一种类型。</p> <p class="ql-block">途中,我们巧遇当地武警在沙漠实地集训的场面,战士们全副武装,有在路面上、有在路边沙山上;有站着的、趴下的、还有半蹲的……不知道是在进行越野赛呢还是再搞演练。这里天气多变,只要有风就会漫天黄沙,能见度很低,在这种恶劣环境里训练,也是对指战员们的一种考验。真想现场采访一下,但实在不敢打扰,我们没有停车,只是抢拍了一张照片,向战士们致敬!为了保卫祖国边疆、为了边疆人民的安定,你们辛苦啦!!</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墨玉县:</span>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东以喀拉喀什河为界与和田县、洛浦县相望,西临戈壁与皮山县接壤,南抵喀喇昆仑山北麓,北入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与阿瓦提县相邻,行政区域面积25608平方千米。</p><p class="ql-block">墨玉,因喀拉喀什河而得名。“喀拉喀什”是维吾尔语“黑玉、墨玉”之意。这里历史悠久,人文深厚,是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墨玉县的主公路两侧遍布的是核桃树,这里盛产薄皮核桃,而相邻的昆玉则以红枣扬名四方。</p> <p class="ql-block">出发时我迅速百度了一下,一天的时间可以游玩的景点有:县城附近的二十八盘古水磨、桑皮纸之乡、离县城约四十公里的拉里昆湿地公园等。</p> <p class="ql-block">二十八盘古水磨:位于墨玉县银河南路,坐落在巴拉木岁干渠闸口下游南侧的水渠之上,是当地民众昔日运用水力磨面的地方,这些石质水磨距今已有百年历史,今天已成为一种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的传承。</p> <p class="ql-block">我们到达时,看见路旁停着旅游大巴,景区已经有了许多游客。</p> <p class="ql-block">二十八盘古水磨,顾名思义,就是这个磨坊现存石质水磨二十八个盘。这种水磨属于卧式水磨,依靠水能可全天候不停运转,而且这种水磨是利用水力低温运转进行磨面,能完好保存谷物的营养成分,是名副其实的原生态生产纯天然食品。水量大的时候,这些水磨一天可生产米面200公斤左右。</p><p class="ql-block">二十八盘古水磨坊是人类利用自然动力提高生产效率的见证,大大推动了石工、木工、铁匠的发展,是劳动者智慧的结晶。</p> <p class="ql-block">水磨是人类顺应自然,利用自然资源的一项伟大发明,是农耕文化智慧的结晶。在墨玉县扎瓦镇库姆艾热克村还有一处水磨迄今依然在旋转。</p> <p class="ql-block">磨坊门前、街道两旁鲜花盛开、争奇斗艳。</p> <p class="ql-block">在这簇蔷薇花下拍照的人不少。</p> <p class="ql-block">路对面竟然有一座天文台,后面还是网红汽车影院……</p> <p class="ql-block">下一站去桑皮纸之乡</p> <p class="ql-block">桑皮纸一条街位于墨玉县普恰克其乡布达村,街全长2公里,街道两侧聚居有十多家制作桑皮纸的匠人,散布有多家出售桑皮纸的店铺,目前为2A级景区。全村有52个人掌握了制作桑皮纸的手艺,并且从事制作桑皮纸这项工艺。</p> <p class="ql-block">我们参观的是挂有“桑皮纸世家”牌子的大院。</p> <p class="ql-block">2006年5月,桑皮纸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的托乎提·巴克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p> <p class="ql-block">传统的桑皮纸制作过程需经过浸泡、剥削、锅煮、捶捣、发酵、过滤、入模、晾晒、粗磨九道工序。纸张具有纤维交错均匀,纹理美观,墨韵层次鲜明,质地轻薄软绵,拉力强、不断裂,防虫蚀、无毒性、吸水性强,便于保存的特点。主要用于高级书画装裱、制伞、制扇、制作鞭炮和文化工艺品等,在历史上享有盛名。</p> <p class="ql-block">墨玉桑皮纸是以桑树枝内皮为原料手工制作的纸,距今已有1300余年的历史,被誉为人类纸业的“活化石”。它记录着我国新疆地区传统造纸工艺,是人们了解纸文化历史的一个窗口。</p> <p class="ql-block">几年前,新疆国画院将桑皮纸引入到中国画的创作中,当“中国画遇上桑皮纸”,跨越千年的“桑皮纸”又焕发新生,并使国画散发出与在宣纸上完全不同的光芒,也让桑皮纸的名气越来越大。</p> <p class="ql-block">也感受一下桑皮纸上泼墨的豪爽</p> <p class="ql-block">经历了短暂的低迷期,桑皮纸重新焕发光芒,活跃在国际、国内的书画展览舞台上。2010年,墨玉县分四期投入资金600余万元,对普恰克其乡布达村主干道1.2万平方米的商户门面和农户家庭墙面进行了改造,建成了以桑皮纸制作技艺传承中心为核心的桑皮纸一条街。</p> <p class="ql-block">院内两颗硕大的桑树上结满了桑椹,有青色的、红色的、黑色的~~个头挺大,我们也都摘了些尝尝,还是黑色的味道不错、酸甜入口。</p> <p class="ql-block">接下来,我们离开县城,前往拉里昆国家湿地公园,感受这“大漠千岛湖”的独特魅力。</p><p class="ql-block"> 沿途的两侧一边是笔直、高耸的白杨,另一边则住着人家,家家门口都建有这样的木质框架,应该是为葡萄爬藤准备的吧。</p> <p class="ql-block">路边房屋建筑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白墙上都贴有这样不同的绿色图案。</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拉里昆湿地公园:</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拉里昆,维吾尔语意为“开满郁金香的湖泊”,这里南依昆仑山北麓,北邻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处喀拉喀什河下游的冲击平原,是一个集河流水库湿地、芦苇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为一体的综合性湿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奔腾的喀拉喀什河水流进这片区域,不由自主地放慢了脚步,似乎是留恋着这美丽的原野。</span></p> <p class="ql-block">此地不仅拥有湿地和沙漠,还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为墨玉县和和田地区的沙地生态安全提供了有效的保护屏障。</p> <p class="ql-block"> 拉里昆湿地公园大门外的这片湿地上,积聚了大量的水鸟。</p> <p class="ql-block">我们自驾车只能停在大门以外的停车场,购票进入大门后需乘坐区间车环湖游览。</p> <p class="ql-block">湖区分为两部分,我们环游的是西湖(东湖还在开发)。司机是一位东北哥们,据他介绍,开发前,这里就是一个大碱坑子,有水,但湖面不大,也缺少今天这些生物资源。为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工作,促进生态平衡,墨玉县采取招商引资的方法,对拉里昆湿地进行了保护性开发,这位司机就是随开发公司从东北来到这里的。</p><p class="ql-block">自2015年开始种树建防护林,逐渐使这里沙退、水清,鸟儿成群结队的来这里繁衍生息。2018年12月被批准为国家湿地公园;2020年,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p> <p class="ql-block">我们自北向南按逆时针方向环西湖游览,看,这是走完半圈开始转向北时,看到路两侧湖水颜色截然不同。我问司机这是什么原因,他告诉我们,水的颜色不同是因为水底下的水草多少不同而造成的。</p> <p class="ql-block">接着,我们来到了湖心岛。这里除了一座瞭望塔、两副秋千,旁边还有一个没有完工的地窝子,再没有其它人造设施了,基本属于原生态。</p> <p class="ql-block">登上瞭望塔,视野更开阔,湖区景像尽收眼底,特别是沙漠风光和大片芦苇沼泽水域紧密相连,形成黄色沙漠与碧水植物的鲜明对比,让整片湿地更显得风光独特、珍贵无比。</p><p class="ql-block">为此,游客曾留诗一首:“波渺渺,草依依,孤享欢声沸,鱼虾水中跃,水天一色招人慕,游者又把归途忘”。</p> <p class="ql-block">登高再对比看看,两个湖区的湖水颜色差异是不是特别明显。</p> <p class="ql-block">水中游弋的各类水鸟</p> <p class="ql-block">离开湖心岛,司机指着路边的树告诉我们,这是胡杨树,在不同季节、不同的生长期,它的形状、颜色各不相同。真的呢,你看中间这个像柳树吧,其实它是胡杨幼树期的模样,和旁边长大后的样子完全不一样了。</p> <p class="ql-block">据说,这里的日出、日落、朝霞、晚霞都极富诗情画意,是摄影爱好者创作的理想之地。(从网上找了一张晚霞映照下的湿地俯视图)</p> <p class="ql-block">沿湖继续前行一段,区间车拐进一片空地,这里建有一座科普馆,旁边有许多亭子,可供游客休息、吃烧烤,西侧水面上还停着几艘游艇。</p> <p class="ql-block">馆内利用诸多图片、标本介绍了拉里昆公园的生物情况。</p><p class="ql-block">植物:因为当地气候极为干旱,植物生长用水主要依靠冰川积雪融水,受季节及地形影响,水量分配不均,使得全县天然植被分布极不均衡。大部分地区植物群落结构简单,植被稀疏。从山区到平原,有山地草原植被、荒漠植被、盐化低地草甸植被及河谷荒漠植被四类。山地草原植被类型中主要天然植物有蒿草、芨芨草、蔷薇、野葱及少量野苜蓿等;平原区植被中主要植物有芦苇、骆驼刺、甘草、柽柳、胡杨等。</p> <p class="ql-block">动物:公园范围内分布有大面积的水域,成片的芦苇为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和隐蔽场所。而且拉里昆湿地还是候鸟的重要迁徙通道,在每年春秋鸟类迁徙季节,大批雁鸭类候鸟成群结队,数量众多,场面蔚为壮观;而到了夏秋之际,在湖边垂钓、泛舟,在静谧的湖边享受一顿独具特色的美食,便成为另一种度假享受,清洌洌的湖水也洗去了都市人的疲惫。</p> <p class="ql-block">最后,我们还乘坐游艇转了一圈,更近距离地接触湿地水域。</p> <p class="ql-block">再见了,沙漠中的拉里昆湿地,作为重要的生态屏障,你减缓了风沙对皮墨垦区绿洲的侵袭,你的生态功能具有不可或缺性和不可替代性。</p> <p class="ql-block">来公园途中,就发现路边有个明显的标识牌:47团4连(这里的兵团连队与地方上已相融)。记得47团有个老兵纪念馆,很想去参观一下。从湿地公园出来看看时间还早,我们就抓紧联系47团老兵纪念馆,看今天是否开放……回复开放,要到七点半闭馆,于是我们一行改道前往47团团部,探访沙海老兵75年前的峥嵘岁月。</p> <p class="ql-block">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绿洲,胡杨活着千年不死、死了千年不倒、倒了千年不朽。同在这片土地上,有着一个像胡杨一样的英雄群体——沙海老兵。</p><p class="ql-block">75年前,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一兵团二军五师十五团徒步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胜利解放和田,立下赫赫战功,扎根大漠、开荒造田、屯垦戍边,形成“扎根新疆 热爱新疆 屯垦戍边”的老兵精神。</p><p class="ql-block">正是这样一群老兵,他们“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最终将人生“种”在了这片沙海。</p> <p class="ql-block">进入第十四师四十七团团部,笔直的杨树傲然挺立,崭新的楼房整齐划一。广场上,明媚的阳光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和田纪念碑镀上金色,纪念碑正中间镌刻着红色的“1949.12.22”字样,铭记着解放军来到和田那个闪耀着胜利光辉的日子。</p><p class="ql-block">纪念碑整体由阿拉伯数字4和7组成,代表了四十七团,碑中金黄色部分是和田地图,地图中的红色标线是十五团进军和田的行军路线图。</p> <p class="ql-block">在兵团,每一座博物馆都是展现兵团精神的历史文化宝库。四十七团老兵精神展示馆就是为了纪念英勇的“沙海老兵”而建的。它以四十七团的历史为主线,依托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和田的历史为主要内容,大力弘扬老兵精神。</p><p class="ql-block">近年来,每年都有上万名党员赴四十七团老兵精神展示馆接受党性教育,老兵精神展示馆成了兵团的一张“红色名片”。</p><p class="ql-block">我们到时,恰巧遇到某单位集体参观,我也迅速加入到这一行列,为的是能聆听讲解员的解说。</p> <p class="ql-block">走进老兵精神展示馆,仿佛穿越时空隧道。老兵精神展示馆分为4个部分:挺进新疆,解放和田;剑犁交响,屯垦戍边;扎根大漠,永不换防;深化改革,砥砺前行。</p><p class="ql-block">馆内有藏品860件(套),基本以军垦老物件为主,展出369件。一张张老照片、一个个老物件,诉说着沙海老兵栉风沐雨、仗剑扶犁、屯垦戍边的英雄壮举。</p> <p class="ql-block">跟随着讲解员的脚步,穿过序厅,走进第一部分“挺进新疆,解放和田”展厅时,讲解员指着十五团官兵穿越沙漠的还原场景说:“当时的行军环境黄沙漫天,帐篷单薄,战士们常在篝火旁睡觉,一觉醒来就变成了泥人儿。”听着讲解,再结合身边逼真的还原场景,不少参观者都眼含泪水,我的眼眶也湿润了。</p> <p class="ql-block">1949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解放兰州后挺进新疆。一兵团二军五师十五团(前身是八路军一二○师359旅719团,首任团长张仲瀚)高歌猛进下哈密、跨天山、定轮台、踏戈壁,解放南疆重镇阿克苏。征尘未洗,他们又徒步昼夜行军1580里,穿越“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沙漠,于12月22日解放昆仑山脚下的古城和田,使得“万方乐奏有于阗”。一野司令员彭德怀、政委习仲勋向十五团致电嘉勉:“你们进驻和田,冒天寒地冻、荒漠原野、风餐露宿,创造了史无前例的进军纪录,特向我艰苦奋斗胜利进军的光荣战士致敬!”接着,十五团又奉命派出先遣连进军西藏阿里,演绎出另一幕荡气回肠的英雄壮举(此事也被编为电视连续剧《先遣连》)。</p> <p class="ql-block">新疆全境解放,西线再无战事。十五团和其他一些进疆部队一起,按照中央军委和毛主席指示,集体转业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番号第14师47团,驻地在和田地区墨玉县境内。从此,这支英雄部队放下战斗的武器,拿起刨地的镢头,在大漠南缘的亘古荒原上开始了战天斗地的屯垦生涯。</p> <p class="ql-block">在一个玻璃展柜中,保存着当年王震将军的手书:“十五团驻和田万不能调。”为了和田的建设需要,老兵们听从党中央指示,就地转业、铸剑为犁、屯垦戍边。</p><p class="ql-block">一纸公文,把这些老战士永远留在了这块土地上。</p> <p class="ql-block">听完解说,大家走进每个展区,认真观看每一件展品,仔细端详每一张图片,认真阅读每一段文字。通过观看展出的文物,深切地体会到革命先辈吃苦耐劳、不怕牺牲、勇于战斗的革命精神。</p> <p class="ql-block">75年过去了,一位位沙海老兵告别人世,如今已再难见沙海老兵的身影,但他们播下的精神火种,就像这塔克拉玛干的沙子,散是一粒沙,聚是一片“海”,依然澎湃着惊人的力量,深埋着无穷的宝藏;他们树立了一座座不朽丰碑!昔日的不毛之地,如今阡陌纵横,屋舍俨然,绿树成行,瓜果飘香。</p> <p class="ql-block">在沙海老兵纪念馆有一面“英雄墙”,只有不到一半的老兵留下了照片,剩下的一半只留下了姓名。</p><p class="ql-block">驻足在这面墙前,不由得感慨万千:想想那个年代真的是不容易,老兵们戎马一生,有那么多人连张照片都没留下的,甚至还有很多默默无闻的人连名字都不会留下。对比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离不开他们,当你觉得生活快乐、岁月静好的时候,别忘了替我们负重前行的他们!</p> <p class="ql-block">历史的烟云虽已散去,岁月终会留下不灭的印痕。</p><p class="ql-block">历史不会忘记他们!</p><p class="ql-block">历史不应该忘记他们!</p> <p class="ql-block">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像这样深入人心的“红色之旅”,每天都在老兵精神展示馆开启。</p> <p class="ql-block">47团不仅为国家、为社会贡献了大批的物质财富,而且为南疆的稳定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一些老兵与当地维吾尔族妇女结为夫妻,成为民族融合的“团结户”,生下子子孙孙。他们就像大漠中的胡杨、沙丘上的红柳,在这里扎根生长,繁衍生息,忠贞不渝地守护着祖国边陲的寸寸土地。</p> <p class="ql-block">老兵们在这里献了青春献终身,很多人一辈子没有离开和田,没有离开47团,甚至没有离开他们居住的地窝子。1994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40周年之际,几位老兵代表被接到乌鲁木齐、石河子等地参观游览,他们才第一次离开大漠。兵团所属的乌鲁木齐徕远宾馆盛情接待这些令人尊敬的前辈,可是第二天早晨却发现他们睡在了地板上。惊问何故,他们说,看着那么洁白的床单被褥,他们舍不得使用。铺着地毯的地板比他们长期居住的毛坯房、地窝子干净多了,睡在地上蛮好!在场人员无不落泪。</p><p class="ql-block">让我潸然泪下的不仅仅是老兵们的英勇无畏、吃苦耐劳、默默坚守……更多的是那种被遗忘后的无怨无悔、忠诚担当!</p> <p class="ql-block">在石河子军垦博物馆门前的广场上,老兵们看到王震将军的雕像,不约而同列队敬礼,朗声报告:“司令员!我们按照毛主席指示屯垦南疆,现在圆满完成了任务!”那一刻,天地无声,四周寂然,只有这苍老的钟吕之音久久回荡……</p> <p class="ql-block">从纪念馆里出来,我尾随着集体参观团一起来到纪念碑前,远远的和他们一样举起右手,重读入党誓词……</p><p class="ql-block">现在,虽然最后一位沙海老兵也退场了。但沙海老兵的功勋和精神永远不会谢幕。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老兵精神已与巍巍昆仑融为一体,永昭日月,地久天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