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球公园游记

郭栩炎

<p class="ql-block">口述40分钟,修改打字30分钟,全文1357字。</p> <p class="ql-block">绣球公园因绣球山而得名,园内造景紧凑,秀丽清雅,驻足山坡听一段马娘娘的传说,漫步湖畔,评一评镇河远航的功过。旁边的挹江门,它开建于1921年,又名海陵门,1928年更名挹江门。这里见证了挹江门惨案和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重要历史时刻。</p> <p class="ql-block">在挹江门发生过四个大事件。</p><p class="ql-block">1921年,国民政府在南京明城墙上后开辟城门,取名为海陵门,此时只挖了一个门洞。</p><p class="ql-block">1928年,为举行奉安大典,迎接孙中山先生的灵柩,于是又在他的两边挖了两个洞,改为三孔门。只有孙中山先生的灵柩可以从中间门洞进入。</p><p class="ql-block">1937年12月10日到11日,日本鬼子分三路包围了南京城,只留了北面的长江作为天然横阻。军队当时为了死守,不让敌人进入,拿很多的沙包把城门给堵死了,就算坦克也难以从外面闯进来,而且手雷炸弹是轰不开的。可是现在老百姓们对日军一路上的凶残行径充满恐惧,大家都往挹江门跑,希望能逃过这场浩劫。军队里的警察也管不动了,就让他们自己跑,人们只好从小洞里钻出去。可是人太多了,于是就发生了严重的踩踏事件。人潮有多拥挤,踩踏就有多严重,他们互相踩在彼此的身上,身体都是柔软的,更容易摔倒。就算有些人幸运的跑出了南京城,也遇到了更艰难的问题。长江上的船都没了,更何况这还是12月,是个冬天。没办法,为了逃命,可怜的老百姓们只能一个个跳下长江,往对岸游去。彼时长江上有敌人的军舰,还有洋流,所以能活着游到对岸的人极少,大多数都被江水无情地卷走了。死难者无数,令人悲痛至极。</p><p class="ql-block">1941年,共产党渡江战役胜利后,从挹江门入城,赶走了总统府里的国民党的人,意味着中国开启了新的篇章。</p> <p class="ql-block">走在路上,我的四周都是绣球花。在一大片绿叶中,有着许许多多五颜六色的“花瓣球”。蜜蜂在花丛中勤劳的采蜜,五颜六色的花生长在一起,仿佛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登上绣球山,我们了解了一场知名的龙江战役,又称龙湾之战。这是一场很重要的对决,朱元璋以7~8万人对陈友亮40万大军。陈友谅从康茂才的一封信中得知,龙湾之上的江东桥是独木桥,于是打算带领巨船撞击他们的桥。形成围攻之势,让朱元璋跑不掉,一局打败朱元璋。他军队路途中千万不要讲话,绝不让朱元璋这知道这件事。可恰好中了康茂才的反间计,这封信是朱元璋叫康茂才写的,朱元璋命人把木桥换成了铁桥,重兵埋伏在此。等陈友谅的大军一到,发现撞不开铁桥,一大堆的船就堵在那河面上。陈友谅这才发现大事不妙,让士兵们悄悄的喊了好几声康茂才,可是他竟然没有反应。此时,一大堆箭像下雨一样向他们射了过来。紧接着,河岸两边又亮起了火把。这火把可是不是为他们照明的,是一边往他们船上砸油桶,一边向他们船上扔火把。火光冲天,陈友谅的军队狼狈不堪。在之后的鄱阳湖战役中,陈友谅被乱箭射中,生亡了。大将们为了不让军心涣散,就每天还照常假装到陈友谅的军帐中,给他做事儿。朱元璋的士兵们看不下去了,告知他们陈友谅已经死了,我们实在太为他“悲伤”。一开始敌军还不相信,可是又转念一想这几天好久没看见陈友谅了,经过严密地打听才发现。他们的主公真的死了,顿时军心涣散,被朱元璋一举剿灭。</p> <p class="ql-block">听完这段激动人心的故事,我们参观了朱元璋的结发妻子马娘娘的雕像,比对了马娘娘硕大的脚印,看到了马娘娘为夫做菜用的军灶。更爱上了这些五彩缤纷的绣球花。走在这里我不禁想起醉翁亭记中的一句诗文,“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用来形容绣球山再合适不过了。</p> <p class="ql-block">家长手记,全文1516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绣球山、挹江门,儿时常来之地。印象中这里小桥流水、亭台楼阁,曾是我的游乐场,坐小火车、蹦床、溜冰、划船。。。童年的美好记忆扑面而来。它是老下关人最爱的公园,但随着“下关”这个名字的逐渐消失,绣球公园也不再吸引年轻人到来。殊不知现在这里已经成为一座充满人文历史气息的场所。公园也因种满绣球花,重新赋予了生命的活力。再游此园,与何老师和孩子们同行,感受历史车轮前行的印记。</p> <p class="ql-block">“挹大江吾民正气滔滔壮歌未已,绣环球世纪曙光熠熠画卷初开。”这是我们第一次认真品读牌楼上的对联,挹大江的“挹”指的是舀,挹大江就是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挹江门与长江距离之近,近到只要伸出手就能舀一勺长江之水。而南京之所以能成为帝王之都,也正因这优越的地理位置,地处长江东下游平原,地势险要、易守难攻。</p> <p class="ql-block">古语有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南京占尽了地理位置的优势,却没能逃过人性的自私和虚伪。1937年12月10日-11日,南京城民在挹江门经历了历史的至暗时刻。日军兵临城下,本应坚守的南京军队却得到蒋介石发来的电报:悄悄撤离。殊不知长官们为逃命早已做好准备,他们在江边的芦苇荡中藏好了渡江的小船,独自乘船离去。留下金陵这座孤城,以及万千手无缚鸡之力的子民。整座城市陷入无尽的恐慌,其中部分城民决心从挹江门逃出城,可出城之路却被军队堆起的沙包层层阻拦,只留下一个缺口。汹涌的人潮,狭小的逃生缺口,造成了踩踏事故的频发。受害者越来越多,可后方不知情的人潮依旧推动着前方的逃难者,他们只能踏在层层叠加的逝者身体上痛苦前行。即使逃过踩踏,等待他们的还有那冰冷的长江苦寒之水,为了活下来,他们拼尽全力向对岸游去,可能跨越这天然横阻的人寥寥无几…多年之后长江边尸骨累累,正是这5000多死难者的尸骸。他们虽没有死于日本鬼子的刀枪下,却又因他们而死…</p> <p class="ql-block">何导带着孩子们顺着城墙脚下的绣球花道,直通“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挹江门丛葬地纪念碑”,碑文详细描述了这段悲痛的历史。孩子们向死难同胞鞠躬致哀。此时,周围每一簇花,每一片叶,仿佛都在祭奠着逝去的生命。在那样一个时代,随波逐流是死,坚守阵地亦是死。长江本是孕育金陵城民的生命之水,却无情地反噬了一条条生命。金陵城本是一国之都,却因蒋介石的虚伪无能而沦为万人之坑。历史的教训足够惨痛,而我们能做的唯有牢记历史,振兴中华,不忘过去,开创未来。</p> <p class="ql-block">绣球山上最让人称奇的还属传闻中的马娘娘脚印,据说中国第一贤后大脚马皇后常来此山,山顶峭崖上留下一鞋型凹槽,常年积水,相传为马娘娘观龙湾之战时,焦急跺脚所致。好奇的孩子们纷纷比对自己的小脚,无不惊叹于马皇后的脚印传说。</p> <p class="ql-block">而更让我惊讶的,是何导的一次发现,我们到达公园内的运动器械区,那里曾是郑和宝船场的遗址,郑和船队就在此处将宝物搬运上船,做好出发前的准备。郑和下西洋带来的功过得失,只能留给后人反思。倘若深究与日本国交往的细节,似乎早已注定之后悲剧的展开。在朱元璋治国期间,曾五次派遣使者前往日本,均被杀害。可因朱元璋一心想要先灭北方,再管日本,彼时还没来得及建立足以震慑小日本国的海上军队。直到儿子朱棣派遣郑和下西洋,开启睦领友好,和平相处之道。可即便大明王朝与周边很多国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唯独与日本交往甚浅,只准其十年朝贡一次。到了清朝时期,是闭关锁国的政策,烧毁宝船图纸的败笔,宝船建造工艺失传的遗憾,海上军队的缺失,让日本此后有了可趁之机。</p> <p class="ql-block">但我们有把握相信历史的悲剧永不会重演,今日的中国犹如一头觉醒的雄狮,威风凛凛地屹立在世界东方。并且敞开宽大的胸怀面对世界。中国人民紧密团结在一起,昂首挺胸,民族自信体现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论站在何处,身后都有一束光,那是来自祖国的庇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