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旅游随笔

老歌

<p class="ql-block">新西兰,我会再来</p><p class="ql-block"> -----新西兰自由行随笔</p><p class="ql-block">一、前缀,旅行当率性。</p><p class="ql-block"> 新西兰旅行归来,有朋友问,“有没有新西兰攻略”?</p><p class="ql-block"> 他也想去。</p><p class="ql-block"> 我答:“去新西兰,可以有攻略,也可以没有攻略”。</p><p class="ql-block"> 答非所问,朋友茫然。</p><p class="ql-block"> 其实,他要是和我一样在流金溢彩的4---5月去了,他便会懂得。</p><p class="ql-block"> 新西兰的旅游线路非常成熟,南岛北岛,东线西线,从南到北,从北到南,乘飞机坐轮渡,皆可,都好!</p><p class="ql-block"> 行程安排取决于你的时间。</p><p class="ql-block"> 譬如,你可以在霍比特人村和红树林里徘徊一整天;</p><p class="ql-block"> 你可以在大海边从日出呆到日落;</p><p class="ql-block"> 你可以在基督城海格力公园的椅子上静静地坐着, 陪伴着缤纷的秋叶,时间会流逝,你不会寂寞;</p><p class="ql-block"> 你可以到约翰山顶上的“最孤独的咖啡馆”,要一杯星球咖啡,来一场忘情的孤独品味。</p><p class="ql-block"> 当然,这些可能会打乱你的行程,破坏你的旅行攻略。</p><p class="ql-block"> 所以,去新西兰,可以有攻略,也可以没有攻略。</p><p class="ql-block"> 新西兰的魅力,决定了她不应该是一次走马观花的旅行。</p><p class="ql-block"> 有一句话:上帝创造了新西兰,再按照新西兰的模样,创造了天堂。 </p><p class="ql-block"> 在上帝的后花园徜徉,安逸自在、轻松自由,这是神的馈赠,何须攻略。</p><p class="ql-block"> 当然,旅行需要计划和安排,“自由行”也非绝对的自由,这是旅者的困惑。</p> <p class="ql-block">  二、童话,离我们都很近。 </p><p class="ql-block"> 英国作家和美国导演,在新西兰共同创造了一个地球人都知道的童话。 那就是【指环王+霍比特人】。 </p><p class="ql-block"> 距奥克兰约莫两小时车程的地方,有个霍比特人屯,它淋漓尽致地展示了神秘的美,自然的美,童话的美。 </p><p class="ql-block"> 无论你是老人还是儿童,都想去看看。 </p><p class="ql-block"> 每个人心中都有童话。 </p><p class="ql-block"> 孩子们热爱童话,在他们眼里,世界就是童话。 </p><p class="ql-block"> 成人也需要童话,生活中的烟火气总会有点呛人,若想寻找到远离尘嚣的那种宁静温馨,不能没有童话。 </p><p class="ql-block"> 老人往往被戏称为“老小孩”。童话能清纯他们目光中的岁月沧桑。 </p><p class="ql-block"> 在霍比特人村,我们这些老小孩玩的真的和孩子们一样。 </p><p class="ql-block"> 在小矮人家门口留影; </p><p class="ql-block"> 对着地里的大南瓜,露出孩子般惊讶的表情; </p><p class="ql-block"> 在霍比特人议事和就餐的长桌旁,我们各种姿态摆拍,还伸手摸摸锅瓢碗盏是不是真的。 </p><p class="ql-block"> 童话能让人返老还童。 </p><p class="ql-block"> 我们一起来的书法家朋友,可惜没有纸笔,不然泼墨挥毫,留给霍比特人一副有童话色彩的作品,多好! </p><p class="ql-block"> 霍比特人村,把童话和真实完美的糅合,把想象变成真实的可触摸的存在。 </p><p class="ql-block"> 桃花源过于含蓄,伊甸园太遥远,霍比特人村让人找到了现实和梦境的结合点。 </p><p class="ql-block"> 西方的上帝、东方的女娲、还有英国作家托尔金,他们该是齐名的大神。 </p><p class="ql-block"> 一个创造了白种人,一个创造了黄种人,最后一个创造了霍比特人(这是个人观点,暂不接受学术商榷)。 </p><p class="ql-block"> 向他们致敬!阿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战舞、纹身、毛利人。</p><p class="ql-block"> 到新西兰旅行,一定不会受到冷落。 热情的毛利人会为你举办欢迎仪式。</p><p class="ql-block"> 自然,这需要门票。</p><p class="ql-block"> 毛利人的欢迎仪式,是土著毛利人的传统舞蹈,称为毛利战舞(又叫哈卡舞)。</p><p class="ql-block"> 小舞台上,四男四女八个毛利人袒露着大半身体,展示着发达的肌肉,又蹦又跳,又吟又唱,手上拿根棍子相互抛接,还不时伸长舌头表达着什么。</p><p class="ql-block"> 整个的表演过程大约二十多分钟。</p><p class="ql-block"> 用心观看,很容易被舞者的情绪感染。</p><p class="ql-block"> 他们有商业的表演成分。但在表演过程中,看不到商业化的走流程。</p><p class="ql-block"> 表演者眼中流露出的虔诚,吟唱中时而高亢时而低沉所表达的情感,还有伸舌头抛木棍的那份严肃,让人震撼。</p><p class="ql-block"> 对游客来说,他们是在表演;对他们自己,则是在进行一场神圣的仪式。</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种流淌在血液里、根植在基因里的毛利文化。到新西兰旅游,不可以不看美丽的风景,也不可以不了解一点毛利文化。它是新西兰不多的文化血脉传承。 </p><p class="ql-block"> 毛利人似乎都纹身。</p><p class="ql-block"> 在奥克兰,在基督城,在一些小镇,都会不时遇到腿部、手臂、下巴都有纹身的毛利人。</p><p class="ql-block"> 偶尔,也会遇到额头、脸颊有纹痕的人。</p><p class="ql-block"> 听导游说,脸颊、额头的纹痕,代表着身份,纹痕多,身份尊贵。</p><p class="ql-block"> 查阅资料,毛利人的纹身内涵丰富,且每个人的纹身都是独一无二的,在此不赘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奥克兰的海边,看到两个男士在给一个女子盘发装扮。从纹身和装束上看,都是毛利原居民。</p><p class="ql-block"> 女子着婚纱服,五官姣好,皮肤不黑不白,体态丰腴匀称,颇具美感。</p><p class="ql-block"> 想搭讪着去拍张照片,顾忌多多,还是没敢去。后来跟导游说了,导游说,他们会让你拍的,他们对华人很友好。</p><p class="ql-block"> 参观奥克兰博物馆时,考古学揭示,5000年前,台湾岛的居民就开始了他们的迁移之路;800年前,他们踏上了这片土地。不知这支队伍是不是现在的毛利原居民。</p><p class="ql-block"> 毛利人对华人友善,似乎是有些根源的。</p> <p class="ql-block">四,孤独。情怀?</p><p class="ql-block"> 新西兰南岛麦卡奇约翰山顶,有国家天文台和ASTRO CAFE咖啡馆。非常有名,是热爱旅游的地球人都知道的地方。 </p><p class="ql-block"> 梦梦女士给我送来一杯热巧克力咖啡,咖啡上有幅精美的宇宙星空图案。</p><p class="ql-block"> 我接过,捧在手上,没敢喝,也舍不得喝。</p><p class="ql-block"> 这杯咖啡名头太响亮了,来自世界最美咖啡馆,多少人可求而不可得。</p><p class="ql-block"> 杯子里的热气与山下蒂卡波湖上空弥漫的雾气隐约相连。</p><p class="ql-block"> 手捧热咖啡,极目远眺雪山,俯瞰蓝蓝的蒂卡波湖水,一时竟觉得这杯咖啡装入了整个世界,收纳了宇宙星空。 </p><p class="ql-block"> ASTRO CAFE号称世界上“最孤独的咖啡屋”。</p><p class="ql-block"> 喝完咖啡,我没品出那份孤独滋味。或许,新西兰的孤独不同于我们中华文化的“孤独”。</p><p class="ql-block"> 临近瓦纳卡小镇的泊瓦纳卡湖中,生长着一颗歪脖子柳树,有70多年树龄,被称为“世界上最孤独的树”。</p><p class="ql-block"> 依我看,这棵树一点也不孤独,且不说游人如织,仅碧水蓝天相伴,又何孤独之有?</p><p class="ql-block"> 到过新西兰的人,一定知道“好牧人教堂”。它位于特卡波湖岸边,用石头堆砌而成。始建于1935年。有世界上最孤独的教堂称谓。</p><p class="ql-block"> 这教堂给人感觉确实很沧桑孤独。</p><p class="ql-block"> 不过,每年世界各地许多新人在这里举办的婚礼和辽阔的山水背景,补偿了它的孤独。</p><p class="ql-block"> 我还听说新西兰是世界上最孤独、最寂寞的国家,孤悬海外,四面环海,周边没有一个邻居。</p><p class="ql-block"> 地理位置如此,难道就真的孤独吗?未必。</p><p class="ql-block"> 但是,新西兰人似乎喜欢冠以“孤独”。</p><p class="ql-block"> 在新西兰,孤独不是一种情绪,而是一种情愫,一种情怀。</p><p class="ql-block"> 一个与大自然完美和谐的国度,一杯能够收纳宇宙星空的咖啡,一颗安然立于冰湖备受呵护的老树,一座有着美丽传说的小教堂,其丰富的内涵中,找不到孤独。</p><p class="ql-block"> 然而,新西兰偏偏又有点喜欢自诩孤独。莫非正是这“孤独”的情怀,使新西兰更加热情地拥抱整个世界。</p><p class="ql-block"> 尼采说过:孤独,你配吗?</p><p class="ql-block"> 没有配不配,只有懂不懂。新西兰,懂!</p> <p class="ql-block">  五,洞中萤火。天上星星。</p><p class="ql-block"> 新西兰北岛的怀托摩萤火虫洞,被当地视为珍宝。</p><p class="ql-block"> 洞的发现与当时的毛利族长有关,开明的新西兰当局最终把这个洞的所有权归还给了毛利人。</p><p class="ql-block"> 类似这样的溶洞,在我国分布极广的卡斯特地貌中随处可见,一点不稀奇。</p><p class="ql-block"> 但是,洞壁上爬满了成千上万的萤火虫却不曾见。黑暗中,无数萤火虫吐着一粒粒连在一起的粘丝,尾部散发着蓝色的荧光,布满了岩洞深处的上端,形成了满天星斗般的迷人景象。</p><p class="ql-block"> 游玩萤火虫洞很神秘,对游客要求也很严格,不得出声,不得拍照,不能发出亮光。</p><p class="ql-block"> 我想,这主要是出于对萤火虫的保护,也含有一点维护萤火虫洞神秘性的意思吧。</p><p class="ql-block"> 待看过位于南岛特卡波小镇的灿烂星空后,我想到了萤火虫小洞。</p><p class="ql-block"> 我更愿意相信黑黢黢的萤火虫洞那大片的星星点点,不是遍布着的小虫虫,而是天上一些不安分的小星星跑到了洞中。 看看我用手机拍出的洞中景象和天上星星,很难分辨出是洞中的萤火还是天上的星星。</p><p class="ql-block"> 萤火虫飞不上太空,否则,会成为亮晶晶的小星星;天上的星星偷跑出来,变成了洞中的萤火点点,可是,他们再也回不到天上了。</p><p class="ql-block"> 特卡波星空小镇是最值得去看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环岛转了一圈,我觉得新西兰没有最美的地方。所到过的地方你都会觉得最美,美不胜收,很难比较。</p><p class="ql-block"> 波卡特小镇则不然,否则也不会即将成为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认定的第一个“星空自然保护区”。</p><p class="ql-block"> 新西兰秋季少见的冷冽夜晚,我们穿上所带的最保暖的衣服,还披上组织者准备的毛毯,在漆黑如墨的夜里仰望着星空。</p><p class="ql-block"> 漫天的繁星,几个特别明亮的抢去了旁边星星的光华,显得有点孤芳自傲;看上去更小的星星挤成一团,铺天盖地,形成光带般的星河。</p><p class="ql-block"> 我的同伴认真听着解说员重复过无数遍的讲解,我的思绪则在曾数着天上星星的童年和数万光年的星河之间穿梭。</p><p class="ql-block"> 人生灿烂如星辰,人生短暂如萤火。</p><p class="ql-block"> 若以光年计算,人世间的一切都可不计;若从生命考量,每一刻都无比珍贵。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星空小镇观星,没看到流星,我便与恒星许个光年之愿:天长地久,物质不灭,我们相遇终归有时。</p> <p class="ql-block">  六,她,梦梦。他们,南导、北导。</p><p class="ql-block"> 她名字里有个“梦”字,我们亲切的叫她“梦梦”或“阿梦”。 </p><p class="ql-block"> 这是个有梦幻色彩的姑娘。</p><p class="ql-block"> 在国内,她有一个能给她带来优越感和优渥生活的家庭,自己也有一份令同龄人艳羡的工作。</p><p class="ql-block"> 八年前,她辞去工作,告别父母,怀揣着自己工作攒下的一点钱和一个属于自己未来的梦,只身来到了新西兰。</p><p class="ql-block"> 这些年,她经历过什么我不了解,我只感受到她的梦想与新西兰的美景构成了美梦成真。</p><p class="ql-block"> 她成功了。成功不能仅仅以金钱和外在的光环来衡量,快乐和自信更重要。</p><p class="ql-block"> 梦梦快乐而自信,优雅而满足。她的父母亲这次和我们结伴而行,也是第一次来新西兰。</p><p class="ql-block"> 见到女儿,二老老怀大慰,放心、宽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他,马丁。北岛导游,一个三十多岁的胖乎乎的大小伙子。</p><p class="ql-block"> 来新西兰也有不少年了,经过商,当过公司主管,不知何时爱上了导游职业。</p><p class="ql-block"> 马丁是个学识丰富、专业素养不错的导游。对新西兰的过去和现在了解不少。 </p><p class="ql-block"> 闲谈中,我问他孩子多大了,他回答的很直接:不要孩子。个性鲜明的人。</p><p class="ql-block"> 他,丹尼尔。南岛导游。个头不高,话也不多,有点腼腆。按这性格,不适合做导游。</p><p class="ql-block"> 从旁观察,他做的还不错,很满意现在的工作。我猜测,大量的中国游客,给他带来的快乐多多。</p><p class="ql-block"> 我关注丹尼尔,是因为他来新西兰的原因。</p><p class="ql-block"> 大学没毕业,来新西兰游玩,便爱上了这片土地。一见钟情的爱。</p><p class="ql-block"> 毕业后,便一头扎向了新西兰,义无反顾,大有此生非新西兰莫属的决断。</p><p class="ql-block"> 他自己来了,父母亲也接过来共同生活了。</p><p class="ql-block"> 都说新西兰是个“躺平”的国家,更有甚者,说新西兰是个“懒人”国家。从梦梦和两个华人导游的身上,我觉得这是一种曲解。 他们的所谓“躺平”、“懒人”,干活慢条斯理、商场早早的就打烊等等,只是一种生活方式,与我们火急火燎的节奏比较,对比度有点大。</p><p class="ql-block"> 其实,他们一点也不“躺平”,更谈不上“懒惰”。试问,一个“懒惰”或“躺平”的国家及其国民,怎么能够把国家搞得这么发达和富裕的?</p><p class="ql-block"> 从梦梦和两个华人导游身上,我看到了努力和勤奋。</p><p class="ql-block"> 虽然他们懂得享受生活,珍惜当下。这恰恰是努力勤奋的原动力。 </p><p class="ql-block"> 单说阿梦,调剂出公休假,在南岛陪伴我们几天后,回到北岛,第二天就火急火忙去参加事先计划中一天紧张的学习和考试去了。</p><p class="ql-block"> 在陪同的过程中,晚上通常是安顿好我们,她便消失了。从情感上,她一定会想着多陪伴一下家人;从工作上,白天耽搁的事,她晚上必须完成。 </p><p class="ql-block"> 在徒步库克山的途中,我们一路聊了很多,其对生活的感悟之深,令我惊讶。有思想有见识,有眼前有长远,一个非常成熟的年轻人!</p><p class="ql-block"> 梦梦闲聊中的一席话,我想分享给更多的年轻人。大意是:你若想过得更好,得到发展,你就得努力。</p><p class="ql-block"> 她身边,熬夜学习的大有人在;加班工作的也大有人在。 </p><p class="ql-block"> “努力会使你更好,拼命才可能成功”! </p><p class="ql-block"> 我认同这句话,很多不甘平庸的年轻人正在实践着这句话。</p> <p class="ql-block">  七,朋友。岁月如歌。</p><p class="ql-block"> 新西兰北岛北海岸,一座漂亮的House里,欢声笑语阵阵。喧闹的有点像国内的酒店聚会。</p><p class="ql-block"> 不奇怪,这本就是中式风格的聚会,不是在酒店,是家宴。</p><p class="ql-block"> 这是栋独立的别墅。不会吵扰到邻居。</p><p class="ql-block"> 主人夫妇都是新西兰华人。先生的来头不小:英国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经济学博士、谢菲尔德大学博士后研究员、现任新西兰梅西大学经济学金融学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p><p class="ql-block"> 不过,我更看重他的诗人身份。读过他的诗,高水准,大才华。</p><p class="ql-block"> 得蒙惠赠其签名诗词集,窃喜为此次新西兰行的意外之获。 </p><p class="ql-block"> 我们这次结伴出行的先生们,一位是中科大教授,书法家,值得一提的是,他有过叱咤商海,弄潮船头的不凡经历;</p><p class="ql-block"> 另一位退休前是大型金融企业的董事长,金融专家,中科大兼职教授;</p><p class="ql-block"> 至于我,算是在大型金融企业负责过投资吧。</p><p class="ql-block"> 与之结伴行,皆吾师也。</p><p class="ql-block"> 他们两位与新西兰的友人有着几十年的深厚友谊。</p><p class="ql-block"> 异国他乡,老友欢聚,说不完年轻时的趣事,道不尽天各一方奋斗拼搏的风雨过往。</p><p class="ql-block"> 陈年茅台,畅饮叙旧,岂不乐哉!</p><p class="ql-block"> 这是浸润过漫长岁月的快乐。单纯而热烈,轻灵而厚重。</p><p class="ql-block"> 大概是怕我和太太有初次见面的拘谨,女主人一个劲的劝我们多吃。</p><p class="ql-block"> 南极深海小鳌虾,精品三文鱼、新鲜大鲍鱼,口感极佳的牛羊肉...........还有女主人亲手做的各式糕点和煎饺。</p><p class="ql-block"> 这是精心准备的家宴,不能用钱来品评。</p><p class="ql-block"> 回到下榻的酒店,翻阅教授赠送的诗词集,赞叹之余我疑惑难解:一个杰出的经济、金融学家,一个应该属于满脑子理科思维的人,何以能写出如此诗性、如此浓情的词章?</p> <p class="ql-block">  八,花絮,拾遗。</p><p class="ql-block"> 新西兰半月,南北岛环游,一路上回响着我们小团队的欢声笑语;一路上我们留下的快乐花絮与五彩斑斓的落叶相映成趣。</p><p class="ql-block"> 随意拾起几瓣,当若干年后坐在公园长椅上晒太阳,回忆起这次新西兰之行时,也许可弥补记忆力衰退之一二。</p><p class="ql-block">天气 </p><p class="ql-block"> 回国余日,阿梦微信:你们走后,新西兰天天阴雨。</p><p class="ql-block"> 同行友人扶额欢庆,我们一路晴朗,运气极佳。</p><p class="ql-block"> 我却有点自作多情,把这连日阴雨当做是新西兰对我们离去的不舍。</p><p class="ql-block"> 以阴天表达心境,以下雨宣泄情感。</p><p class="ql-block"> 在新西兰的十多天,无论是北岛还是南岛,新西兰的天气给了我们最大的友好。</p><p class="ql-block"> 始终是蓝天当头、白云相伴。偶尔下一点雨,让我们还没来得及体验,便止住了。</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书法家戏说,“天气都好,就是预报不准”。</p><p class="ql-block"> 我们准备替换的鞋子、防水的冲锋衣,都没有发挥功能。</p><p class="ql-block"> 首站,在北岛呆了三天,天气晴好。第三天傍晚去基督城。</p><p class="ql-block"> 登机后,发现飞机弦窗布满了水珠,下雨了,待到飞机着落,又是大好晴天。</p><p class="ql-block"> 有人感叹:人品好就是没办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雾</p><p class="ql-block"> 不知新西兰秋季雾天多不多,我们碰上了。</p><p class="ql-block"> 按计划下午到约翰山天文台观光,排队车辆一长溜,离开一辆才能放行一辆,等候时间太长,我们放弃了。</p><p class="ql-block"> 次日上午,准备早早去排队,却是大雾漫天,能见度极差,经验丰富的司机兼导游也说,不能去了。</p><p class="ql-block"> 在大家心有不甘又毫无办法的时候,一路为大家操劳、被我们尊推为“团长”的殷女士和大姐大宁宁老师双锤定音:还是去看看,不行就算了。</p><p class="ql-block"> 十二座奔驰在浓雾中小心翼翼的驶到去天文台的入口处。奇迹出现了,浓雾快速变淡,很快就消散了。 </p><p class="ql-block"> 我们顺利登顶。远方南阿尔卑斯山白皑皑的雪峰在阳光照射下分外醒目;脚下蒂卡波湖蓝晶晶的湖水尽显温柔。半山腰淡淡的雾气缥缈,仿佛仙女的裙摆,如梦如幻。</p><p class="ql-block"> 下山了,雾气又渐渐浓重。及至中午时分,方始淡去。</p><p class="ql-block"> 如此诡异变化,导游也不解,一副“奇了怪了”的表情。</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三个想不到” </p><p class="ql-block"> “三个想不到”是我们这一路表达情感的专有词语。</p><p class="ql-block"> 它属于集体智慧,专利权归书法家,是他最先提出。我为它的调侃和精准拍案叫绝。</p><p class="ql-block"> 好像是旅行的第三天。晚餐中,书法家有感而发:“想不到新西兰的景色这么漂亮,想不到天气这么好,想不到安排的这么完美”。</p><p class="ql-block"> 我记下的只是大意,八九不离十。</p><p class="ql-block"> 有了这个模板,就有了系列推送。</p><p class="ql-block"> 吃饭了,有人会说:想不到重庆菜在这里还这么地道;</p><p class="ql-block"> 想不到这道菜和我在广州吃的味道一模一样;</p><p class="ql-block"> 住民宿了,有人会说:想不到民宿这么舒适,堪比五星酒店;</p><p class="ql-block"> 到小镇溜达,有人会说:想不到小镇和城市的生活一样便利,看不到差别;</p><p class="ql-block"> 到酒巴体验,有人会说:想不到新西兰的黑皮诺这么醇厚,长相思这般绵甜......;</p><p class="ql-block"> “三个想不到”的精妙,在于内容的实时更新,见景触发,能一网打尽我们的无穷感叹。</p><p class="ql-block"> 这语言表达的“万能公式”还真是趣妙多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More,MORE”</p><p class="ql-block"> 我们一行,人数不多,才华多多。</p><p class="ql-block"> 彦董事长对葡萄酒情有独钟,颇有研究。</p><p class="ql-block"> 在参观一酒庄时,接待美女打开一瓶瓶不同的葡萄酒,一边介绍,一边请客人品尝。</p><p class="ql-block"> 各类酒,美女只给客人倒一点点,品罢用清水涮涮杯子再换另一种。</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董事长品完一种后,完全不按套路出牌。</p><p class="ql-block"> 他很绅士的对美女比划着空酒杯,要求再来一点,嘴里还说着带中国腔的“more,more”。</p><p class="ql-block"> 美女心领神会,灿然一笑,便给董事长杯子里“more”了一些。</p><p class="ql-block"> 或许在美女眼里,这位先生才是懂酒的人呢!</p><p class="ql-block"> 一次没品出味,那就再来一次。懂行,专业,不多见。</p><p class="ql-block"> 不然,何以在辞别合照中,她依在董事长身边,抱个大酒瓶,瓶口冲着董事长,笑得那么开心呢?</p><p class="ql-block"> 此后行程中,只要喝酒,我们都少不了来两句经典的“more,more”相劝。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吃外汇 </p><p class="ql-block"> 在新西兰的日子里,我们吃过西餐,吃过中餐,还吃过“外汇”。</p><p class="ql-block"> 大家吃饱喝足之际,看着饭桌上还有没光盘的菜肴,幽默的书法家开口了,“这可是外汇,再吃一点”。</p><p class="ql-block"> 于是,大家同时下手,把“外汇”一扫而空。</p><p class="ql-block"> 结果,都吃撑了。</p><p class="ql-block"> 这时候,书法家又重新定调了:</p><p class="ql-block"> “外汇重要,身体更重要”!</p><p class="ql-block"> 吃与不吃,都有理由。</p><p class="ql-block"> 引得大家笑声不止。</p><p class="ql-block"> 小事情,大道理。政策应该符合实际,及时调整完善,这样制定的政策才是好政策。 </p><p class="ql-block"> 就说吃“外汇”吧,浪费不好,吃撑了更不好,得从点菜源头控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多情的小山鸡 </p><p class="ql-block"> 箭镇是新西兰著名的旅游小镇。</p><p class="ql-block"> 箭镇有淘金文化,还有大片的五彩林,金秋时节,绚烂无比。</p><p class="ql-block"> 下午,沿箭镇拓道散步,看到一只漂亮的小山鸡,叫不出名。</p><p class="ql-block"> 小山鸡的鼻翼上有个小圆环,我开始以为是人工安上去的,仔细看,不是。</p><p class="ql-block"> 殷女士用面包屑喂它,小山鸡用尖尖的喙啄起又放下,它不爱吃面包。</p><p class="ql-block"> 可能是懂得了我们的善意,在之后的散步中,小山鸡一直跟随在我们身后,离得很近,像我们中的一员。</p><p class="ql-block"> 尤其是它总是有意无意的走在喂过它面包的殷女士身边。</p><p class="ql-block"> 我们走,它也走,我们停,它也停。中途遇到一只宠物狗,主人没拉紧绳子,狗扑向山鸡,山鸡惊恐地快速躲进草丛。主人喝住狗,带着狗狗走了。小山鸡又钻了出来,还是那样不紧不慢的跟着我们,直到走到拓道的尽头。</p><p class="ql-block"> 要进入镇子里了,小山鸡停住了跟随,任凭我们如何逗弄邀请,它始终不再前进一步。</p><p class="ql-block"> 小山鸡不会说话,也许它也懂得送君千里,终有一别的道理。</p><p class="ql-block"> 谁说的清楚呢!</p><p class="ql-block"> 动物有灵性,知善恶。在小山鸡的身上,好像得到了某种验证。</p><p class="ql-block"> 旅行,观美景,尝美食,开眼界,增阅历,这些众所周知。我补充一点,旅行,还有沿途的趣事,身边的花絮,如果忽视,有点可惜。</p> <p class="ql-block">九,后缀,随想。</p><p class="ql-block"> 回国好些天了,对新西兰之行还心心念念。</p><p class="ql-block"> 新西兰最美的风景是什么? </p><p class="ql-block"> 我自问。有点难作答。</p><p class="ql-block"> 每一处风景都有它独特的美,恰同每一个人都有他的最爱。</p><p class="ql-block"> 最爱的就是最美的,可以是这样的标准;</p><p class="ql-block"> 最爱的未必就是最美的,这个判断也不错。</p><p class="ql-block"> 我的感觉是:新西兰最美的风景有甜味;新西兰最美的风景有着透亮的色彩;新西兰最美的风景蕴含着宁静和安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新西兰的甜。</p><p class="ql-block"> 下了飞机,首先拥抱我们的是新西兰的风。</p><p class="ql-block"> 新西兰秋季的风,清凉中带着温润,似乎有种甜甜的滋味。</p><p class="ql-block"> 在新西兰,深呼吸是一种享受。微风轻拂,空气中淡淡的甜味沁人心脾。</p><p class="ql-block"> 半个月里,我的慢性支气管炎没有犯过,书法家的气喘气短毛病也明显减轻。 </p><p class="ql-block"> 良好的空气,身体能得到疗愈,心灵也会受到感染。 </p><p class="ql-block"> 空气甜,人的笑容也甜。 </p><p class="ql-block"> 迎面遇上,对方通常都会露出甜甜的笑,热情地和你“嗨,哈罗”一声。 </p><p class="ql-block"> 有时,我也会主动的“嗨”一下,以示友好。 </p><p class="ql-block"> 新西兰人喜欢甜食。</p><p class="ql-block"> 在陶波镇,看到当地人津津有味地吃着冰激凌,桌上还摆着一大盘和广告画上一样的甜点,我也想尝尝。导游劝阻了我,“那个甜,你受不了”。</p><p class="ql-block"> 喜欢甜食,是饮食习惯;</p><p class="ql-block"> 空气中的甜,是上帝的恩赐;</p><p class="ql-block"> 笑容里的甜,是对生活的热爱。</p><p class="ql-block"> 生活本就是应该甜的,虽然不排除五味杂陈。</p><p class="ql-block"> 喜欢甜,是人的天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新西兰的亮。 </p><p class="ql-block"> 新西兰的美,有一种别有不同的明亮。</p><p class="ql-block"> 基督城海格力公园里,黄昏的斜阳,穿过百年古树的枝丫,洒在地面、洒在五颜六色的落叶上,形成一幅明明暗暗的亮,亮的迷人,亮的动心;</p><p class="ql-block"> 箭镇高尔夫农庄的清晨,薄霜覆满草坪,在朝阳映照下,白霜闪现着光亮,那是一种以生命迎接光明的亮;</p><p class="ql-block"> 从陶波湖畔眺望远方的雪山,雪峰之巅那耀眼的明亮,神秘中透着诱惑;</p><p class="ql-block"> 牛奶湖蓝白水质交融,荡漾着一种玄意的光亮,亮的通透,亮的清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宁静和安闲</p><p class="ql-block"> 新西兰居住人口500万,羊2500万,牛差不多也2000万。这是导游告诉我们的,我没有查阅资料。</p><p class="ql-block"> 汽车驶过,一路可见草地上一群群的牛羊。</p><p class="ql-block"> 所有的牛羊几乎都在做着同一件事,那就是安安静静的吃草,不停的吃着。 </p><p class="ql-block"> 没看到嘶鸣,没看到追逐嬉闹。</p><p class="ql-block"> 全都在悠闲地享受着蓝天白云下肥美的草场。 </p><p class="ql-block"> 我发现,新西兰真正的宁静和安闲,不在咖啡馆,不在酒吧,也不在公园的椅子上。 </p><p class="ql-block"> 它潜藏在大片绿茵茵的草场上,它隐身在数不清的牛羊中。</p><p class="ql-block"> 新西兰拥有宁静和安闲,更具有勤劳和勇敢。</p><p class="ql-block"> 它体内激荡着人类首次登顶珠峰的豪情;它断崖激流边世界首个蹦极之地,定格着勇敢者不惧生死的悍然一跃! </p><p class="ql-block"> 我们忘不了新西兰那自由的风,那恣意生长的树,还有那永远蓝的天,永远绿的草。</p><p class="ql-block"> 我在一首小诗里写到:新西兰是</p><p class="ql-block"> “离天堂最近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离人间最近的天堂”。</p><p class="ql-block"> 我还会再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