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中华民族永远需要英雄</p><p class="ql-block">——长篇小说《喋血升谷坡》序</p><p class="ql-block"> 阎雪君</p><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是一部波澜壮阔的英雄史诗。</p><p class="ql-block">近代资本主义列强侵华,日本也扮演主要角色,1894年7月一1895年10月中日甲午战争从中国掠夺大量书籍、文物、白银等战略资源,为进一步强大和发动侵华战争做铺垫。1931年,日军在东北发动“九•一八事变”起开始侵华战争,霸占中国东北三省,1937年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则是掀开了日军全国侵华的序幕,直到1945年8月15日,裕仁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订投降协议,自此日本侵华战争结束,前后共计十四年。</p><p class="ql-block">日本帝国主义发起的惨绝人寰的侵华战争,在中华大地上燃遍了战火,他们在中国大地上横行肆虐,所到之处,生灵涂炭,血流成河,使饱经沧桑的中华民族在侵略者的蹂躏下痛苦呻吟。但是,战争这朵“恶之花”,也使我们民族觉醒与奋起,当帝国主义的枪炮对准我们胸膛的时候,中华民族发出了排山倒海般的怒吼,战争动员了人民,也创造了文学。在新时期文学中,有许多作家以强烈的使命感和忧患意识,继承发扬了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以崭新的审美意识重新审视中华民族同休戚、共命运的这段悲壮动人的历史,他们以鲜明的时代性、厚重的历史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再现了革命前辈在民族生死关头浴血奋战、团结奋斗的光辉历程,展现了中华民族抵御侵略的铮铮铁骨,以唤起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生活的珍惜和向往。郑心侨创作的六十三回章回小说《喋血升谷坡》就是这样一部憾人肺腑的作品。他在创作的过程中,得到他的启蒙老师符绩锡的热心帮助,符绩锡提供了很多故事情节,并在文字方面进行了润色,花了很多心血。它的问世,填补了海南本地华侨抗日题材长篇小说的空白,可圈可点,可喜可贺。</p><p class="ql-block">《喋血升谷坡》取材于文昌抗日救亡的铁血历史,选取了升谷坡这个场景,围绕着在党的领导下,抗日军民摧毁日军建设升谷坡机场这一中心事件,展开矛盾冲突,以小见大,描述了以符秀媚为代表的归国华侨走上抗日道路的光辉历程,塑造了“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的抗日英雄群像,讴歌了归国华侨无私奉献敢于担当不怕牺牲的精神,展现了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意志及不可诋辱血性豪情。通篇风起云涌,刀光剑影,斗智斗勇,殊死较量,正面人物揭竿而起,反面人物粉墨登场,演绎着一幕幕威武雄壮的抗日长剧,最后以四面楚歌,强虏灰灭,黎明曙光,英烈喋血为结局,前后照应,一气呵成,体现了恰到好处的艺术构思。在严酷的抗战岁月里,海南人民是那样的英勇,他们面对日寇的屠刀,浴血奋战,前仆后继,以一己之躯成民族大义,可谓惊天地泣鬼神。透过血泪凝成的文字,聆听着浑宏厚重的历史声音,一幅波澜壮阔的巨大画卷,叠成一行行感人肺腑的诗句,激荡着海南人民不屈不挠的抗日精神。</p><p class="ql-block">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每个地域都有自己独特的自然境观和风土人情以及语言特色。就我个人而言,海南是陌生的,海南给我的印象永远是绿色的,永远是酷热的,特别是对海南的风土人情、文化底蕴、历史典故知之甚少。而《喋血升谷坡》却让我从历史的视角品读了海南的风土人情,传说故事,在硝烟弥漫的背后,却是文化的强烈碰撞,是光明与黑暗的搏斗,抗战同投降的较量,进步和反动的对垒,构成了一幅真实而且色彩斑斓的宏阔画面,从而使作品闪烁出熠熠的光辉。作者笔下的人物个个都是鲜活的,特别是主人公符秀媚,一个从小在泰国长大的姑娘,当家乡被日本鬼子的铁蹄残踏的时候,毅然带着妹妹,追随海南华侨回乡服务团踏上海南这片热土参加抗日战,成为一名坚强的革命战士,后来又根据组织安排回到她的家乡,为了反日本的奴化教育,她当起了椰林小学的教师,为了营救学生,她挺身而出,被日本鬼子押进升谷坡据点后,她将计就计,根据党组织的指示,利用爱人张孝日是日军指挥官小岛同学的特殊身份作掩护,积极投身到打击敌人的活动中去。她以大无畏的革命胆量,摸清敌情,及时通风报信,成功地组织慰安妇与敌人做斗争,做好台湾籍日本兵的策反工作,使台湾籍日本兵与我乡政府和政工队里应外合,有效地粉碎了敌人下村扫荡、抓民工的计划,扰乱采石场、炸掉水泥厂,破坏机场基础设施,想方设法沟通劳工感情,帮助大批劳工逃出虎口,终于拖延了日寇建设升谷坡机场的时间,粉碎了日寇建设升谷坡机场的阴谋,消弱了侵琼日军的军事力量,为我琼崖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符秀媚风华正茂,为国殒命,令人扼腕叹息。她是海南华侨的杰出代表,她的意志,她的品格,她的忠贞,在那个腥风血雨的岁月里,却是远远地超出一个普通人的肉体和精神极限,她是同代人的缩影,在海南的抗战史上是一面永不褪色的大旗,是一座永远的精神丰碑。作者以正义为魂魄,以真、善、美为筋骨,大爱为色彩,通过对符秀媚这一形象的精彩塑造,展现了海南爱国华侨为了实现理想而甘愿牺牲的崇高精神,把烈士舍生取义之坚决、死亡之壮烈、牺牲的意义之深远展现在世人面前,给现代人的精神世界带来冲击波,给读者带来了一场灵魂的洗礼。</p><p class="ql-block">《喋血升谷坡》作所表现出的俯瞰历史的气度,穿透灵魂的笔力,对广阔生活的概括能力,以及那种指向战争、指向战争中人的思考精神,都使读者耳目一新,使我们对作者的大容量、大篇幅、大境界的艰难追求和无畏的探索,升起由衷的赞佩,特别是在那特殊的环境中,通过被渲染得令人颤栗的生命个体,使我们看到了历史的艰难与复杂。作者在刻划人物时,注意把当时人物所处的“景”,所遇到的“事”,所面对的“人”,同所引发的情感联系起来,从外貌、动作、行为、心理、语言等方面进行描绘,塑造出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诸如“冰霜历尽心不移”的邢毓岚,“一片丹心向日明”的符和堂,“天地存肝胆相照”的姜尚枫等等,都刻划得豪情满怀,活灵活现。而反面人物的刻划也入木三分,如升谷坡机场日军指挥官小岛,就是一个阴险、歹毒、狡猾、好色的恶魔,在他的身上透出其奸猾狡诈的民族特点,处处表现其贪婪、凶恶、狡诈的本性。作者构思的许多情节奇妙新颖,别出心裁,独具神韵。如“借枪报仇”、崖岭疑兵计”、借神斗鬼”等。</p><p class="ql-block">语言是文化的结晶体,了解一个地域文化,从琼剧语言入手,无疑是最好的一个切口。《喋血升谷坡》的另一个特色就是切入了一些琼剧元素,让作品充满着浓郁的海南地域文化风情,从这个角度说,也不失为一本外地人了解海南文化的活化石。在《喋血升谷坡》一书中,充溢着大量新鲜、生动的海南方言,读来绘声绘色,颇为有趣。例如,当地人骂日本鬼子为“跷脚筒”,由此可见一斑。</p><p class="ql-block">据了解,作者郑心侨,为了写就这部长篇巨著,深入升谷坡周边几十个村庄,先后釆访了一百多名亲历升谷坡机场建设的老人,考察升谷坡机场遗址。至今遗留在机场的一些草坪还在,日本鬼子建的桥梁及梅岭荒坡上的石墩还在,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和那段血泪交融的曾经。当然,如此洋洋数十万言的作品,作者对铺陈茅盾冲突的层次进程及高潮迭起等方面,把握还不够周全,侧重群像英雄的雕塑,而主人公符秀媚的一些行动仍显得平淡无奇。但是,面对创作新手,我们不能苛刻太多,不要有脱离实际的奢望。郑心侨花了十年的心血给人们展现一幅海南人民抗日斗争的壮丽画卷,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就值得称道。</p><p class="ql-block">总之,读着这部长篇巨著,仿佛“孤帆一片日边来”,让我耳目一新,深深地领略到“野火春风血雨腥”的意蕴,我为中国金融作家队伍中拥有郑心侨这样一位笔耕不辍、孜孜以求的会员感到无比的欣慰。在这个略显浮躁、唯利是图的年代,能够如此执著地热爱文学,静下心来,为爱国华侨筑碑,替抗战英烈塑像,实在难得。在几分惊喜、几分赞许之后,我的眼前不由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我们回顾历史,传承爱国精神,是我们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伟大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p><p class="ql-block">我要借此机会,感谢每一位为中国金融文学做出无私奉献的会员,因为有了他们,中国金融文学的天空才会如此蔚蓝,文学创作的净土才能如此肥沃,文以载道的理念才能得以真正传承;也正是因为有了他们,中国金融文学才变得更加有意义,金融文化人的使命才更加清晰,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责任才更加明确,文学讴歌金融事业的任务才更加光荣。中国金融文学任重而道远,仍需深耕细作。</p><p class="ql-block">是为序。</p><p class="ql-block">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主席</p><p class="ql-block">中国金融文联副主席阎雪君</p><p class="ql-block">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p><p class="ql-block">2024年1月5日于北京金融街</p><p class="ql-block">阎雪君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任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2013年被国家文化部、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文联和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授予“全国优秀文艺工作者”荣誉称号。自18岁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已在中央、省部级报刊发表作品430多万字,其中发表和出版长篇小说《原上草》《今年村里唱大戏》《桃花红杏花白》《面对面还想你》《性命攸关》《天是爹来地是娘》等6部,长篇报告文学60多篇等;同时发表各种金融类调研等作品200多万字。主编《中国金融文学》杂志、《中国金融文学奖获奖作品集》(一二三卷)、《当代金融文学精选》丛书(12卷)等,作品多次获得全国性奖项。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媒体称其作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金融特色。多次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全国金融系统有关等单位进行文学创作讲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