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天整个行程较轻松,上午7:30自助早餐后,8:30出发前往东公馆参观</p> <p class="ql-block">东公馆一九四五年落成,位于甘肃临夏。这座由青马家族修建的公馆,极尽奢华,原本是准备修建给其眷属居住的,无意间为中国的砖雕艺术留下一座极其宝贵的大观园。</p> <p class="ql-block">东公馆系原国民党第四十集团军副司令马步青宅邸,于1938年动工,1945年建成,历时8年。1949年8月22日临夏解放,东公馆由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某部军管,王震大军进军青海前司令部曾驻于此。</p> <p class="ql-block">东公馆位于临夏市城东南角环城东路35号,三道桥广场以东六十几米处,占地面积约两百多亩,包括素琴女校、果园、菜园、水磨、避暑山庄(黄家榨)等。现为甘肃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东公馆是一座"田"字形的庄院,其布局匠心独具:正门为西洋式建筑,门道和过庭风格不同,作用各异。正院主屋为三层五间大楼,其框架由二十八根通天柱构成;两端是两层转角楼;东、西、南各为大五架旧式厅堂;西北、西南皆为四合院,东西南北各五间;西南为厨房院;外院有观花楼、卫兵院、车马院,院内通道两旁栽着四季常青松柏</p> <p class="ql-block">东公馆院内的木刻也堪称艺术精品。主要院内的房屋、门、窗、隔板、扶手均为精雕细刻,图案花卉贴金,三层楼主屋及东西南厢房都刻有牡丹、石榴、各种花草,尤其是过庭屋檐上的一对麒麟栩栩如生,逼真动人;观花楼上的木刻龙凤翩翩起舞,神态各异。宏伟的古典建筑饰以精妙的木刻图案,使整个建筑显得备加富丽,金碧辉煌。</p> <p class="ql-block">修建东公馆共用去各类砖60多万块,瓦100多万页,颜料千余斤,装饰砖、木雕花卉图案用去黄金10余两。东公馆院内,楼阁亭立、亭院相连,雕梁画栋,富丽堂皇,大小189幅砖雕都是著名艺人绽成元及其门徒之作,图案各具特色,堪称一绝,其过庭影壁上一幅大型"江山图"两边是字迹秀丽的隶书对联,内容是:"气度雍容开祀业宏基巍然簪缨门第,节麾焜耀备严疆重寄允矣磊落雄才"。这幅"江山图"下面刻着"芭蕉扇、葫芦、采蓝和笛子",借八仙暗喻马步青当时官场失意。东西二门对称着牡丹花瓶,仿景泰蓝特色,采用雕刻和镂空相结合的手法,精雕细刻,十分逼真。人称"双品富贵门","双品牡丹门",暗喻马步青当时为二品官员,也暗示进入此门,就是踏进了二品官的官邸。进入西洋式建筑特色的正门,一幅"百子图"葡萄累累,使人垂涎欲滴,雕工精细,玲珑剔透。三层楼院内东南坎墙上"松月图"明月高照,古松葱茏,群岩之间,清泉奔泻,山花烂漫。正院南房东西坎墙上是一幅牡丹含苞欲放图和荷花亭亭玉立图。三层楼两侧,右面的图案上中秋月下茂林秀竹凌空向上,两相对映,清幽恬静;左面的图案上杜奇小草苍翠繁茂,芭蕉挺拔卓立。东公馆随处可见取材广泛的砖雕作品,一幅幅都以立意新颖、造型生动、雕工细腻、技艺好而著称,堪称砖雕艺术的大观园,是来临夏旅游必看之景</p> <p class="ql-block">牡丹盛开</p> <p class="ql-block">东公馆现已对旅游者开放,原有房舍已经成为博物馆,展示临夏文化、建筑、艺术,尤其是砖雕方面的内容。</p> <p class="ql-block">馆内展示的珍贵文物</p> <p class="ql-block">东公馆-这座古典建筑艺术的殿堂,是临夏各民族聪明智慧和辛勤劳动的结晶,具有罕见的观赏和研究价值。</p> <p class="ql-block">东公馆,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动工修建,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建成,国家AAA级旅游景区。1949年8月22日临夏解放,由人民解放军接管,王震大军进军青海前司令部曾驻此。该馆是一座“田”字形庄园,其布局匠心独运。东北正院为其主屋,北房是砖木结构的三层五间楼阁,其框架由二十八根通天柱支撑,两端是两层转阁随楼,东西南各是五间攒顶大七架抱屋,西北、西南皆为四合院,东西南北各五间;西南为厨房院;外院有观花楼、卫兵楼、车马院、院内通道两旁植有松柏。院内建筑浮雕贴金,精巧玲珑,砖雕、木刻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整个院落共有砖雕189幅。[16] 2013年,临夏东公馆和蝴蝶楼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所属类型: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批次:第七批)</p> <p class="ql-block">游玩东公馆后,前往八坊十三巷</p> <p class="ql-block">由于该路段在改造,无法停车,只好步行前去</p> <p class="ql-block">八坊十三巷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境内,总面积约41万平方米,全域为步行街,主街长度1300多米,是集古街民居观光、文化博览、特色美食体验、院落休闲、文化创意多功能于一体的休闲聚落与文化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八坊十三巷是八座“坊”和十三条“巷”的统称,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景区以临夏(古河州)回族民族文化为主题,形成了古街巷长廊、80号民俗馆、64号手工艺馆、盖碗茶广场、红水河、人文生态巷、河州溯源巷、丝路回商巷、书巷、童趣巷、回族婚俗文化巷、八坊味道巷等特色街巷。古典建筑群相对集中、民族文化风情浓郁,景区建筑融合了回族砖雕、汉族木刻、藏族彩绘等建筑特色,堪称西北民族文化建筑的博览园和民族团结融合的“大观园”。景区内北寺龙影壁、大旮巷80号院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6座古民居被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景区通过博物馆、展览馆、文化表演、街头展示、业态活现等方式全面展示临夏花儿、砖雕、木雕、蛋雕、泥塑、雕刻葫芦等非物质文化遗产60多项</p> <p class="ql-block">行于巷中,人来人往,熙熙攘攘。有商贾云集,货殖繁多。又见民俗之物,琳琅满目,皆具地方特色。</p> <p class="ql-block">元年(1368年),清乾隆年间扩建,民国十七年(1928年)焚毁,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重建。礼拜大殿为中国传统宫殿式,邦克楼为木质四层塔式楼,飞檐六出,建造精美,为当时建筑精粹,曾是格迪目派的经堂教育中心,保持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大殿为中国宫殿式,分前殿、正殿和后殿,飞檐翘角。1</p> <p class="ql-block">这里不是江南古镇,却有独特的古韵;这里没有青山绿水,却别有一番美景。这里有悠久的历史印记,有浓郁的民族风情。这里就是位于祖国西北甘肃省临夏市的八坊十三巷。</p> <p class="ql-block">观其屋宇,错落而置,古色古香。或高或低,各具姿态。檐牙高啄,雕梁画栋,尽显古韵之美。</p> <p class="ql-block">初入其地,古风扑面。巷陌纵横,曲折有致。石径蜿蜒,引吾前行</p> <p class="ql-block">老王清真寺,坐落在甘肃省临夏市王寺街。是一所清真寺庙。</p> <p class="ql-block">八坊十三巷位于临夏州临夏市</p><p class="ql-block">是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p><p class="ql-block">也是河州民族风情的古街区</p><p class="ql-block">八坊即八个教坊</p><p class="ql-block">十三巷由大旮巷、拥政巷,仁义巷等</p><p class="ql-block">十三个巷子组成</p><p class="ql-block">八坊十三巷融合了</p> <p class="ql-block">八坊十三巷是八座“坊”和十三条“巷”的统称,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景区以临夏(古河州)回族民族文化为主题,形成了古街巷长廊、80号民俗馆、64号手工艺馆、盖碗茶广场、红水河、人文生态巷、河州溯源巷、丝路回商巷、书巷、童趣巷、回族婚俗文化巷、八坊味道巷等特色街巷。古典建筑群相对集中、民族文化风情浓郁,景区建筑融合了回族砖雕、汉族木刻、藏族彩绘等建筑特色,堪称西北民族文化建筑的博览园和民族团结融合的“大观园”。景区内北寺龙影壁、大旮巷80号院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6座古民居被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景区通过博物馆、展览馆、文化表演、街头展示、业态活现等方式全面展示临夏花儿、砖雕、木雕、蛋雕、泥塑、雕刻葫芦等非物质文化遗产60多项</p> <p class="ql-block">2018年,八坊十三巷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3] 同年11月,国务院对八坊十三巷“城中村”变身文旅新地标典型做法予以通报表扬。[′</p> <p class="ql-block">八坊十三巷先后获得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8年)[3]、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2022年1月)[13]、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2022年7月)[1]等荣誉称号</p> <p class="ql-block">2019年,中国环境报社授予八坊十三巷“中国美丽景区”称号</p> <p class="ql-block">回族砖雕、汉族木刻、藏族彩绘</p><p class="ql-block">集民族特色、休闲旅游</p><p class="ql-block">绿色生态、人文科教为一体</p><p class="ql-block">是河州民族民俗文化名片</p><p class="ql-block">民族建筑艺术“大观园”</p> <p class="ql-block">2020年1月,八坊十三巷被评为“甘肃省省级历史文化街区”。</p> <p class="ql-block">八坊十三巷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是回族人民生活的老城区,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大食(今沙特阿拉伯)、波斯等国的商人和宗教人士,来到八坊经商、传教和定居,先后建了八座清真寺及教坊。人们依寺而居,围坊而商,和睦共处,就形成了回民聚居区,得名“八坊”。</p> <p class="ql-block">元朝至元十年(1273年),在临夏八坊的几棵松树桩上,建起了第一座清真寺,即南关清真大寺,亦称连根柱古寺。八坊的地理位置,在广场红水河以南,三道桥以北,上二社以西,西巷以东一带。后来的南关、前河沿、大小西关等地也纳入进来,范围不断扩大</p> <p class="ql-block">十三巷的美,不是一眼看到底的惊艳,而是如同迷宫一般吸引着前来的人们。它也在等着你前去探寻它的宁静与美好。</p> <p class="ql-block">2022年1月,八坊十三巷通过国家文旅部、国家发改委评审,入选全国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13] 同年3月,经甘肃省商务厅评审,入选首批“甘肃省示范步行街”;[3] 同年7月,通过国家文旅部评审,入选全国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p> <p class="ql-block">八坊十三巷在明清时期达于兴盛,后渐渐沉寂</p> <p class="ql-block">祁家庄清真老寺位于甘肃省临夏市城关乡祁家庄,始建于清康熙年间。整个寺院由门楼、礼拜大殿、望月楼组成,其建筑形式为中国古典式风格。</p> <p class="ql-block">祁家庄清真老寺始建于清康熙年间。1928年河湟事变中被赵席聘部烧毁、1932年重建大殿、唤礼楼。1936年由本坊乡绅祁永衡捐资再加修葺。后几经劫难,又多次修葺。</p> <p class="ql-block">2015年,临夏市委、市政府实施八坊十三巷综合改造项目工程,在保留原住居民不搬迁的前提下,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先后改造了古旧街巷院落、八坊民俗馆、八坊人物故事馆、手工艺馆和回廊广场等。</p> <p class="ql-block">整个寺院由门楼、礼拜大殿、望月楼组成,其建筑形式为中国古典式风格。本坊现有教民318户,共1500余人,其中学董3人,阿訇1人,满拉10人,均系回族。朝觐哈吉祁玉如、祁仁轩。</p> <p class="ql-block">河州茶马司:河州茶马司源自唐朝,宋代设立官办市场,明代设立茶马司,专门管理茶马贸易。茶马司不仅是交易物品的场所,还负责以茶易马和征收茶税,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茶叶成为河州人款待客人、走亲访友的最好礼品,把“订婚”称作“送定茶”,请人吃饭称为“喝个茶”。</p> <p class="ql-block">“东有温州、西有河州”是一种地域美誉,用来形容临夏回族自治州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繁荣景象。临夏,古称河州,位于甘肃省中部西南面,黄河上游,是古代重要的军事要塞和商业中心。这里曾是丝绸之路上的“茶马互市”,南来北往的商贾云集于此,非常热闹繁华。临夏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地位,使其与东部的温州齐名,有“东有温州、西有河州”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临夏地处中国西部地区,甘肃省中部西南面,黄河上游,是古丝绸之路南道要冲、唐蕃古道重镇、茶马互市中心,素有“西部旱码头”、“东有温州、西有河州”的美誉。临夏全域属黄河流域,西南部位于甘南黄河上游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东北部位于陇中陇东黄河高原丘陵沟壑区,承担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的重任。</p> <p class="ql-block">八坊十三巷承载了</p><p class="ql-block">临夏市百年来市井生活的变迁</p><p class="ql-block">现如今的它已成为一处集</p><p class="ql-block">旅居生活、文化体验</p><p class="ql-block">精品零售、特色餐饮</p><p class="ql-block">于一体的临夏市旅游新地标</p><p class="ql-block">让市民和游客体验到</p><p class="ql-block">临夏原汁原味的生活场景!</p> <p class="ql-block">刘家峡位于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距兰州市75千米,黄河在这里转了一个九十度急弯,然后穿过峡谷向西流去。刘家峡水库地处高原峡谷,被誉为“高原明珠”,景色壮观。向阳码头以东,10里河岸白沙展露,绿柳婆娑,被称为“十里柳林”,景观奇妙,带给人一种回归自然、人在画中游的美好氛围。</p> <p class="ql-block">2016年10月,八坊十三巷改造完成1</p> <p class="ql-block">八坊十三巷由大寺坊、祁寺坊、西寺坊、北寺坊、铁家寺坊、前河沿寺坊、老王寺坊、新王寺坊八坊,大旮巷、小南巷、坝口巷、北巷、沙尕楞巷、专员巷、大南巷、仁义巷、细巷、拥政路、铁家寺巷、王寺街等十三条街巷组成。各式清真寺融中国古典建筑风格和阿拉伯文化特色于一体,庄严肃穆。现存穆斯林居住的院落、清真寺等建筑气势宏伟,有裙楼、阁楼、砖雕、木刻等特色工艺。八坊民居则多以四面合围、对称封闭式的小型四合院为特征,有大有小,依据主人家的经济实力而定,大都保持中国传统的建筑特色,讲究对称、均衡格局。一般居民多居住小独院,有四合、三合、二合式的,只有少数富裕人家还建有偏院、车马院或一进数院式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八坊民俗馆,古称大公馆,位于大旮巷80号,原为马占鳌之孙、马安良之子马廷勷,人称“三少军”的私邸。至民国十七年(1928年),大公馆形成了占地十分宽阔的三进或四进式四合院。正院之外,有占后院、南院、车院、花园及库房,与正院相连。后院储存军用品,南院为车马院,整个建筑群四周均有高大围墙及哨楼,兼具军事防御功能。该馆仿造北京四合院形制,代表了临夏地区建筑极致水平,几经战火和人为损毁,现仅存三少君府部分建筑。修缮后的80号大院其建筑主要由包括正房、东西耳楼、东西厢房、厅堂、游廊、花园构成。整体装饰为砖雕和木雕,青砖古朴典雅,木雕雍容华贵。[</p> <p class="ql-block">八坊十三巷河州茗源盖碗茶文化博物馆:这个博物馆是在原八坊十三巷古巷老宅的基础上建设而成,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西北茶文化的实物,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场所。建筑面积350平方米,古宅建筑是具有西北独特风格的清代建筑。</p> <p class="ql-block">河州事变,又称河湟事变,是指1928年5月马仲英率部围攻河州所引发的一连串事件。是中华民国时期甘肃最大的一次动乱,历时六载,祸及甘、青、宁、新四省,死伤几十万人。</p> <p class="ql-block">八坊十三巷的特色美食:八坊十三巷不仅是一个历史文化街区,也是一个美食的天堂。这里有许多特色小吃和百年老字号,如凤林驿茶餐厅、回味·家、彳·亍咖啡、老马酱牛肉等,这些美食代表了临夏的饮食文化,是游客必尝的美味。</p> <p class="ql-block">1926年国民军刘郁芬部在甘肃扩充军,抓丁派饷,横征暴敛。1928年3月,马仲英在河州首先发动回族群众起义,提出“反对国民军,赶走刘郁芬”、“不杀回,不杀汉,单杀国民军的办事员”等口号,得到广大回、汉农民的响应,拥众数千,号“黑虎吸冯军”。马仲英自任司令,马腾为副司令。制作军旗,成立执法队,并约法三章,宣布:不准抢劫、杀人。后改名“西北边防联盟军”,以马良为军师,下编3旅,以马虎山、马培贤、普照明为各旅旅长。进而三围河州城。后遭刘郁芬5万之众围剿,寡不敌众,败走甘肃南部,继而转战临潭、岷县、巩昌、天水,西进青海。1929年入山丹,攻永昌城不下,败走银川。马仲英出走北京求援,余部分裂,部分被国民军改编,河州起义失败。</p> <p class="ql-block">2023年1月,八坊十三巷被评为临夏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1930年7月,马仲英回到甘州(今甘肃张掖),聚集旧部,组成“甘宁青联军”,自任司令,由山东进步人士张雅韶、吴应祺分任总顾问、参谋长之职。整顿军队,欲以甘州为据点,建立政权。1931年4月,与马步芳军作战,败走新疆。后回甘肃。1932年曾一度为蒋介石收编为新编36师,马仲英任师长。1933年初,率师再入新疆,在哈密、古城子击败盛世才军。迪化(今乌鲁木齐)一战失利,败走南疆,与杨正中部汇合,消灭分裂势力。同年7月,率余部200余人赴苏联。</p> <p class="ql-block">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冯玉祥崛起,被段祺瑞政权任命为西北边防督办兼甘肃督办,开启了冯玉祥之国民军(后来的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俗称西北军)在甘肃的统治。1925年10月,刘郁芬以代理甘肃军务督办身份,替代冯玉祥率领一部分国民军来到兰州,消灭了前任督军陆洪涛的残余势力,冯玉祥统治时连年用兵,对本来贫瘠的甘肃更是极尽榨取之能事,激化了甘肃的社会矛盾。</p> <p class="ql-block">临夏州作为中国唯一一个回藏文化交汇地,也是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接壤处,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回族同胞通过经商贸易称为联接藏民族和汉民族文化的纽带,也通过翻山越岭的茶马古道在两大地域之间走出一条路来。这是河州的商贸基因与密码所在。</p> <p class="ql-block">这位老乡问我是哪里来?我说上海,问他去过没有?去过,儿子在浙江肃山开拉面店</p> <p class="ql-block">来个合影,有缘上海见</p> <p class="ql-block">马麒等地方军阀与刘郁芬为首的驻甘国民军的矛盾,是河州事变扩大到不可收拾地步的重要原因。马麒等河州籍回族军阀一直对国民军入甘心存疑虑和不满,赵席聘在河州的作为,正好给了他们一个削弱国民军的借口。一天,马麒对一些亲信说:“国民军灭回灭教,对我们逼得太紧,难道任其宰割?没有一个儿子娃出口怨气!”当时在座的17岁的马仲英是马麒的堂侄,宁海军的代理营长(营长马宝是马仲英的父亲,因病离队)。马仲英从小“深慕二祖父马海晏在太子寺新路坡歼灭湘军的奇迹” ,于是在马麒的影响下,马仲英联络7个同伙,于5月2日突击循化城,劫持县长,搜索公款,破狱出囚。又在大力家山伏击国民军征兵官佐,杀13人,夺得枪支弹药,到达河州三法观时,已有人枪数百。5月8日,凉州镇守使马廷勷部的马廷斌第二团在宁河阻击马仲英。随后,马廷斌大部哗变,投到马仲英一方。马仲英部聚集在韩家集等地,策动回族、汉族、东乡族、撒拉族各族群众反对国民军。这时,有几个伊斯兰教阿訇跟随马仲英。马仲英打出“黑虎吸冯军”的旗帜,自任司令(人称“尕司令”),并提出“官逼民反”、“不杀回,不杀汉,专杀国民军办事员”等口号,规定“杀一回民一人抵罪,杀一汉民二人抵罪”的律例。这些口号在第一次围攻河州时,曾起过不小的动员作用,但很快被民族仇杀所代替</p> <p class="ql-block">1928年5月10日—23日,马仲英部1万余人围攻河州、宁河城。赵席聘战败,闭城待援。马麒派“银褐”、“海骝”等3支马队(相当3个营)尾随马仲英部到河州,先后“哗变”,加入马仲英部。实际上,马仲英部队初期的军事骨干和重要枪械,相当一部分都来自于马麒、马廷勷部。刘郁芬派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二十五师击败马仲英部,马仲英退走西乡。赵席聘被调走,新任二十五师师长陈毓耀继任河州镇守使</p> <p class="ql-block">6月27日—7月14日,马仲英第二次围攻河州。这时,马廷勷胞弟马廷贤将马廷勷在河州的2个窖藏银38万元,交给马仲英作军饷,联合反对国民军。马仲英部改称西部边防联盟军,马仲英任司令,马廷贤任副司令,率部数万(有两万、三万、六万等不同记载)围攻河州。第一路集中攻击河州八坊的国民军工兵连驻地(马安良的“上将府”)。工兵连480人死伤2/3,只有1/3从地洞中逃出,刘郁芬的参谋长俞嘉培也负重伤,“上将府”被马仲英放火烧光。在作战中,国民军第四十九旅旅长赵重华被击毙。马仲英部第二路沿北塬东乡至唐汪川一带,在莲花渡口把大西乡难民砍死数十人,逼入河中淹死者千人,河州至兰州道路断绝。兰州告急,刘郁芬急调赵席聘、佟麟阁、李松昆3个师进军河州。7月14日,再次解河州之围。</p> <p class="ql-block">今天从周边地区的学生来参观游览不少</p> <p class="ql-block">14:20到上弯服务区休息20分钟</p> <p class="ql-block">那边的柳絮,如同六月下雪</p> <p class="ql-block">15:50抵达下榻的酒店</p> <p class="ql-block">酒店硬件设施可以</p> <p class="ql-block">房间宽大,设施齐备,整洁干净,温度水量适宜给个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