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印记

心如意

<p class="ql-block">  对于我来说,北京是一种抵达,一个回归。</p><p class="ql-block"> 在北京行走,不仅仅是脚步的,更让我流连的是念想和追寻。</p> <p class="ql-block"> 一、北海公园</p><p class="ql-block"> 一踏进北海公园,嫩绿堤岸柳,波光湖中船迎面而来,远处的白塔倒影在湖面,一种童年的纯净立即溢满我的全身,仿佛红领巾就飘荡在胸前。《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旋律便是我们心海里唯一的音画。</p> <p class="ql-block">  我们来到陟山门桥。在桥上拍照留影。回想当年刚刚新生入学,恰同学少年游北海公园。转眼时光流逝43年,“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p> <p class="ql-block">  当来到永安桥边,我特意找寻了一下,看见了当年爸爸妈妈带着大姐在北海公园留影的地方,心里默默思念。“黄鹤断矶头,古人今在否。旧江山,浑是新愁”。</p> <p class="ql-block">  北海公园的湖水依旧在。“春风不改旧时波”</p><p class="ql-block"> 不见是见,见亦无见。</p><p class="ql-block"> 一个人的生命胎记,总会让他在生命信息的这端,感应着生命信息的那端。带着他在隔着几十年的时光里往回走,“跨越山海踏着云烟来,我就在这里望尽天涯,风雨也不改”,寻找路上的每一棵树,每一朵花,揽尽星辰入怀,化一片沧海,望彼岸花开。</p><p class="ql-block"> 我感恩命运之神的眷顾。</p> <p class="ql-block"> 二、王府井大街。</p><p class="ql-block"> 当公交大巴从前门东大街左转向北,经过台基厂大街时,街道两边的建筑让人感觉既熟悉又陌生。曾经在这条街上来来往往的记忆随着车辆的行驶慢慢地在展开。</p> <p class="ql-block">  台基厂大街和东交民巷相邻。时不时地各种西洋风格的老建筑从车窗两边忽闪而过,像是隔着一层毛玻璃,隐约朦胧,但可以望见,</p><p class="ql-block">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当年的大清海关总税务司衙署旧址在台基厂头条。</p> <p class="ql-block">  回想当年考研究生的时候,专业方向是海关史。兜兜转转,后来改成了国际贸易方向。但初心兴趣,仍是史海钩沉,文学艺术。</p> <p class="ql-block">  穿过长安街,我们在王府井大街公交站台下车。</p><p class="ql-block"> 迎面就是王府井书店。</p><p class="ql-block"> 读大学的时候,王府井书店是常去溜达的地方。许多书籍就是在这里买下的,它们就像无言的朋友,一路相随,从北到南。</p> <p class="ql-block">  往前走,工美大楼,四联美发店,中国照相馆……。</p> <p class="ql-block">  北京市百货大楼。学生时代的时尚购物地方,承载着很多美好的青春回忆。在这里买的第一双棉鞋,放假回家时到这里买的北京果脯,给爸爸买的棉毛裤给妈妈买的北京布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外文书店。也是到了王府井一定会进去溜达溜达的书店。记得第一本朗文词典就是在这里买的。可惜现在是停业装修,里面空空如也,让人感慨嘘嘘。</p> <p class="ql-block">  再向前行,看见了金鱼胡同的路牌。</p> <p class="ql-block">  想起了附近的见证了许多历史事件的贤良寺。“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贤良寺虽已随历史烟云消散在深处,但一些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总是会从那些建筑或是它们残留的遗迹里,携带着细节,慢慢渗透出来,让人慢慢品味。</p><p class="ql-block"> 旧游无处不堪寻。无寻处,唯有少年心。</p> <p class="ql-block"> 三、国子监</p><p class="ql-block"> 五月的国子监街,两旁槐树成行,浓荫蔽日,与周边的红墙牌楼交相呼映蔚为壮观,既庄重古朴,又宁静安逸。</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国子监牌坊额题:国子监。据说是为国子监特意修建的,以示对国家最高学府的尊崇。</p> <p class="ql-block">孔庙建筑顶部铺盖黄色琉璃瓦,以示皇家对教育的重视。</p> <p class="ql-block">  驻足,看看这块碑石。碑石用蒙满汉文镌刻:“官员人等到此下马”。以表示对孔子的敬重。</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慢慢地走在街上。阳光穿过树叶,洒在红墙上,斑驳透亮。安定门、雍和宫、北新桥、东四南北大街是当年经常走的地段。我努力辨认着自己曾经在这条街穿梭的痕迹。</p><p class="ql-block"> 我仿佛看见了自己正骑着自行车,在街上青春洋溢地飞驰而过。</p> <p class="ql-block">  一转眼,这个画面已经过去三四十年了。</p><p class="ql-block"> 就好像那天下午回到贸大校园,刚好是下课时分,学生们从教学楼里奔涌而出。年轻的面庞带着光芒,生动明媚,充满朝气。</p><p class="ql-block"> 看见他们,仿佛就看见了当年的自己。</p><p class="ql-block"> 在此,借用《我与地坛》的句子,结束这篇印记。</p><p class="ql-block"> “当然,那不是我。</p><p class="ql-block"> 但是,那不是我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