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5月13号,我们来到心心念念的庐山</p> <p class="ql-block">庐山旅游分东线和西线,东线偏重于自然景观,西线偏重于人文景观。东线主要的景点是含鄱口、五老峰、三叠泉等;西线主要的景点是牯岭镇、美庐、会议旧址等。</p> <p class="ql-block">因为我们团队年龄的原因我们只游玩和参观了西线人文景观,最后我们只用了一天的时间走了几个主要的景点。很多人都说来了庐山没看三叠泉,就算没到庐山来,但是因为上三叠泉,即使坐了缆车,还要上下几千个台阶,因为团队活动,我们放弃了去三叠泉,五老峰等自然景观。</p> <p class="ql-block">游庐山,有自驾,坐景区公交车和登山等方式游玩,我们选择了自驾。为了节省时间,我们选择了导游服务。</p> <p class="ql-block">我们最先上了庐山牯岭镇</p> <p class="ql-block">牯岭镇,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下辖镇。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的山腰上,为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所在地,是庐山旅游接待的中心。东起庐山的三叠泉景区,南至汉阳峰景区,西到铁船峰、石门涧景区、北至小天池、大寨景区,面积104.15平方千米,海拔1116公尺,常住人口21367人(2017)。辖2个行政村和3个社区、2个集体企业(铝制品厂、搬运站)、1个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招待所) </p> <p class="ql-block">牯岭镇在庐山山上,海拔1164米,三面环山,一面临谷,素有“云中山城”的美誉,是拥有世界文化景观、世界地质公园、世界优秀生态旅游景区三块金字招牌的庐山政治、经济、文化、旅游中心。白天可在这里凭栏远眺浩浩长江、鄱阳湖和九江市区秀色,入夜,可在这里欣赏庐山、九江市区繁华灯火,是陶冶性情的世外桃源。</p> <p class="ql-block">牯岭镇是庐山风景名胜区所在地,有仙人洞、花径、含鄱口、锦绣谷、三叠泉等众多景点,1991年评为国家级旅游“四十佳”。现仍保存具有英、美、法等近20个国家不同建筑风格的别墅群。中共中央八届八中全会和九届二中全会在此召开。</p> <p class="ql-block">春季的庐山生机勃勃,万物复苏,满山遍野的杜鹃花盛开,形成了一片美丽的花海。此外庐山的春风吹散了冬季的严寒,带来了温暖的气息,使得庐山上的绿意更浓。</p> <p class="ql-block">花径建于1953年,旨在纪念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公园有公路抵达,沿大林路步行,顺路可见冰川遗迹──冰桌巨石,又叫飞来石。花径门横额刻有“花径”二字,两侧分刻“花开山寺”、“永留诗人”一联。花径现有花径亭、景白亭、花卉陈列厅、动物园及花径湖诸景。花径亭为伞顶红柱的方形石亭,是白居易当年赏桃花写诗的地方,亭中一横石上刻有“花径”二字,相传为白居易手书。花径湖以其形似提琴,又名如琴湖,为1961年兴建的人工湖。1988年,白居易草堂陈列室建成。1996年,著名雕塑家王克庆制作了白居易石像,立于如琴湖畔。</p> <p class="ql-block">花径是庐山旅游一线第一个景区,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为一体。文化内涵丰富,有着丰富的“桃花文化”资源。</p> <p class="ql-block">曲桥</p> <p class="ql-block">花径公园是庐山历史上的三大名寺(西林寺、东林寺、大林寺)之一的大林寺所在地。在唐代,这里被人们誉为“匡庐第一境”,也曾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咏《大林寺桃花》的地方。1961年,在花径东面利用西谷深洼,拦天桥上端谷口筑坝,形成如琴湖。湖与花径组合,成为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的游览胜地。</p> <p class="ql-block">觅春园</p><p class="ql-block">觅春园是花径公园的一部分,位于如琴湖边,园内主要有盆景与温室花卉等供游客欣赏。</p> <p class="ql-block">如琴湖,因湖面形如乐器小提琴,故名。如琴湖面积约11万平方米,蓄水量约100万立方米。 湖中有一小岛,名为孔雀岛,由曲桥登岛,岛上有九琴亭和忆琴亭,与绿水青山相映成趣,临立岛上纵览四周妙处横生。</p> <p class="ql-block">唐代大诗人白居易(772年—846年),因得罪了朝中许多权贵,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被贬为江州(今九江)司马。元和十一年(816年)四月间,白居易与十七位文人雅士结伴来庐山,游览了大林寺。本来四月间山下桃花都已凋谢,可奇怪的是大林寺的桃花刚刚怒放,千树红艳。白居易见此景诗兴大作,琅琅吟到:“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生动地赞美了庐山的晚春。众人建议刻石为记,他便欣然挥笔在桃花林中的卧石上写下了“花径”两个古朴苍劲的大字。</p><p class="ql-block">如今花径公园中有一花径亭,亭中有“花径”二字刻石,相传为白居易所书;还有“白司马花径”刻石、居易草堂、白莲池、景白亭、紫莉亭等诸景</p> <p class="ql-block">白居易草堂</p><p class="ql-block">在庐山花径公园里,最引人目注的是一栋“白居易草堂”。“白居易草堂”原在庐山香炉峰北,始建于唐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为“立架三间新草堂,石谐桂柱竹编墙”的木结构、草顶。次年春天,草堂落成,白居易搬进草堂。四月九日,几位隐士和东、西林寺的和尚二十多人前来致贺,大家还按照佛家礼仪吃了一顿斋饭。白居易为了记下自己欣喜心情,挥笔疾书,写下了著名篇章《庐山草堂记》。 草堂建成以后,他坐轿、骑马往返于浔阳、庐山之间,而他流连风景,居草堂时日更多,州中有事,要太守派人来催请,他才肯下山回去。1987年,庐山管理局把原址香炉峰的草堂按原型搬上了花径公园里。</p> <p class="ql-block">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p><p class="ql-block">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p><p class="ql-block">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p> <p class="ql-block">这首诗写于1961年9月9日,是题写在一张庐山仙人洞的照片之上。诗的内容是以照片上的风景为主题,虽然题写的介质不同了,但本质上跟题画诗是一样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虽然是这只是一首题画诗,但诗中仍然处处展现了毛主席非同一般的豪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一句“暮色苍茫看劲松”。“暮色苍茫”,透露出一种低沉压抑的气氛,暗示着混乱不清的社会环境。但在这种环境中,诗人毛主席看的是“劲松”,“松”在诗词语境中,但象征着高尚的品格,因为松树终年长青,不畏严寒,有着坚韧不拔的品格。“松”前加一“劲”字,更是对松树面对残酷环境,依然挺拔坚韧的赞美。</p> <p class="ql-block">仙人洞为庐山著名景点之一,位于庐山天池山西麓,锦绣谷的南端,牯岭西谷的悬崖上。仙人洞是一个由砂崖构成的岩石洞,是因大自然不断风化和山水长期冲刷,而逐渐形成的天然洞窟。</p> <p class="ql-block">自从朱元璋建立大明政权以后,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说明自己是“天子”,有神助,编撰了很多这方面的神话,而这些神话大多与仙人洞有关。相传朱元璋称帝后,突患热病濒于死亡,宫内御医束手无策。忽报庐山仙人洞的赤脚僧持天眼尊者和周颠仙人赠送温良药至,朱元璋服后,立即病愈,太祖龙心大悦,让使者到庐山寻找仙人。当使者来到仙人洞小道上寻找时,不见寺庙,只见苍岩巨石上刻的“竹林寺”三字。使者称奇,回京城复命。朱元璋便下旨在刻处旁建“访仙亭”。亭侧小道也因此称为“仙路”。过“访仙亭”沿“仙路”前行,便到“新访仙亭”。据传民国时,在一个月明星朗、风微气清的夜晚,蒋介石、宋美龄、马歇尔曾到此亭赏月品茶,闲坐亭中看奇峰吞月,星斗闪烁,悠然自得,惬意非常。洞周围的峭崖悬壁上,古刻峥嵘,有“云根”、“佛手岩”、“同舟共济”、“周道复兴”、“贤者乐此”、“仙源无二”、“总览群真”、“常乐我净”等十数通,琳琅满目,颇堪玩味。这些雄强俊快飘逸宏肆的摩岩石刻为青峰秀峦平增了几分妩媚和情意,并将后人的眼光引向历史的纵深。立足仙人洞,从谷口向远方眺望,一派朴实无饰、恬静秀丽的大自然风光。林云程在《佛手岩分韵》诗中写道:“洞杳琼浆冷,秋深林叶纷。霜钟流夜壑,雨刹挂青云”,他诗中写的是草木摇落,白露为霜的深秋季节。在这种季节里置身仙人洞,更宜作飘飘欲仙的神仙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