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轮回处,有缘人定会遇见一个人,那人一心只为成就你,托起你,点燃你而来。是奇遇,也是缘分。因为,他的愿力与慈悲等了你不止一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苦于生计,我们凡夫每天都在奔波,不能每天跟师父在一起,心中干焦急,不得其法。</p><p class="ql-block">若能有亲近师父的因缘哪怕只是短短的几分钟见其貌闻其声听其言师父的摄受和加持力会让我们法喜充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弘道的角度而言,师父慈悲对弟子传授了诸多道法,然而由于末法时代,弟子烦恼沉重或违背誓言等缘故,往往令当今传法师父更加的艰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师父,我能随你一起修行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出家真好,没有纷争,没有忧患,山上的鸟语花香,另番人间净土,这是我原本观念里的认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然而师父什么话都没说。只拿给了我一个本子看。打开记着:西村张大娘送过一袋米,东镇郭大爷送几斤油……下山看病花了多少药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密密麻麻记载的人情“记账本”,到最后余款所剩无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原来对于十方檀越的护持,师父从未忘记,她除了每日耕作,自顾用食外,每天晚间念诵,将功德回向给供养粮油用度的老居士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根据本子里所示,来往寺院的,大多是是当地村民,由于年轻人外出打工,留守当地的,都是老人家。</p> <p class="ql-block">对于我来说,就是那个冬至,定格了师父的慈悲微笑。那是一个阳光灿烂的冬至, 我们嘴里吃着清脆的萝卜,听师父给我们讲吃萝卜的科学。这样一个情非情境, 有可能就成为我们,解脱到极乐世界去的一个通道。在他老人家身边十几年, 他留给我的每一个片段,都是我们解脱的因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庙里的那些年,记得最多的吃的是面食,有时候会配上两三青菜,师父总谦逊惭愧说,寺院没有多余的饭菜,能有一口吃的都是天大的福气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即便节俭至此,寺院一个月也需要至少三百块的生活费用,其中还有通讯费,这还不包含衣服采购费用,还不包含居士们来庙里过年、上香时,师父都会留他们用斋的用度。</p> <p class="ql-block">师父喜欢为远道而来的人开示佛法,村民要做家务农活,只有初一十五偶尔有时间。我问过师父,为什么远离城中大寺,来山上开辟偏远道场,日子这么苦,信众也甚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寺庙用度,皆是十方来十方去。人赤裸裸来世上无牵挂,欲望不用太多,我们出家人的本职工作,便是传播佛家慈悲,弘扬善法,这地方虽然偏,但他们看到佛像,礼拜一下,看到出家人,叫一声师父,哪怕送一包米一瓶油过来,都是在培植福报,与三宝结缘!”</p> <p class="ql-block">师父指着厨房里的农耕用具,指着破落大雄宝殿的佛像对我说,农具是她手工制作的,东拼西凑。佛像是她奔走四方筹来的,有的从其他庙请来的,完全一人之力荷负整个道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她孤零一人来到山上,建立小庙道场,将佛教的慈悲和方法传播到偏远村落,一驻就是二三十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然而,在这样坚守的背后,却是常人不能想象的清寒,土墙土瓦,风起风满屋,雨至雨洗案,尽管如此,仍旧晨钟暮鼓,梵音不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过师父也会有无奈的时候,那就是生病,小病小痛,她会自己采些草药,感冒吃点山下送的板蓝根。大病大痛,就会无钱医治,自生自灭,令人心痛无奈。师父说,她不惧生病,只惧不能尽了此生使命,如此便虚度了此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师父答信众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信众问:极乐和涅槃,就是死亡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师父说:我们的生命,不单有物质的一面,也有精神的一面,我们大多数人很注重物质的一面,精神的一面却忽略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佛法更甚深的空性来说,既然我们“能度一切苦厄”,那么,我们一定不应该仅仅只局限于享受到快乐的生活,我们甚至可以享受到无上“极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极乐”是什么意思?有人说到“极乐”就想到“涅槃”,“涅槃”不是死了吗?那我不要,我还有很多事情没做呢。其实这是很大的误解。 “涅槃极乐”,就是让轮回停止下来,让痛苦停止下来,让生死永远结束,让我们的生命从轮回的状态寂灭,从而显发“不生不灭”的佛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涅槃极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说“般若”可以,说“定光”也可以,说“真如”、“法界”都可以,名称可以很多。我们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都是佛的三无漏学,我们的生命能够于当下,就得到快乐。 轮回是分分秒秒没有停止过死亡,所以,我们的生命应当追求终极的目标。</p> <p class="ql-block">信众问:平时积功累德,能否帮助超越死亡之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师父说:福德很厚重的人,法身慧命的功德体就彰显得越有力量,能超越病痛与死亡。功德体越来越大,越能超越自身。当你自身衰败的时候,你甚至可以知道自己哪一天,这个身体就用完了。至少在病痛来临时,你能超越在它之上,而不被肉体的牢狱紧紧地桎梏。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以说,修功德就很重要。功德,是带着你超越苦难的载体。到底是走在狭隘的小路上,还是走在光明的高速公路上,生命的抉择很重要。 所以学佛就是积累资粮,让自己走在高速公路上。虽然死亡终将来临,你却成为死亡的欣赏者,甚至可以做到坐脱立亡。</p> <p class="ql-block">信众问:没办法常来共修,上班和做义工该怎么平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师父说:你既然体验过共修好,今天有共修会你想来参加,但是你却要上班,那你怎么办?那你上班的时候你要想:今天有很多人在修功德,我就随喜。不要一边上班,一边愁眉苦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班要高高兴兴上班,我又上班又能够随喜多好啊,打两份工。比如说今天我有空,我来参加这么好的法会,法喜充满。那你要想,这世界上有多少人才能来做这些功德啊,大多数的人都迷失在苦海当中啊,所以我一边在做义工,一边要为天边无际的沉沦苦海的如母众生,我要替他们来打这份工,做这个功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以你就是在做义工,也不要忘了众生,就是你没时间来,你也不要忘了随喜。</p> <p class="ql-block">信众问:修行人怎样看待死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师父说:大家都知道,有生必有死,有聚必有散。不信佛的人,一般都非常恐惧死亡。作为佛弟子,思考得最多的反而是了生脱死。佛弟子的修行课题,就是修死亡之前的死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印光大师说,学道之人念念不忘死,则道业必成。生死问题是头等大事,修行人不但不回避死亡,甚至直面生死,勤修戒定慧三无漏学,志于体验到生命不生不灭的境界。 莲池大师讲:“生死事大,无常迅速,一句弥陀,莫换题目。”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师父说:佛陀把宇宙人生的真相全部都展示给我们,这其中就包括死亡的真相。人,生而必死。只要你生,就代表着将迎接死亡的来临。但如果知晓生死如换房一般,你还会感到恐惧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打个比方说,原本你住的房子只有60平米,当财富积累到能买300平方的别墅,你认为这样的乔迁,是悲还是喜?同样的道理,对于学佛的人而言,通过清净身口意积功累德,欣厌具足,低级生命结束时,正是乔迁极乐世界之际。所以佛子称死亡为“往生”,死恰恰是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那条朝山之路我们师徒曾一起走过一路上的点点滴滴犹在眼前那条光明之路让多少人生起生的信心和面对死亡的勇气让多少人听闻佛法迷途知返精进修行慈悲救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依教奉行无论离师多远离师多久恩师那双慈悲的目光永远都在关注着我们并一次次从悬崖边上将我们拯救我们的法身慧命是恩师给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条通往解脱的道路也是恩师的指引让我们在生死轮回的苦海中找到回家的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更多修行文章,微信搜索[修行界]公众号,每日0:00准时更新文章,感恩一路有你,感恩修行路上不离不弃,风雨同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