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藏族同学游海南+粤西(中)

往事并不如烟

<b>20240424,海南环岛游第五站,三亚珠江花园酒店:</b><div>离开亚龙湾,来到大东海,入住珠江花园酒店。下午,在天际泳池旁享用自助下午茶。</div> <b>20240424,海南环岛游第六站,三亚鹿回头:</b><div>傍晚时分,来到三亚的最高点,鹿回头公园。在那里,竟然遇到几位来自拉萨的藏族同胞。他乡遇老乡,热泪盈眼眶……在山上,喝了咖啡,用了晚餐,至晚方归。</div> 鹿回头公园坐落在三亚西南端鹿回头山顶上。这座山三面临海,状似坡鹿,高275米。登上鹿回头山顶,三亚市全景尽收眼底,是登高望海和观看日出日落的最佳去处。<br><br>鹿回头源于一个美丽的爱情传说:一位英俊的黎族青年猎手,头束红巾,手持弓箭,从五指山翻越九十九座山,涉过九十九条河,紧紧追赶着一只鹿来到南海之滨。山崖之下便是烟波浩淼的大海,无路可走的那只鹿却回过头来,凝视着青年猎手。鹿的目光清澈而美丽,凄艳而动情,青年猎手正准备张弓搭箭的手木然放下。这时,鹿变成了一位美丽的黎族少女,向着青年猎手款款走来。两人遂相爱结为夫妻并定居下来,此山因而被称为“鹿回头”,三亚也被人们称为“鹿城”。 夕阳西下,华灯初上。恋恋不舍地离开鹿回头,返回酒店。 夜晚的珠江花园酒店,又是不一样的美景。 <b>20240425,海南环岛游第七站,三亚大东海/珠江花园酒店无边游泳池:</b><div>早餐过后,沿着酒店的风雨廊道,我们来到酒店前面的大东海沙滩,领略三亚最美沙滩的魅力。</div><div><br></div><div>大东海位于兔尾岭和鹿回头两个山头中间,是一个半月形浅水海湾,也是三亚开发最早、最成熟的海滨度假区。大东海沙滩平坦细软,缓缓延伸,长达千米。大东海没有暗礁,水清沙平,轻风细浪,四季如春,“水暖沙白滩平”早已使大东海斐声海内外。游客既可以畅游于碧波之间,浮游于雪浪之上,也可以躺在沙滩上沐浴着柔和的阳光,在沙滩上拾贝壳、挖螃蟹、垒沙塔。</div> 然后,换上泳衣,来到酒店顶楼的天际泳池,在蓝天白云下放飞自我。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b>20240425,海南环岛游第八站,天涯海角:</b><div>在历史长河中,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对“天涯”与“海角”的构词情有独钟,展现不同的心境与感怀,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经典,因此在游客心中深深植下了“天涯海角”的文化情结。海南三亚天涯海角游览区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天涯”、“海角”的物化载体,逐渐成为了三亚“天涯蔬藐,地角悠悠”的心理地标,成为了人们慕名而来的动力。从清雍正年崖州知州程哲题刻的“天涯”和清宣统年崖州知州范云梯题刻的“南天一柱”中,传承了古崖州与中原文化的血脉相连,精神相系。在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1980年、1990年版第四套贰圆人民币都采用了“南天一柱”石做为背面图案。1982年夏天,由郑南填词、徐东蔚谱曲创作的歌曲《请到天涯海角来》传唱大江南北,成为了海南旅游最为经典的迎宾曲。<b><br></b></div> <b>20240426,海南环岛游第九站,穿越琼州海峡:</b><div>昨晚夜宿东方市(八所)。今晨早餐过后,驱车前往海口,直奔粤海铁路南港码头。上午十一点半左右,开始陆续登船。十二点,满载着火车、汽车和乘客的巨型渡轮鸣笛启航,开始穿越琼州海峡。一个半小时以后,渡轮安全抵达北港(广东徐闻),海南环岛游顺利结束。<br></div> <b>20240426,湛江,故地重游:</b><div>五十年前,刚上大二的我们,从重庆来到湛江,在国际海员俱乐部和外轮供应公司属下的友谊商店英语实习。五十年后,四位当年在此实习了一个月的大学生又来到湛江,故地重游。当年的建筑都还在,只是海员俱乐部已经变成了维也纳酒店;外供大楼也在,只不过主楼变成了一家商务酒店,公司被挤到了楼侧的一个角落,友谊商店也早已不复存在。其余的如港务局大楼,边检站大楼,也都还矗立在那里。</div> 湛江国际海员俱乐部成立于1956年5月,是全国重要沿海开放口岸所设立的20个国际海员俱乐部之一,专门接待在湛江港停泊的外籍船舶上的船员。原海员俱乐部一楼是餐厅,二楼是电影放映厅和其他娱乐设施,三楼以上是客房。餐厅、客房等设施基本都还在,电影放映厅改成了KTV包房。这些设施经过装修,比以前更漂亮更豪华了。 76年大学毕业,我又受学校委派来到湛江,在边检站为边防官兵教授了两年的英语。在此期间,认识了一些湛江朋友,其中一位当年还是一个刚上初中的小姑娘。今天听说我们来了湛江,当年的小姑娘随即赶到我们下榻的维也纳酒店,执意要请我们吃饭。于是,我们不仅故地重游,而且还有老友重聚。 <b>20240427,湛江,故地重游:</b><div>昨晚,我们的晚餐和住宿都在原海员俱乐部里。五十年前,我们在这里实习的时候,要在俱乐部的餐厅吃上一餐饭,或者在客房住一晚,那可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一来是海员俱乐部只接待外国船员,二来即使允许你在这里吃住,你也没有这个经济实力,况且,上哪儿去找外汇。当时,我们男生住在海员俱乐部五楼的一间会议室里,女生则住在友谊商店的楼上。旁边是外轮供应公司,是一家专门为外籍船舶提供生活补给的国企。当时让普通老百姓羡慕不已可望而不可及的友谊商店,便是其下属单位。所谓实习,就是在海员俱乐部的餐厅客串服务员,或在友谊商店当营业员,或在有需要的时候充当临时翻译,如陪同船员到医院看病等。那个时候,在我华夏大国的土地上,要找到几个会说英语的外国人,比在西藏雪山上找到几只蚂蚁还要难。就是在这号称国际海员俱乐部和友谊商店的地方,碰到外国人的机会也不是很多。我们在这里待了一个月,见到的外国人要么是东南亚国家如菲律宾的海员,要么就是来自非洲的黑人水手。这些人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英语也讲得磕磕巴巴。如果能遇到来自英语国家或欧洲国家的船员,能够用英语与他们攀谈攀谈,聊聊家常,那就算是撞了好运了。</div> 五十年过去了,人民大道两旁的大楼依旧,海滨公园的绿草坪和椰子树依然郁郁葱葱,只是当年年青帅气的小伙子和青春靓丽的大姑娘都早已满头华发。 敬请期待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