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4年5月15日上午,参观了无锡东林书院,东林书院是中国古代著名书院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p><p class="ql-block"> 东林书院内景色优美,白墙黑瓦,林阴小道两旁,草木浓绿、苍翠欲滴、花香四溢,十分幽静。参观人数虽不是很多,但也络绎不绝。有当地居民休闲娱乐,有外地游客慕名而来;有老年夫妇携手同行,有年轻情侣相伴而来;有的请讲解员,大部分游客自己欣赏相互交流;有的用相机拍照留念,有的用手机记录美景。东林书院千年历史、文化久远,吸引着中外学者和游客前来参观、学习和考察。</p><p class="ql-block"> 下面大家跟随着镜头欣赏东林书院的布局和陈列的历史文物。最后,附东林书院的文字简介,供大家了解,欢迎前去参观。</p> <p class="ql-block">🔻镜头里的"东林书院"</p> <p class="ql-block">🔻附:东林书院介绍(转载)</p> <p class="ql-block">东林书院,位于江苏省无锡市解放东路867号,亦名龟山书院,是我国古代著名书院之一。1956年10月由江苏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入选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林书院创建于北宋政和元年即公元1111年,是当时知名学者杨时长期讲学的地方。</p><p class="ql-block">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无锡官员李夔陪同著名学者杨时到无锡南门保安寺游览。杨时见这里临伯渎港,前临清流,周围古木森天与郁郁葱葱的庐山东林寺颇为相似,是一个研究和传授学问的理想场所,便有意长期在此讲学。李夔知道杨时的意思后,全力赞同,于是定此学社为"东林",前后长达18年之久(1111年-1129年)。杨时去世后,杨时的学生在无锡县城的东林书院所在地为他建了一祠堂--道南祠,取杨时学成南归时老师程颐对他说过一句赞美的话:"吾道南矣!"。后来书院因年久失修而荒废。杨时离开后,东林书院逐渐荒废。</p><p class="ql-block">元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有僧人秋潭在原址上建东林庵,学舍被辟为东林庵。百年后的明代,无锡人邵宝(1460-1527,号"二泉先生")因幼年时曾在此读书,出仕后曾力图在原址修复东林书院,但种种原因没有实现,仍为学舍。</p><p class="ql-block">明朝万历三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604年,由东林学者顾宪成等人重新修复并在此聚众讲学,他们倡导"读书、讲学、爱国"的精神,引起全国学者普遍响应,一时声名大著。顾宪成撰写的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在心"更是家喻户晓,曾激励过多少知识分子,对我国传统文化思想发展促进极大。有"天下言书院者,首东林"之赞誉。东林书院成为江南地区人文荟萃之区和议论国事的主要舆论中心。2002年全面修复,有石牌坊、泮池、东林精舍、丽泽堂、依庸堂、燕居庙、道南祠等建筑。近10多年来,无锡市对东林学院又进行了不断的修复,成了家土教育和传统教育的基地。</p><p class="ql-block">人文历史</p><p class="ql-block">传闻当年被罢黜里居的顾宪成、高攀龙等人先后主盟东林书院,聚众讲学。东林书院会约仪式:每年一大会,或春或秋,临期酌定。先半月遣帖启知。每月一小会,除正月、六月、七月、十二月祁寒盛暑不举外,二月、八月,以仲丁之日为始,会各三日。愿赴者至,不必遍启。每会推一人为主,说"四书"一章。此外,有问则问,有商量则商量。凡在会中,各虚怀以听。在讲习之余,他们还讽议朝政,裁量人物,指陈时弊,锐意图新;主张志在世道,躬行实践,反对空发议论,脱离实际。因此倾动朝野,海内一些抱道忤时的士大夫等都仰慕应和,闻风响附,皆以东林为归,学舍至不能容,一时盛况空前,成为江南人文荟萃的一大区会,又是议论国事的主要舆论中心。如今,这里不仅已成为历史的见证,而且还是当地文史馆成员的学术交流之地。</p><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胜利后,无锡著名人士因东林书院岁入失修 ,集议恢复旧观,发起重修。唐文治撰写了碑文,"发明性理之根源",并略述书院建置始末,"惟愿我乡邦人士 ,景仰前徽,保气节于将坠。"碑后列有发起人姓名。唐文治,祖籍太仓,国学大师,长期在锡地办学,声名卓著。碑今存无锡东林书院。</p><p class="ql-block">院内现存石碑坊、仪门、丽泽堂、碑亭、道南祠等建筑,内有顾宪成所撰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p><p class="ql-block">千古名联</p><p class="ql-block">"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p><p class="ql-block">此联为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名联谈趣》275)。顾在无锡创办东林书院,讲学之余,往往评议朝政。后来人们用以提倡"读书不忘救国",至今仍有积极意义。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 极其工整,特别是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琅。 东林书院的石牌坊、泮池、东林精舍、丽泽堂、依庸堂、燕居庙、三公祠、东西长廊、来复斋、寻乐处、心鉴斋、小辨斋、再得草庐、时雨斋、道南祠、东林报功祠等主要建筑,均显现明清时期布局形制与鼎盛时期风貌。顾宪成曾撰有"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副心怀远大抱负之名联,后被广为传诵,成为许多学人、志士的共同心声和座右铭。此联现悬于依庸堂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