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获得1958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小说《日瓦戈医生》,我一直让它沉睡在书架上,所以冷落它,是我本以为这种政治色彩浓厚的小说通常文学性较差,所以没有阅读的兴趣。</p><p class="ql-block"> 小说主角为日瓦戈医生,苏联作家帕斯捷尔纳克以知识分子视角,描写了日瓦戈颠沛漂泊的一生。但是,作者和作品命运多舛。1955年底小说完稿,1957年11月,小说才在意大利面世;不久,小说被译成15种文字版本在西方国家出版。1958年作者获诺贝尔文学奖。10月23日获奖当天,苏共中央通过《关于帕斯捷尔纳克的诽谤小说》的决定,认定此书主调是反对十月革命,授予此书诺贝尔奖“是对我国的敌对行动”。此后,作协取消了帕斯捷尔纳克会员资格,并连续开会对其批判。但帕斯捷尔纳克始终没有屈从压力改变立场。1960年,帕斯捷尔纳克去世。他死后26年,苏联正式为其恢复名誉;其小说《日瓦戈医生》也拂去蒙尘,于1988年首次在国内发表。</p><p class="ql-block"> 此后《日瓦戈医生》小说热度不减。1965年米高梅公司拍摄电影《日瓦戈医生》。2002年,美、英、德三国又合拍此片。1993年在莫斯科上演了该小说改编的话剧。之后,在俄罗斯和世界各地已有十几个话剧版本。</p><p class="ql-block"> 近日有暇,我终于把这本书读完,也看了相关的两部电影。我的感受是,作者塑造的是一位诚实、正直,但思想极为矛盾的俄国旧知识分子形象,表现的是日瓦戈具有的独立精神和批判意识。日瓦戈初获十月革命胜利消息时,曾赞叹这是高超的外科手术,一下子就巧妙地割掉了发臭多年的溃疡,是空前的壮举。当然,这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建立过程中,由于面对国内外敌对势力的疯狂绞杀,也由于法制不健全等原因,曾给国民带来伤害,作者客观描述了这种现实,可这与从骨子里反对毕竟有质的不同——这实际上是知识分子面临的共同课题:需不需要独立思考,能不能讲真话。</p><p class="ql-block"> 阅读这部作品,改变了我对此书会枯燥乏味的先入为主的认定,小说独具的艺术价值让人沉醉。书中的人物描写准确鲜活生动。作为医生和诗人的日瓦戈,坦然面对生活磨难,始终保持积极心态,从未停止对历史和现实的哲学思考,没有停止文学和诗歌写作,信守这样的创作信条:“艺术是战胜死亡赢得不朽的唯一途径。”</p><p class="ql-block"> 小说也展现了生于俄罗斯大地,被俄罗斯文化哺育的美好女性形象。日瓦戈妻子冬妮娅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受过良好教育。她与日瓦戈青梅竹马,对其诗情的崇拜,对其理解的爱恋,拖着怀孕之身在田里辛勤劳作,与日瓦戈在离乱中失散后仍心心念念地牵挂对方,展现了俄国知识女性的崇高和美好。</p><p class="ql-block"> 女主人公拉拉出生于比利时和法国父母结合的家庭,因为复杂的历史原因,她没有成为日瓦戈的妻子,但她的坎坷经历和日瓦戈的动荡漂泊形成共鸣,使其成为日瓦戈医生一生中深爱的女人。她身上彰显着理性女子独有的大爱,在日瓦戈妻子冬妮娅即将生产时,拉拉全心全意待在身边照顾她。日瓦戈医生评价拉拉:“她是这世界上最纯洁的女人。”个人幸福和家庭生活是拉拉看待社会动荡的视角,当她看见年幼的女儿卡佳对已经降临的灾祸毫无所知,仍然在用积木搭房子时,不免触景生情:“这种爱家的本能真了不起,对家庭和秩序的渴望是消灭不了的。”和孩子们不同,大人们却不得不“准备出卖最珍贵的东西,夸奖令人厌恶的东西”。</p><p class="ql-block"> 小说另一迷人之处,是文本中对俄罗斯大自然的深情描绘。作者对日瓦戈漂泊的山川大地,具有诗人般的敏感和情人般的深情,小说的景色描写以冷色调为主,不断出现旷野、冰霜、风雪、寒夜、孤星和冷月画面,描述细腻,诗人著文不同凡响。这些景色描写,既与主人公忧郁的精神气质吻合,又呼应了作品沉郁抒情的格调。</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部值得阅读的文学佳作。</p><p class="ql-block">天津《今晚报》2024年5月23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