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清癯的脸,慈祥、悲悯的眼神、儒雅的神态、身着一件朴素的布褂,这是照片上弘一法师留给我的最初印象,后来无意中看到他的报道才知道年轻时的他满腹经纶、才高八斗,善诗词、精音律、工绘画、喜戏剧,是个博学多才的“全挂子”,而一口气看完纪录片《一代大师李叔同》,更多的是对一代大师由衷的景仰和钦佩……</p> <p class="ql-block"> 纪录片共四集,如同四副泛着微黄旧时光的温润卷轴,以时间为序缓缓展开,带我们走进清光绪年间一同了解李叔同的人生轨迹,探寻弘一大师的弘法之路……</p> <p class="ql-block"> 年幼时的李叔同天资聪颖,学习能力极强,后来考入南洋公学(今上海交大),在学界泰斗蔡元培先生的悉心培育下,更是如鱼得水,潜心学习,成为蔡元培先生最为得意的弟子之一,先生言传身教,除了学识以外,为人谦和、循循善诱也让李叔同受益终身!离开南洋公学,李叔同和友人成立“沪和会”,热爱音律的他编写了几十首“学堂乐哥”,也就是现在的“校园歌曲”,编撰的一首歌曲《祖国颂》激励着千千万万青年的救亡之志,从这首激昂慷慨的歌曲里我们感受到李叔同激烈跳动脉搏下的一腔爱国之志,翩翩佳公子,在他清瘦的身形下却有一颗拳拳报国之心!</p> <p class="ql-block"> 生母逝世后,悲恸不已的他远渡日本并考入东京美术学校西洋画科。学校丰富多彩的生活冲淡了他的悲伤,彼时的他意气风发、多才多艺,吟诗作画、表演戏剧,将艺术玩得风生水起,勤勉精进加上天赋异禀,以年级第一的成绩毕业,毕业作品被学校收藏。后来他到上海又到杭州,成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美术、音乐教师。先生严格自律,从不迟到早退,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将“先做好人格修养,再做好艺术修养”的理念潜移默化中传递给学生。悉心教授学生,对学生循循善诱,温和中蕴含着严厉,却叫学生爱戴与尊重,蜚声中外的丰子恺亦是他的学生,成名受他影响极大。先生彼时只是拿着普通薪资的教员,但资助学生不遗余力,自己衣食拮据仍无怨无悔,令人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 后来的李叔同饱受神经衰弱的折磨,采用轻断食疗法取得了一些效果,继而萌生了出家的念头。1918年,他落发为僧,并于灵隐寺受戒,号弘一,成为一名云水僧,四处行脚,尤以在温州庆福寺居住时间为甚,为修复几乎濒临绝迹的南山律宗,他潜心苦修,并终获成功。生活上,当年家境优渥的富公子早已不见,此刻就是一名极尽简朴的僧人。机缘巧合下,他开始在岭南一带讲学,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应厦门当局之邀他和太虚大师为全民运动会合作创作了了《三宝歌》,也是他出家后仅创作过的唯一首歌。这首歌早在几年前偶然间听过,当时并未深究大师写歌的背景和缘由,初听只觉韵律美,自带庄严巍然气势,再听仍然激荡人心。面对近在迟尺的战争,大师不避不躲,誓与城市共存亡,彰显了大师风范和气节。面对日本侵华军人邀请其东渡日本弘扬佛法的要求,满腔爱国热情的将生死置之度外断然拒绝。</p> <p class="ql-block"> 1938年弘一法师应漳州几名士绅的邀请到漳州讲学。国难当头,他倡导“爱国就要念佛、念佛就要爱国”,并将这种理念极力在僧团中推崇和灌输,激励僧人为抗日战争做贡献,亦是人间佛法的倡导者、践行者!</p> <p class="ql-block"> 1942年,大师安详圆寂,他的辞世让这世上折损了一位伟大的艺术教育家、一名伟大的僧人,但他的精神被世人传颂,他的高贵品格被世人景仰,他对佛法的造诣和贡献让世人感佩!</p><p class="ql-block"> 我想,在无数个黑暗的夜里,他那人性的光芒早已穿越时空的隧道,照亮我们前行的方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