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土著岛 今谓新西兰 (下)

蛮兄

风景秀丽 小镇清纯 <p class="ql-block">瓦纳卡(Wanaka),位于新西兰南岛瓦纳卡湖区,是新西兰的第四大湖。瓦纳卡小镇四面环山,四季风景,各有特色。清澈的湖水亲吻着瓦纳卡湖岸和南阿尔卑斯山山脚。</p> <p class="ql-block">这里有很多的咖啡馆、餐馆和趣味商店。瓦纳卡地区喜爱航空,有时可以到飞机场观光飞行或跳伞活动。</p> <p class="ql-block">在瓦纳卡,冬天是繁忙的季节,小镇挤满了滑雪运动爱好者。当地的滑雪场地包括三锥山(Treble Cone)、卡德罗纳(Cardrona)以及怀奥劳(Waiorau)。</p> <p class="ql-block">如果想去阿斯派灵山国家公园(Mount Aspiring National Park)徒步旅行或登山,瓦纳卡也得近便之利。</p> <p class="ql-block">瓦纳卡湖中的一颗柳树,因为形态奇特,独立寂寞,而吸引摄友游客,与之合影,成为网红景点。</p> 游走特卡波湖周边 <p class="ql-block">特卡波湖,又译蒂卡波湖(Lake Tekapo),坐落于新西兰南岛的著名旅游城市基督城与皇后镇之间,</p><p class="ql-block">库克山盆地与MacKenzie的心脏地带。</p> <p class="ql-block">特卡波湖是一个未开发的冰河,由于湖底里特有的青绿色岩石,整个湖面呈现一种翠绿迷蒙的梦幻景象。</p> <p class="ql-block">美丽迷人的特卡波湖四周围绕着被金色灿烂的阳光笼罩的树丛和白雪皑皑,一望无际的雪山。</p> <p class="ql-block">特卡波湖边有个漂亮的石头教堂~好牧羊人教堂(Church of the Good Shepherd),由著名建筑师本杰明·伍尔菲尔德·芒福德于1935年建造。</p> <p class="ql-block">旁边有座牧羊犬纪念碑,这座青铜雕像表达了当地人对牧羊犬的感激之情:“没有牧羊犬的协助,根本无法在山中放牧”。教堂与狗,相伴百年,不离不弃。</p> <p class="ql-block">既有美丽风景,又有悠久历史,许多新人选择来这里举办婚礼,以图吉利。</p> <p class="ql-block">在石头教堂及周边望去,可以远眺南阿尔卑斯山群峰,以及最高峰库克山的壮观景色,这里也是绝佳摄影地点。</p> <p class="ql-block">这是游客必来之处 ,留影之地。正好有一群大雁从天空中飞过,此起彼伏的鸣叫,似乎是在欢迎远方的客人。</p> 扬长避短 畜牧立国 <p class="ql-block">参观罗托鲁瓦爱歌顿牧场</p><p class="ql-block">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曾经来此参观,故特许牧场冠以皇家字号,因此也叫皇家牧场。牧场面积为350英亩(即135公顷),是新西兰唯一的五星级牧场,也是对游客开放的最大的私人观光型牧场。</p> <p class="ql-block">通过实地参观,再结合数据分析,新西兰畜牧业发达有多方面原因:</p> <p class="ql-block">自然环境优越</p><p class="ql-block">新西兰拥有丰富的牧草资源,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这些自然条件非常适合牧草和动物的生长。</p> <p class="ql-block">地形地质特点</p><p class="ql-block">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较少,这种地形条件使得畜牧业成为新西兰的主要产业之一。山地多丘陵的地质特征,为畜牧业提供了广阔的放牧空间。</p> <p class="ql-block">畜牧业精细化管理</p><p class="ql-block">遵循“草畜平衡”的原则,确保家畜数量与草场产草能力相匹配,以及科学的放牧和轮牧制度。</p> <p class="ql-block">经过百年改良,牧草以黑麦草和三叶草为主。此类豆科草的蛋白质含量高,具有固氮作用,减少了人工施肥造成的环境污染。</p> <p class="ql-block">牛羊一生都圈养在草场中,有草有水,夜不归栏。经过改良的牧草21天成熟。把草场分为21块,啃吃一块,其余20块生长。吃完一块后,按栽种次序再开放下一块。新草场源源不断,流水线永不停歇。</p> <p class="ql-block">畜牧业高度自动化</p><p class="ql-block">牧场管理的各环节,都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包括挤奶、剪毛、屠宰、储存、运输等。专业化、集约化水平高的结果,是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平均每个人可管理100头奶牛,或2000只绵羊。</p> <p class="ql-block">政府政策支持</p><p class="ql-block">政府通过政策干预、价格调控以及财政手段支持畜牧业的发展。包括发放津贴鼓励农民从事生产,这些措施有效地提高了产量,满足了市场需求。</p> <p class="ql-block">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p><p class="ql-block">畜牧业注重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通过科学的方法和可持续的农业实践保护土壤、水源和生物多样性,确保农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p> <p class="ql-block">全国有牧场54239个,占地面积900多万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一半。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80%左右,从事畜牧业的人口也约占农业人口的80%,常年存栏牛羊7000万只。</p> <p class="ql-block">畜牧业产品出口收入,占新西兰出口总收入百分之六十以上,工业也以农牧产品加工为主。鹿茸、羊肉、奶制品和粗羊毛的出口值,皆为世界第一。</p> <p class="ql-block"> 《行吟诗之四》</p><p class="ql-block">七绝·绿野牧歌</p><p class="ql-block">人稀地广牧场多,</p><p class="ql-block">畜产名声数几何?</p><p class="ql-block">千万牛群追食草,</p><p class="ql-block">呆萌玩伴有羊驼。</p> 蒂卡波复古小镇 <p class="ql-block">来到这里,仿佛置身于一、两百年前,开发初期的美国西部小镇。</p> <p class="ql-block">镇上汇集了先民们留下的大量遗物,各式老爷车,农用机械,粗旷的木头家具。</p> <p class="ql-block">漫步于小镇,注视着先驱移民留下的生活痕迹,浮想联翩。简陋的小房子,墙上贴着原乡亲人的照片,开荒种地的工具,可以想像劳动的艰辛,以及思乡之苦。</p> 基督城里 匆匆一瞥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基督城,也称为克赖斯特彻奇</p><p class="ql-block">(Christchurch),位于南岛东部沿海,仅次于奥克兰和首都惠灵顿。也是除奥克兰以外、来往世界各地,新西兰的第二座国际机场。</p> <p class="ql-block">它也是坎特伯雷省的最大城市和经济贸易中心,是南岛经济的领头羊。人口约38万,地势平坦,拥有浓厚的英国气息和艺术文化气韵。</p> <p class="ql-block">基督城·克赖斯特彻奇地震,是指2010年9月4日凌晨,发生的里氏7.2级地震以及2011年12月23日下午,发生6.3级浅源地震以及多次较强余震。死亡185人,伤员上千,部分建筑物毁坏,迄今还未完全恢复。</p> <p class="ql-block">纸板大教堂作为一个临时教堂,暂时代替地震中毁坏的圣公会大教堂。由日本建筑师坂茂设计、历时两年建成,2013 年向公众开放。</p> <p class="ql-block">纸板大教堂</p><p class="ql-block">根据设计标准,纸板大教堂可以用五十年。这里阳光充足、环境优美,可以容纳 700 人进行礼拜。</p><p class="ql-block">也可以承办婚礼或葬礼,刚才正在举行一场大型集会,悼念一个德高望重的知名老人。</p> <p class="ql-block">雅芳河</p><p class="ql-block">雅芳河畔,一年四季种满垂柳和鲜花。春夏芳草萋萋,秋天落英缤纷,冬天生机盎然。</p><p class="ql-block">不论是河上还是河畔, 雅芳河是基督城最亮丽的风景线。令基督城成为英国之外,最像英国的城市。</p> <p class="ql-block">追忆桥</p><p class="ql-block">追忆桥横跨雅芳河, 当年只是一座小小的白石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宗主国英国要求英联邦成员参战。新西兰出征的士兵在亲友们的泪目下,跨过此桥前往惠灵顿火车站,再转欧洲前线。</p><p class="ql-block">谁也不知道,这座桥等待这些年轻士兵,能够返回家乡的,是人?还是物?</p> <p class="ql-block">《故事回顾》</p><p class="ql-block">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加里波利战役打响。1915.4.25,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联合军团(简称澳新军团),奉命在土耳其爱琴海湾的加里波利登岸,但由于指挥及情报错误,致使军团在原定地点一英里以北登陆。</p> <p class="ql-block">预期可以顺利登陆的海滩小山坡,到后却是悬崖峭壁。土耳其军队居高临下,澳新军团被动挨打。</p> <p class="ql-block">新西兰当时人口一百万,动员了10万人参战。死亡2721人,伤者数以万计。在参与一战所有的国家中,伤亡率最高的就是新西兰。</p> <p class="ql-block">出师不利,铩羽而归。加利波利战役失败的噩耗传回,新西兰人悲痛的纪念加利波利登陆日,而澳新军团日(Anzac Day),也自1921年起,成为法定假日。</p><p class="ql-block">1985年, 追忆桥被新西兰历史遗迹机构评定为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后来,新西兰军队又追随英国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海湾战争和阿富汗战争。</p><p class="ql-block">叹曰:</p><p class="ql-block">虽无建树,但有态度。</p><p class="ql-block">小弟紧跟,大哥若父。</p> 罗托鲁瓦 悠闲漫步 <p class="ql-block">罗托鲁瓦(Rotorua)是新西兰地热中心,是南半球最有名的泥火山和温泉区。罗托鲁瓦,是毛利语火山口湖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著名的后火山地貌地质公园,亲身领略奇特的后火山地貌奇景。地热喷泉眼全部裸露地表,到处可见仙雾缭绕,热气腾腾。温泉池、翻滚的火山泥随处可见。</p> <p class="ql-block">有些池子藏在树林里,走到栈道时,看不见湖面。都被热腾腾的烟雾笼罩,如入似仙似梦之境。</p> <p class="ql-block">怀欧塔普地热公园多彩香槟池</p><p class="ql-block">世界十大自然奇观之一,地热区分布18 平方公里,共有 26 个自 然景观。</p> <p class="ql-block">闻名于世的多彩香槟池,香槟不醉,景色醉人。有著名的诺克斯夫人间歇喷泉,还有绿色的魔鬼浴池。</p> <p class="ql-block">这里还被誉为调色板。热水池、冷水池和蒸汽口上,各种色彩汇聚,水位、风向和水流作用,色彩不断变化。千年孕育,地球神奇!</p> <p class="ql-block">政府花园广场</p><p class="ql-block">政府花园所占据的这块地,原为毛利人所有。这里原是一片灌木覆盖 的地热区,毛利人称其为帕帕库马纳(Paepaekumana)。</p> <p class="ql-block">毛利人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战争的记忆,19 世 纪后期毛利人将它赠予了政府。已将灌木清理干净,改种正统的园林植物,成为一座优雅的湖畔温泉景区。</p> <p class="ql-block">罗托鲁瓦湖</p><p class="ql-block">市区最著名的景点,是罗托鲁瓦的 13 个湖泊中面积最大的湖,由于火山喷发凹陷而成。湖上风光旖丽,湖水碧绿,成群的鳟鱼。</p> <p class="ql-block">  在罗托鲁瓦的最高峰,奥兰吉山顶餐厅品尝牛排餐,饱览罗托鲁瓦壮丽风光, 四周群山、罗托鲁瓦湖尽收眼底,远离城市喧嚣,回归纯真自然。</p> 霍比特村 矮人部落 <p class="ql-block">马塔马塔霍比特村,是伍德莱公园(Woodlyn Park)的一部分,位于怀托摩萤火虫洞(Waitomo Cave)附近。</p> <p class="ql-block">1999年,为了配合电影《指环王》与《魔戒)的拍摄,专业人员在这个不为人知的农场上,花费一年时间,建成电影故事情节需要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重现《魔戒》的中土世界</p><p class="ql-block">霍比特村有44个霍比特人洞穴,每个洞屋的设计都独具匠心,每天都有工匠精心打理这里的一草一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你能看见翠绿的山坡上点缀着明镜般的湖泊,霍比特人居住的半圆形地洞木屋散落其间。</p> <p class="ql-block">连同石头拱桥、山间小道、篱笆和花园,构成了一幅带着奇幻味道的惬意田园画卷,洞穴小屋装饰得温馨可人。</p> <p class="ql-block">绿龙酒馆品尝姜汁啤酒</p><p class="ql-block">穿过小河,走过拱桥,路过水车磨坊,就来到绿龙酒馆。</p> <p class="ql-block">酒馆还是电影中的场景:茅草屋顶,泥巴和石头砌成的墙壁,实木桌椅,你也生活其中,成为家庭一员。</p> <p class="ql-block">火炉里总是生着火,无论冬夏,衣帽架上挂着麻布斗篷和草帽。似乎屋主人生活在这里,随时进进出出。</p><p class="ql-block">酒馆里提供无酒精的姜汁啤酒,可以在此喝一杯甜丝丝的冰冻姜啤。</p> <p class="ql-block">夜晚的霍比特人村,有着一种神秘的气息,小径都被正宗的霍比特灯笼照亮。每位参加夜游的游客,会拿着手提小灯,感受一下原始宁静的黑夜。</p> <p class="ql-block">《霍比特人》系列电影,是由美国华纳兄弟影片公司、美国新线电影公司、美国米高梅电影公司联合出品的奇幻冒险片。由新西兰导演彼得·杰克逊执导,伊恩·麦克莱恩,马丁·弗瑞曼领衔主演。</p> <p class="ql-block">《霍比特人》系列电影名称分别是:</p><p class="ql-block">《霍比特人·意外之旅》,于2012年12月14日在美国上映 。
</p><p class="ql-block">以霍比特人比尔博·巴金斯的冒险旅程作为主线,讲述了比尔博·巴金斯在甘道夫鼓动下,加入了矮人队伍前往孤山,帮助矮人夺回被恶龙史矛革霸占的宝藏。</p><p class="ql-block">途中他意外落入咕噜藏身的山洞,进而发现了至尊魔戒,将其据为己有,带回了霍比屯的故事 。</p> <p class="ql-block">《霍比特人·史矛革之战》故事承接《霍比特人》第一部,于2013年12月13日在美国上映 。</p><p class="ql-block">讲述了比尔博·巴金斯与巫师甘道夫和13名矮人,向东旅行横越中土大陆。在索林‧橡木盾的领导下收复孤山和失去的埃尔波尔中土矮人王国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霍比特人·五军之战》于2014年12月17日在美国上映。</p><p class="ql-block">讲述了人类和精灵联军对峙已久的矮人一族,终于放下隔阂,在“矮人王”索林的率领下与人类、精灵歃血为盟,共同对抗半兽人部队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电影 《霍比特人》三部曲,是根据英国作家约翰·罗纳德·瑞尔·托尔金,于1937年出版的同名小说改编的魔幻系列电影。后来,经过十二年创作和四年修改,1954年,又出版了《霍比特人》续集~《魔戒》三部曲。</p> <p class="ql-block">《霍比特人》与《指环王》是前传和正传的关系,这两部作品都是基于J.R.R. 托尔金的小说改编的。</p> <p class="ql-block">《霍比特人》讲述的是霍比特人比尔博·巴金斯和十三矮人的冒险故事。</p><p class="ql-block">而《指环王》则讲述中土世界第三纪元末年魔戒圣战时期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霍比特人》中的主角比尔博·巴金斯的侄子,就是《指环王》的主角弗罗多,这种人物关系证实了两部作品的紧密联系。</p> <p class="ql-block"> 《行吟诗之五》</p><p class="ql-block">七绝·霍比特人</p><p class="ql-block">故事离奇幻亦真,</p><p class="ql-block">丛林道义讲天伦。</p><p class="ql-block">连横合纵凭心智,</p><p class="ql-block">夺宝归来羡煞人。</p> 奥克兰之城市风情 <p class="ql-block">根据安排,到南岛游览一周,行程的最后两天回到奥克兰,巡游城中及周边景点。</p> <p class="ql-block">伊甸山</p> <p class="ql-block">在奥克兰市中心以南 5 公里处,有着一个“山神的饭碗”——伊甸山(Mount Eden)。这是一处死火山的的火山口,雄伟的碗状火山口为 50 米深,呈现椭圆形。</p> <p class="ql-block">登上海拔 196 米的奥克兰最高山顶,坐在木椅上,远眺俯瞰奥克兰城全景,繁华喧嚣,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奥克兰中央公园</p> <p class="ql-block">这个古老的公园,处在城市心脏地带。很久以来,奥克兰就是一个令人轻松的城市,享受着宁静、鸟鸣与日光。</p> <p class="ql-block">百年秘密花园</p> <p class="ql-block">这个历史最悠久的花园,有维多利亚式的拱顶玻璃房,半圆形的庭院 。新古典主义的雕塑,把欧式风采,表现得淋漓尽致。</p> <p class="ql-block">花园种植了100多种羊齿类植物和莲花、棕榈等热带及亚热带植物。 一年四季花开不断,适宜赏花与拍照。</p> <p class="ql-block">使命湾</p> <p class="ql-block">使命湾(Mission Bay)又称教会湾,密逊海滩,是奥克兰有名的海滩度假圣地。湾北边是怀特玛塔港,东边是伊托托岛。背山面海,沙滩柔软,当地人趋之若鹜。</p> <p class="ql-block">奥克兰工党纪念碑</p><p class="ql-block">迈克尔·乔瑟夫公园,精致而宁静,色彩鲜艳,像一幅油画。这个公园是为纪念新西兰第23任首相,也是工党第一任领袖迈克尔·乔瑟夫·萨文奇(Michael Joseph Savage)而建的。</p> <p class="ql-block">他所提出的高收入、高税收、高福利的三高政策,获得广泛好评。在发达国家中,他是第一个提出这个得到人民拥护的治国方略。为了永久纪念,在此树碑立传。</p> <p class="ql-block">穆里怀沙滩</p><p class="ql-block">穆里怀沙滩(Muriwai Beach)是奥克兰最好的一段黑沙滩。曾被《国家地理杂志》列为世界30大美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黑沙海滩,沙质细腻,海滩平缓开阔,白浪蜿蜒起伏,是沙滩漫步、冲浪、玩滑翔伞最理想的地方。</p><p class="ql-block">据了解,黑沙滩的成分,主要是由一种钛磁铁矿的颗粒粉尘组成,晶亮细密。</p> <p class="ql-block">它是北岛中部的火山喷发而形成的混合产物,顺着怀卡托河流入塔斯曼海。然后被海流冲上岸,形成了著名的黑沙滩。</p><p class="ql-block">这里的气温仅有几度,海水中更低,岸上的游人需要穿羽绒服御寒。</p> <p class="ql-block">但是,在此戏水踏浪的弄潮儿,或在水中滑板冲浪,或在海里游泳,或在岸边奔跑。</p><p class="ql-block">他们和她们,好像对环境温度无感。尽管看起来有些寒颤,皮肤紧缩,口唇乌紫。</p> 怀唐伊条约纪念日的悲哀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新西兰,是人类定居的最后一块土地。毛利人于公元1350年左右来此之际,华夏文明已经度过三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从夏朝开始,历经十八个朝代,进入波澜壮阔的元朝。</p> <p class="ql-block">1642年,荷兰探险家是第一个发现并报道了这块土地存在的欧洲人。并与毛利人爆发剧烈搏斗,互有伤亡。</p><p class="ql-block">1769年,英国库克船长在随行牧师的帮助下,成为第一个获准上岸与毛利人交流的欧洲人。稍有不慎,双方还是爆发了冲突,毛利人死伤十余人。</p> <p class="ql-block">通过先驱者的告诫,后来不断造访的欧洲人,带着近代文明的各种各样的礼品相赠。包括金属工具,武器装备,生活用品,船舶机械等等,终于能够正常交往。</p> <p class="ql-block">那时法国人也虎视眈眈,不断武力来犯,妄图纳入版图,毛利人非常恐慌。1832年,英国委派James Busby,越俎代庖,自拟请愿书,代表毛利人寻求英国王室的保护。前提条件是,英国掌权新西兰。</p><p class="ql-block">1835年,英国王室与北部毛利部落首领共同草拟了《独立宣言》。宣布新西兰成为独立国家,并受英国保护。</p> <p class="ql-block">1840年2月6日,英国人邀请毛利部分首领,在北岛怀唐伊小镇,以英文与毛利文签订了《怀唐伊条约》。</p><p class="ql-block">条约又带到全国各地,共有30位毛利族长签署了英文版条约,512位族长签署了毛利语版条约。</p> <p class="ql-block">条约三个条款,内容笼统,原则说明,没有细化。英国和毛利人达成契约,双方在新西兰建立一个民族国家并成立政府。</p> <p class="ql-block">怀唐伊条约的争议</p><p class="ql-block">第一条,关于新西兰的主权。</p><p class="ql-block">根据英文版,毛利人需要把sovereignty(主权)出让给英国。</p><p class="ql-block">在毛利语版本中,这一条使用的毛利词汇是kawanatanga(治理)。</p><p class="ql-block">毛利人之所以同意签署条约,是希望新西兰由英国人进行治理,制定法律法规,而不是出让主权。</p> <p class="ql-block">第二条,关于毛利群体的地位与权利。</p><p class="ql-block">在毛利语版本中,毛利人对他们的土地、村庄,和所有 taonga(宝藏)拥有rangatiratanga(族权、管理权)。</p><p class="ql-block">taonga这一毛利词汇的涵盖范围远远大于英文版中所称的“财产”。</p><p class="ql-block">在后半部分,英文版宣称,毛利人给予英国女王对土地的right of preemption(优先购买权)。然而,这种权利在毛利语版的条约中并没有被翻译出来。</p><p class="ql-block">毛利语版中,只说毛利人与女王会进行hokonga(土地的交易)。很多毛利人相信,他们只需给女王一次报价,之后可将土地卖给任何人。</p> <p class="ql-block">第三条,规定毛利人受到女王保护,并享有英国公民所享有的同等权利,这一条款两种版本没有异议。</p><p class="ql-block">自条约签署以来,毛利人就多次向政府抗议,条约未被遵守,抗议被置若罔闻。</p><p class="ql-block">这种矛盾最后导致了19世纪中叶,毛利部落和欧洲移民军之间的一系列战争。毛利人除了惨重伤亡,还失去了100 万公顷土地。</p> <p class="ql-block">丛林法则(the law of the jungle),是自然界里生物学方面的适者生存、弱肉强食的普遍规律。人类历史,莫不如此。</p><p class="ql-block">物竞天择,不能适应,即被淘汰。强者追逐利益,弱者寻求公平。世上哪有唾手可得?公平不会意外布施。</p> <p class="ql-block">每年2月6日的怀唐伊条约纪念日,已成为少数民族的毛利人后裔,都会持续发出剜心之痛的呻吟。时光如水,岂能倒回?</p><p class="ql-block">带来现代文明,享受美好生活的欧洲移民,已经反客为主,无暇他顾,谁会在意?</p><p class="ql-block">即使在怀唐伊条约签订184年后,社会仍然不时牵扯到疼痛的神经,肌体撕裂后流血的伤口,何时才能愈合?</p> <p class="ql-block">《行吟诗之六·自撰联》</p><p class="ql-block">上溯千余年,高天闲云下,如许鱼禽乐土。先去毛利族,渔猎兼耕,生存叹不易,先民难为綠野岛;</p><p class="ql-block">南飞万公里,大海骇浪中,在玆陆地空间。后来英国人,恩威并重,政教应怀柔,后主怎治新西兰?</p> <p class="ql-block">鸣谢:部分照片引自内子及团友,部分资料及图片摘编自网络,公益引用,致谢作者。</p><p class="ql-block"> 2024.5</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