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老同学寻青春记忆

李选君

<p class="ql-block">  2024年5月18日,廖素群发信息,想近日去她当年下乡地看看。我们当即定了去的时间,集合地点。并在群里发了出发帖子。</p><p class="ql-block"> 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确定的事不变!期待这几天大家安排好自家里的事,调理好自己身体!清理好手机,2024、5、21周二早八点半出发,一个也不能少!此行用爱心和手机记录一路所见所闻和感悟!</p> <p class="ql-block"> 廖素群是我们包一中校友,她1974年下乡到包头市固阳县新建乡陈家渠村。廖素群也是有情有义相处几十年的好同学,她当时是我们年级的学生干部,是我们年级上山下乡的带头人,也是在固阳 县新建乡陈家渠村的大山深处 脚踏实地干农活到最后的小知青,铁姑娘,妇女队长,团支书。她和她当年插队时的当地老乡们的友情一直延续到现在……! </p><p class="ql-block"> 2024、5、21、星期二我们一行5人(廖素群,张育祥,邢俊霞,娄晓惠,李选君)相约自驾走进廖素群当年下乡地。忆往昔,寻青春,畅未来,惜当下,享幸福!我们即是发小又是同学,一起从童年走到现在!在变老的路上我们还将相互帮助,提升共识,一起快乐变老。</p> <p class="ql-block">  2024年5月21星期二我们如约出发,全程我开车🚗上午到了固阳县新建乡陈家渠村(在山村导航无效,加之我们不识路,车在山梁土路上行驶,路难行。)中午在老房东家午餐,下午三点离开陈家渠村直奔固阳县城,固阳县白灵淖乡,去这里的路宽敞车少,畅通无阻。晚八点多按计划回到家。(一路上我开车🚗很多该记录的记实场景我没能抓拍到,这让我很遗憾!!!消失了的中国北疆阴山深处的小村落,这样的村落是我在固阳支教及两次在下湿豪乡手拉手活动中都没见过的大山深处的小村落。没有记录下残留至今的真实的坍塌窑洞,羊肠小路,消失的村庄,遗弃的山村小学,此次没记录,以后不会有!!!。)</p> <p class="ql-block">  我们导航到了陈家渠村委会所在地,弯弯曲曲单行的山梁脊背上的路我是第一次自驾上去的,没有退路,直上山顶,在一户农家院调头返回,又走错了,到了山梁小路的尽头!怎样才能找到她下乡的村落?这山梁单行小路该怎样下去?我好紧张😓😓😓😓😓😓!我们五位女汉子我的年龄最小,也66岁了,当时我手握方向盘,内心紧张到极致……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这人烟稀少的小山村的小路尽头,住着一位68岁独居老人。他是廖素群老房东的亲家,和廖素群同龄,是她当年插队所在地的当地农民兄弟,我在最无助的时候遇到贵人(小路尽头独居老人),是这位热情善良贵人带着我们顺顺利利走出困境,沿山梁小路到达了目的地。并陪我们一起畅聊过去和现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下图是我们返回送他回家在村委会门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下图是张育祥手机随记</p> <p class="ql-block">进了村子,老房东的小儿子到村口等我们去了。</p> <p class="ql-block">进入原生态的老窑洞</p> <p class="ql-block">  老房东留在村里的老儿子是一位身残志不残的阳光残疾人(双目失明,右手受伤仅留两个手指)。他是五保户,也是残疾人,但他内心阳光,吃苦耐劳,坚韧不拔,有感恩的心!在大山深处自食其力,独自一人靠自己的双手把家里家外整理的井井有条。他养的羊🐑,猪🐷,种的粮食每年都要送给亲人和朋友!</p> <p class="ql-block">  储备的粮食都放在正房,粮食,农具,杂物存放井然有序。户主是盲人,右手残疾,靠自强不息,靠坚韧不拔把日子过得让我们看着感动😹😹😹😹😹</p> <p class="ql-block">小猫咪是他家粮食的守护神</p> <p class="ql-block">  村子里的两眼深水井,甘甜的井水由管道通到家。</p> <p class="ql-block">  水缸上的自来水就是由村里深水井提供的。</p> <p class="ql-block">  看她们在窑洞里帮厨,再现了我们当年支农场景!我们变年轻了。</p> <p class="ql-block">原生态的窑洞门口</p> <p class="ql-block">院子里的各种储备间</p> <p class="ql-block">  年龄大了,骨骼僵硬,窑洞虽凉快但都我们都上不了火炕就餐,大家齐动手把美食搬到正房去,村里人烟稀少(我们这一路,没见到孩子,青壮年),我们红红火火做了一大锅肉烩菜及其他小食品,一起就餐也就我们八人。</p> <p class="ql-block">告别陈家渠村,和帮助我们的向导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下面的几幅图是固阳白灵淖乡所在地(2004年我在这里的白灵淖中学支教),2004年这里还是车水马龙很热闹的乡镇府所在地,当年白灵淖中学有700多初中生。镇上有供销社,卫生院,银行储蓄所,粮食加工点,镇上还有好多临街的“学区房”,现在学校🏫,“学区房”都已荡然无存,艳阳高照的五月天,下午五点,卫生院关门,商铺无人,街道上无人,昔日喧嚣热闹的乡镇消失了。在远处平整的土地上有机械化的播种机。</p> <p class="ql-block">这是路边随拍</p> <p class="ql-block">天黑前我们安全返回</p> <p class="ql-block"> 返回的路上我们一起交流所见所闻,所想:消失的村庄,学校🏫与拥挤的城市,水泥群里难以就业剩余劳动力,陪读的家长……让自然与现实扭曲!让生存危机四伏。1974年廖素群当妇联主任统计陈家渠村有38户人家,近三百口社员,现在仅有几户长住户,而且都是孤寡老人,残疾人。国家给村子投入很多,通了水,电,无线网络,大路都修的畅通无阻。在村子里生活本该轻松,有快乐感!……不讨论这些我们搞不明白的问题了!我们的认知是不会搞明白这些事!我们还是想想今天的收获!这一天我们过的很充实,我们都很开心!随廖素群找到了我们年轻时的感觉,找到了物质匮乏,但没有攀比的简单生活。快乐的一天过的真快,接下来就让我们都想想为了让自己快乐变老,我们能一起同行的下一个目标选那儿?!我们在有限时光里,就近该去那儿看看?</p><p class="ql-block"> 我们都是土生土长的包头人,我们对包头有多少认知?我是知道的不多。以后我们有机会一定按照下面信息一起认识包头。现把信息发咱小群,大家抽空看看一起落实。 包头市,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早在战国时代就已建立。包头市,别称九原、鹿城、草原钢城、中国马城,是内蒙古自治区辖地级市。在周慎靓王九年(公元前306年),这里筑建了九原城。秦始皇时期置九原郡,修秦直道,北魏设怀朔镇。到了清同治九年前后,包头修筑城墙,形成了近代包头的城市规模。这个城市历史如此悠久,而且还有许多值得一游的景点。推荐大家去包头市博物馆、春坤山、武当召、梅力更、九峰山、美岱召、包头古城、鹿园、赛罕塔拉城中草原、南海湿地、北方兵器城、希拉穆仁草原、马鞍山生态景区、东达沟、昆都仑河湿地公园等。来这里,感受历史的厚重,体验阴山下,黄河边的美丽自然风光。看看包钢,铝厂,稀土,硅铁,大型机械设备,坦克,大炮等兵器生产基地外景!</p><p class="ql-block"> 老同学们:我们要齐心努力落实好下次同行!和同学一起玩心态会年轻!</p><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动告一段落,我因开车在最难得的场景中没能抓拍到珍贵记录,但场景永记脑海!本次活动照片不多,加之我眼睛不好,没修改,全部原图放入美篇,你们自己挑选收藏吧,(美篇里的图片不会丢失)。</p> <p class="ql-block">廖素群此行感言:</p><p class="ql-block"> 谢谢同学与我分享下乡时候的过往。虽然50年过去了。但是这一段与我生活轨迹大相径庭的经历使我更加了解了什么是农业,农村和农民。他们处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拼尽全身力气想过上想要的生活,但是穷尽一生也只是温饱有余。</p><p class="ql-block"> 打工,务农相结合,给儿子娶媳妇,嫁女儿花费了他们大部分的财富。他们不敢老去,在我们退休的年龄,他们在城市还在做着最苦最重的体力活,省吃俭用,在政府的支持下盖起了有厨房,有卧室的砖瓦房,过上了相对文明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这次回乡见到了前几次都未见到的乡亲。这些乡亲和年龄与我相仿,但是他们的状态大多不好。有的走路不利索,有的说话不利索,有的脑子明显不太灵光。</p><p class="ql-block"> 他们太劳累了,年轻时过分透支了身体,本应享受晚年幸福生活的他们生活质量大打折扣。看着他们的老态,看着他们已无风采的眼神,我很无助。没有能力给予他们帮助,来乡下看看他们也是我唯一的选择。</p><p class="ql-block">我的此行有感:</p><p class="ql-block"> 短短一天在祖国北疆正北端的大山深处我们是信马由缰的走入廖素群1974下乡的老乡家……,回味一天所见所闻,感触很多……,其中消失的村庄,流失的人口,残留在原生土地上的老弱病残国家给予了很大物质投入!政策,硬件都到位,但人的三观,价值取向在大山深处,让它和50年前比变化很大,不敢恭维!!!消失的村庄,遗弃的学校🏫,流失的人口……!而现在的城市怎样承载这超负荷的人口洪流?人要创造价值才可有生存的资本,才可发自内心获得幸福!现在的城市有多大的空间容纳他们?城市的房子盖满了,道路处处通,农民工没有了,能吃苦耐劳的创业者没有了!学校吸纳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学子和陪读家庭,这也是城市经济最活跃地!有孩子的家长不惜一切在这里投资,花销!但人生存的基本经费由那儿获得?大山深处双目失明的残疾汉子用自己的努力每年在收获的季节要把爱送到亲人和朋友手中,而进入城市的健康人又有多少人能回报这份爱❤?……!</p> <p class="ql-block">张育祥的记录</p> <p class="ql-block">晚上到家了,娄晓惠,张育祥还在和我们互动今天一行有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