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砂古镇

逍遥.江月

<p class="ql-block">  如今古镇、古城游已失去了吸引力,因为都打造成一样的“新古镇”、变味为一样的商业街,从而失去了本土气息与淳朴民风。但贵州朱砂古镇却不是这样的俗物,它集古镇街道、工业遗迹、矿山地质遗迹、喀斯特自然美景、博物馆展示于一体,来此一游,必有不虚此行之感。</p> <p class="ql-block">朱砂古镇坐落在黔、湘两省的交界处、贵州铜仁最东端的群山之颠(属武陵山脉)。这里沟壑纵横,风景险丽,与湖南怀化相邻。</p> <p class="ql-block">从贵阳坐高铁动车来到朱砂古镇,穿越“那个年代”的矿区街道。</p> <p class="ql-block">朱砂古镇旅游度假风景区曾是新中国规模最大的汞矿产地(原万山汞矿),开拓者们无私奉献、艰苦奋战,创造了史无前例的工业奇迹。</p> <p class="ql-block">万山汞矿,有着近千年开采冶炼的历史,曾是中国最大的汞工业生产基地,汞的储量及产量曾居全国第一、亚洲第二、世界第三,享有"中国汞都"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自秦汉采掘朱砂始,万山的汞矿开采冶炼史已有两千多年。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万山累计生产汞和朱砂3万多吨,上缴国家利税15亿余元,为国家偿还“前苏联“外债作出巨大贡献,被周恩来总理称作“爱国汞”。</p> <p class="ql-block">2001年10月,因资源枯竭,国家对矿山实行政策性关闭。</p> <p class="ql-block">2016年万山成功在工业遗址上打造“朱砂古镇”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那个年代”的街道尽头,连接着朱砂大观园,先进去游览一圈,了解一下朱砂文化知识。</p> <p class="ql-block">朱砂,又称辰砂、赤丹、汞砂,是硫化汞(化学名称:HgS)的天然矿石,大红色,有晶刚光泽。</p> <p class="ql-block">朱砂是中国古代炼丹的重要原料,同时也是一种中药材,具有镇静、养神和杀菌等功效。</p> <p class="ql-block">朱砂古时称作“丹”,其最大的神秘之处,在于道家的炼丹术应用。据记载,秦始皇热衷于对长生不老的追求,当时朱砂就是“不死之药”的代名词。自秦始皇之后,为寻求长生不老而兴起了古代炼丹术,主要原料就是朱砂。如,古代的仙丹、大还丹、九转金丹等,被称为九州神药。唐朝道教祖师吕洞宾《修真修道论》“感太阳之气,而为众石之首,朱砂也”。道家认为,朱砂是经由日月精华的矿脉中采集,因吸收天地之正气,所以带有极强的阳气的磁场,能够镇宅、避煞、开运、祈福纳财。</p> <p class="ql-block">朱砂与字画:由于朱砂有鲜红的色泽,因而人类早期使用朱砂,主要作为彩绘颜料。这与古人崇尚红色、崇拜太阳与火有密切关系。</p> <p class="ql-block">朱砂与皇家文化:朱砂的粉末呈红色,可以经久不退。我国利用朱砂做颜料已有悠久的历史。商周时期,权贵衣服、宫廷装饰多为红色,表示尊贵。朱砂“涂朱甲骨”指的就是把朱砂磨成红色粉末,涂嵌在甲骨文的刻痕中以示醒目。后世的皇帝们沿用此法,用辰砂的红色粉末调成红墨水书写批文,就是“朱批”一词的由来。各朝帝王也把朱砂作为国宝,点批状元的墨水、玉玺的印泥便是用朱砂制作。</p> <p class="ql-block">万山朱砂~《万山红遍》:</p><p class="ql-block">1961年,画家李可染先生偶然得到了半斤故宫流出的乾隆朱砂(乾隆朱砂是千挑万选始得的极品朱砂,本是乾隆皇帝自备以钤御用宝玺的,其珍贵程度不言自明)。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十五周年,李可染按照毛主席的词意,在1962~1964年间,用乾隆砂创作了七幅《万山红遍》(毛泽东著名词作《沁园春.长沙》)。</p> <p class="ql-block">朱砂与民间文化:朱砂晶体融汇观赏、矿石标本陈列和作为宝石之用于一体,其艳丽的大红冠压群芳,朱砂也被民间称为“幸运之石”。</p> <p class="ql-block">镇宅平安:在民间,有端午节在门上张贴朱砂书写的符咒、佩戴装有朱砂的香包的习俗,用于驱邪、避秽;在新宅奠基时放入朱砂用于镇宅。</p> <p class="ql-block">小儿周岁时,在眉间点上朱砂,寓为逢凶化吉、平安吉祥等(抱着的是俺孙女)。</p> <p class="ql-block">朱砂与佛教:朱砂与佛教渊源极深。佛教认为朱砂凝聚天地之灵气,吸收日月之精华,是镇惊、安神之丹药,是煞精魅、避邪恶之法宝,是法力无边的圣物。相传,释迦牟尼佛、观世音菩萨额头上红点就是朱砂红印。</p> <p class="ql-block">佛教的开光,就必须用朱砂。开光,就是新佛像、佛画完成要置于佛殿佛堂时,必须恭请众高僧按照一定的佛教仪轨要求举行盛大法会,替佛开眼,通过诵经、祈请等形式,使泥塑木雕的佛像或法物具有“佛性的力量”。用朱砂来开光,既杀魅镇邪,又佛光普照,故在任何一座普度众生的庙宇里法师们无不用朱砂开光显灵,辟邪祈福。在佛教文化起源的印度,今天仍盛行在妇女额头上点朱砂痣用以消灾辟邪。</p> <p class="ql-block">朱砂与藏教文化</p><p class="ql-block">唐卡(Tang-ga),系藏文音译,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题材内容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传世唐卡大都是藏传佛教和苯教作品。唐卡用明亮的色彩描绘出圣神的佛的世界;颜料传统上是全部采用金、银、珍珠、玛瑙、珊瑚、松石、孔雀石、朱砂等珍贵的矿物宝石和藏红花、大黄、蓝靛等植物为颜料,以示其圣神。这些天然颜料保证了所绘的唐卡色泽鲜艳,璀璨夺目,虽经几百年的岁月,仍是色泽艳丽明亮,因此被誉为中国民族绘画艺术的珍品,被称为“藏族的百科全书”。</p> <p class="ql-block">朱砂大观园出口连接着广场,这里是当年矿区的行政中心。</p> <p class="ql-block">广场一面临悬崖。</p> <p class="ql-block">另外三面分布着行政楼、礼堂、食堂、博物馆、苏联专家楼、悬崖宾馆等。</p> <p class="ql-block">先走过广场、穿过“时光隧道”去矿山游览。</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矿洞与天然溶洞融为一体。</p> <p class="ql-block">出了“时光隧道”,往左经悬崖绝壁上的玻璃栈道可以走回广场。</p> <p class="ql-block">往右是通往采矿遗址。</p> <p class="ql-block">黑硐子古代采矿遗址:是始于秦汉时期的汞矿开采重要场所,是研究古代经济史、科技史不可多得的遗迹,历史厚重。2006年被评为全国重点文化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相传在西周时(前1100~前771年),从巴蜀来了一个梵氏女子教土民在崖壁上用她带来的青铜之内的工具沿着丹脉敲凿取丹,久敲久凿而成洞穴。梵氏将凿得的丹砂献给武王,武王服之,不仅治好了心悸不宁的毛病,而且神清气爽,颜面红润,智慧超人,体力倍增,便敕封产丹之山为“大万寿山”,在元、明、清代简称大万山,民国开始简称“万山”。故民间传说:“万山,是以丹得名,丹即为朱砂。</p> <p class="ql-block">黑硐子古代汞矿遗址景观独特,在高约100米的绝壁,开凿有数十个洞口,里面层层叠叠,上下贯通,形成巷道27条,有些地方的采矿坑道多达5层;十余条主巷道绵延数百米,与原贵州汞矿一坑的采场连为一体。</p> <p class="ql-block">洞内有古代矿工遗留的石梯、隧道、刻槽、标记、矿柱等遗迹。</p> <p class="ql-block">黑硐子上空建有跨峡谷的玻璃桥,构成环游线。</p> <p class="ql-block">传说大秦帝国著名方士徐福,为秦皇求取长生不老药,曾在此处寻觅药引,其中一味不可或缺的药引便是万山朱砂,常驻此地起炉炼丹。</p> <p class="ql-block">徐福,字君房,齐地琅琊(今江苏连云港徐福村)人,秦著名方士,是鬼谷子的关门弟子。学辟谷、气功、修仙,通晓医学、天文、航海等知识。记载他曾游历至万山,以朱砂为主制炼丹药,以寻求长寿。《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二次派徐福出海,徐福于是率“童男童女三千人”和“百工”携带“五谷种子”,乘船泛舟东海,称为迄今有史记载的东渡第一人。</p> <p class="ql-block">万山汞矿开采自上古三代始,历经汉唐宋元各代延续不断。然其真正扩大发展,乃始自明,明清两代是古代万山汞矿发展最鼎盛时期。</p> <p class="ql-block">鸦片战争后,英法帝国主义列强垂涎万山汞矿,1898年强行在万山开办“水银公司”。这是贵州省第一家外资企业,有管班、翻译、矿师10多名,矿工千余名。</p> <p class="ql-block">英法水银公司入驻万山后,爆破用黄色炸药,运矿用铁轨木箱,炼汞用机器炉,手摇钻可钻30米深矿,对中国传统汞矿开采、冶炼以及勘探技术影响深远。1908年该公司撤走。10年间,开采朱砂水银700吨,获利400万银元。</p> <p class="ql-block">游览道在绝壁栈道与矿洞隧道间交替着。</p> 来到了“二田争砂”原址: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田争砂”即历史上著名的“砂坑之战”,它直接导致了贵州行省的建制。</p> 历史上,万山矿区主产区域多是交界之地。明永乐初年,为争夺产砂地盘,思南宣尉司田宗鼎、思州宣尉司田琛“二田”派系结下仇怨,长年相互厮杀,波及整个万山矿区,一些主要坑洞反复易手,纠纷不绝,朝廷经常出面调停,仍屡禁不止。 <p class="ql-block">永乐十一年,“二田”又一次聚兵混战,规模盛大,死伤无数。这里即是当年“砂坑之战”原址之一。事件震怒朝廷,调集五万大军镇压,将“二田”捉往京师处置。</p> “砂坑之战”是明永乐十一年(1413)撤司建府并置贵州承宣布政司的导火线。 探矿洞,就像钻迷宫。 <p class="ql-block">在矿洞中疾走,却没忘记摸一摸顶上发红的朱砂岩石,这样毫不费力就练成了“朱砂掌”绝世武功,哈哈。</p> <p class="ql-block">绝壁下的大坑槽被称为“万人坑”,见证了历代矿工的苦难与辛酸。</p> 继续往前游览,见前方一石峰亭亭玉立于峭壁,这里就是仙人硐。 仙人硐:因硐前矗立着一尊仙女石像而得名,是一个充满浪漫色彩的古代采矿遗址。 仙人硐分上中下三层,采场坑道纵横交错,与黑硐子连成一体,形成巨大的地下网络。 坑壁有许多标记,古人用以标明矿床及掘进方向,顶棚硕大的“疤痕”,就是当年“以火攻石”的印记,是“大万山朱砂场局”科技水平的真实记录。 <p class="ql-block">关于仙人硐,还有个美丽的传说:相传,仙女石是巴蜀一位叫“清”的窈窕淑女的化身。</p> <p class="ql-block">“清”的丈夫是秦朝一名将军,土人在此发现朱砂后,南蛮豪强蜂拥而至抢夺朱砂,朝廷为镇守宝藏,派“清”的丈夫来到万山,由于长途奔波和水土不服,将军终被战死。为警示镇压者,南蛮们割了将军的头挂在仙人峰上,让其身立半山,饱受日晒雨淋,久而久之,将军身首成石,“清”已成寡妇。</p> <p class="ql-block">“清”知夫死,率数名家丁来万山凭吊,目睹夫已成石,誓与夫同去,众人规劝,遂趋好转。月余,盘缠殆尽,“清”从土人手里收购朱砂,与家丁往返与巴山黔水和秦岭,到长安经营朱砂水银。几十年间,“清”成了富可敌国的朱砂巨贾。“清”年老到威灵寺修道,成正果后仍念及夫情,羽化为一尊亭亭玉立的仙女石,夫妻在仙人硐边隔山相望。</p> <p class="ql-block">秦始皇闻之,为清的坚贞勇敢而动容,在长安为巴寡妇“清”筑起一座 “怀清台”。</p><p class="ql-block">2006年,仙人硐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依靠开采、经营万山朱砂而成巨富的秦代巴蜀寡妇“清”确有其人,司马迁《史记.殖货列传》有记载:“巴寡妇清,其先得丹,而擅其利数世…”。而仙女石是寡妇“清”的化身,纯属编造的美丽传说。</p> <p class="ql-block">沿着栈道继续往前赏景。</p> <p class="ql-block">五月的大万山,树木葱茏,野花点缀。</p> <p class="ql-block">山谷雾气蒸腾,给峰峦披上一层白纱,若隐若现,显得更加俏丽。</p> <p class="ql-block">栈道尽头连接着云南梯,这也是万山古代采矿遗址之一,因云南人在此开凿了79级石梯和21个矿硐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硐口一根硕大的矿柱与山体形成一个巨大的象鼻奇观,因此也称之为“云南硐”、“象鼻硐”。2012年,云南梯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p> <p class="ql-block">登上云南梯,经山顶游道迂回到先前的黑硐子上方。</p> <p class="ql-block">走完玻璃桥,继续沿左侧栈道往广场方向。</p> <p class="ql-block">此时站在左侧的绝壁栈道上,能看见刚才游览过的右侧黑硐子、英法水银公司、仙人硐的全景。</p> <p class="ql-block">一条白练似的泉瀑从岩石中涌出,这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在其左上方绝壁上的红字,用朱砂书写的毛泽东诗词:“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说明这泉瀑冬季会变成冰瀑。</p> <p class="ql-block">这一侧绝壁栈道还有一段玻璃,为游客增加惊险刺激之感。</p> <p class="ql-block">这一侧的绝壁上也开凿有矿洞。</p> <p class="ql-block">中间一段悬崖更加高峻。</p> <p class="ql-block">往外看像峡谷</p> <p class="ql-block">往里看像天坑。</p> <p class="ql-block">对岸两峰之间还有天桥相通。</p> <p class="ql-block">石壁上的红字是用朱砂书写的毛泽东词句:“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p> <p class="ql-block">回望走过的栈道</p> <p class="ql-block">走完左侧栈道又回到了广场,完成一圈矿山遗址游览。</p> <p class="ql-block">广场左侧是以前的行政楼</p> <p class="ql-block">右侧是外宾楼。1953年11月28日,当时驻地质部的苏联专家莫式尼科夫来到万山,正是他实地考察后的强烈建议,才拉开了万山大规模系统找勘汞矿的序幕。</p> <p class="ql-block">广场正面是万山汞矿工业遗产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万山汞矿为超大型汞矿田,其范围北起锦江,南至抚水,南北长35公里,东西宽15公里,累计探明汞矿储量3.7万多吨,居全国第一,被誉为“千年丹都”。</p> <p class="ql-block">万山朱砂采冶始于夏周,明初始设朱砂场局,清末英法进入万山进行掠夺。新中国成立后,将万山建设成集勘采选冶研为一体的中国最大朱砂工业生产基地。</p> <p class="ql-block">1949年11月16日万山解放,根据国务院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中国人民解放军2野5兵团警卫2团进驻万山,保护汞矿业,恢复生产。</p> <p class="ql-block">抗美援朝时期,出于作战急需中国为购买武器装备欠下苏联30亿人民币的外债。中苏关系出现僵局后,苏联不断催促中国还债,并指定要万山生产的优质朱砂水银。</p> <p class="ql-block">在全国遭受三年自然灾害,国民经济处于极度困难时期,贵州汞矿采取超常规的强化开采方式生产,月月超额完成任务,年年创造产量新高,为偿还前苏联外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苏联专家楼:万山,见证了新生共和国与前苏联的友谊与交恶的历程。苏联专家楼就是历史岁月的记忆。1957年10月23日,B.H.费多尔丘克博士和地质专家粤译洛娃、杜尔钦斯基来到万山汞矿指导。中苏关系交恶后于1959年7月8日匆匆离开。1987年7 月27日~28日,<span style="font-size:18px;">费多尔丘克博士再度回到时隔28年的万山汞矿考察,感概万千,赞叹不已…</span></p> <p class="ql-block">游览大半天也累了饿了,享受当地美食犒劳一下自己,结束一天愉快的旅行。</p> <p class="ql-block">后记:</p><p class="ql-block">贵州坐落在云贵高原东北部,是一个自然资源丰富的省份,省内已探明矿产在74种以上,其中,朱砂储量位居全国第一。万山朱砂以比重大、色泽鲜红、半透明和带有宝石光泽而著称于世。</p><p class="ql-block">朱砂以其鲜红的颜色为人们创造了美,并由此形成和传承了中国特有的“丹砂文化”。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上涂有丹砂,证明古人在上古时期就在祭祀等重要活动中使用天然朱砂。距今6000多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中也曾出土外层涂有朱砂的漆碗。在古代早期文化遗存中,良渚文化、马家窑文化、广汉三星堆文化、殷墟遗址中,都曾发现朱砂涂染的装饰品和尸骨《诗经》中也有“颜如玉丹”之句,形容人的貌美如同涂了丹砂的美玉。从秦汉时期开始,各地的壁画创作及其他彩绘艺术都使用朱砂做颜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