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高丹凤插画</p><p><br></p> <p>年青时代,做为一名在校的美术生,除了课堂基础训练(石膏素描、静物水粉)外,就是风景写生了。我喜欢上风景写生课,因为画风景,一定是去外面,顺便也蹓跶一下。当时的艺术学院离南湖很近,离我们宿舍更近,只是平时上课时间紧,难得放松心情去南湖玩儿。南湖是我们的写生基地一样,春天画杨树,夏天画柳树,秋天画白桦,冬天画松柏。随季节转换,我们的写生画也总是应季应景。在即将毕业的前两个月,糸里组织我们去鞍山写生,重点要去的地方是鞍钢和千山。我又一次兴奋起来,这是一次跨省旅行呀,我特别高兴。为此还特意在百货买了一块素色薄面料,设计了一件休闲装,拿着效果图去桂林路服装店......</p><p><br></p><p>几天后我们出发了,我穿着个性服装在同学们的队伍中很显眼。心中自是得意。到了鞍山,一下火车就上了公交车,正是傍晚时分,彩霞映红半边天,千山的轮廓线很美,远处的村庄和袅袅炊烟,好像人工绘制的舞台布景。同学们高兴得叫起来,一路上观赏着,又各自在心中构图,车厢里的同学们异常活跃,那一夜,老师一次次催促着就寝,但大家都没有睡意。第二天一大早就来到鞍钢,高大的厂房,楼上楼下不同的车间,生产线上男工女工,场面之大是我沒想到的。特别是近距离看到熔炉里铁水红红的,工人们汗流浃背,热火朝天,特别激动,我用新闻纸画了很多张工人的动态速写。</p><p><br></p><p>一周后,我们由场景速写转为千山风景写生。时间将近一个月,每天两点一线,旅店到千山,雄峻的千山处处让人有新鲜感。每天日起出发,到了山上已是九点左右了,男女生搭配成几个小组,因山高路陡,又要携带写生工具,所以,男生总会帮女生承担一些。我本来恐高,时常想停下来休息,或就势随便画点什么,可看到其他同学都努力往高处攀登,我也只好硬头皮追上,当我气喘嘘嘘的站在高处一线天位置时,天高云淡,身置大青山,云在半山腰,其半虚半实的视界就是一幅天开国画啊!俯瞰隐藏在翠林中的各处小景,视力所及,处处让人叫好。我放大音量喊着:“千山,我来了”,回音阵阵,我和几个要好的学友当即拍照留念。时值三伏天,口渴难忍,带的瓶装水也喝没了,于是我们向有水声的古寺方向走去。</p><p><br></p><p>坐落在山腰的古寺,周围老树参天,鸟语花香,石樨两侧山果多,红的,紫黑的,只要解渴,见什么吃什么。特别是野葡萄,粒小但味浓,这山野珍馐让我们不想再走了,就地支起画架,准备好画具,迅速用单色构图,紧接着铺陈大的色彩关糸,那些叫不上名的大树,枝枝丫丫伸向蓝天,就像一个网,有疏有密,当我快画完时,忽见两个僧人挑着担子,装着物品向寺庙的小路上轻步行走,我赶紧在画面上添上这两个人物,一前一后,一虚一实。一幅画中有了人物,好比画眼,让画面多了意趣。那时期,我们每天回到住地,大家都把画拿出来,老师一一讲评,同学们也彼此观摩交流着心得。</p><p><br></p><p>写生中由于受光源影响,时间紧,因此上更训练了我们的观察方法及表现手法,好多天,我仍然在古寺周围画写生,视角不同,自然光线下的景物不同,画中的色调不同,画出一批画归来,有时还会根据记忆,补充一下画面不足之处。虽然皮肤晒黑了,身体疲劳,但收获满满。同学们在归来的列车上歌声不断。时至今日,每每想起都印象深刻。鞍钢,与电影《火红的年代》中的场景何其相似!而一线天,天外天,古寺,每到一处,大自然中的奇景,都像一位历史老人,在像我们讲着过去和于今。身临其境,更觉自然之大美!回到学校后,糸里搞了专题毕业生汇报展。其它院校也来参观。通过写生更加笃定了我此生坚持绘画的艺心!我时常拿起当年的黑白照片,看每一张熟悉的面孔!那是青春的岁月啊!</p><p><br></p><p>后来的工作中,我仍然会忙里偷闲去画写生,我喜欢骑上自行车,带上一天食物,带足画料,每出去一次,至少画两张水粉风景画,当然也勉不了采一束野花......定居昆明后,一年四季翠木鲜花养眼,可能是年令原因,也可能是没有一起搭伴的画友,又或许是多了对诗词方面的喜好,时间总是不够用,但我每天都在心中勾画着美丽的风景,遥远的故乡,曾经感受过的物像,都是素材。我用粘贴画的形式去表现南北风光。今天这幅小品是我在东北时最初的手工画,规格13x16厘米。小景中环境是某处又不是某处,但景物中有我,有她,也有他,有我记忆中的同学们!</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