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前几年有收到他人送的两盆朱顶红,都花开艳丽。今年四月下旬,一直还放在新华路书房窗台上的一盆又开花了,“五一”期间两根花茎上的七八朵花先后完全盛开。好不惊喜。这盆在室内养着的花,近一年来只有我们十天半个月回去住的时候,会给它浇一下水。去年底一次外出二十多天,再回新华路前后个把月也没浇水。好在朱顶红不是喜水的植物,书房那个窗台也不缺阳光和温暖。</p><p class="ql-block"> 内心一直感觉对它有欠照顾爱护之心。应该每年都可以开一两次花的它,栽在我们手里,不是每年都开花,应该是没有得到我们应有的照应培养。植物顺应天时开花的天性,后天盆栽人为养植不善,养分水分阳光温度等条件不充分,就会抑制它四季轮回本有的内在生长规律,从而开花周期不能顺应天时花开有期。新华路的这盆朱顶红,最近的一次花开是两年前2022年的“5.20”期间。如此印象深刻是因为那是新冠疫情第三年,上海全城长时间封控不得出家门期间。自己一人呆在新华路与它相处,还发过一个微信短文《花开5.20》。</p> <p class="ql-block"> 整两年朱顶红再次花开,感觉植物内在生长本能,不会因为后天外在条件的变化而失去或改变。只会在生命力减弱或生长动能,即外在生长条件不足时,改变它开花的周期(时间周期变长),减少一定时间内开花的次数。</p><p class="ql-block"> 由思考植物的先天本能与后天的变化,不知何故自然就莫名地想到了人事,想到了王阳明先生对于人先天后天、善和恶的四句话:“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人类本来先天具足清净无邪的本质,后天面对复杂的世俗社会,相应而生了复杂的好好坏坏的心思。人要回归天性,依天理而活于世,只好后天在人心去私欲上下功夫,让在人身上本来具足的明辨善恶的天性:良知,变充分(有觉知),了了分明人心(意之动)的私欲,为为善除恶之行,达成“知行合一”之功。</p> <p class="ql-block"> 脑洞一开,又想到了《圣经》伊甸园,以及亚当夏娃的故事。上帝在地上造了一座只有幸福的人间乐园-伊甸园。伊甸园没有善也没有恶,里面最初的人:亚当、夏娃也不知善不知恶。上帝告诫祂造的人:“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你可以随意吃,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圣经(创世纪 第二章16、17)》。众人周知,蛇引诱了夏娃,夏娃引导了亚当。“智慧树”果实食之鲜美,但得了“智慧”的人类,后天就有了善恶、美丑等等好事坏事好人坏人的分别心。于是灵魂(人心)从此便变得不得安分,人世间也从此再无安宁之时。</p><p class="ql-block"> 上帝遂将罪人逐出“伊甸园”。祂是英明的,得以将祂造的世间,留有一块无人的净土。那块净土,只容得了心、性清净无邪的人,容不下后天会饱受诱惑和事事有善恶好坏之分的人类。上帝也许认为,让那没有善恶(罪行)的人间乐园,只在人心中存在并让人神往,才是保存人类善良天性的法宝。这个法宝会得以在人类后天被原罪的善恶之念纠缠,而需要赎罪时,唤醒人类内心的良知。</p> <p class="ql-block"> 由植物的天性,想到人的本性,感受东西方文化对人性善恶相似的认知。天上的神,地上的贤人其实对人性都是悲观的,因为二者都明白人心难测,人欲无度。人类天性是“良知”具足的,但良知的起用,常人不是自发的,需要自觉自省而后自用。需要“知”而后“行”,做“知行合一”的功夫。</p><p class="ql-block"> 植物开花的天性,没有好的外在条件,就会受到影响,不能充分展现。盆栽的花儿若没有后天人为的精心养殖,甚至开花的天性都会完全被压抑而不会开花。人的天性如同花儿,不仅需要后天好的外在环境,更需时时“善护念”(佛教用语,意为好好地保护心中的善念,不为外物所困扰),有敬畏善恶因果之心。</p> <p class="ql-block"> “伊甸园”神话中人类都会不信上帝的神旨,轻易就会受言语和香甜美味的诱惑而心意迷乱。人欲横流的现实世界,人心还会相信并想回到那个回不去的没有罪的乐土“伊甸园”,找回“伊甸园”中赋予神性的人性吗?</p><p class="ql-block"> 也许人性从来就不具备神性,上帝将人逐出伊甸园时祂明白,不那样人会有更可怕的贪欲和恶行。“耶和华神说:‘那人已经与我们相似,能知道善恶。现在恐怕他伸手又摘生命树的果子吃,就永远活着’”。《圣经(创世纪 第三章22)》</p> <p class="ql-block"> 后记:这些天,屋里屋外的两盆朱顶红,都先后在它们应该开花的时节开花、凋落。一天坐在院子里刚完工放了桌椅的亭子里,太太读了一首李清照的词《如梦令 · 昨夜雨疏风骤》:</p><p class="ql-block">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p><p class="ql-block"> 自己是基本不读不懂诗词的人。第一次完整读了这首著名的词后,不得不赞叹那寥寥数语里用的几个描写风雨、人和植物状态的形容词是何其的精与妙。</p><p class="ql-block"> 不敢卖弄自己的学浅和无知。只是感觉自己内心是基本理解了古人的才情的。于是好像觉得即使是跨越今古,但人类心性是有相通共性的,认知是可能彼此共情的。</p><p class="ql-block"> 上周回新华路时,走在定西路口的花坛边,看到初夏的花坛里绿叶红花的海棠花还盛开着。当下脑海即刻闪现出“绿肥红瘦”的妙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