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氏渡琼始祖及文昌郑氏精英

郑心侨(山寨导演)

<p class="ql-block">郑氏渡琼始祖及文昌郑氏精英</p><p class="ql-block">郑心侨</p><p class="ql-block">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它孕育了丰富精彩的姓氏文化,每一个姓氏,都是一部精彩的故事,它所承载历史人物和文化会一直影响着自己的后人,甚至是不同姓氏的人。</p><p class="ql-block">在华夏民族的姓氏中,以国号为姓的氏族不在少数,郑姓便是其中之一,然而,郑氏氏族却与其他以国号为姓的氏族有着不同之处。她的形成是在韩国灭了郑国后,郑国人面对着国破家亡,流离失所后,几乎是所有郑国子民的一种选择。那就是,无论你原来血缘属于哪一姓氏;也无论你的血统曾高贵与否,无论你是曾是王候公卿还是黎民百姓,全体郑国子民都从骨子里认同已经不复存在的郑国,共同怀念自己的国家,自发性地用故国之名改为自己的姓,用姓“郑”的方式来以示感恩、纪念故国,因而,就形成了一个新的氏族——郑氏氏族。郑氏氏族这种充满爱国主义的情怀,悲壮而又伟大的历史史实,永远激励着后人。</p><p class="ql-block">这种发生在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亡国后全民改姓,可歌可泣的悲壮举动,对当时的社会和人们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p><p class="ql-block">郑氏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姓氏之一,有着重要的地位,世代显贵,连荣不衰,名人彦士,彪炳千秋。仅在二十四史单独立传者就有四百三十三人,汉朝时,西域都护郑吉,使边疆十国归汉,被封为”开边功臣”。大司农郑众,出使凶匈宁死不辱使命,彰扬民族气节而被世代敬重。时至唐代,郑氏人才荟萃,百枝竞秀。郑之寿既为将帅又为使节,出则征战,议则息兵,为初唐抚边爱民立下大功。郑回传播文化,感化南诏,开拓云南,立下“不劳一人蛮白通”的功勋。以诗、书、画三绝著称的郑虔,于浙江兴学教化一方,被誉为“台教正宗第一人”。尤其是盛唐时期,郑氏更是显赫中原的名门望族,有六状元、八驸马、九宰相”、三十二朝官,辅助朝政,是国家的顶梁柱,其政绩、史迹在新旧《唐书》中均有记载。宋代,郑侠忠心谋国,耿直敢言,皇帝曾诏赠“朝奉郎”之美称。郑樵,(公元1104年-1162年) 字渔仲,南宋兴化莆田人,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大史学家。毕生从事学术研究。著述达90多种,600万言。他以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坚持着,在历经三十余寒暑,饱受了百般磨难后,终于在58岁时完成了《通志》这部旷世巨著,堪称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百科全书。郑樵身上折射的是一种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所体现出来的这种精神,正是郑文化的源泉、动力所在,是振兴中华,实现强国梦,所必须具备的一种精神。这对于现实社会中,那些欲一曲成名、一夜暴富,不想经过脚踏实地去努力、去奋斗的人们,具有现实的教育意义。元朝郑光祖,元曲四大家之一,“方直能文,尤工词曲”,他写的杂剧《倩女离魂》、《天粲登楼》等都是国家戏剧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明朝的大海航行家郑和,字宣和:他在15世纪初期领导了七次大规模的远航,开拓了中国的海外贸易,并且在探索过程中带回了世界各地的宝贵资源和文化。郑和出生于明成祖朱棣统治时期。他是一位来自云南的回族穆斯林家庭的子弟。年轻时,郑和被明成祖选中,成为他的贴身侍从和舰队指挥官。得到了明成祖的信任后,郑和的航海事业开始起步。郑和的航海远征以其庞大的舰队和宏伟的规模而闻名。每次远航都有数百条船只,包括官方的宝船和商船。他的船队横渡印度洋,到达非洲东海岸、阿拉伯半岛、印度、东南亚和其他一些地区。郑和带领的船队在各个港口进行贸易交流,与当地君主建立友好关系,并带回了丝绸、瓷器、香料、珍宝以及其他宝贵商品。除了经济贸易,郑和的远航还带来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他的船队曾带回了外国的书籍、艺术品和知识,使得中国对外国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也与当地民众交流,传播了中国的文化和思想。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和文化交流,对海外贸易的发展起到了先驱作用。郑和以其勇敢、智慧和开放的精神,成为了世界航海史上的传奇人物。他的故事至今仍然激励着人们去追求新的知识、文化和友谊,促进世界各国之间的合作与发展。</p><p class="ql-block">除了以上可圈可点的郑氏名贤外,还有很多优秀的代表人物。</p><p class="ql-block">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现山东潍坊市峡山区郑公街道)人,早慧,少年家贫而好学,十余岁做乡间小吏,但不喜欢,业余便去请教老师、钻研学问。二十一岁时已博览群书、精通历数、图纬之学与算术。后受杜密举荐,进入太学,师从第五元先,学《京氏易》《公羊春秋》《三统历》《九章算术》;跟随张恭祖,习《周官》《礼记》《左氏春秋》《韩诗》《古文尚书》。十余年间周游天下,遍访名师大儒,孜孜求学问道,包括向陈球学习律令等等,在万里路上读万卷书,可以想象他的艰苦,也可略知他学问的境界。三十三岁,因为山东已无人可问,便西入关,师从马融,但三年没有见面,由他的高徒传授,郑玄依然精研不怠,一日,马融师生研讨一个天文历算问题,不得其解,郑玄用数学轻松解决,才得以登堂入室,当面向马融请教疑难,学习七年而归,马融感叹:郑玄这一去,我的道也随他而去了。年过四十,因为父母年迈需要供养便返回故乡,耕读、授徒数百千人,学问不辍。后受牵连,遭禁锢十四年,便闭门著述,三礼注(《周礼》、《仪礼》、《礼记》)就是在这期间写成,功力精湛,流传至今。唐朝学者孔颖达径称“礼是郑学”,隋唐礼法的架构大大依赖于郑学。五十八岁被赦免禁,早已声名远播,为天下长者,公府前后十余次征召他去做官,都不去,着幅巾去见大将军何进,一介布衣足以雄世。袁绍邀玄大会宾客,舌战群儒,莫不叹服,应劭愿为弟子。他一饮三百杯,始终温克从容。孔融非常尊敬郑玄的德行与学问,为他特设一乡,名“郑公乡”,筑高门为“通德门”。黄巾军亦相约不入其境,可见郑公德行。郑玄晚年告戒儿子时曾谈起他一生的志向:念述先圣之元意,思整百家之不齐。无论风云如何变幻,此志始终不渝,郑玄对两汉以来之今古文经学进行了全面的加工改造,终成一统,其学问博大精深,世称郑学。其人被誉为“经神”。郑玄一生,适逢汉末乱世,无意为官,一心追求圣人之道,继承孔子的精神,述而不作,但他著述的功劳比一般的著作要大的多,乃汉朝最伟大的学者,所注《毛诗》、《书》、《易》、《三礼》、《论语》、《孝经》、《尚书大传》、《中候》、《乾象历》,又著《天文七政论》、《鲁礼禘祫义》、《六艺论》、《毛诗谱》,驳许、辩何、答临等数十种百余万言,从群经、纬候到律历、刑法都有著述,可谓精博多艺,是通人之学,非一般专家所能比拟,范晔在《后汉书》中评赞道:“郑玄括囊大典,网罗众家,删裁繁诬,刊改漏失,自是学者略知所归。”可惜大部分著作都失传了,现存的不到十分之一,但幸有《三礼注〉和《毛诗笺〉完整存世,今人研究《三礼〉和《毛诗〉以及考证古史,不可不读。其余零星散落于各书,后人多有辑佚整理。郑学对中国传统文化与古典学术的许多领域之影响至深至巨至今,礼仪之邦的礼仪,正因为郑玄才能发扬光大,延续至今。郑玄素朴一生,但浓墨重彩,堪称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位伟人,一位学术巨匠。在中国学术史上是一位影响巨大的历史人物,至今被国内外学者所推崇。</p><p class="ql-block">明末清初著名的民族英雄郑成功(1624 -1662) ,福建泉州南安(今福建南安东北)人,祖籍河南固始。在面对着国破家亡、群臣尽散,面对着父亲的叛国,这般处境时,为了捍卫国家的主权和尊严,毫不犹豫,大义凛然地举起了“反清复明”的旗帜,与侵略者(清廷)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1624年荷兰侵占台湾。1661年为收复台湾,郑成功率军二万五千,船舰数百艘,向台湾进军。在台湾人民有力支援和配合下,经过八个月的战斗,终于迫使荷兰总督揆一被迫投降,台湾重回祖国怀抱。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命儿子郑经留守在厦门,自己带了几营亲军开发台湾。他打算在台湾发展生产,学习春秋时候越王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经验,为抗清复明做长期准备。可惜他因为长年在战火中奔波,风里来雨里去,积劳成疾,于收复台湾后不久患病去世,死时才三十八岁。郑成功身上所体现出高尚的爱国情操,在于他面对清廷的封侯拜相的诱惑以及清廷拿父亲、胞弟等家人的生死来要挟时的毅然抉择!“国之蒙羞,民之蒙难。吾等岂能以郑氏一门之情,置国置民之不顾?”,“自古以来,父母只有教儿舍生取义,精忠报国。哪有让儿叛国投敌,贪生怕死之理!”,“吾意已决,宁可为国捐躯,不做千古罪人。” 这些豪言壮语,是郑成功发自内心的一种自然流露和表白,郑成功这种舎小家顾大家的爱国主义情怀,是给我们每一位郑氏族人留下的精神财富;这也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当中华民族危难之时、在个人利益与国家及民族利益发生冲突之时,应有的抉择。又如,郑板桥(1693-1765),他一生只画竹,兰,世称“三绝”,一直被后人视为珍宝。他所书“难得糊涂”四字,富含哲理,深受人们所推崇,在现代的社会里很多领导、企业家和很多人的家庭墙壁上都挂着“难得糊涂”四字警世名言,以此为座右铭,借以自勉。由此可见,郑氏先贤郑板桥的诗书画的历史意义和历史价值及对后世人们的影响力之大,乃至对中华文化所作出的贡献。除了郑板桥“诗书画”对当代社会的影响外,更主要的是郑板桥的为官之道和高尚的情操,永远是后人学习的楷模。郑板桥在为官的十二年间,勤政为民,先后将范县及潍县治理得河浚城固、民富县强、商无霸市、乡邻和睦、夜不闭户,一派政通人和的景象,政绩非常突出。在为官清廉,政绩突出的情况下,郑板桥当了十二年的七品官,仕途上却得不到升迁。之所以如此,这与他刚正不阿、不畏强权、不耻于官场龌龊、同流合污,守身如玉的为官之道和独行其是的为人和性格有关。值得一提的是,郑板桥所书的“难得糊涂”四字,其意不能用顾名思义的思维来粗浅的理解,“难得糊涂”四字的真实含义是双层的:一、告诫人们,对于家庭及生活中的琐事不要斤斤计较,要装“糊涂”,因为这种“糊涂”非常难得,于已、于家庭、于社会都有益;二是告诫为官者,关乎民众之疾苦的大事,万万不能糊涂。由此可见,郑氏代表人物的才华和品德为郑氏增添了光彩。 </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