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导言:如果把整个吴哥古迹称为大吴哥的话,那么这座大吴哥古迹中代表高棉古典建筑艺术最高峰的寺庙就称作小吴哥。小吴哥是吴哥古迹中保存得最完好的庙宇,它结合了高棉寺庙建筑学中祭坛和回廊两个基本的布局,以建筑宏伟与浮雕细致闻名于世。小吴哥的造型作为柬埔寨的国家标志成了国旗图案。小吴哥的主塔被柬埔寨人称作“天堂”,我们有幸登上小吴哥的主塔,进入了这神圣的“天堂”!</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巴士离开乳胶床垫购物店,路过吴哥暹粒机场。</p> <p class="ql-block">吴哥寺位于暹粒以北约6公里处,长1.5公里,宽1.3公里,因占地面积比吴哥通王城城小得多,俗称小吴哥。巴士停靠在这里,作为游玩小吴哥结束后的集合地点。</p> <p class="ql-block">我们下车走了很长一段路,走到了列入世界七大古迹和东方四大奇迹的小吴哥前的通道平台。小吴哥与中国的长城、印尼的婆罗浮屠、印度的桑吉大塔被称为东方四大奇迹。</p> <p class="ql-block">小吴哥的建设一说是为真腊国王建造的陵墓。由于真腊国王信仰佛教,所以陵墓的建筑风格带有高棉民族风格的佛教艺术色彩。另一说是创立于12世纪中期,为供奉印度教毗湿奴神所建,13世纪后期,变成佛教寺庙。这是小吴哥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志碑。</p> 全团17人加上地陪导游,大家在平台上合影,由当地专业的摄影师拍摄。 几位年青的沙弥走出小吴哥。 前面就是小吴哥的正门。 小吴哥的主出入口。 <p class="ql-block">由寺庙围墙西塔门通往寺庙的西山门,是一条高出地面1.5米的大路,路面用砂岩石片铺砌;石路左右两边排列着七头眼镜蛇保护神。</p> <p class="ql-block">眼镜蛇保护神雕塑。</p> <p class="ql-block">路尽头是一条通吴哥寺庙山门的十字形高台,称为王台。登上王台,就可以进入小吴哥中间的山门。</p> <p class="ql-block">进入山门,经过一条长长的通道。</p> <p class="ql-block">主通道的路南、路北,各有一座名为藏经阁的建筑物。</p> <p class="ql-block">走过长长的通寺庙西山门的大路,大路两侧在藏经阁和寺庙之间,各有一片荷塘;人们利用这片荷塘,拍摄小吴哥的倒影。</p> 柬埔寨古代劳动人民在建造小吴哥寺时熟练地运用了建筑学的一些基本原理,采用透视和对称的法则,使人们一眼就看到该建筑物的全貌。 我们几个同学也在小吴哥前合影留念,可惜我们把小吴哥在水中的倒影挡住了。 几位正在走进小吴哥表演节目的演员。 小吴哥寺全部用每块重达8吨的石块砌起,没有使用灰浆或者其它黏合剂,工匠们仅仅靠石块的重量和形状的吻合就将它们叠合起来。 小吴哥的山门正在维修中。走入小吴哥,里面规模很大,时间又有限,我们只能找最精华的看了。 小吴哥的殿堂、佛塔及其附属建筑之间均有阶梯、扶栏、柱廊相连。这是小吴哥第一道围墙的外侧。 小吴哥第一道围墙的内测,也被称作回廊。回廊内测的围墙上是长达几十米的浮雕壁画,来不及细看,就随着人流匆匆往里面走了。 这是游客们正在观看欣赏回廊内测的浮雕壁画。 <p class="ql-block">整个石窟有佛像、莲花及其他人物1800多件,是东南亚主要的佛教圣地。这是小吴哥底层回廊内的女神浮雕。</p> <p class="ql-block">女神浮雕。</p> <p class="ql-block">女神浮雕。</p> <p class="ql-block">女神浮雕。</p> 小吴哥由东南西北四廊(每廊又分两翼),西参道、正门、三重回廊及以主殿中央尖塔为中心的五座尖塔所构成。 <p class="ql-block">小吴哥第一道围墙内被称作田字阁,因为它被中央的十字游廊间隔为四个院落,形成了田字阁。四个院落的地面比十字游廊和回廊低约一米,据说原为水池,但现在没有蓄水。</p> <p class="ql-block">主廊顶呈蛋尖拱形,以陶瓦盖顶,上面有精美的雕饰。</p> 我们排着队,怀着激动的心情登上了被称作“天堂”的陡峭的主塔塔院,领略了高棉吴哥王朝全盛时期遗留下的不朽宗教建筑。 <p class="ql-block">二层回廊中间是寺庙的第三层台基,即最内和最高层台基,称为巴甘,也即须弥山。须弥山呈正方形,形如金字塔,但由两段叠成,巍然拔地而起12米,比一、二层台基高一倍。台基四周有十二道台阶,东南西北每边各三道。</p> <p class="ql-block">笔直耸立的尖塔顶部殿堂据说是代表“天堂”,台阶陡而滑,只能手脚并用地爬上去,吴哥窟的寺庙阶梯如此设计,一是突出建筑的耸峻,追求信仰的高度;二是参拜者需手脚并用攀爬,内心虔诚谨慎之人,才不会无故坠梯。以前的台阶是没有扶手的,1973年一名法国女游客失足跌落致死,她的丈夫悲痛之余捐资在台阶一侧修了扶手,以避免悲剧重演。从此这一侧阶梯也被称作“爱情阶梯”。通往小吴哥“天堂”的十二道阶梯都异常的陡峭。</p> 小吴哥尖塔顶部殿堂代表“天堂”。 <p class="ql-block">我们登上小吴哥的主塔(须弥山)下方,俯瞰小吴哥下面的两道回廊。</p> <p class="ql-block">从须弥山上向东侧眺望,两道回廊之外是大片森林(左半图)。</p> <p class="ql-block">从须弥山上向东侧眺望,两道回廊之外是大片森林(右半图)。</p> <p class="ql-block">从中央最大的须弥塔申出十字回廊,形成四个院落。</p> <p class="ql-block">小吴哥寺中央最大的的须弥塔。</p> <p class="ql-block">小吴哥寺庙顶层的五子梅花塔群,除了中轴对称之外,有更严谨的两种旋转对称,即从东、西、南、北四方,呈现相同的山字形构图,形成九十度旋转对称。</p> 吴哥寺装饰浮雕丰富多彩,刻于回廊的墙壁及廊柱、窗楣、基石、栏杆之上,令人目不暇接。最常见到的是整墙的仙女浮雕,面带微笑,头戴花饰,端庄秀丽。 <p class="ql-block">“天堂”的门都比较窄,站在此处遥望远处,才发现原来小吴哥并没有多高。视觉上的留白,攀爬时的虔诚之心,不知不觉就拔高了小吴哥在游客心中的高度,这大概就是建筑的力量。</p> 由于时间紧凑,只在“天堂”里逗留了一会儿就再次排队,慢慢地走下陡峭的阶梯,回到地面。 正在准备表演民族舞蹈的柬埔寨演员们。 小吴哥寺内的小弥沙们。 <p class="ql-block">回到底层,仔细地欣赏回廊墙上的浮雕壁画。浮雕题材主要取自印度的《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两大史诗;东墙是“乳海翻腾”的传说,叙述毗湿奴的故事,北墙是毗湿奴同天魔作战的故事,西墙是“神猴助战”,南墙则是高棉人与入侵者的战斗情景。</p> 每个回廊走完,看完了都要很多时间,我们只能走马看花,匆匆一瞥了,很难将长达100多米的史诗般的浮雕画卷在眼前慢慢铺开。 <p class="ql-block">浮雕壁画上主要是战争场面,人物众多,场景纷杂。</p> 一边行走,一边浏览,虽然看不清个中的细节,但也能感觉到强食弱肉,适者生存的战争气氛。 <p class="ql-block">吴哥窟在建筑结构和雕塑艺术上的完美使它成为了吴哥古迹乃至整个国家的象征,并且出现在柬埔寨王国的国旗上。我们穿过前面的宫殿建筑,走出小吴哥。</p> <p class="ql-block">离开小吴哥寺。走道末端的两件气势轩昂的雕塑,凸显了小吴哥在整个吴哥窟古迹中的地位。</p> 到停车场乘车到巴肯山(Bakheng)。巴肯山是吴哥主要遗迹群内的一座小山丘,在吴哥窟西北1.5公里处,高67米,是附近唯一的制高点,可以骑大象上山。 导游说巴肯山每日限流300人次,我们不死心,走到巴肯山下。 看见排队登上巴肯寺平台的人并不多,而且队伍走动得很快,一会儿就登上了平台。 巴肯山丘上有一座吴哥庙宇遗迹,是耶输跋摩一世(Yasovarman I)开始以大吴哥城附近地区为首都后的第一座国庙,亦奠下后来吴哥建筑的基础格局。 山顶上的巴肯寺(Phnom Bakheng)虽然早已破败,但是它是高棉王朝移都吴哥建造的第一个都城的中心,被称为“第一次吴哥”。 建在巴肯山顶的巴肯寺,体现了当时高棉人对山的崇拜。这座象征着整个宇宙的建筑,整个设计意图来自印度的曼陀罗式风格。 山的西边是开阔的西池(West Baray),东南方的丛林中是小吴哥。我们站在这里就可以眺望远处小吴哥的身影。 从这里向北可以望见泰柬边界。巴肯寺外有长650公尺,宽436公尺的长方形壕沟,可能是罗洛斯旧都建筑的防水患工程用在新建筑上,象征印度神话中环绕位于世界中心的须弥山的咸海,巴肯寺建立于平坦的山顶。 巴肯山下残留的古迹碎片。 我们在巴肯寺遗址上看了古迹,眺望到了小吴哥的身影。心满意足地走下巴肯山。<br> 晚霞的余晖洒在古建筑的身上,色彩动人。 人们纷纷走下巴肯山。 由于云层太厚,大家都没能在欣赏夕阳最佳地的巴肯山上看到完美的落日美景。 但我们走下巴肯山时看到了西边天空出现了几道霞光,给全天的吴哥窟神秘之旅画上了完美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