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连云港市,古称海州,位于黄海之滨,欧亚大陆桥东端起点,江苏省地级市,人口460万,元、明两代,随着粮食漕运由河运改为海运,海州成为重要的中转地,被称为“淮口巨港”,连云港地名是民国22年(1933年)才有的,取意于面向连岛,背靠云台山,又是重要的港口城市。连云港市博物馆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占地45亩,藏品8800余件(套),其中珍贵藏品419件(套),是系统展示连云港地区悠久历史文化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被国家文物局认定为国家二级博物馆,被国家旅游管理部门确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连云港市博物馆”几个字是1984年时任总书记胡同志视察连云港时所题。</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建筑中央呈圆形,共三层,沿着弧形走廊可进入一个个展厅,布局合理,巨大的圆形玻璃天窗使得博物馆大厅敞亮宽阔,加上正面巨大的液晶显示屏,大厅成为举办各类文化活动的理想场所。</p> <p class="ql-block">主展馆的主题是“文明之光照连云——历史文物精品陈列”</p> <p class="ql-block">序言概括了连云港地区的历史沿革,值得一读。两万多年前,就有先民在此拓荒开发,后在各个时期,都有不同的辉煌,秦汉时期,成为道教发源地和佛教流传地;隋唐时期,成为与朝鲜、日本联系的重要口岸;明清时期,制盐业使其成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同时这里还诞生了《西游记》、《镜花缘》等名著......</p> <p class="ql-block">新石器时期的陶器</p> 西周时期的铜鼎 西周时期的鼎 秦代的铜器 <p class="ql-block">秦汉时期的铜器</p> <p class="ql-block">汉代纹镜</p> <p class="ql-block">汉代纹镜</p> <p class="ql-block">晋代龙柄三足铜斗</p> <p class="ql-block">南北朝时期印纹釉陶罐</p> <p class="ql-block">连云港附近的孔望山发现大量道教遗迹</p> <p class="ql-block">道教遗迹图片</p> <p class="ql-block">东西连岛界域刻石</p> <p class="ql-block">隋代耀州窑镇墓兽</p> <p class="ql-block">明代普贤菩萨骑象铜像</p> <p class="ql-block">明代铜碑</p> <p class="ql-block">明代白玉石佛造像,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高48.5厘米,宽25厘米,重34千克,用白玉整体圆雕而成,通体光洁无暇,面貌丰满安详,<span style="font-size:18px;">据传由由明代三元官高僧从缅甸背回。</span></p> <p class="ql-block">明代青花葫芦瓶</p> <p class="ql-block">明代瓷碗</p> <p class="ql-block">明代二龙戏球瓷盂</p> <p class="ql-block">琉球炉,清嘉庆二十一年,琉球国官员一行23人公务外访途中遇飓风,漂流15天后在海州海面遇救,后顺利回国,被救官员后来赠送给海州知州这个紫铜炉,以示感谢,炉正面刻有“琉球炉”三个大字,侧面记述了事件经过,这件珍贵文物也证明琉球国曾经是个独立的国家。</p> <p class="ql-block">清代瓷碗,釉面光洁明亮,做工精细</p> <p class="ql-block">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作者明代作家吴承恩(1504-1582)是海州一带人,祖籍涟水,后居山阳(今江苏淮安),号射阳居士、射阳山人,吴承恩才华出众,但科考不顺、多次名落孙山,仕途也颇为坎坷,仅当过两年县丞,还受诬陷入狱,但他创作的长篇神魔小说《西游记》却名垂千古,小说中的花果山是以连云港市域内云台山脉中麓(古称苍梧山)景色为参照,现今连云港有个叫花果山的景点,其主峰玉女峰,海拔624米,相信是先有《西游记》,再由当地人将某一段山脉命名未花果山的。</p> <p class="ql-block">各种版本的《西游记》</p> <p class="ql-block">与连云港有关的另一部古典小说是清代小说《镜花缘》,其作者李汝珍(1763-1830)是直隶大兴(今属北京市)人,19岁随在海州当官的兄长来到海州,其后除两次去河南当过几年小官(县丞)外,一直住在海州,与吴承恩类似,李汝珍学问渊博,精通音韵,一生生性耿直、不阿权贵、不屑钻营,却用了二十年时间写成可与《西游记》、《封神榜》相媲美的《镜花缘》,写书时,李汝珍在海州地区采拾地方风物、乡土俚语和古迹史料,可以说《镜花缘》是从海州地区直接产生的巨作。</p> <p class="ql-block">连云港市博物馆另一珍奇文物是2002年发掘的西汉湿身古女尸,为此设了专馆“千古之谜——凌惠平”。</p> <p class="ql-block">2002年7月7日,在连云港市西南7公里处一基建工地上,意外发现了一座汉墓,共二椁四棺,在清理三号棺时发现一具西汉女性古尸,整体保存较好,局部有所腐败,体表肤色呈棕褐色,出土时身长1.6米,体重24公斤,去世时年龄约50-55岁,这是我国继湖南马王堆西汉女尸、湖北荆州西汉男尸之后发现的第三具保存完好的汉代湿型古尸,随古尸出土的龟钮铜印上的印文清晰表明,墓主人为“凌氏惠平”。</p> <p class="ql-block">复原的双龙汉墓棺椁,两椁四棺,其中三棺并行排列于一椁,推断中间是男主人,两边是妻妾,凌惠平遗体在三号棺内被发现的,边上另一椁内有单独一棺,疑似是安置低辈者的。</p> <p class="ql-block">处于恒温恒湿度环境下的古尸</p> <p class="ql-block">凌惠平,相信其外观比刚发现时已有很大的退化,保存古物很难</p> <p class="ql-block">公安系统人像专家复原的18岁时的凌惠平像,很美,但不知准确度如何?反正无法验证,宁信其为真吧。右边是随棺出土的龟钮铜印,清晰表明其为“凌氏惠平”。</p> <p class="ql-block">放大镜下的龟钮铜印</p> <p class="ql-block">二号棺盖板刻有隶书体“东公”字样,从龟钮铜印可推断,凌惠平身世显赫,在汉代,印章使用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马王堆汉墓为尊贵的长沙国丞相之墓,其夫人辛追(即女尸本人)陪葬的印章也仅为木质的,凌惠平作为陪葬女性,为何她会拥有铜质印章,她与“东公”是什么关系?尚有诸多未解之谜。</p> <p class="ql-block">二号棺墓板上所刻“东公”二字,</p> <p class="ql-block">随葬品</p> <p class="ql-block">随葬品</p> <p class="ql-block">随葬品</p> <p class="ql-block">随葬品</p> <p class="ql-block">中国古代有葬玉的习俗,汉代达到顶峰,通常有玉衣、玉晗、玉塞、玉握等,这是玉猪,属玉握,通常握在死者手中。</p> <p class="ql-block">尸身不腐之谜待解,通常认为酸性液体对细菌生长有抑制作用,如马王堆汉墓中辛追的遗体就是在酸性环境中,而双龙汉墓中凌惠平遗体所处的环境呈弱碱性,似乎原来的认知仍有偏差?</p> <p class="ql-block">留下太多的待解之谜!</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还有东海水晶、汉墓简牍等展示,限于篇幅,暂不一一赘述了,照片拍摄于2024年4月,文字参考了展品介绍和网络查资,并掺和了个人感悟,欢迎批评指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