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著名军旅作家刘秉荣从1985年4月到2018年10月,共创作并由人民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等38家出版社出版了79部5000多万字著作,其中《中国工农红军全传》、《八路军新四军全传》、《贺龙传》等53部3878万著作,2023年8月经“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审核向其颁发了“个人创作出版红色经典主题著作字数之最(累计)”——“大世界吉尼斯之最”证书。</p> <p class="ql-block">以下是刘秉荣老师关于这四部纪实文学出版风波的连载</p> <p class="ql-block">《贺龙大传》的出版风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在出版《菜刀记》、《贺龙演义—反南昌》、《中共领袖蒙难记》、《西路军魂》、《红海忠魂》、《魂飘重霄九》、《朱良才传》、《福将贺龙之谜》、《神龙元帅》等红军题材的作品后,决定撰写《贺龙大传》,我感到创作的准备工作已经完成。1994年8月3日,总参政治部致函武警总部,再次借调我参加贺龙元帅文学传记的写作,这更促使我下了写《贺龙大传》的决心。当我完成传记组分配我的贺龙元帅在红军时期的章节后,即动手进行《贺龙大传》的写作。1995年,我完成了150万字的书稿《血龙——红二方面军始末》,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决定出版此书,并请总参《贺龙传》编写组审读。当时的传记组组长、13军副军长刘桐树指定传记组的朱泽云审读,朱泽云读后于1995年4月8日写了非常肯定的审读意见并领取了审读费。4月15日,刘副军长签了“同意出版”的意见,并将意见转与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即于当年出版了《血龙——红二方面军始末》一书。之后,我又在此书的基础上,完成了165万字的《贺龙大传》。</p> <p class="ql-block">书稿首先交与北岳文艺出版社,《贺龙传》编写组并出示了“同意出版”函。由于北岳文艺出版社此时经济很不景气,出版这样大的书有困难,提出请我压缩内容,我不愿意压缩,这样,双方没能达成一致意见。</p><p class="ql-block">很快,群众出版社接手了书稿,并确定为建国五十周年的献礼书,责编为资深的老编辑薛书君。1998年2月9日,总参《贺龙传》编写组致函群众出版社,同意该社出版《贺龙大传》,其函称:《贺龙大传》一书是武警总部政治部、总政文化部文艺局主抓的向建国五十周年献礼重点作品。这是一部全方位描写贺龙元帅一生的报告文学长卷。该书从贺龙元帅先祖反清写起,写了元帅青少年时期的成长、两把菜刀起义、追随孙中山讨袁护国护法、北伐、南昌起义、湘鄂西创建红军、创建苏区、红2、6军团会师、长征、晋西北抗战、冀中抗战、出任陕甘宁边区联防军司令员、解放战争中主抓后勤、解放西北、西南、修建康藏公路、剿匪、主抓新中国体育建设、抓国防工业建设和军队建设,直至被林彪、“四人帮”迫害至死,全书以贺龙元帅一生为主线,同时描写了与元帅相关的事件和人物,如任弼时、周逸群、贺锦斋、邓中夏、关向应、柳直荀、王震、萧克等中共领袖及红军将领的战斗生涯。作者刘秉荣于1980年6月经总参领导批准到《贺龙传》编写组工作。18年来,他怀着对老一辈革命家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足踏千山万水,走遍了元帅战斗过的地方。他先后采访了数百名将领和相关人士,并经组织批准在中央档案馆、军委档案馆及各省市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了,完成了这部近170万字的作品,以真挚地情感描述了贺龙元帅正直无私、豪爽刚烈、真诚坦荡、平易近人的性格和特点。这部作品气势磅礴,文笔流畅,情节动人,史料翔实,是作者历尽千辛万苦、经18年磨炼而成的书。元帅的亲人将一尊铸有“刘秉荣同志、劳碌尊驾、铭感至深”字样的元帅铜像送于刘秉荣,铜像上并铸有元帅亲人的亲笔签名,武警总部党委也为他荣记了三等功。刘秉荣现为武警总部政治部文艺创作室主任、国家专业一级作家、大校警衔。《贺龙大传》一书是一部思想性、文学性、史学性都达到一定高度的好作品,是向建国五十周年献礼的好作品,因此,同意由贵社出版。群众出版社确定出版《贺龙大传》后,责编薛书君即作了大量的编辑工作。同作11月初,群众出版社报公安部政治部宣传局,请求批准出版《贺龙大传》。11月5日,公安部政治部宣传局向新闻出版署送审了《贺龙大传》书稿,请求审读该书。12月3日,新闻出版署图书出版管理司就送审《贺龙大传》致函军事科学院宣传部,请军科宣传部对该书审定。军事科学院大百科部的蒋丰波同志奉命审读了这部书稿并写出了审读意见。1999年1月18日,军事科学院政治部宣传部就《贺龙大传》的审读意见致函新闻出版署图书管理司,其函称:按你司图管字[98]第727号函所示,我们组织有关专家,对群众出版社送来的《贺龙大传》书稿进行了审读。审读结果认为,该书稿以翔实的史料,客观系统地描写了贺龙元帅的光辉一生,热情讴歌了贺龙元帅高尚的品质和风范,没发现其他重大问题。请作者按审读意见修改加工后,即可出版。复函并附军事科学院军事百科研究部于1999年1月15日写出的审读意见,审读意见称:根据院政治部宣传部的安排,我部安排有关人员对武警政治部文艺创作室主任刘秉荣同志撰写的报告文学长卷《贺龙大传》进行了审读。在审读中,除依据史料对贺龙本人的生平和他经历的重大历史事件进行了认真查核,还对文稿中所介绍的一大批中共领袖人物及国民党人物(共约100余人)的主要经历进行了研究核实。同时,对文稿所涉及的有关政治性、政策性以及保密性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审查。通过审读,我们认为这部长卷报告文学(约计170万字)作品,内容丰富,文笔流畅,有较好的可读性和史料价值。书稿对史实、人物经历的记述忠实于基本历史史实。对传主和有关人物的刻画及对有关事件的背景、情节和人物心态的描写等掌握得比较得体,符合客观历史环境。另外,书稿在处理传主的功过是非问题方面,较好地把握了个人与组织、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对所涉及的政治性、政策性问题,特别是对“文化大革命”中的经历以及诸多的人和事,在总体把握上也是合适的。我们认为,该书稿没有大的问题,可以出版发行。审读中,对个别事件和表述在文稿中标注了修改、调整意见,作者修改时参考,兹不赘述。孰料,就在《贺龙大传》即将出版之际,群众出版社领导易人,加之社里的经济效益不好,考虑到了这么大的书的经费周转等问题,决定不出版此书了。这一决定把责编薛书君的鼻子都 气歪了,但她仅为一般编辑,没有决定权。我劝了她一番。就在这时,一个机会来了,我的好友丁世儒由《北京日报》调到了同心出版社任副总编,同心出版社是北京市所属的出版社。当时,老丁向我约稿。我向他说有一部《贺龙大传》,156万字,原来群众出版社准备出版,已经专家审读过了,现不出了,我问他有没有兴趣?老丁听了高兴地说:“给我们,作为建国五十周年的献礼书。”</p> <p class="ql-block">于是,我把书稿给了老丁。老丁看后认为很好,社里遂决定出版这部书,我把群众出版社的送审意见也都给了同心出版社。就在这时,又一问题出现了,同心出版社在向新闻出版署报选题时没能通过,原因是出版《贺龙大传》超出了同心出版社的出书范围。如何办?我和老丁商量的结果,认为必须获得新闻出版署的特批。于是我找到了贺捷生大姐,请她帮忙。贺大姐毫不犹豫的给新闻出版署署长于友先写了一封信,称:于署长:您好!有一事相扰。武警总部政治部文艺工作室主任刘秉荣同志是总参《贺龙传》编写组的成员,他用了18年时间,为我父亲写了156字的《贺龙大传》,此书被总政宣传部列为向建国五十周年献礼的重点作品。按总署意见,此书已送军科宣传部审读。军科宣传部向总署出示了同意出版的审读意见。群众出版社原拟出版此书,并向总署申报了选题,总署图书司也于今年初批准了他们出版,但由于该社资金困难,表示无能力出版。北京市所属的同心出版社得知此情,他们怀着对老一辈革命家的深情,决定出资40万元出版此书,以宣传我父亲的功绩,北京市新闻出版局也同意,希望得到您的支持批准。谢谢!我把贺大姐的信交给了于署长,于署长签了“同意出版”的意见。</p> <p class="ql-block">1999年9月中旬,156万字的《贺龙大传》出版了。为了配合该书的发行。同心出版社请贺大姐和我于9月21日在图书大厦签名售书,并事先在《北京晚报》上发了一则消息,消息称:</p><p class="ql-block">本报讯(记者丁世儒):向国庆与五十周年献礼图书,长篇报告文学《贺龙大传》国庆节前夕由同心出版社隆重推出,新华书店发行。9月21日上午在西单北京图书大厦举行首发式,届时贺龙元帅的女儿贺捷生少将、该书作者刘秉荣将到场签字售书。武警部队一级作家刘秉荣从1980年开始,收集整理开国元勋贺龙元帅的生平史料,采访了与贺龙元帅一同战斗过的数百名老将军、老红军、老赤卫队员,深入实地考察,查阅资料,足迹踏遍了大半个中国,掌握了大量翔实史料,历时18载,终于完成长达156万字的鸿篇巨著《贺龙大传》。该书从贺龙元帅先祖写起,着重描写了贺龙青少年时代“两把菜刀”闹革命、讨袁护国、护法、北伐、南昌起义、长征、抗战、解放战争以及新中国成立以后抓体育、抓国防工业建设、抓军队建设,直到被林彪“四人帮”迫害致死的光辉一生。9月21日上午,我和贺大姐在西单图书大厦签名售书。买书的人很多,不到2个小时我们就签售了几百套书,大家都很高兴。中午,出版社的领导请我们吃饭。他们说这部书为出版社争了脸。因为同心出版社是小社,知名度差。后来,同心出版社把这部献礼书上报国家的“五个一工程奖”的评选,遗憾的是,由于书的校对质量差、错字多没能入选。出版社还以此书检讨了全社的图书质量。出版《贺龙大传》本是好事,因为十个元帅中仅贺龙元帅出版了大传,但是,书的出版却惹恼了一个人,这人就是朱×云。10月15日,朱×云写信与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信中称:中央军委迟副主席:在举国欢庆建国五十周年之际,您曾用山东口音热情叫唤的“老朱”向您报告,国庆前夕,武警总部刘秉荣献礼的《贺龙大传》(以下简称《大传》),内容大半胡编滥造,有悖我党实事求是的一贯作风,也有损于贺帅的光辉形象。现将所知情况请军委审查。总参领导编写《贺龙传》于1993年经军委批准正式发行后,根据中央军委(94)第26号会议决定,各元帅传记组自愿组合,继续编写元帅文学传记。因此,早已离开贺传的刘秉荣和我也应邀参加,因为他有一级作家的招牌,我等所写初稿交刘秉荣统编。可时间过去多年,贺龙文学传记不见踪影,《北京晚报》却于9月21日报道说,武警一级作家刘秉荣向国庆五十周年献礼,隆重推出156万字的报告文学。看了这条消息,使我联想到军委(94)第26号决定中规定,元帅文学传记由军队出版社出版。重要历史以元帅传记为准,书稿由军事科学院负责审稿。刘秉荣用个人名义出版《大传》,似乎有违军委决定。据我所知,刘秉荣从1980年到1982年曾在总参贺传组担任过一段资料员,并随我们到云贵川鄂省城和川黔东部作过一次初步调查,对贺帅情况有所接触。可就因这次调查,发现他将从四川军事档案库复印的重要档案资料据公为私,因而1983年便将他动员回到北京军区。后来,他自己活动调往武警总部。由于他带走了一批重要材料,贺传组曾通过北京军区和武警总部督促,并将此事报告中央军委备案。”“应该肯定,刘秉荣是个肯写而大胆的部队作家,代表了他的真实水平,反映了他对贺帅情况有所接触。但又很不熟悉的实际,所以他用不受真实历史为限的章回体小说文体成书出版,这是无可非议的。然而读过刘秉荣的《大传》,既非真实信史的报告,又无生动的文学韵味,说穿了,就是胡编乱造的章回小说《菜刀记》的翻版。”</p> <p class="ql-block">朱×云在这封信中运用了大骂、海骂之能,骂《贺龙大传》是“歪曲历史,诽谤贺帅”,“典型的假冒伪劣文学产品”,“以假乱真,胡滥乱造,不可相信”,“借鸡下蛋,为个人图名谋利”,是“据公为私,强占贺传资料的最好证明”,“篡夺了总参贺传编写组全体人员多年调查采访的劳动成果”。“刘秉荣凭借据公为私的贺传资料,武警总部的铁腕身份,还有一级作家的迷人招牌,在九十年代前后,紧随社会潮流,以宣传老帅为名,先后出版了《福将之谜》和《大传》等一千余万字的几十本书籍,每年稿费五六万元,总收入几十万元。”要求“责其当众检讨,公开销毁著作”。告状信还把社会上出版的《名人与风水》、《一撇胡子改变了贺龙一生运程》等文章和书籍也安在了我的名下。</p><p class="ql-block">11月25日,迟浩田副主席批示:“请永波主任阅处,建议转有关部门查处。”12月2日,总政部主任于永波批示:“转武警政治部李栋恒主任查处。”12月4日,李栋恒主任批示:“世民、昌忠、文斌同志阅,尔后研究一次如何落实首长批示。”朱×云向迟副主席告我状的同时,还于10月25日、11月25日两次致函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状告该社1992年出版的《元帅的风采》一书中我写的《从“两把菜刀”到南昌起义的贺总指挥》一文抄袭了他写的、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从两把菜刀到南昌起义》一文。朱×云在10月25日的信中的结尾气势汹汹地写道:“请贵社最好能在本年12月以内妥善解决,如果置之不理,本人有权向军纪委或海淀区人民法院直接起诉。”而在11月25日的信的结尾却写“劳驾关心,力争下月了结为盼”。朱×云两封信的结尾为何口气不一样了呢?情况是这样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的接到朱×云的第一封信后,非常重视,当即向我了解情况。我说我写的《菜刀记》是1985年出版的,《贺龙演义——反南昌》是1987年出版的,朱×云的书是1988年出版的,我出版在前,他出版在后,是他抄我的书,不是我抄他的书。《元帅的风采》一书中我写的文章是选自《血龙——红二方面军始末》一书的部分章节,而这部分章节是朱×云亲自审定过并领取了审读费的。我把朱×云在1995年4月8日写的《血龙》审读意见给了出版社。朱×云的审读意见如下:总参《贺龙传》编写组:最近,我拜读了武警总部创作室刘秉荣同志所写的长篇历史小说《血龙——红二方面军始末》的全部手稿,共199章,约1272000字。我认为,秉荣同志的这部巨著,是他原在贺传编写组工作时扎实采访和不断积累资料的坚实基础,也是他后来根据大量原始素材、精心加工进行创作的劳动成果。通读全文,觉得文章流畅,创作有序,历史有据,且文中结合得好;对于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的历史人物的描写,尊重史实,符合情理,令人可信。纵观全书内容,“三性”具备,算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也是一部长篇纪实性文学作品。预料该书内容,必将受到老苏区和国内读者的欢迎,因此,我建议同意秉荣同志正式出版此书。当否,请审定。4月15日,刘桐树组长签署了“同意出版”的意见。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也组织了人员对我们二人的出版物进行了核查,核查的结果认定我成书在先,朱成书在后,而且朱的书中使用了我书中的许多资料。《元帅的风采》一书中收录的我的文章,是朱×云在1995年4月8日审读《血龙》一书中完全赞同的,现在他又否定是自相矛盾。于是,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就朱×云的第一封信向朱×云讲明,说经调查了解,刘秉荣成书在前,不存在抄他的文章的情况,而他在书中引用了刘秉荣书中许多资料,并指明他曾对《从“两把菜刀”到南昌起义的贺总指挥》一文审定过,并认为“写得很好”。这样一来,朱×云没了“底气”,就出现了他于11月25日组出版社写第二封信的情形。朱×云为何气势汹汹的对我发难?我想有两点缘由。一是朱一直自认为他是研究家贺龙元帅生平伟绩的专家,特别在张家界一带,许多不清楚真相的,要找元帅家人办事的,都要找他,他还挂了个“纪念贺龙诞辰100周年执委会顾问、北京联络处主任”的头衔以及《民族团结》杂志社副书记。他从偏僻的桑植到了京城,似乎八面威风,不可一世了,而他却写不出什么作品,说来说去就是当年桑植中学教师陈×水、内蒙古海勃湾的教师贺×瑞帮助他写的《从两把菜刀到南昌起义》一书。身为贺传专家却没有作品,令人难堪。因此想以“打我”而扬名。二是报当年我制止他请陈×水、贺×瑞“捉刀代笔”之恨。三是眼红我得了多少多少稿费,而他着急又拿不到,这些原因促使他脑袋发了昏。12月18日,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就朱×云告状事致函武警总部政治部宣传部,函称:1999年10月25日、11月25日,在原《民族团结》杂志社工作的朱×云同志致函我社,谓我社1992年出版的《元帅的风采》(1996年2月再版时改为《十元帅风云录》)一书中《从“两把菜刀”到南昌起义的贺总指挥》(5万字)一文的作者刘秉荣同志(你部专业作家)抄袭朱×云1988年出版的《从两把菜刀到南昌起义》一书(24万字)。</p> <p class="ql-block">我社组织人力对两作者的书稿进行了认真核查,认为刘秉荣同志的文章不仅没有抄袭朱×云的文章,而且在我社1996年出版的刘秉荣著的《红二方面军纪实》(128万字,共三部)一书中将该文移到了第一部,该书全文请朱×云审定,并写出了肯定意见,以及总参《贺龙传》组在他的意见上加盖了“同意出版”的公章。由此,说明朱×云完全同意该书的出版。另外,刘秉荣同志已于1985年出版的反映贺龙元帅早年参加革命活动的纪实文学《菜刀记》、1987年又出版了《贺龙演义——反南昌》两书,以上两书的事实都经过贺龙元帅的家属认可。朱×云在1988年才出版《从两把菜刀到南昌起义》。因此,我们认为朱×云说刘秉荣不了解贺龙早年革命生涯不是事实,更不存在刘秉荣抄袭朱×云一书的情况。据我们所知,刘秉荣是研究贺龙元帅的专家,他发表的有关贺龙元帅的文章和著作,都得到了读者的认可,同时得到了贺龙家属的称赞,是受读者欢迎的作家。再说武警总部政治部,接到迟副主席、于永波主任的指示后,立即组织人员进行了调查。当时贺龙元帅女儿贺晓明正在深圳。12月6日晚,我就朱×云告状事同贺晓明通了电话,当时薛明顾问也在深圳。电话中,贺晓明讲了三点意见:一、老太太(指薛明)说,都是写贺老总业绩,都用传记组的材料,不存在谁抄谁。又说要说抄都抄老太太的,材料都是老太太那里的。二、老太太多次说过,宣传贺老总,谁写都可以,可以写小说、报告文学、电影、电视,这是好事。晓明说:你写得最多,成绩大,惹人嫉妒,成了靶子。写封告状信就让他写呗,这是朱×云的一贯伎俩,不要理睬他。大家在一起十七八年了,都在传记组的屋子里,朱×云也可以写嘛,自己写不出来,看着别人写生气,告状,他是个65岁的人了,无知识,不要和他一般见识。三、你把和我通话的情况向你们领导汇报,他们若不明白,可直接和我通电话。贺晓明把她在深圳的联系方式告诉了我。12月8日,原《贺龙传》编写组党支组书记、总参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徐惠恩就朱×云“告状信”中的有关问题,写了“证明材料”,材料称:一、关于刘秉荣私自将传记组材料据为私有的问题,此问题过去已解决,刘秉荣是《贺龙传》编写组最早的成员之一。当时每个组员均发给一套贺龙历史材料。刘秉荣离开传记组时,经领导批准他带走使用,这有当时的会议记录。我个人过去也为此写过证明材料,事实是清楚的,不存在问题。二、关于刘秉荣《两把菜刀》一书剽窃朱×云书的问题。据我所知,刘写“两把菜刀问题”是离开传记组之后,在朱书之前,很难说谁剽窃谁。况且民间传说早已存在。在一次传记组开会时,薛明同志公开宣布,在贺龙正传出版之前,不宜用个人名义发表有关贺龙文章,在传记出版后,谁有能力谁写,谁写了我都欢迎。在正传出版后,且刘已离开传记组,刘写有关贺龙的大传等书应当是好事,不存在不合法违纪的问题。薛明同志当时在总参任职,具体负责传记组工作,我当时在《贺龙传》编写组任支部书记,对上述情况是了解的。12月10日,我就朱×云告状信的内容,向武警总部政治部调查组讲了四点意见:一、朱状告我“带走了传记组的材料”问题。关于朱×云状告我“带走材料”、“没有深入生活”、抄袭的问题,《贺龙大传》的审读意见中均有证明。二、朱×云说贺帅的文学传记由我统稿,他的稿交我手中,此系不实之词。文学传记稿当时均交与贺传组组长刘桐树。据我所知,朱×云写的根本不能用。三、朱×云告我拿了他的《北伐军战史》、《四军北伐纪实》,这是无中生有,我不仅没见过这两部书,连听都没听过。四、朱×云告我写了《中南海相术》一书,并把八卦图等附在告状信后,这是对我极为恶毒地攻击和诽谤。</p> <p class="ql-block">12月10日,总参《贺龙传》编写组致函武警总部政治部,函称:</p><p class="ql-block">刘秉荣同志是1980年6月由北京军区政治部借调到总参《贺龙传》编写组的,1982年1月离开。1994年军委确定完成九个元帅文学传记任务后,经薛明同志同意,再次借调到《贺龙传》编写组,兼职完成文学传记的写作任务。刘秉荣同志19年来,怀着对贺龙等老一辈革命家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走访了贺帅战斗过的许多地方,采访了数百名老将军、老赤卫队员,包括国民党将领。写出了十几部反映贺龙元帅丰功伟绩及党和共和国创建艰苦历程的书籍共数百万字,社会反映很好,薛明同志及其子女反映也是很好的。刘秉荣创作态度严肃认真,他是贺传组先后参加者60余人中成就最好最突出的同志之一,已成为国内外研究贺龙元帅和军史的专家。《贺龙大传》一书是他在经过多年对贺龙元帅及革命历史题材的创作上进一步加工而成的。他为此付出了极大的心血,这也是贺传组向建国五十周年献礼的重点作品。他曾多次向薛明同志汇报该书创作的情况,得到了薛明同志的全力支持,并经过了严格的出版程序。薛明同志多次说过,传记组的资料是集体的财富,为宣传老一辈革命家谁都可以用,希望大家利用这些材料写小说、报告文学、电影、电视等,宣传老一辈革命家。当年,刘秉荣同志离开传记组时带走了他整理的一些贺帅材料,是经原贺传组组长刘雁声批准的,组织上同意的,不存在将材料据公为私的问题。从创作出书的时间顺序上看,说刘书剽窃了朱书也不能成立,此事可请出书单位进一步核查。《贺龙传》编写组负责人刘桐树同志认为:传记组的同志都要集中精力宣传贺帅,不要在一些枝节问题上纠缠不休。12月15日,贺晓明通过传真致函武警总部政治部宣传部,称:有关朱×云同志反映刘秉荣同志在撰写《贺龙大传》中的问题,书我没有看过,谈几点题外意见:我是《贺龙传》编写组的副组长,刘伍同志是组长,当时他带刘秉荣同志由北京军区文化部参加《贺龙传》编写工作的。朱×云同志也是第一批《贺龙传》编写组的写作人员。当时他是由湖南桑植宣传部调来的。《贺龙传》编写组从成立至今将近20年,除完成军委、总参交给的传记任务以外,每个同志都各自发表了不少作品。这次朱×云同志提出的问题,各有关部门和领导都高度重视,我认为这是出自对贺龙同志的尊敬和怀有极深的阶级感情,特此在这里向大家表示最诚挚的谢意!刘秉荣同志是位多产的作家,这么多年来发表了12部作品将近700万字,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影响,这种积极工作的态度是值得表扬的。关于版权问题,我认为有关贺龙同志早期所有问题、资料的版权应归薛明同志,其他人不应提出任何要求,尤其传记组内的同志。传记组刚成立时,薛明同志专门给全组同志做了一次有关贺龙同志早年经历的报告,她首次口头公开了贺龙同志在狱中给她的《自传》。此后派生出来的所有章节都是依据她口述过的《自传》。有关传记组内资料使用的问题,是组内的管理问题,不是刘秉荣一个人的问题。关于刘秉荣的作品质量问题,应该按照毛主席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文者自负的精神去要求。只要是为了宣传贺龙同志、宣传老一辈革命家、宣传共和国史、军史,所有的资料都应该向笔者大开方便之门,不能归任何人、任何部门所有。如果有人为谋私利,怀有其他什么目的,断章取义歪曲贺龙同志的形象,这要追究他的个人责任。以上是我所了解的情况和意见,供你部参考。12月25日,武警总部政治部向总政办公厅呈交了《关于朱×云反映刘秉荣同志创作中有关问题的调查报告》,报告称:总政办公厅:12月4日,接到军委迟副主席、总政于主任批转的朱×云同志反映我部创作员刘秉荣创作中有关问题的信件后,政治部领导很重视。李栋恒主任立即召集有关人员,认真学习了首长的重要批示。研究了落实首长指示的措施,并责成政治部副主任胥昌忠、文化部部长朱文斌负责,组织调查组尽快查清有关问题。调查组对信中反映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走访了《贺龙传》编写组的有关人员和贺龙元帅的家属以及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的同志,同时索取了有关证明材料。总的来看,朱×云同志信中所反映的问题不属实。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反映刘秉荣同志剽窃抄袭问题不存在。朱×云同志反映,刘秉荣同志1992年出版的《元帅的风采》和1996年再版时改名为《十元帅风云录》两部书中《从“两把菜刀”到南昌起义的贺总指挥》一文,是剽窃抄袭他1988年出版的《从两把菜刀到南昌起义》一书中大部分内容。经了解,刘秉荣同志早在1985年和1987年就分别出版了反映贺龙元帅早年参加革命活动的纪实文学《菜刀记》和《贺龙演义——反南昌》两部书。这两部书的出版时间比朱×云同志出版的《从两把菜刀到南昌起义》一书分别早了1年和3年。当时曾有多家报刊连载和转载。据原贺传组党支部书记徐惠恩同志讲,这两部书是薛明同志阅读并肯定过的。</p> <p class="ql-block">另外,刘秉荣同志在1996年出版《红二方面军纪实》一书时,将《元帅的风采》和《十元帅风云录》两部书中的《从“两把菜刀”到南昌起义的贺总指挥》一文用在该书的第一部分。该书出版前,书稿曾于1995年4月送请朱×云同志审读过。朱对该书作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见附件一),当时并未提出过任何抄袭问题,时隔四年半之久,反映刘秉荣同志有剽窃抄袭问题,与他以前的意见自相矛盾。刘秉荣同志的《元帅的风采》和《十元帅风云录》是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朱×云同志曾将此问题反映到出版社。出版社及时组织人员对照两位作者的书稿进行了认真核查,也没有发现剽窃抄袭问题(见附件二)。贺传编写组副组长贺晓明同志在给我们的调查复函中指出:“刘秉荣同志是位多产的作家,这么多年来发表了12部作品将近700万字,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影响,这种积极工作的态度是值得表扬的”,“关于版权问题,我认为,有关贺龙同志早期所有问题、资料的版权应归薛明同志,其他人不应提出任何要求,尤其传记组内的同志。传记组刚成立时,薛明同志专门给全组同志做了一次有关贺龙同志早年经历的报告,她首次口头公开了贺龙同志在狱中给她的《自传》。此后派生出来的所有章节都是依据她的口述过的《自传》(见附件三)。”《贺龙传》编写组的同志们称赞刘秉荣同志是贺传组先后参加60余人中成就最好最突出的同志之一,已成为研究贺龙元帅的专家(见附件四)。二、反映刘秉荣同志胡编滥造、歪曲篡改历史的问题不符合事实。朱×云同志反映,刘秉荣同志《贺龙大传》一书除了剽窃部分外,其余部分,几乎百分之八十的内容是胡编滥造,歪曲篡改历史。经了解,《贺龙大传》的出版,是经过多方严格把关审读并报请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出版的。这部书是总政艺术局连续三年上报拟作为向建国五十周年献礼的重点作品,也是《贺龙传》编写组向建国五十周年献礼的重点作品。该书是先后经北岳文艺出版社、群众出版社和同心出版社审定过的。北岳和群众两社均认为是好书,但因投资较大,未能出版。后由同心出版社把该书当作向建国五十周年献礼的重点作品而出版。群众出版社拟出版时,公安部宣传局曾于1998年11月5日向新闻出版署上报请予审定的请示。新闻出版署根据中宣部和总政有关描写军队领导的书稿,必须经军科审定的规定,于1998年12月3日致函军事科学院,请予审读(见附件五)。军事科学院组织了有关专家,对群众出版社送来的《贺龙大传》书稿进行了认真审读,后出具了审读意见,认为“该书稿以翔实的史料、客观系统地描写了贺龙元帅的光辉一生,热情讴歌了贺龙元帅高尚的品质和风范,没有发现其他重大问题”(见附件六)。另外,该书的出版是得到贺龙元帅家属的同意和支持的。薛明同志曾多次过问书稿撰写和出版情况。为了赶在国庆前出版此书,贺捷生同志还专门致函新闻出版署于友先署长请给予支持(见附件七)。关于朱×云同志反映《贺龙大传》一书中具体的史实问题,我们认为,应以权威部门审读意见为准。朱×云同志所提出的问题,只能是个人意见。三、反映刘秉荣同志将《贺龙传》编写组的资料据公为私的问题不能成立。据了解,刘秉荣同志是1980年6月到《贺龙传》编写组工作的最早成员之一,并参加了第一批赴成都、昆明、贵阳、湖南、湖北等地采访工作(见附件八)。经过大家努力工作,传记组收集了很多资料,为方便写作,当时传记组将资料复印后发给每个成员,人手一套,朱×云同志也有一套。1982年初,刘秉荣同志离开传记组时带走一些材料是经原传记组组长刘雁声同志批准的。此事当时的总参政治部领导和传记组的成员都知道,不存在将资料据公为私问题。《贺龙传》编写组原党支部书记徐惠恩同志出具了证明(见附件九)。贺晓明同志认为:“有关传记组内资料使用的问题,是组内的管理问题,不是刘秉荣一个人的问题”“只要是为了宣传贺龙同志、宣传老一辈革命家,为了宣传共和国史、军史,所有的资料应该向笔者大开方便之门,不能归任何人、任何部门所有(见附件三)。”四、反映刘秉荣同志利用封建迷信发表未署名文章丑化领袖人物和攻击贺龙元帅的问题没有证据。经了解,未发现刘秉荣同志出版发表过此类书籍和文章。朱×云同志在信中称几年前《名人与风水》一书和《文化与生活》杂志上发表的未署名文章,“文中胡编滥造的口气,似与刘秉荣有某些相同之处,但并无可靠根据,只能算一个疑点。”由于无他证据,我们正面接触了刘秉荣同志,本人称从未见过这类文章(见附件十)。通过调查,我们认为刘秉荣武警工作态度是严肃认真的,写作是勤奋的,他对宣传贺龙元帅和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是有贡献的。就朱×云同志所反映的问题,我们将做好刘秉荣同志的工作,使其正确对待。以上报告如无不当,请转呈于主任并迟副主席。这时,《法制日报》记者以《刘秉荣和〈贺龙大传〉》为题写了如下报道,称:武警部队国家专业一级作家、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武警部队文艺创作室主任刘秉荣大校的长篇巨著《贺龙大传》,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五十周年之际出版了,全书156万字,这是作家出版的第36部著作。</p> <p class="ql-block">刘秉荣同志主要以写红军和民国题材的著作见长,特别对贺龙元帅及他率领的军队,有着极深厚的感情,曾先后出版过《红二方面军纪实》、《菜刀记》、《魂飘重霄九》、《红海忠魂》、《喋血洪湖》、《洪湖血浪》、《沧海横流》、《西路军魂》、《反南昌》等描写中国工农红军创建的著作,同时还发表了《国民政府秘史》、《北伐青史》、《辛亥革命秘史》、《清末绿林纪实》等反映民国题材的著作。刘秉荣是个大手笔,作品气势恢弘。在社会上广有影响,许多书一版再版,他的作品引起了海内外专家的注目。日本研究贺龙元帅的学者稻垣治先生专程来中国与刘秉荣进行学术交流。在贺龙元帅诞辰100周年之际,元帅亲人把一尊元帅铜像送给刘秉荣,上面铸有“刘秉荣同志:劳碌尊驾,铭感至深”,并铸有元帅亲人的亲笔签字。在《贺龙大传》出版之际,笔者采访了刘秉荣大校,就《贺龙大传》一书请作家回答了笔者的提问。</p><p class="ql-block">问:听说您写此书用了19年功夫,您是怎样走上为贺龙元帅写传的道路的?答:我从18岁开始写小说,20岁发表处女作。1969年,我在山西某军当新闻干事,1973年调北京军区政治部宣传部编辑《连队文艺》。这期间曾发表过中、短篇小说和报告文学、散文等,写的都是军队的现实生活。1980年,中央军委批准成立九位元帅传记写作组,当时,《贺龙传》编写组的组长是刘伍同志,他是北京军区政治部的专业作家,是一位忠厚长者,刘伍同志及当时北京军区政治部的领导推荐了我参加,经总参领导批准,我成了《贺龙传》编写组中一员,从此,我的创作道路展开了一个广阔的天地。对于刘伍同志给我的机遇,我至今仍由衷的感激。几年前,刘伍同志走完了他的一生,当我站在他的遗体旁时,我深深地向这位扶我走上征程的长者鞠了三个躬。这期间,《贺龙传》编写组人事更迭,但我对贺龙元帅的写作始终未断。问:您在撰写《贺龙大传》中都下了哪些功夫?答:贺龙元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党和国家卓越的领导人,是南昌起义的总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之一。在1982年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为贺龙同志彻底平反的决定》中高度评价了贺龙元帅的一生。贺龙元帅的伟绩光照日月,我作为普通一兵,能为元帅立传,深感荣幸,又感责任重大,为此,只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贺龙元帅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各个历史时期的艰苦斗争,从一个普通农民,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他的一生,与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历史,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诞生、发展、壮大,与新中国的建立和繁荣昌盛紧密相连。要写好这样一部著作,必须对元帅的一生所经历过的事件,接触的人物、历史背景以及元帅的战斗历史,都要有全面的深入的了解。为此,19年中,我大体做了三方面的努力:一是行万里路。沿着贺龙元帅和他领导的官兵的战斗足迹采访。我先后到了井冈山、湘东、湖南、赣西、洪湖、湘鄂西、川东、黔东、滇东、滇西、甘肃、陕西、河南、河北、山西、内蒙、宁夏等地进行实地采访,当年红军战斗过的地方,都是偏乡僻壤,山高水险,交通极为不便。在川东的酉阳境内,我们遇到了车祸,一辆客车与我们的车相会时,由于路狭,大客车掉进了千米深的乌江,50多人极少生还,我攀崖附藤下去看时,客车已摔得粉碎,死者多系回重庆的返城知青,至今想起那些遇难者还很难过。山高水险之路,使我更感到红军当年创业之艰难,革命的江山来之不易。二是翻万卷书。经上级有关领导的批准,多年来,我查阅了中央档案馆、军委档案馆及各省、地、县的档案馆、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等馆藏资料,为抓紧时间多看一些资料,我常常是一块面包一杯水,一坐就是一天。这些档案资料,使我掌握了第一手资料。许多年来,我究竟抄了多少万字的资料,连我也说不清了。20年来, 我养成了一个习惯,只要报刊、书籍上见到一点有关贺龙元帅和与他相关的资料,我都进行摘抄或据资料线索向纵深了解或剪贴,如今,我收集的有关贺龙元帅的资料,都快成一个小档案馆了。这些资料(包括公开出版的、内部的有关书籍)使我较全面地了解了贺龙元帅的光辉历程;三是访当事人。多年来,我采访了数百名老将领、老红军、老赤卫队员以及敌人中的将领,八十年代我采访的老人,而今多已作古,如贺龙元帅1923年在四川讨贼联军任团长时,他的参谋长邱翥双当时已95岁了,在我采访后不久就去世了。由于我下手早、抢救了很多活材料。这些活材料,非常难得。同时,我还向许多专家学者请教,探索有关问题。这些努力,使我不仅对贺龙元帅戎马一生的战斗生涯有了系统的深入的了解,也使我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艰苦斗争的历史有了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后来,为了帮助原北京军区政委朱良才将军整理回忆录,我又到江西、甘肃、河北等地进行采访和实地考宗察。亦因为工作的需要,到了大别山,桐柏山老区及河西走廊、延安、西柏坡、晋、绥、大青山等地采访。这些采访,更使我做好了创作准备。</p> <p class="ql-block">19年中,我陆陆续续的出版发表了数百万字有关红军题材和反映贺元帅伟绩的著作、文章,也以元帅的伟绩创作过小说,这些作品为《贺龙大传》的写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问:您在创作《贺龙大传》中遇到过哪些困难?答:前边提过,写元帅一生、历史跨度太大,囊括的内容太多,要熟悉这些历史,非下大工夫不可,非有严肃认真的态度不可。写人物传记,是功夫书。吴晗先生写《朱元璋传》写了一辈子,我为撰写《贺龙大传》,虽然一气研究了近二十年,但仍感到许多地方功夫还不到位。看来也需要研究一辈子了。其次,对一些历史上有争议和敏感的问题,也使我犯难。最后,我取的态度是以历史的真实材料为准。在创作中,我还本着三条原则:一是描写的人物、事件做到史出有据;二是对一些老将军、老红军、老赤卫队员、老区人民、国民党将领、民主人士的回忆,有的虽然没有文字的依据,无法核实,但由于是他们耳闻目睹或亲身的经历,且这些人已经作古,我想他们的讲述仍然是很珍贵的史料,不仅能起到昭示后人的作用,并为研究有关历史的人提供佐证:三是对一些民间流传的有关贺龙元帅的传奇故事,在不影响主要历史真实的情况下,书中也适当地做了引用。贺龙元帅和成千上万的将士,艰苦征战数十年,用鲜血换来了共和国江山,我虽然呕心沥血近20载,数易其稿,然拙笔涂鸦,云烟盈纸,深感到没有能全面表现出贺龙元帅的战斗历程,塑好贺龙元帅、萧克将军等老一辈革命家的英雄形象,感到惭愧和内疚,书中不当之处,在所难免,因此,恳切欢迎读者批评指正,以便使我进一步修改。并于此,借贵报一角,向帮助我完成这部书的贺龙元帅的亲人、各方首长和同志、朋友们一并致谢。2000年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了我创作的《洪湖曲》(后再版时更名《贺龙元帅》),又先后出版了《贺龙传奇》、《贺龙姐弟》等描写贺龙元帅丰功伟绩的著作。2006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我创作的240万字的《贺龙全传》,2007年初,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了我创作的《建国后的贺龙》,其中《洪湖曲》获全军第五届图书奖。《贺龙全传》经单田芳先生录制成评书(评书名改为《贺龙传奇》)后在全国800多家电台以两年的时间播放,这部评书是评书史上第一部红色大书,这部书获得了广播长书金奖。</p> <p class="ql-block">朱×云为了有“轰动效应”,于2000年写了《贺龙的第二位夫人向媛姑》,并配发了向媛姑的照片。这篇文章发表后,全国多家报刊予以转载,确有了“轰动效应”,他也得了不少稿费。薛明顾问派人捎话与他:“问问朱×云是不是缺稿费?要缺钱到我这儿来拿。”</p><p class="ql-block">2003年,朱×云因心脏病突发离世。有人说他同刘×声一样被贺老总抓走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红四方面军纪实》的出版风波</p><p class="ql-block"> 我在1996年6月出版了《红二方面军纪实》一书后,即着手进行《红四方面军纪实》的创作,因为我在写《朱良才传》和帮助詹才芳女儿詹扬写《詹才芳传》时,大量接触了红四方面军的史料,并实地考察、采访了许多当事人,于是我于1998年初完成了《红四方面军纪实》书稿,中国大百科全书决定出版这部书,并上报新闻出版署,请求对这部书稿进行审读。1998年10月7日,军事科学院政治部宣传部复函新闻出版署图书管理司,认为“书稿所涉及的军史战史及人物史的材料丰富而翔实,语言生动准确,不失为革命传统教育的好读物。但书稿中引用的一些作战文电需作保密性技术处理。编、作者按具体审读意见修改加工后,即可出版”。11月6日,新闻出版署图书管理司复函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同意你社安排《红四方面军纪实》选题,你社要按照军事科学院政治部宣传部的审读意见,认真修改书稿,保证图书出版质量。”图书管理司在复函中同时附上了军事科学院专家审计读书稿的具体意见。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的刘培一同志把“具体意见”给了我,我依据“具体意见”认真地对书稿进行了修改。2000年8月,《红四方面军纪实》以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的副牌“知识出版社”的名义出版了。</p> <p class="ql-block">书出版后,各方反映很好。</p><p class="ql-block">孰料两年后,即2002年8月的一天,《红四方面军纪实》一书的责编刘培一同志电话告诉我,说“红四方面军战史修改委员会”把我告了,告状信送到了出版社,他要我去社里一趟。我到了出版社。刘培一把“告状信”给了我。我看了看,信是8月22日以“红四方面军战史修改委员会办公室”名义写的,联系人张×本。我一看“张×本”三字,遂对刘培一说:“哎呀,张×本是老朋友了,相识30多年了,他是24军的。红四方面军战史修改委员会办公室还有谢青山,都是老朋友,他们这里搞什么名堂?有什么事打个电话一问不就知道了嘛。”刘培一说:“谁知他们要搞什么?”我继续看信,信中说:“贵社出版的《红四方面军纪实》一书,严重歪曲和捏造了红四方面军的历史,诬陷和丑化了红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现将一篇批驳文章寄上。”这篇批驳的文章洋洋洒洒万言。题目是《一部严重丑化红四方面军历史的“杰作”——评〈红四方面军纪实〉》。文章的作者是“思言”,一看就知是个化名。文章写了几个方面:一是“以张国焘的错误来概括红四方面军历程,严重丑化红四方面军形象”;二是“在西路军问题上与张国焘挂钩,蓄意给西路军罗织对抗中央军委罪状”;三是“在三军会师上信口开河,挑拨三军关系,严重影响团结”,这其中讲到了“密电”问题以及和二方面军会师问题等等。我看了后感到文章夸大其词,不值得一驳。我问刘培一社里是什么意见。刘培一说社里也认为这文章不能以理服人,除了谩骂就是谩骂,而且《红四方面军纪实》书稿是经军科专家审定的,但社里希望息事宁人。刘培一和张×本也很熟,我说:“老刘,这样吧,你先给张×本打个电话,我请他和老谢吃个饭,大家坐下来,心平气和地解决一下问题。”刘培一同意我的意见。就在这时,武警总部党委也收到了“红四方面军战史修改委员会办公室”的告状信,信转到了武警总部政治部宣传部。我看了看,信的内容与给中国大百科全书的信的内容相同。我对宣传部的邹建雄副部长说:“《红四方面军纪实》一书是经军科专家审定过的,选题是经新闻出版署批准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完全按出版程序出版的,没有问题,你可派人到出版社了解一下情况。”我又告诉他我同张×本、谢青山是老朋友,准备同他们见面了解一下情况。邹副部长同意我的意见。经刘培一联系,张×本答应见面。2002年9月初的一天。我和刘培一在北京军区赵家楼宾馆同张×本、谢青山见了面。我对张×本说:“老张啊,几十年老朋友了,都是干这一行的,有什么说不开的话呀,无非我抢了你们的饭碗。”我说这话有是缘由的,张×本和老谢自退休后就住在赵家楼宾馆,守着“红四方面军战史编委会”的牌子20年了,20年中他们什么都没写出来。当年,《聂荣臻传》编写组的张凤雏曾对我说:“真可惜了那么多红四方面军的材料,这些材料在张×本、谢青山那里都是一堆废纸,他们写不出来也不不让别人写。”所以,我明白了他们看到我写的《红四方面军纪实》后心里是怎么想的,因为此前从没有人写《红四方面军纪实》,我写是抢了他们的“专利”,这是引起他们发火的根本原因。饭桌上两瓶二锅头喝下,事情就完了。临了,我又从饭店拿了几瓶二锅头,说:“老张、老谢,留给你们喝吧。”他们俩把有关红四方面军公开出版的和内部印刷的资料书给了我一堆,我回家翻看后,感到这些书真是不错,这也是他们花心血搜集来到史料,我很感谢他们。此后,我们经常一起喝酒。我给大百科出版社和武警总部党委分别写了《关于〈红四方面军纪实〉一书的写作经过》,内称:一、该书于2000年由知识出版社(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的副牌)出版。但全书的写作却用了近10年。1990年我写完《西路军魂》,内容反映西路军血战河西走廊的悲壮历程。书成后,群众出版社拟出版,公安部政治部宣传局将该书稿报总政文化部审批,总政文化部审批后同意出版。1991年2月,群众出版社出版了《西路军魂》。1991年,我又写完了《沧海横流——红二方面军长征纪实》,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审定后于1992年11月出版。1993年知识出版社出版了我写的《中共领袖蒙难记》一书,该书收入了朱德同张国焘斗争经过一文。1996年6月,知识出版社出版了经总参《贺龙传》编写组、红二方面军战史编委会、第120师战史编委会审定的我撰写的《红二方面军纪实》一书。1999年9月同心出版社出版了由军科和《贺龙传》编写组审定的我撰写的《贺龙大传》。《红四方面军纪实》书稿即在上述作品基础上写出的。同时,我还把整理的《朱良才回忆录》、《詹才芳传》的有关内容加以吸收。因而,所谓《红四方面军纪实》书中的“问题”情节,都经过了近10年的时间检验的。10年中,我没听到过任何一人、任何一处的指责,反而收到很多赞赏信件。二、中国工农红军战斗10年的曲曲折折经历,纷繁的事件,绝不是一朝一夕能研究通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拉开了距离后,在众多学者艰辛努力下,有些争议会慢慢统一,有些还需要深层的研究,有些可能永远搞不清楚。这种研究可能需要几代,甚至代代人的努力。</p> <p class="ql-block">三、红军是英勇无畏的,可歌可泣的。红军的精神就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最优秀的精神,是应该大书特书的。对于“红四方面军战史修改委员会”的批评意见,若该书再版,我一定会认真对待,取长补短。这部书的出版风波就这样不了了之。大约在2006年,张×本突然心脏病发而离世。“红四方面军战史修改委员会办公室”也随之撤销了。一告我的刘×声、二告我的朱×云、三告我的张×本都在告我不久就走了,我今天写此文也算是对他们的纪念吧。2003年,我出版了240万字的《红一方面军纪实》之后,我又进行了《中国工农红军全传》的创作。把《红四方面军纪实》一书的内容补充修订,融入了《全传》书中,前文述过,到2007年建军八十周年之际,450万字的《中国工农红军全传》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回想我写革命题材所遇到的波波折折,不由得一声长叹,真是一言难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刘秉荣,天津宝坻人,1965年入伍,同年12月入党。先后在某军炮团、军政治部、北京军区政治部宣传部、武警部队政治部宣传部任记者、编辑、主编、文艺创作室主任。总参《贺龙传》编写组成员,国家一级作家,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副会长。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66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中国工农红军全传》《八路军新四军全传》《红一方面军纪实》《红二方面军纪实》《红四方面军纪实》《贺龙全传》《彭德怀传奇》《朱声达将军传》《唐子安将军传》《红海忠魂》《魂飘重霄九》《西路军魂》《国民政府秘史》《北伐青史》《辛亥革命秘史》《天变》《杨三姐告状》《洪湖血浪》《刘家友传》《新编拍案惊奇》《菜刀记》《东方武警》《南疆擒魔》《英雄赞歌》《尘烟滚滚唱英雄》《共和之殇》《新军阀大战》《洪湖曲》《屹立》《善书》等70余部著作,在报刊发表作品数百篇,著述总字数5000余万。《贺龙元帅》获全军第五届图书奖,《贺龙全传》获全国长书金奖等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图文:刘秉荣</p><p class="ql-block">编辑: 李国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