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走近樟桥</p><p class="ql-block">初夏时节,最幸福的时光或许就是选择这样一个时日,在清幽的林间,在时光里静坐,轻轻地翻拾着诗集,指尖与书页的摩挲声、耳畔的鸟啁声声声入耳,累了就看看那高耸入云的百年古香樟树,疲了就闻一闻那散发着淡淡清香的栀子花,顿时倍觉心旷神怡,此刻只需我们用心去感受时节变化给我们带来的欢愉,这或许就是东坡先生所说的“人生有味是清欢”,这里的清欢代指那淡淡的欢愉,不浓烈而悠远,在青山绿水里,在人间草木中,那澄澈汩汩而出的溪流,就如同我的思绪在林间肆意蔓延,又如同我笔下的文字在花间随意游走,温润而柔软,文字的温度“因你而暖”,似乎已经忘记了林间里那裹挟而来的些许寒意,在风清树影里用心体味文字的温度,而这一切都源自于我手中的笔,笔之于思想,就如手杖之于行走在这里的山间、水间、花间、草间,只想用文字悄悄地浸润着这片山林,镌刻成一种恬淡的回忆,这里的湖泊、山川、草木、河流是那样让人难以忘怀,这里就是《黄石日报》“醉美黄石”采风活动第二站-阳新县枫林古镇。</p><p class="ql-block">枫林,一个极富诗意的名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唐朝诗人杜牧《山行》中的名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早年因枫林山间多植枫树,到了每年金秋时节,枫叶会次第花开,层林尽染,故而得名。接待我们的枫林镇赵彧镇长说:“欢迎作家朋友们九月再来一次枫林,这里将会是一片红色的海洋”,话落,心想虽然时节未至,却早已心生向往,对于此行更平添了几分新的期许,让人心羡不已。 </p><p class="ql-block"> 从枫林镇出发,驱车前往最具代表性的枫林新农村-樟桥村,这里因千年古樟树而闻名,一路上两岸奇峰耸峙的高山,田畴平展的河川,长流不竭的溪泉,道路两旁干净整洁,村舍错落有致,一改平日里农村脏乱差的旧象,一切是那样闲适悠然,游走于村落中,房前屋后各色花卉让人目不暇接,我们的美女作家们纷纷驻足留影打卡,生怕错过了这美丽的景致,不一会功夫,我们来到了樟树桥,此桥建于清朝康熙年间,距今约有400年历史,历经风霜雨雪的洗礼,已丝毫不见古桥原貌,自2022年经过修缮保护后,它又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中,古樟树傲然而立,藤蔓延其向上而长,一切浑然天成,站于树下,我们感知着樟树那顽强的生命力,从石缝中、从泥土中,或许真正理解了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涵义,一座石桥即是一记古事,樟树它见证了千百年来历史的变迁,屹于此,而守众生,1050年的树龄让村民们引以为傲,古桥、古樟,即为“樟桥”,相得益彰。</p><p class="ql-block">如果说树是樟桥村的魂,那么水则是樟桥村的根,是它持续向前发展的血脉,几代人在这里依水而存,正是因为丰富充沛的水资源,才有了今天的绿水青山,背靠幕阜山,樟桥村学会了做水文章,他们深知有了好水,就有了好生态,可以以此为载体盘活水经济,沿着乡间小路向西而行,那里便是樟桥村的水源地-座溪泉,该泉深藏于幕阜山脉中,是天然溶洞泉水,为饮用矿泉水水源品质,站于泉边,我轻捧于口,那份清冽、甘甜,让人回味无穷,正可谓是好山养好水,好水养好人,正是这方源头活水养育了几代樟桥人,他们得以在此繁衍生息,望着那清澈见底的泉水,不禁想到朱熹先生的“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正是这奔涌而出的优质泉水,它已然成为了劲牌酒业公司的水源地,水者,酒之血也,甘泉出佳酿,好水酿好酒,一方水土养育的不仅仅是一代人,而是造福子孙世世代代的功业。</p><p class="ql-block">从座溪泉下来,已近暮色,我们沿着坳山的山间小径拾级而上,去往坳山山野露营地,有人说,5月是最适宜露营的季节,支上一顶帐篷,三五好友,围炉而坐,一杯清茶,聊聊人生、聊聊文学,便是幸事,暂时远离城市里的喧嚣,静享好时光。站于山顶,望向天空那闪烁的繁星,真的好想枕着星河入眠,风轻轻地拂过你我的脸颊,望向那盈盈的篝火,这里的清幽和安宁,尽是满足。</p><p class="ql-block">我想,我们不必远行,就能在樟桥追逐着属于我们的诗与远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