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电影《父亲在远方》

得弗

<p class="ql-block">千里万里等老几多期许 </p><p class="ql-block">沙枣胡杨将我心灵荡涤</p><p class="ql-block">撼动心扉,催人泪下。2024年5月20日,上海绿洲知青志愿者协会组织协会中的各师理事和联络员、新疆兵团上海知青中的部分劳动模范,会同发扬文明上海知青合唱团成员和姜万富女儿姜玉娇所在单位上海某区中医院的领导和同事等观众,一起在国泰电影院观看了反映在新疆工作坚守43年的共产党员、上海知青姜万富同志先进事迹的宽银幕大电影《父亲在远方》。</p><p class="ql-block">宽银幕大电影有助于表现巍巍昆仑山区的雄伟壮阔场景。</p><p class="ql-block">该电影由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制作,上海电影演员剧团出演,新疆天山电影制片厂出品。</p><p class="ql-block">观后感:令人极为感动,观看90分钟,自始至终,热泪盈眶。与《我的阿勒泰》电视连续剧有异曲同工之妙:《我的阿勒泰》反映新疆北疆阿勒泰的风土人情、民族团结;《父亲在远方》反映新疆南疆昆仑山的自然人文、民族团结和上海知青的爱国爱疆,好学上进,顽强坚守,无私奉献。确实:非常好看,非常真实,非常接地气,非常有意义!</p> <p class="ql-block">姜万富同志(1949 ~2020)</p> <p class="ql-block">5月19日(比上海公映首映提前1天),电影《父亲在远方》在新疆图木舒克市举行首映礼。图为姜万富妻子赵军花从上海赶到南疆新疆兵团第三师师部中心礼堂发言表示感谢。</p> <p class="ql-block">在《父亲在远方》电影公映前,5月15日在上海市政协礼堂,上海市有关领导、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领导、新疆天山电影制片厂领导、《父亲在远方》电影演职人员、姜万富的亲属等提前观看了电影。</p><p class="ql-block">(图片摘自上海LinHP视频)</p> <p class="ql-block">(图片摘自上海LinHP视频)</p> <p class="ql-block">5月15日,在观看电影活动会上,姜万富妻子赵军花(左3)、女儿姜玉娇(左2)、《父亲在远方》电影协调、原新疆上海知青杨永青(左5)与有关领导和演职人员等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图片摘自上海LinHP视频)</p> <p class="ql-block">祝贺花篮</p> <p class="ql-block">影院一角</p> <p class="ql-block">演员海报</p> <p class="ql-block">佟瑞欣饰姜万富。</p> <p class="ql-block">达式常饰徐达。</p> <p class="ql-block">王维维饰姜欣。</p> <p class="ql-block">新疆兵团原农三师上海知青王筱珠担任主持人。</p><p class="ql-block">王筱珠受电影《父亲在远方》投资人、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赵大砥董事长的委托,宣读他的发言稿《致敬为人民服务的典范姜万富》。发言稿中说:“我与援疆老知青都对大西北有特殊的感情。对于坚守昆仑山43年的琼多特克(大医生)姜万富格外敬佩。对于传承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同样负有使命感。这就是我们剧组在疫情中数次赴疆,在雪山戈壁高寒缺氧环境下,拍摄这部富有家国情怀却没有盈利可能电影的原因。”发言稿中还说道:“影片之所以起名《父亲在远方》,是因为故事是从年轻人的视角展开的,伴随着年轻的心的碰撞,多民族文化的交融,诗与远方故事的书写,展现了情义无价的大爱情怀。希望影片抒情、写实、好看。”</p><p class="ql-block">(图片和文字均摘自周俊良的美篇)</p> <p class="ql-block">演饰姜万富的主演佟瑞欣(上海市政协常委、上海市电影演员剧团团长)亲临公映首映式现场发表热情洋溢的发言。</p><p class="ql-block">(图片摘自周俊良的美篇)</p> <p class="ql-block">常务副会长茅国生,代表上海绿洲知青志愿者协会在公映首映式发言,热烈祝贺首映圆满成功。</p> <p class="ql-block">姜万富女儿姜玉娇在首映式致感谢词</p> <p class="ql-block">姜万富女儿姜玉娇(右)。</p><p class="ql-block">(图片摘自郭大侠美篇)</p> <p class="ql-block">【电影故事梗概】</p><p class="ql-block">姜欣(王维维饰,上影演员)遵母亲之嘱,从上海赴新疆祭奠父亲姜万富,降落喀什机场后,租了一辆轿车独自挺进昆仑深处父亲生前工作的叶城二牧场。一路遭遇了不少坎坷,又总遇到好心人的帮助,摆脱困境。原来,好心人都曾受过父亲的救助。</p><p class="ql-block">昆仑之行,姜欣寻找父亲的足迹,了解了父亲为什么不回上海的原因,理解了父亲。这是电影《父亲在远方》(以下简称《父》)的主题。围绕此主题,结构电影、设置情节、展开故事、塑造人物。</p><p class="ql-block">和我一样,很多观众不知从何时起热泪盈眶,直至电影结束仍然心潮起伏,感动不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懂父亲(美篇中“父亲”一词均指是“姜万富”)多少】</p><p class="ql-block">1966年,17岁的姜万富从上海市支援新疆建设,来到坐落在海拔3000-6000米昆仑山区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三师叶城二牧场,盖房挖渠、种地放牧。接受一年培训后,回到场部卫生所(院)先后担任卫生员、医生,所长、院长,直至退休,历时43年。回到上海于2020年11月10日中午1点零9分因病逝世,享年71岁。</p><p class="ql-block">43年间,姜万富走遍了牧场的沟沟梁梁、草场毡房,走遍了这里的170多个放牧点,为各族患者送医送药,解决了牧工、牧民就医难的问题,与当地各族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感情。</p><p class="ql-block">43年间,姜万富依靠简陋的医疗设备成功实施了肠梗阻、剖腹产、膀胱结石、附件切除等手术2000多例,无一例失败。各族群众称赞他是“大医生”“好医生”。</p><p class="ql-block">姜万富荣获“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全国农村优秀人才”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民族团结先进个人”“全国道德模范”“全国民族团结模范个人”等称号。</p><p class="ql-block">姜万富担任二牧场卫生所(院)领导期间,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更新升级,在他2009年9月退休前,建成了设施较完整的卫生院。他传帮带,为牧场和周边乡村牧点培养了大量各民族医护人才。</p><p class="ql-block">43年间,姜万富多次可以调动离开;长期骑着牦牛、毛驴、马,穿行于昆仑峥嵘险峻、崎岖逶迤的山道上;长期啃干囊,喝冷水,顽疾缠身;多次遭遇生命危险,九死一生;长期牺牲与父母、女儿团聚的家庭感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良心的力量】</p><p class="ql-block">姜万富的事迹,见诸国内各级(类)媒体不计其数,家喻户晓。</p><p class="ql-block">《父》根据真人真事创制为电影,“蒙太奇”自如切换、组合,巧妙运用“巧合”,将姜万富43年的传奇故事,浓缩在姜欣从喀什机场赴叶城二牧场二百多公里历程中、几日之内,事迹更可信、故事更集中、形象更典型。演员表演出神入化,“艺术真实”使得“父亲”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更加摄人心魄。</p><p class="ql-block">过来人都知道,“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成为新中国一代又一代热血青年的理想和行动。无论是出于内心的自觉,还是思想的盲从,客观上构成了那一代代人的精彩英华和一个时代旋律的强劲激越。如果说,姜万富17岁来疆,多少有些少年的懵懂盲目和无奈可惜,来到新疆,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苦的生活条件,选择了继续,体现了青年的理想纯真和心境浪漫,那么,当回城风迅猛刮起、当组织调动让他离开叶城二牧场时,他选择了不离不弃,坚韧、坚定、坚守,则体现了他从精神的“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因而,他是庆幸、幸运、幸福的——他站到了人生的至高点。</p><p class="ql-block">姜欣年少时去了上海,和父亲聚少离多。影片没有交代姜欣回上海的来龙去脉,给观众留下了悬念和想象的空间,为剧情的合理合情合普遍的人性打下基础——“为什么父亲不回故乡?”成为姜欣自然的困惑和观众本能的叩问(几乎所有的新闻报道都没有给出答案——参见各级媒体报道汇编《民族团结的白衣使者姜万富》);电影给出答案让观众普遍信服,并非易事。基于此,编剧设计了一位维吾尔老者和姜欣对话的情节,老者的话打开了姜欣的心结,避免了“标签式的说教”,令观众折服:“姜万富有‘良心’”!</p><p class="ql-block">姜万富来到新疆,遇到了无数正直无私、热忱体贴的好领导,潜移默化塑造姜万富;遇到了无数坦荡真诚、豪狭柔婉的好伙伴,帮衬支持姜万富;遇到了无数淳朴厚道、吃苦耐劳的维吾尔农牧民,影响感染姜万富。他曾多次遇险,得到了领导、同伴和牧民奋力抢救。电影设计了姜万富遇险最严重一次的情节:摔下山崖又遭遇暴风雪,被牧民搭救,才没有被死神拉走。姜万富为回报救命之恩——“良心”化作明灯,照亮姜万富行走昆仑的路、让自己成为昆仑千峰万峦中独特伟峻的一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继承父亲志】</p><p class="ql-block"> 《父》还告诉了我们什么?</p><p class="ql-block">——父爱如山,巍峨又厚重。姜万富把爱撒遍昆仑叶城二牧场的峰谷草木、各族男女老少。姜欣独自挺进昆仑深处,一路曲折坎坷,却又化险为夷。姜欣深深感到昆仑的天空飘散着父亲浓厚的爱,父亲正如古诗写的“天下谁人不识君”,通往叶城二牧场的路充溢着父亲的温暖。</p><p class="ql-block">——好男儿志在四方,新疆是建功立业实现人生价值的好平台。</p><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之初,解放军挺进新疆、解放新疆、建设新疆、扎根新疆。之后,一代又一代,千千万万有志青年从五湖四海来到新疆,“献了青春献终生,献了终生献儿孙”。改革开放以来,更有千千万万无需动员自愿来到新疆创业、淘金者,和新疆各族人民一起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每个人都有可歌可泣的经历,都有沁人心扉的故事,都是昆仑无数雪莲中的一束。</p><p class="ql-block">——新疆是多民族共同生活的家园,新疆各族儿女在分布上交错杂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家庭成员,每个生活在新疆的人身上都肩负着复兴中华民族伟大的中国梦,都是奔腾不息塔里木河浪花中的一朵。</p><p class="ql-block">——昨天有十万上海知识青年支援新疆建设,今天有全国关注、关心新疆、支持新疆,全面援疆、精准援疆、长期援疆。</p><p class="ql-block">——姜万富的精神激励着演职人员以自己的范式为“文化润疆”添砖加瓦,为《父》倾力。整部电影洋溢着人性之光、大爱之美、价值之重、敬畏之深,张力十足;毫无铜臭味虚假情,没有大制作高科技,没有“套路”忽悠和商业炒作。出品人赵大砥年近八旬,不仅投入巨资,还坐着电动轮椅、吸着氧气,终日操心,构思策划。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演员剧团团长佟瑞欣,曾与刘劲共同主演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会师八十周年的电视连续剧《长征大会师》,成功饰演毛泽东,在《父》中扮演姜万富,不畏高寒缺氧环境,将姜万富从内心、到言行刻画得真实立体、丰满感人。20世纪60年代中期电影《年轻的一代》激励感召千万热血青年到新疆去、到青海去,上影演员达式常在剧中饰演主角林育生;现今84岁高龄的他,友情出演《父》中的二牧场二连老连长、场长徐达,让观众感到熟悉亲切,为《父》增色,料《父》会因他增加票房价值。</p><p class="ql-block">——无论哪个民族、哪个人,出生在新疆还是别的省份,在新疆生活工作多年,无疑就是新疆人;新疆无论是故乡还是第二故乡,有的已经成为“父亲”,有的即将成为“父亲”—— 无论谁,终将成为“父亲”。每个人心中都有“姜万富”情结,都可以成为“最好的父亲”,成为塔克拉玛干大漠胡杨中的一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新疆人的担当;</p><p class="ql-block">是父辈的使命;</p><p class="ql-block">是姜万富的财富;</p><p class="ql-block">是新闻报道的期待;</p><p class="ql-block">是《父》片的召唤;</p><p class="ql-block">是我辈的传承!</p><p class="ql-block">(全文摘自杨东的美篇)</p> <p class="ql-block">活动现场。上海绿洲知青志愿者协会观看电影的部分会员,左起:沈炜珍、马裕国、黄聘亨、新疆兵团驻沪办主任王磊、新疆兵团驻沪办同志、茅国生、许发扬、吳梅官、孙咸隆。</p><p class="ql-block">(拍摄:郭大侠)</p> <p class="ql-block">活动现场。上海绿洲知青志愿者协会观看电影的部分会员,左起:马裕国、黄聘亨、沈炜珍、茅国生、孙咸隆、崔裕德、杨经纬、唐翼飞。</p><p class="ql-block">(拍摄:李霞珍)</p> <p class="ql-block">活动现场。领取姜万富撰写的书籍《昆仑山下的坚守》。照片中:原新疆兵团农六师上海知青杨经纬(中)。</p><p class="ql-block">(拍摄:李霞珍)</p> <p class="ql-block">【百度百科】</p><p class="ql-block">姜万富,汉族,1949年8月12日出生,1966年7月从上海支边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三师叶城二牧场,先后在连队、云母矿、卫生所、场机关工作过。原农三师叶城二牧场卫生院院长。</p><p class="ql-block">[个人经历]</p><p class="ql-block">1967年,被场党委选派到农三师医院参加医训班,学期一年。</p><p class="ql-block">1977年,他再次被选派到叶城县医院进修一年,主攻外科。学业结束后回牧场建成了第一个手术室,与医护人员成功地开展了一些外科手术。</p><p class="ql-block">1990年,姜万富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1993年,因工作表现突出,他被场党委任命为二牧场卫生所所长,他带领6个人同甘共苦,创下了当年农三师医疗卫生战线人均创造营业收入最高的神话。</p><p class="ql-block">2006年该所被升格为县级卫生院。</p><p class="ql-block">2009年,总投资49.8万元、建筑面积520平方米的新卫生院主体竣工并投入使用,同年八月姜万富光荣退休,至此他已在昆仑山上为少数民族职工群众大爱行医了43年。</p><p class="ql-block">2009年8月,退休回到上海。</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人物生平]</p><p class="ql-block">1980年,支边青年按政策陆续回城。这时的姜万富也曾想过回到上海,回到家人身边。可是,看着脚下的这片土地,想着这里的各族群众多么需要有人送医送药,他心中又充满了眷恋,最终还是决定留了下来。</p><p class="ql-block">43年里,姜万富走遍了牧场的沟沟梁梁、草场毡房,走遍了这里的170多个放牧点,为各族患者送医送药,解决了牧工和地方牧民就医难的问题,并与当地各族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感情。</p><p class="ql-block">1974年,姜万富在地方乡镇的苦那洪大队刚诊治完几十位流行性感冒患者,有人跑来告诉他矿区一位女职工得了重病。由于当时山上发生雪崩,加之洪水暴涨,到矿区已无路可走,但如果绕道,要一整天才能到达。为了赶时间,姜万富在村民的指引下,踏上了一条只有黄羊才能走的便道。走出不到1公里,姜万富就只能在悬崖峭壁上攀援前行。他一手护着药箱,一手紧抠石缝,身子慢慢向前移动。下面就是翻滚着石头、汹涌奔流的洪水。虽然前行极为困难,但一想到病人急等着抢救,他干劲倍增,咬紧牙关,越过险境,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目的地。由于救治及时,女工终于保住了性命。</p><p class="ql-block">43年间,像这样冒着生命危险去抢救病人的情况,姜万富自己也说不清有多少次了。几十年里,他成功实施了肠梗阻、剖腹产、膀胱结石、附件切除等各种手术2000多例,无一例失败。他牢固地树立了扎根边疆、服务群众的思想,用生动的实践诠释着兵团人的精神。在大山深谷中,姜万富的身影虽显孤独,可是他的话却温暖着每个人的心灵:山里的职工太不容易了,我总觉得我对他们的生命负有一种使命,使我无法离开。热心周到、至真至诚的服务,使姜万富成为当地各族患者心目中的“救星”,各族群众称赞他是“神医”、“好医生”。</p><p class="ql-block">[所获荣誉]</p><p class="ql-block">从1993年至2011年06月23日,姜万富同志先后荣获叶城二牧场、农三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家卫生部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等授予的“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全国农村优秀人才”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开发建设新疆奖章”和“先进工作者”、“民族团结先进个人”、“全国道德模范”、“全国民族团结模范个人”等荣誉称号20余次。(摘自百度)</p> <p class="ql-block">姜万富在新疆南疆叶城县昆仑山边境山区的新疆兵团农三师二牧场工作43年。</p><p class="ql-block">(摘自百度地图)</p> <p class="ql-block">姜万富。(图片摘自百度)</p> <p class="ql-block">姜万富在给患者做手术。(图片摘自百度)</p> <p class="ql-block">姜万富。(图片摘自百度)</p> <p class="ql-block">姜万富(中)。(图片摘自郭大侠美篇)</p> <p class="ql-block">邬山梅(原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政协副主席、农六师统计局局长、1960年代从西安市大学毕业分配新疆兵团农六师工作、新疆上海知青亲属),5月24日发来微信和照片:按照你的通知,今自行购票前往徐家汇美罗城影院观看《父親在远方》,惊喜的是影片男主角佟瑞欣,上海民盟副主席,还有部分民盟成员都来观看电影。</p><p class="ql-block">(图片由邬山梅拍摄)</p> <p class="ql-block">原农一师上海知青金志强观影后制作的图片</p> <p class="ql-block">活动现场。上海绿洲知青志愿者协会观看电影的部分会员,左起:马裕国、黄聘亨、沈炜珍、茅国生、孙咸隆、崔裕德、杨经纬、唐翼飞。</p><p class="ql-block">(拍摄:郭大侠)</p> <p class="ql-block">活动现场。上海知青合影留念(均左起),后排:马裕国(农四师)、杨经纬(农六师)、崔裕德(农六师)、茅国生(农一师);前排;唐翼飞(农十师)、孙咸隆(十三师)、杨永青女儿、沈炜珍(农五师)。</p><p class="ql-block">(拍摄:丁福铭)</p> <p class="ql-block">活动现场。许发扬(左1)、茅国生(中)和黄聘亨。</p><p class="ql-block">(拍摄:丁福铭)</p> <p class="ql-block">活动现场。杨经纬和崔裕德(右)。</p><p class="ql-block">(拍摄:丁福铭)</p> <p class="ql-block">活动现场。杨经纬(左1)。</p><p class="ql-block">(拍摄:丁福铭)</p> <p class="ql-block">5月28日上午10点30分,新疆兵团第十师的上海老知青战友和亲属、朋友,共30多人,在上海徐家汇美罗城“上影影城”观看电影《父亲在远方》。</p><p class="ql-block">(图片和文字:周俊良)</p> <p class="ql-block">2014 ~2018,姜万富和妻子赵军花参加绿洲知青活动的部分照片。</p> <p class="ql-block">2014年4月20日至24日,绿洲知青志愿者协会组织百余名新疆上海知青《皖赣红色之旅》。图为新疆上海知青在耀邦陵墓前合影,姜万富同志(位置在接近最后一排的中间,协会旗"愿”字下面某位女同志的前面)参加合影。</p> <p class="ql-block">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在视察新疆时,曾给新疆上海知青题词:“题赠支疆上海知识青年,历史贡献与托木尔峰共存,新的业绩同塔里木河长流。胡耀邦一九八〇年七月二十五日”</p> <p class="ql-block">绿洲知青志愿者协会部分会员合影留念。均左起:</p><p class="ql-block">第一排:袁鸿富(农一师)、曹国琴(塔农大)、杭振华(十四师)、李诚奇(农一师)、丁言鸣(农一师);</p><p class="ql-block">第二排:许发扬(农一师)、何贵清(农一师)、崔裕德(农十师)、杨经纬(农五师)、凌强(农八师)、盛勇(农一师);</p><p class="ql-block">第三排:黄聘亨(农一师)、茅国生(农一师)、马裕国(农四师)、戴再鸣(农四师)</p> <p class="ql-block">新疆上海知青在江西南昌滕王阁合影,姜万富同志(位置在倒数第二排左5)参加合影。</p> <p class="ql-block">滕王阁。</p> <p class="ql-block">滕王阁前面的广场。</p> <p class="ql-block">与姜万富同志合影留念。左起;杨经纬(农五师)、姜万富(农三师)、茅国生(农一师)。</p> <p class="ql-block">姜万富同志给农六师上海知青拍照举协会旗。左起(不分前后):姜万富、王惠琪、杨经纬、殷树梅、崔裕徳、龚时慧、尚珍妮。</p> <p class="ql-block">农六师上海知青在千年古樟树前合影留念。左起:杨经纬、崔裕徳、殷树梅、王惠琪、尚珍妮、龚时慧。</p> <p class="ql-block">国泰电影院对面的地铁1号线陕西南路站里的大型国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