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第一陵--明祖陵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手机摄影/制作: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15px;">摄影时间:2024.2.19.</span></p> <p class="ql-block">这一日下着小雨,让周围一切像蒙了一层沙,雾气蒙蒙,却多了几分神秘。在这细雨间,我们驱车来到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这里有明代第一座大规模的陵墓,那就是明祖陵。明太祖朱元璋在推翻元朝统治、登上皇帝宝座后,在这里为高祖朱百六、曾祖朱四九、祖父朱初一三代建的衣冠冢,也是其祖父的实际殁葬地,成为一座特殊的皇陵。</p> <p class="ql-block">盱眙县,是江苏省淮安市下辖县,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淮安西南部,淮河下游,洪泽湖南岸,江淮平原中东部。盱眙汉代建州,为唐宋名城——古泗州州府所在地,曾孕育一代开国帝王朱元璋。</p> <p class="ql-block">明祖陵全貌<span style="font-size:15px;">(来自网络)</span></p> <p class="ql-block">朱元璋当皇帝后寻找祖茔地的一段传奇故事:</p><p class="ql-block">朱元璋少时家贫,居住地一迁再迁,使其不知道三代祖考的确切葬地。因此,为寻找祖茔的地点,颇费了一番周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开始时有人告诉朱元璋朱氏的祖茔在朱家巷。为此,朱元璋特命人在朱家巷修筑了万岁山,亲临拜祭。但这新筑的万岁山竟经不住他这一拜,顷刻之间,“分为深涧”,朱元璋重罚言者,认为这不是自己的祖茔所在。</p> <p class="ql-block">后来,朱元璋经过回忆,想起皇姑孝亲公主(朱元璋二姐)曾说过祖父的坟墓在泗州旧陵嘴一带,但具体位置仍无从查考。所以,当时只能“时向西城濒河凭吊,岁时遣官致祭”。实际上,这种祭礼只是“望祭”而已。</p> <p class="ql-block">明代廉洁文化馆(当天停馆)</p> <p class="ql-block">九龙壁</p> <p class="ql-block">朱元璋的一位同宗人朱贵,经过多年的寻访,不仅把朱元璋祖先的宗谱调查清楚,还弄清了其祖父的确切安葬位置。画图指出朱元璋祖父的居处和葬地,还讲出了有关其祖父母下葬的“灵异”传说。这样,朱元璋才知道自己祖父母的安葬地在泗州城北的杨家墩。于是派皇太子朱标率官营建了祖陵。祖陵的陵寝制度仿自皇陵,有土城、砖城、皇城三道陵垣。内有墓冢、享殿、配殿等各种建筑。石像生的设置也仿制皇陵。</p> <p class="ql-block">明祖陵陈列馆</p> <p class="ql-block">神秘的明祖陵</p> <p class="ql-block">洪武元年(1368)太祖朱元璋追封其四代先祖,高祖朱百六尊号玄皇帝;曾祖朱四九尊号恒皇帝;祖父朱初一尊号裕皇帝;夫亲朱五四(世珍)尊号淳皇帝。</p> <p class="ql-block">朱元璋称帝以后,于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命皇太子朱标在现今淮安盱眙建造祖陵,工程浩大。永乐年间,续修祖陵。嘉靖年间,祖陵再次大规模整修。明祖陵历时28年竣工,明祖陵建有城墙三道,21对神道石刻,金水桥三座,殿、亭、楼、阁千间,占地927公顷,被称为“明代第一陵”。</p> <p class="ql-block">1413年明祖陵建成后,历经267年,于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黄河夺淮,泗州沉沦,祖陵沉于淮水,在人间“消失”!</p><p class="ql-block">1964年,苏北大旱,中国四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泽湖迎来了历史上的最低水位。这座明代祖陵,沉睡于水下近300年后遗址被文物普查发现。文革十年又沉入洪水,免遭浩劫。明祖陵距今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因沧海桑田的变化成为全国唯一的水韵皇陵。</p> <p class="ql-block">明祖陵大体是仿唐追宋。布局有详细记载:“皇城正殿五间,东西两庑六间;东宫具服殿六间,值房十间”。另有神厨、神库、酒房、宰牲堂、斋房等。皇城为砖结构;内城为夯土建筑,周长四里十步;外圈土城为九里三十步,城内广植松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红门</p> <p class="ql-block">明祖陵现存的遗物全部对称分布在长250米的神道中轴线上,其排列顺序自南向北依次为:神道石刻像生、金水桥遗址、棂星门遗址、享殿遗址和玄宫遗址,原其他陵区建筑均已不存。</p> <p class="ql-block">神道与石刻像生</p><p class="ql-block">神道即陵墓前的大道,既是陵园的标志,也是一种象征等级的礼仪性设施,连接红门与内皇城。神道两旁设有石刻像生21对,主要由华表、麒麟、雄狮、望柱、石马、马官、文臣、武官、近侍等组成,排列在250米长的神道上。石刻像生,是圣贤、盛世、符瑞、吉祥的象征,堪称中华瑰宝。</p> <p class="ql-block">金水桥遗址</p><p class="ql-block">金水桥位并列三座单孔拱券式的石桥,居中的桥最长最宽,为主桥称“御路桥”,只有皇帝才能行走,左右两座称宾桥,称“品级桥”,供宗室王公及三品以上文武官员通行。桥的石栏柱头上雕刻的是蟠龙望柱,下衬祥云板,造型美观,装饰华丽。</p> <p class="ql-block">享殿遗址</p><p class="ql-block">享殿遗址位于石象生以北44米,明祖陵享殿现仅存28个石柱础,石柱础为不规则排列。由于明祖陵建筑淹没水下受洪水冲击的缘故。</p> <p class="ql-block">明祖陵玄宫遗址——地宫</p><p class="ql-block">地宫是陵寝最重要部位,安放死者棺椁的地方,是陵墓的地下建筑。其上封土称“万岁山”。墓顶封土已荡去不存。明祖陵地下玄宫是全国唯一九座拱劵石门的地宫。玄宫开有三圹,排列次序为:高祖居中,曾祖居东,祖考居西。</p> <p class="ql-block">玄宫拱门</p><p class="ql-block">(网络图片)2011年,明祖陵地宫(玄宫)甬道和拱门300年来第一次露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