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前言:2016年,当我和美美一家畅游翠云廊、剑门关后,很想写篇游记,无奈满脑子奇树、险山、秀水、幽径、轶闻,错综复杂,以致无从下笔。时隔8年,再回首,打开尘封记忆,终于有了古蜀道之金牛道、翠云廊、剑门关3篇。</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郎当”、“郎当”,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七月十七日,细雨蒙蒙,夜半风起,七曲山上亭驿檐角的铜铃,响起“郎当”之声,忽急忽缓,时大时小,唐玄宗屏息静听,好似玉环娇在呼唤“三郎、三郎”,想起因“安史之乱”惨死的杨玉环,想起摇摇欲坠的朝纲,想起避乱在外的凄凉,禁不住闻铃断肠,热泪盈眶。 </p><p class="ql-block"> “细雨霏微七曲旋,郎当有声哀玉环。爪牙厚重纲纪乱,前程飘渺路茫然”…… </p> <p class="ql-block"> 乘着初夏的轻风,走在梓潼七曲山古柏参天的石板路上,耳旁隐约响起当年唐玄宗夜宿上亭驿时的声音。</p><p class="ql-block"> 梓潼七曲山是翠云廊西段起点(或终点)。</p><p class="ql-block"> 翠云廊,因清代剑州(今剑阁县)知州乔钵诗句得名:“剑门路,崎岖凹凸石头路。两行古柏植何人?<b>三百长程十万树。翠云廊,苍烟护,苔花荫雨湿衣裳,回柯垂叶凉风度。</b>无石不可眠,处处堪留句,龙蛇蜿蝘山缠互。传是昔年李白夫(剑州知州李璧,字白夫),奇人怪事教人妒。休称蜀道难,错莫剑门路。” 翠云廊的名字由此沿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 翠云廊地理范围分广义和狭义两种说法。</p><p class="ql-block"> <b>广义翠云廊</b>以剑阁古城为中心,西抵梓潼,北达昭化,南至阆中,号称<b>“三百长程十万树” </b>,现存古柏100年以上的有20391株,其中剑阁境内现存古柏7778株,古柏平均树龄1050年,最长树龄约2300年。</p><p class="ql-block"><b> 狭义翠云廊指翠云廊景区</b>,即北距四川剑阁县剑门关7公里的大柏树湾,这里也是三百里翠云廊的精华。翠云廊最大、最有名的剑阁柏、皇柏、宋柏等都在这里, 被称为“蜀道奇观”、“森林活化石”。</p> <p class="ql-block"> 翠云廊古柏从秦汉到明清,经历六次大规模的种植:秦始皇“蜀山兀,阿房出”之后诏令补植的“皇柏”;汉代拓宽驰道而植的“汉柏”;三国张飞镇守巴西(今阆中)植“张飞柏”;晋文昌帝君张亚子植的“晋柏”;明代李璧“李公柏”(最大规模的植柏)及清代“潘家柏”等。</p><p class="ql-block"> 历朝历代官与民的保护和补植,使翠云廊成为迄今为止,保存最完好的古代道路交通系统,是世界罕见的人工植造的最古老的行道树群体,被誉为“世界第一古道”、“陆上交通活化石”,堪与“罗马古道”媲美。 </p> <p class="ql-block"> 从梓潼七曲山沿剑门蜀道迤逦前行,来到剑阁翠云廊景区,站在张爱萍将军题写的“翠云廊”石碑前,放眼望去,清一色的参天巨柏,牵牵绊绊,接踵摩肩,密密匝匝,形成无边无际的绿色海洋,置身其中,感叹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也相信了“五丁开道”的传说,因为只有力大无穷的“五丁”才有能力穿越这片绿云,开辟出金牛古道。</p><p class="ql-block"> 一棵棵古柏,几人才能合围的树干,刻满风霜的皴裂树皮,盘曲的虬枝,浓翳的树冠。</p><p class="ql-block"> 让我们来看看他们都是谁吧:</p> <p class="ql-block"><b>剑阁柏:独一无二的存在</b></p><p class="ql-block"> 从战国时期一路走来,看尽朝代更替,品尽人世沧桑,躲过金戈铁马,既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大自然的幸运儿。</p><p class="ql-block"> 因生于剑阁而得名,属柏木珍稀品种,至今世人仅发现这一株,其树龄逾千载,被誉为世界珍宝。干如松、皮如柏、果如松、裂纹如柏,人们又称其为“松柏长青树”。</p> <p class="ql-block"><b>皇柏:最早的行道树</b></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在古蜀大量伐木,建阿房宫。“ 蜀山兀,阿房出”,百姓怨声载道,为平民愤,扬天子威仪,秦始皇下令在剑阁驿道两旁种植柏树,即为皇柏。</p> <p class="ql-block"><b>羽扇柏:</b><b style="font-size:18px;">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b></p><p class="ql-block"> 三国蜀丞相诸葛亮领刘备托孤之命,奏出师之表,在剑门关设关,置重兵防守。为匡扶汉室,于公元228年至234年,先后五次北伐,曾往返于此。公元234年,出兵五丈原时染病,是年八月卒,享年54岁。为大汉复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p><p class="ql-block"> 此柏形似羽扇,气势不凡。</p> <p class="ql-block"><b>汉砖柏</b></p><p class="ql-block"> 刘备为嘉赏霍峻守葭萌(今昭化)之功,于公元217年分设广汉郡梓潼郡(霍峻任太守),置汉德,剑阁县始由此而立。汉德县治地就在此翠云廊地段上,汉柏所抱汉砖乃汉德县之遗物。</p> <p class="ql-block"> <b>汉德驿</b></p><p class="ql-block"><b> </b>蜀道沿途有不少以某某铺、某某驿命名的地方,如汉阳铺、抄手铺、剑门驿、龙泉驿等。铺、驿站设有驿丞、管理、文书、兽医、公馆、厨师等,既解决护树、护路和沿途邮传、治安问题,又解决了往来行人吃、住、行的问题,其功能相当于今天的养路段、路政部门、交警部门以及高速公路服务区等。据不完全统计,清代时仅广元与陕西交界处至绵阳这一段古道上有56铺、14驿站。</p> <p class="ql-block"><b>拦马墙</b></p><p class="ql-block"><b> </b>在驿道险要处为防备跑马官差跌落悬崖而砌成的墙,是最早的路政安保设施。</p><p class="ql-block">(本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b>饮马槽</b></p><p class="ql-block"> 饮马槽又叫饮马池,是在大青石上开凿的可移动性水槽或固定性的水槽,专为往来马匹提供饮用水源。青石板路面一般宽2~3米,最宽处达到5米,路面平整,沟渠畅通,千百年来路面很少垮塌。古驿道管理人员在光滑的石板路上开设了防滑带,并在容易塌方处和阶梯石中间加有“门坎石”,一方面使路基石板稳固,另一方面使鸡公车易于减速刹车,保证了行人行路安全。</p> <p class="ql-block"> 穿行在幽静的古柏小道,轻踩印有历史遗迹的石板,迎面而来的是一段段熟悉的历史,一张张熟悉的面容:</p><p class="ql-block"> 张仪、司马错来了!公元前316年,在“石牛粪金,五丁开山”的金牛古道,秦大将张仪、司马错率万千秦军,呐喊着、冲锋陷阵。蜀灭,秦设蜀郡,奠定了秦“大一统”的重要基石。 </p><p class="ql-block"> 李冰来了!公元前256年,正匆匆奔赴蜀郡出任太守,等待他的是千秋伟业。在岷江流域修筑了举世闻名的灌溉工程——都江堰,成都平原随之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的天府之国。</p><p class="ql-block"> 杜甫来了!唐乾元二年(759年),“诗圣”杜甫“季冬携童稚,辛苦赴蜀门”。安史之乱使杜甫疲惫不堪,行色匆匆,盼望着早日抵达成都。靠着好友高适、严武的接济,在浣花溪畔,修建了茅舍草堂(杜甫草堂)。</p><p class="ql-block"> 李商隐来了!唐大中五年(851年),才华横溢却政治失意的李商隐,应剑南东川节度使柳仲郢的邀请,取道这里入蜀出任幕府参军。“长廊郁翠柏,斜阳照五津。景阳仍风雨,苍茫古栈云。” </p><p class="ql-block"> 眉山“三苏”来了!宋至和三年(1056年)三月,四川眉山苏洵带着苏轼、苏辙两兄弟,正去都成汴京赶考。</p> <p class="ql-block"> 陆游来了!宋乾道七年(1171年)十月,朝廷否决陆游的北伐计划《平戎策》,同时,将其上司王炎调回京,王炎幕府解散,陆游无比忧伤。次年,他被任命为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壮志未酬的陆游启程赴成都。金牛道翠云廊上,那个骑着瘦驴的孤独身影与古柏清瘦的枝干交相呼应。</p><p class="ql-block">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p><p class="ql-block"> 如果说金牛道是古蜀道上一部古老的历史长卷,那么翠云廊就是这部长卷中最璀璨的明珠。走在古道上的每一步,都会激起一段远古历史的回响,清越、悠长、经久不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紧邻翠云廊的剑门关长什么样?<b>敬请期待《古蜀道之剑门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