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五月,和一座山约会</p><p class="ql-block">文/卫彦琴</p><p class="ql-block">五月,我和一座山约会</p><p class="ql-block">初夏的骄阳,在丛罗峪村骤然升温</p><p class="ql-block">一群文艺爱好者,高举文化的旗帜</p><p class="ql-block">虔诚地攀援,抵达一座山的高度</p><p class="ql-block">有人说,真武山</p><p class="ql-block">有求必应,有愿则灵</p><p class="ql-block">我揣着小心翼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陪伴我多年的追求,一直在寻找</p><p class="ql-block">通往灵魂的路</p><p class="ql-block">清净,豁达,致远</p><p class="ql-block">神灵的召唤,让我觉醒</p><p class="ql-block">高处的香火,点燃我所有的念想</p><p class="ql-block">寺庙里的修行,脚下山石的诗句</p><p class="ql-block">掬一抔黄河的清流</p><p class="ql-block">听丛罗峪村的心跳</p><p class="ql-block">和它数百年的安祥与兴盛</p> <p class="ql-block"> 问道真武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文/卫彦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知道临县丛罗峪真武山这个名字,是来自吕梁市民间文艺家协会高主席的采风邀请。当时我还来不及品味邀请采风带来的喜悦,就先对“丛罗”二字展开了想象:“丛”指的是一堆密集的植物或树木,而“罗”则是指遍布、布满之意。那么,丛罗的含义就是密密麻麻的林木遍布着的样子,“丛罗峪”作为一个村庄的名字,这里一定是植被丰茂,佳木葱茏;藤萝掩映,百花烂漫;燕剪莺鸣,清溪泻雪;天蓝水碧,风清气爽的世外桃源吧。同时对这里还有一座“真武山”颇感好奇。在中国有真武山的地方太多了,而且知名的也不少,即使在山西吕梁,也有响当当的位于方山县的北武当山(又名真武山)在前,这座位于丛罗峪村东南面海拔只有八百米左右的山也叫“真武山”,也许真有点“仙气”,正好印证刘禹锡的那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吧。不过再转念一想,道家既然“道法自然”、“为而不争、”“清静为天下正”,且能虚其心,又何在乎与他山一较高下呢?</p><p class="ql-block"> 来丛罗峪的这天是2024年5月18日,阳光也以“最热烈”的姿态欢迎了我们的到来,当然更热烈真诚地欢迎我们的还有丛罗峪的领导们和真武山景区。领导们精心安排了采风的活动流程和富有地方特色的农家饭菜,让我们倍感温馨,精神鼓舞。所以座谈会上群情激昂、讨论气氛热烈,为真武山景区今后的发展出谋划策,真正体现了文艺助力乡村振兴的理念。</p><p class="ql-block"> 我想说的重点是“发展中”的真武山景区。用发展中来定位它,是因为虽然山上的主体建筑已经完工,但具体的文化景观布置,细微处的装璜点缀,还一直在进行中。特别是对于如何以真武山建筑为载体,更好地承传道家文化,取其精华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还需做大量仔细的整理细化和宣传工作。我们完全可以期待它未来的更加美丽。说到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引用景点简介上的话说,“地处晋陕古迹之旅黄金线路的中心位置,背负黄原青山,一湾清溪绕于左;隔望陕北佳县,九曲黄河拱于前,西接陕西佳县白云山,东连方山县北武当,距碛口古镇25公里”。有此地利之便,又兼今天欣逢全党全民空前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保护、发扬光大之天时以及民心向治,民心向稳,民心向善之人和,真武山必将发挥其如众所愿的巨大宣化作用。</p><p class="ql-block"> 且听导游满怀激情的介绍:真武山是王氏族人的精神家园和灵魂寄托,其最本质的特征是“灵”,数百年来在拆与建之间轮回,但一直香火不断。除去山野村夫对于宗教的迷信之外,我想真武山的“灵”另有一番道家文化况味。灵山秀水中,不仅有激发人审美的自然因素,更有引人深思、令人顿悟的“灵气”。中国人讲究“天人合一”,这正是真武山“灵”之核心所在。真武山地势险要,秀峻双收,上得苍天钟毓,下经长河洗礼;蕴蓬莱山之幽致,得桃花源之怡然;三教合一,香火共享;仁爱无为,和谐并荣。数百年来,人们得山水之孕育,仰诸教之庇护,求儒得进,祈佛消灾,拜道寡欲。因而人尽良善,村偕安宁,一片厚土尽得天人之相合。</p><p class="ql-block"> 古人对自然山水抱有普遍的亲和之情,山水田园,历来是中国文人寻找心灵慰籍的绝佳场所,所以许多大文豪们怀着高人远俗之思,或乐“润物细无声”,或闲“悠然见南山”,或惊喜“人间四月芳菲尽,不知转入此中来”,都在大写山水田园的静谧和悠然自得的情趣。因为中国文人的精神家园事实上是向往道家出世的生活,而田园山水,恰好于这种精神相吻合。在中国文人的内心深处,总有一个地方是属于他们自己的;在中国文人的精神世界里,也总有一座堡垒是别人无法踏入的。这个地方,烟雾缭绕,群山耸峙,苍松翠柏尽显隐逸风姿,溪水潺潺诉说万般柔情;这个地方,远离喧嚣,淳朴自然,无雕琢之媚,少尘世之俗,风尚坦荡,宛如仙境;这个地方,就是他们的精神归宿——山水田园。</p><p class="ql-block"> 如果说,每一座山都有其灵气所在,或是山之造型,或是奇花异树,又或是山中岚气。对我而言,真武山的灵气除得益于天人合一之外,还藏在它清淡旷远的意境中。 置身于丛罗峪的老堬滩上仰望真武观,恍如镶嵌于云间的琼楼玉宇,真正印证了山门的那幅对联“庙院有尘清风扫,山门无锁白云封”。据载,这里的真武庙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距今约600余年历史,当年也是楼阁殿台俱全,雕刻壁画精美,闻名遐迩,香客如云,属晋西黄河沿岸第一道观,比陕西的白云山还要古老。跨过丛罗峪大桥,就到了攀登真武山的“陟步桥”头。沿着342级台阶往上走,瞬间就被一种道家文化氛围裹卷,一股清气荡漾心间。顺着绵延的台阶向山顶爬去,单是沿途205幅精美石雕就一下子把人带入了石雕大观园,让人心境为之一清。站在文昌阁登高俯瞰,眼里的一切都那么安闲清静。那金碧辉煌的大殿庄严肃穆,郁郁葱葱的松柏抚云舒枝而默。就连眼底那“天上来”的黄河之水也仿佛停止了“奔流”,而是放缓了脚步,把来自黄土高原的泥沙,慢慢沉淀下来,形成了一条清水带;山下的村庄静静地沐浴着和煦的阳光,酣畅地享受着过往白云的轻抚;村间巷陌、屋舍楼房也似乎在打坐入禅,被诗意笼罩,让人油然而生对天地人生的敬畏之心。 </p><p class="ql-block"> 被道家后世奉为“无上先师”的老子,在《道德经》里用一些诗话格言道出了许多深刻的哲理,但他却用“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来表达对于未知的巨大惊讶和由衷谦卑,体现了一种可贵的敬畏态度。敬畏生命、自然、道德和人心,可以帮助我们超越自身的限制,探索更广阔的世界和认知。关于道家文化中的“道”,一般认为不仅指宇宙的本原和万物的根源,也是天地万物运行的法则和规律。所以在道教中,“道”被视为最高的信仰和修行的终极目标。教徒们通过学道、修道、行道等方式来追寻生命的真谛,达到与道合一的境界,从而实现长生久视、返本还元等目标。道教也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追求修身养性、延年益寿等效果。所以道教中庞大的神灵系统,包括三清四御、五老上帝等众多神祇,不仅被视为道的化身或代表,也被认为是人们修行道路上的指引者和保护者。我想古代的僧侣,当初不远万里,越洋渡海,用自己的脚步丈量地球,去西天取经,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文化的使者,是人类精神世界的开拓者和探索者。佛道中所希望的长生不老和信奉的因果轮回,也是对生命奥秘的探索。在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的战争年代,个人被时代大潮裹卷,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宗教信仰就是自己在心底凿挖的一眼希望之泉,让苦难和不屈融为一体,共同滋养生命之舟。</p><p class="ql-block"> 也有人说,历史是中国人信奉的宗教,由于神话的古史话倾向,自然神被历史中的人物所取代,对于帝王将相的崇拜里,也有对生命超越和升华的祈愿。是啊,大自然是喜欢神秘主义的,它很少以完全袒露的姿态示人,许多东西需要我们去寻觅、去参悟。也许对于生死的参悟,便是我们一生的修行。无论是道教还是佛教,都试图在现实世界之外寻找一个安放灵魂的清净之地,也是给生命找一个可以接受的归宿。当人拒绝接受生命的消失之时,会想到“长生不老”,想到在肉体消失之后让精神以某种形式得以延续。所以真武庙里供奉的是一群生命状态的指引者,他们引导人认识生命的真谛,从有求变得无求,放下束缚灵魂的枷锁,过上自在的生活。这样想着,我便来到文昌帝君面前,虔诚地燃起三柱香,深深叩拜下去……</p><p class="ql-block"> 在今天看来,庙宇作为宗教文化的活动场所,是教化人的地方,是民间信仰文化的核心要素之一,其精湛的建筑、雕刻、雕塑艺术反映出强烈的地域信息,以及当地民众的道德观念、精神追求,为社会增添了文化艺术氛围,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在庙宇里开展慈善活动、举办义工培训等,又增进了社会的融合与和谐。所以让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让宗教教义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之中,让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一起,共同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将更加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p><p class="ql-block"> 离开真武山的一瞬,我再次回头,从山底盘旋而上的一个个台阶,仿佛连成了一道闪电,照亮了大山宽广而诗意的胸怀。在人间,光是转瞬即逝的,山却是了无私念,镇定永恒的。真武山,就像一座心灵灯塔,为前来攀登的人做着某种指引,让你愿意把一生舍给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卫彦琴,笔名小米粒。山西省作协、民协、影协会员,吕梁市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会理事、吕梁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高中一级教师,喜欢文学,历史,哲学。有多篇诗歌、散文、报告文学散见于报刊杂志及网络平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