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今年5月中旬,提前做好了攻略,带上老婆进京了。住在南锣鼓巷的炒豆胡同里,贵是贵点,但是是中心地带。离天安门只5公里,恭王府2公里,王府井也在附近。最主要的是南、北锣鼓巷是个夜市,一到晚上各色小吃应有尽有,人流如枳热闹非凡。</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清晨,在半梦半醒间,被阵阵吆喝声唤醒。推开厚厚的玻璃窗,闻一闻北京特色“豆汁”,外加两个包子、一碟咸菜,书本中那个有着浓郁京味儿的北京城已经跃然纸上,“古老鲜活”的北京特色美味激活了身体里每一个懒惰细胞。说起北京的美味,一定要说到烤鸭(全聚德、四季民福等)“方砖厂”的炸酱面,“小吊梨汤”的梨汤,“门框百年老店”的卤煮,“护国寺”的小吃,等等还有各种特色美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家乡也有烤鸭,可是要么烤得过了,需要用力撕咬,要么烤得太脆,好像薄锅巴,完全没有“国粹”范儿。北京的烤鸭,我和老婆在“四季民福”店坐等排档了一个多小时,不虚此行!就一个字“爽”!鸭皮依旧保持着特有的韧性,柔韧与香脆之间的比例拿捏得恰到好处。夹一块片皮,放入沾满酱的鸭皮、大葱,卷起,放入口中,肥而不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四季民福的烤鸭完全不是在电烤炉里烤出来,而是用特选果木烤出来,心疼森林树木的同时,也明白了烤鸭中隐约的果香从何而来。烤架上的鸭子都是在身体上插了麦管的,这样就能让鸭子身体里的油顺着麦管流走,同时也给鸭肉增加了另一种香味。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方砖厂”的炸酱面,让我至今念念不忘。为了吃上炸酱面,老婆在来京的路上就念起,在天安门周边逛了一天后,居然步行3公里让老婆找到了这家门店,同样排了一个多小时的队才被放进来。一只老式的“青瓷碗”,半碗面,12个小碟菜,一碟酱和在一起,红色的水萝卜丝、青色的黄瓜丝,再来几个蒜瓣,面条劲斗,天然爽口,好吃自然不在话下。“方砖厂”除了炸酱面,这里的爆肚、京酱肉丝、水煮羊排等等,每一道菜都做得让人垂涎三尺。单说炸酱面,美味就在那个酱里面。一斤五花肉,六两豆酱制成。不用吃,只是把盘子靠近自己,闻着那沁入五脏六腑的香味,就是踏云倚月的享受了。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还能品味到十足的京味儿。瞧那一个个风度翩翩,穿着土色盘扣短褂,肩头搭条纯白毛巾,蹬着黑土布鞋的服务生,步伐轻缓,悠闲而沉稳,时不时还高声吆喝一声:“来呐,您呐,两位,里面请呐……”。</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次的美食之旅还有个意外的收获。在什刹海附近的胡同里,有个院子热闹非凡,院门上“九门小吃”的木匾额光洁锃亮。北京的门多是出了名的,那些城门,多少都有些特殊的含义和象征。“九门小吃”的九门,不是第九个门,而是正阳、崇文、宣武、德胜、安定、东直、西直、朝阳、阜城这九门,也就是严格意义上的京师之门。这里的小吃应该是最能代表老北京传统的集粹了。光看这个院子里雕花的、镂空的廊檐壁饰就已经让我兴奋不已。“九门小吃”的美味,我是无法计算其数量和种类的。印象最深刻的是爆肚、糖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美味自然是无法描述的,确切来说,是我只顾着吃,吃得应接不暇,吃得忘乎所以,忘记记下这些美食的名字和特点了。北京的美味自然不止这些,但仅仅这些,已足以回味许久了。吃了还打包一份带回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于是我有了一首打油诗:</p><p class="ql-block">炸酱面,豆汁儿。</p><p class="ql-block">满城各色烤鸭香;</p><p class="ql-block">吃饱了,好过瘾,</p><p class="ql-block">小吊犁汤,抿几口,</p><p class="ql-block">爽,爽,爽!</p><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写于2024年5月20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