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华为P60Pro手机拍摄。</p> <p class="ql-block"> 岳麓书院是中国历史上赫赫闻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南长沙湘江西岸的岳麓山脚下,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学府之一,其古代传统的书院建筑至今被完整保存,每一组院落、每一块石碑、每一枚砖瓦、每一支风荷,都闪烁着时光淬炼的人文精神。1988年,岳麓书院建筑群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千年学府</p><p class="ql-block"> 976年,北宋潭州太守朱洞创建岳麓书院于岳麓山下,历经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变迁。1903年,岳麓书院改制,成立湖南高等学堂。1926年,湖南大学在书院正式成立。1979年,开始岳麓书院修复工作。1984年,成立岳麓书院文化研究所。2005年,改岳麓书院文化研究所为湖南大学岳麓书院。</p> <p class="ql-block"> 清嘉庆年间岳麓书院大修,山长袁名曜为大门撰写对联,出“惟楚有材”句让门生们应对,贡生张中阶对曰:“于斯为盛。</p> <p class="ql-block"> 赫曦台</p><p class="ql-block"> 南宋乾道三年(1167),张拭与朱熹同登岳麓,建台于山顶,朱熹题名为『赫曦』有观日之意,后毁。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山长罗典建前台于今址,道光元年(1821)山长欧阳厚均改称赫曦台,意在缅怀朱、张。</p> <p class="ql-block"> 御书楼</p><p class="ql-block"> 御书楼是书院藏书的地方,是仿宋代风格的三层楼阁建筑,因其存放大量御赐的图书而得名。位于书院中轴线末端,是书院唯一一座三层建筑,表明其在书院备受尊重的地位。“御书楼”三个字是集朱熹字所成。始建于宋咸平二年,也就是公元999年,藏书来源有三:一是皇帝赐,在历史上,皇帝数次赐书给书院;另外一个是民间收集,以及地方官员、士子名绅以个人的名义捐赠,最后来源是书院自筹经费购买,或自己刻书珍藏。可惜在1938年,御书楼所有藏书都被日本飞机炸毁,现存建筑为1986年重建。</p> <p class="ql-block"> 拟兰亭</p> <p class="ql-block"> 汲泉亭</p> <p class="ql-block"> 下面三图请您横幅观看。</p> <p class="ql-block"> 自卑亭</p><p class="ql-block"> 自卑亭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岳麓书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长沙郡丞赵宁在牌楼口至岳麓书院的道路中段建自卑亭,供行人歇足之用。乾隆二十四年(1759),山长欧阳正焕重建。嘉庆十七年(1812),山长袁名曜移建于通向书院大路的正中,行人须从亭内穿过。现存建筑为清咸丰十一年(1861)山长丁善庆修复。</p><p class="ql-block"> 自卑亭亭名语出《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远行,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迩"是近的意思,"卑"是低的意思。意思是:儒家谦谦君子的德行修养过程,就像走远路,要达到终点,须从近处开始;好比攀登高峰,必须从低处起步。</p> <p class="ql-block"> 湖南大学礼堂</p><p class="ql-block"> 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湖南大学礼堂兴建于1951年,1953年竣工,柳士英设计。建筑主体为中国传统坡屋顶,并采用西方建筑造型手法,建筑个性独特。内部三层,建筑面积2266.86平方米。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长沙具有代表性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 爱晚亭</p><p class="ql-block"> 爱晚亭,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西岸、岳麓山清风峡中,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为清代岳麓书院山长罗典创建,原名红叶亭,后由湖广总督毕沅,据“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更名爱晚亭。</p> <p class="ql-block"> 爱晚亭占地面积50平方米,边长6.23米,台基高0.4米,通高12米。内金柱圆木丹漆,外檐柱四根,由整条方形花岗石加工而成。亭顶重檐四披,攒尖宝顶,四翼角边远伸高翘,覆以绿色琉璃筒瓦。亭内有一横匾,上刻毛泽东手迹《沁园春·长沙》一词,亭正面额朱色鎏金“爱晚亭”匾,系毛泽东而题。亭中方石上刻有张南轩和钱南园游山的七律诗。爱晚亭古朴典雅,亭坐西向东,三面环山,整体上保留了较多清代亭台楼阁建筑的风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