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歌》的哲学追问

毛志英

<p class="ql-block">毛志英</p> <p class="ql-block"> 《好了歌》是曹雪芹在他写的小说《红楼梦》中塑造的一个人物甄士隐口中说出来的,它只代表小说人物甄士隐的思想意志和文学水平,而非作者曹雪芹本人。这跟第二十八回薛蟠嘴里说出来的酒令是同一个道理。</p><p class="ql-block"> 一、关于“好”和“了”的概念</p><p class="ql-block"> 第一回:贫困交迫的甄士隐在街头散心,忽见那边来了一个跛足道人,疯狂落拓,麻鞋鹑衣,口中念出了这首《好了歌》。</p><p class="ql-block"> 甄士隐问跛足道人何为“好了”?跛足道人说:“你若果听见好了二字,还算你明白。可知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我这首歌便叫《好了歌》”。</p><p class="ql-block"> 这首歌中提到的“好便是了,了便是好”,存在着逻辑学上的概念问题。从同一律来看,美好、圆满的“好”与完成、结束的“了”,并不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同一意义上使用的概念和判断。二者在实际经验中也没有统一性。我们说“好了好了,今天的活动到此结束了”这句话,并不能说明今天结束了的活动是圆满美好的了。在曹雪芹的生命结束时,他只完成了半部的《红楼梦》的手稿,我想曹老先生自己都未必认为他的生命是圆满美好的。一个没有了思想意志的植物人的生命,也不能用“好”和“了”来解释说明、概括总结。另外,《好了歌》标题上的“好”与内容里的“好”也不是一个概念。</p><p class="ql-block"> 二、《好了歌》的思想内容不存在普遍价值</p><p class="ql-block"> 《好了歌》大旨是道家劝诫人们要看透人生的本质,放下尘世的诸如金银、娇妻、功名、儿孙等欲望带来的烦恼,劝导人们要遁入道门,修道成仙,长生不老,快乐逍遥。 </p><p class="ql-block"> 道家思想的《好了歌》对人生的尘世快乐进行了全方位的否定和嘲笑。然而,它作为一种人生的价值判断而非事实判断,并不能推翻儒家的入世思想,也不能推翻西方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哲学。再者就是《好了歌》的内容明显存在以偏概全的哲学问题:不是所有的将相身后都被荒冢野草掩没了、所有的钱财都让人丧失了人生、所有的妻子都水性杨花、所有的儿孙都是不肖子孙。总之,不能用全称判断来说明特殊事例。</p><p class="ql-block"> 三、不认同甄士隐的快乐修行道路</p><p class="ql-block"> “好了”的甄士隐对跛足道人的《好了歌》作了注解后,“那跛足道人听了,拍掌大笑道:解得切!解得切!士隐便说一声:走罢,将道人肩上的褡裢抢过来背上,竟不回家,同着疯道人飘飘而去”。</p><p class="ql-block"> 请接着再往下看原文:“当众哄动街坊,众人当作一件新闻传说。封氏闻知此信,哭个死去活来,只得与父亲商议,遣人各处访寻。那讨音信?无奈何,只得依靠着他父母度日,幸而身边还有两个旧日的丫鬟服侍,主仆三人,日夜做些针线,带着父亲用度,那封肃虽然每日抱怨,也无可奈何了”。</p><p class="ql-block"> 一位哲学家说,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有三条命,依次为性命、生命和使命。使命是每个人在社会、家庭中必须承担的义务和责任,义不容辞,责无旁贷。甄士隐自己觉悟了、了结了,跟着跛足道人去快乐的神仙世界了,那么请问:你撇下的家中妻子封氏谁人来管?丢失的女儿英莲谁人去找回呀?如果连做一个丈夫、做一个父亲的责任义务都不能担当履行,这样的神仙修行,到底好在哪里呢?让我怎样去崇拜和向往呢?还有《西游记》里的观音菩萨,你安排孙悟空、沙僧去陪护唐僧取西天取经可以,但猪八戒不行。此时的猪八戒在高老庄已经成了婚配,让猪八戒去护送唐僧西天取经,势必造成猪八戒的夫妻生活分居,而且长达14年之久。对高翠兰而言,这又怎样是救苦救难、普度众生呢?再说猪八戒西天取经回来后被封为净坛使者,快乐地当上了神仙,却从来没有提过高老庄的妻子高翠兰。这样不尽情义,忘恩负义的神仙是不是连人性都丢了啊? </p><p class="ql-block"> 得道成仙的神仙们究竟有哪些快乐逍遥呢?《红楼梦》中没有具体写出来,《西游记》也没有写。《西游记》反而写了27位私自下凡跑到人间的神仙。在这些神仙看来,尘世人间是不是比神界更美好快乐呢?</p><p class="ql-block"> 我还是那样的观点:切实担当履行好自己生命的责任义务,就是人生的修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