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从天堂归来(4)

时空

2015年5月31日,母亲逝世百日。<br> 昨晚,我看到夜色中,一支点燃的蜡烛发着明亮的白光。今晨5时,我梦见天上雪花纷飞,塔松上落满了白雪。<br><br> 自从妈妈到达天堂以后,至目前为止,她在九年里共返回西安家中五次,记忆比较深刻的为第一、三、四、五次。<br><br> 2020年8月初的一天早晨,我正准备做早饭,突然听到一个亲切的女音在叫我。我忙问:“您是谁?”<br> “我是你的妈妈。”<br> “妈妈,您离世已经5年多了,我和爸爸桂芝都很想念您,我们现在已搬到新家了,您能找到这里真不容易。您看看这房子家具和周围的环境,比原来的10号楼要好的多!” <br> “ 我是来看你爸的,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br> 我听到这话赶紧说:“妈,您既然能够预测到爸的寿命,能否延长他的寿命?”<br> 妈回答:“天命不可违也!”<br> 这是妈妈第三次从遥远的天堂回家,仅待了数分钟就返回天堂。<br> 自此,我和老伴都很小心谨慎,生怕爸爸有什么闪失。<br><br>  我出生于兰州黄河边的书香之家,是喝着黄河水,看着激流里漂浮的羊皮筏子长大的。<div> 妈妈的爷爷是“天下黄河第一桥”的建桥备料官,清末建桥时,所用的钢材水泥均为德国进口。当时的火车只能通到郑州,繁重的建材仅能靠马拉车运往兰州,运输途中,马匹累死了不少!那一代人的艰苦奋斗建成了中国第一座黄河大桥。</div><div> 黄河北岸的建桥“功德碑”上镌刻着祖先的名字:高镜寰。这座钢铁大桥历经百年历史风云,仍然屹立在祖国的母亲河上。</div> 爸爸于1949年参军,曾为第一野战军文化教员。当时部队奉命将要开拔新疆,因妈妈怀着我反应强烈而未能赴疆,这样,全家就留在了兰州。当时,父母都在兰州教育系统工作,兰州市优秀教师李景兰曾是妈妈的好朋友,《李景兰》一书记载了她们的工作和美好友谊。<div> 爸爸于1953年从兰州调到古城西安,担任大学马列主义教研室首任主任,他为这一学科建设做了大量开拓性的工作,倾注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他还帮助过一些有困难的老师,但在评定职称时,父亲几次把机会让给了其他老师们。<br> 在文化大革命中,虽然父亲被关进了“牛棚”,过着艰难的日子,母亲被人诬告遭受了批斗,但他(她)们都以坚强的意志挺了过来!<br> 1969年因战备疏散,学校搬到陕北富县办学。在窑洞大学的艰苦岁月里,我去富县看望父母亲:帮父亲上山砍柴,帮母亲去买药。这几十里路途全靠步行,一趟路走下来,黄土地的泥土灌满了我的布鞋。</div><div><br></div><div><br> </div><div><div> 爸爸一生酷爱读书,收藏了大量的文史哲经典。<br> 2014年“世界读书日”前夕, 《西安晚报》记者来家采访了爸爸,发表了《一位91岁老人的阅读人生》。父亲很看中《论语》。他常说的一句话是:“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意思是: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br> 5月30日,《西安晚报》社在西安图书大厦举办了“‘西安爱书人’颁奖座谈会”,我代表爸爸参加了这次难得的座谈会,会上读书名家的发言使我受益匪浅。</div></div> 父亲和母亲都是共产党员,一生善良正直,积极工作,努力学习,助人为乐,艰苦朴素,在大学里有着很好的声誉。<br> 父亲平时爱看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如《长征》《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等。 他很爱参与学校组织的参观革命历史纪念地活动,如蓝田葛牌镇革命纪念馆、蒲城杨虎城故居等。<br> 父母亲都注重养生,两人床头都有闹钟,每天早晨定时起床。先做一个多小时的按摩点穴,早饭后有时去散步,有时跟我练气功。<br> 当时,学校里还有一些老师到家里来,向父母请教长寿的秘诀。<div><br></div><div> 父母的善良正直、 乐观向上、助人为乐等品格影响着我的一生,父母对我的潜移默化是无形而巨大的!</div><div> <div> 记得小时候,父亲给我买了成套的《十万个为什么》《我们爱科学》等科普书籍,使我养成了爱科学,崇尚科学家的良好素养。想当科学家,曾是我小时候的梦想。虽然这一梦想因种种原因没有实现,但她一直伴随着我,直到古稀之年。<br> 两天前,我和女儿外孙女一起,来到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参加了第20届“自动化之光”公众科学日活动。我对人脑机接口很感兴趣,这既是世界科技前沿,也是我多年前就关注的方向。对于“兵棋演练”,我向科技工作者提出了自己的建议。<br><br> 我作为陕西老三届知青、学校知青活动的策划组织者、学校知青群主,以及陕西知青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摄影者,我始终坚持正能量,热爱祖国和人民,热爱习主席、毛主席和真正的共产党人!在世界与中国百年历史大变革中,宣传正能量与爱国主义,抵制反党反社会主义、西方和平演变的宣传与思想。</div><div><br><div> 在父亲爱读书的影响下,女儿从小热爱读书和学习,赴法国留学获得优异成绩,现在北京工作,为大学副教授。<br><br> 父亲的身体在同龄人中那是佼佼者,他在90岁以前是不拄拐杖的,上人行天桥一步两个台阶!<br> 母亲去世以后,我和老伴尽量陪着父亲散心,去西安周边游,比如,仙都楼观台,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等。父亲一直想去西岳华山,因他年龄实在太大,故始终没有成行。<br><br> 2016年春天,我陪父亲去西安著名历史名胜大雁塔,看《中国丝绸之路贝叶经传世展》。当年,唐玄奘法师历经千辛万苦从印度取经,带回长安的佛经,就记载在贝树叶子上,称为“贝叶经”。著名佛教经典《般诺波罗蜜多心经》,就是玄奘法师从印度取回的经典之一,经他亲自翻译后,镌刻在大雁塔南门照壁上。<br> 我问父亲:“是否上大雁塔?” 他坚决地说“上”。父亲不让我搀扶,自己登上了大雁塔最高层第7层,这一年父亲93岁高龄。</div></div></div> 2019年9月26日,大学副校长为第一批离休干部和老教授,颁发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制作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纪念章》。这是父亲(左起3)的最高荣誉和高光时刻! 2013年8月,母亲逝世前,最后一次与父亲和家人合影 2020年元旦,父亲生前最后一次与家人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