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直布罗陀海峡</p><p class="ql-block"> 位于欧洲伊比利亚半岛南端和非洲西北端之间,是沟通地中海与大西洋的海峡,亦是欧洲与非洲的分界线之一。</p><p class="ql-block">(欧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直布罗陀海峡和地中海)</p> <p class="ql-block"> 它位于西班牙最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摩洛哥之间。</p><p class="ql-block"> 全长约90千米,西宽东窄,西部最宽处43千米,东部最窄处13千米,最窄处在西班牙的马罗基角和摩洛哥的西雷斯角之间,宽仅13千米。</p><p class="ql-block"> 平均水深375米,西部入口处水深300米,东部有一深海区,水深1181米。</p> <p class="ql-block"> 直布罗陀海峡是连接大西洋和地中海的咽喉要道。</p><p class="ql-block"> 二战区间,英国首相丘吉尔调集舰队布防直布罗陀海峡,攻击在地中海的德军运输补给线,迫于英军强大的舰队和灵敏的声呐系统,德国的U型潜艇在直布罗陀海峡一直没有用武之地。</p><p class="ql-block"> 可是,1941年9月的一天傍晚,德军潜艇部队20艘潜艇,从直布罗陀海峡入口处悄悄潜到水下70至80米左右,然后关掉所有发动机,没有一点声音,英军的声呐监视系统完全没有反应。</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一早,这20艘德军潜艇竟然奇迹般地出现在地中海水域之中。</p><p class="ql-block"> 这还不算,这些德军潜艇竟然又神不知鬼不觉地回到了大西洋。</p><p class="ql-block"> 这难道是传说中的隐形飞碟吗?</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就不得不说直布罗陀海峡的洋流特征。</p><p class="ql-block"> 直布罗陀海峡是连接大西洋和地中海的狭窄水道。</p><p class="ql-block"> 地中海面积小,入注河流少之又少,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和河流注入量的总和,密度大,海面相对较低,又因为此地盛行西风和东风,所以在直布罗陀海峡形成了密度流。</p><p class="ql-block"> 即:在水面以下至400米,海水向东流,400米以下,海水向西流,这就形成了密度流。</p><p class="ql-block"> 就是说,在直布罗陀海峡,海面以下至400米以上,大西洋的水顺流注入地中海,而在400米以下,地中海的水顺流流入大西洋。</p> <p class="ql-block"> 德国的潜水艇在进(出)直布罗陀海峡时,关闭发动机,降至深海400米线上(下)区域,顺着洋流潜入(出)地中海,这样就躲避了盟军的侦察。</p><p class="ql-block"> 德军利用洋流躲避盟军设在直布罗陀海峡灵敏的声呐监测,多次进出地中海,使英法联军的海军遭受巨大的损失。</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大西洋的海水通过直不罗陀海峡流入地中海,维持地中海的水文平衡,如果没有大西洋的水注入,地中海恐怕会变成死海,后果不堪设想。</p><p class="ql-block"> 所以,直不罗陀海峡是“地中海的生命线”。</p> <p class="ql-block"> 轮船在经过直布罗陀海峡时,若向东进入地中海,就会顺水而船速加快;但若向西航行,就会因逆水而速度减慢。</p><p class="ql-block"> 地中海被欧洲、非洲、亚洲大陆环绕,进入大西洋的所有来自黑海和地中海周边国家的船只,都必须经过直不罗陀海峡。</p><p class="ql-block"> 进入21世纪以来,直布罗陀海峡成为世界上最繁忙的海上通道之一,从西北欧到印度洋和太平洋沿岸国家的船只,通常都会选择由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苏伊士运河和曼德海峡这条航线。从波斯湾运载石油的船只也会通过直布罗陀海峡运往西北欧各国。</p><p class="ql-block"> 所以,它也被誉为“西方的生命线”。</p> <p class="ql-block"> 鉴于直布罗陀海峡重要的咽喉住置,英国人控制了位于海峡东北角的直布罗陀角,西班牙控制了位于海峡东南角的休达角,两角相距23公里。</p><p class="ql-block"> 如今,直布罗陀海峡在军事上仍然扮演着重要角色:</p><p class="ql-block"> 它是美国海军第六舰队和北约各国海军进出地中海的关键通道。</p><p class="ql-block"> 也是俄罗斯黑海舰队进入大西洋的必经之路。因为被英国控制的直布罗陀角至西班牙控制的休达角之间有6海里公海,就算只有13公里宽的最窄处,也有1海里公海,所以,俄罗斯黑海舰队可以频繁穿越直布罗陀海峡,北约国家没有任何理由阻挡。</p><p class="ql-block"> 这些都无一不凸显出直布罗陀海峡的战略价值和地缘政治意义,其重要性不言而喻。</p><p class="ql-block"> 直布罗陀海峡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水文特征,使其成为全球航运和地缘政治的重要焦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2024年5月5日</p><p class="ql-block"> 我们来到了位于欧洲大陆最南端的塔里法港口,准备乘坐渡轮,穿越直布罗陀海峡,到达摩洛哥的丹吉尔,开启本次西葡摩三国17天之旅的最后一站——摩洛哥。</p> <p class="ql-block">走到欧洲的尽头塔里法</p><p class="ql-block"> 塔里法位于欧洲大陆最南端,也是西班牙最南边的一个小镇,它是直布罗陀海峡的门户。</p><p class="ql-block">站在港口</p><p class="ql-block"> 面向南方,左手地中海,右手大西洋,茫茫大海的对面,隐约的山峰就是另一个洲,非洲的摩洛哥了。</p><p class="ql-block"> 面向北方,仿佛伊比利亚半岛尽收眼底,往右边一看,金光灿烂的阳光海岸,可直通西班牙的另一座名城巴塞罗纳,再往左边一瞧,蜿蜒曲折的光线海岸,如镶嵌在伊比利亚半岛上一条银光闪闪的锦带,一直通向罗卡角。</p><p class="ql-block"> 似乎整个半岛都揽入怀抱中。</p> <p class="ql-block"> 港口周围矗立着的老城墙依然巍峨耸立,大大小小的炮台、枪台以及城墙上依稀可见的炮眼枪眼,仿佛在向每一个来到它面前的人诉说着前世过往。</p><p class="ql-block"> 1000多年前,北非的摩尔人就是从这里登陆欧洲,占领并统治了伊比利亚半岛。</p><p class="ql-block"> “直布罗陀”一词源于阿拉伯语,意即“塔里克之山”。公元711年,摩尔人首领塔里克·伊本·扎伊德率部跨过海峡,占领了半岛,并以他的名字命了名。</p> <p class="ql-block"> 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塔里法长期作为军事要地存在。</p><p class="ql-block"> 但我今天看到的,却是和平安宁的小镇,平静有序的港口,以及生活幸福安逸的人们。</p><p class="ql-block"> 那些风雨飘摇的往事,似乎被尘封在时间的长河之中,只有那古老的城墙,见证着历史的印迹。</p> <p class="ql-block"> 启航了,塔里法小镇离我越来越远。</p><p class="ql-block"> 永远矗立在海里纹丝不动的雕像也渐行渐远,模糊不清。</p><p class="ql-block"> 而那个欧陆“南极”标志的建筑,位于东南角的马罗基角(塔里法角)、建造于19世纪下半叶的塔里法灯塔,也渐渐消失了。</p><p class="ql-block"> 离开西班牙,这一别,许是永别,因为,我们远隔万水千山,来一趟太不容易了,愿我们在回忆中常见,再见!</p><p class="ql-block">(照片太多,摩洛哥的照片是最近拍的,先整理出来,就先写摩洛哥。)</p> <p class="ql-block"> 渡轮载着我们飞驰海面,就如一头白色的鲸,在湛蓝色的大海中掠过。</p><p class="ql-block"> 身后掀起一条弯曲婀娜的波浪,洁白无瑕,似蔚蓝的天空吐出一团团洁白的棉花,又如那飘飘然的皑皑白雪。</p><p class="ql-block"> 似乎是巨鲸洁白柔软的尾翼,自由地、没有任何顾忌和束缚地,在宽阔无际的大海上,划出一条多姿绰约的行迹。</p> <p class="ql-block"> 甲板上这对情侣,是西班牙人还是摩洛哥人,或是西班牙和摩洛哥共同的人?</p><p class="ql-block"> 脚下的海水,是大西洋的水,还是地中海的水,或是大西洋和地中海共同的水?</p><p class="ql-block"> 大西洋的水从400米以上由西向东流注地中海,然后又从400米以下由东向西回到大西洋,出去时姓大西洋,名水,回来时虽然也这么称呼,但却不是原来的水了,它渗进了新的元素,增添了更多的成分,将各种不同的元素和成分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个崭新的、生气勃勃的、具有顽强生命力的海水,从而使得地中海充满生机,欣欣向荣。</p> <p class="ql-block"> 这对应该是西班牙人。</p><p class="ql-block"> 他们很热情,大方地摆出姿势,让我拍照,并邀请我与他们共同欣赏海面上来来往往的船只。</p> <p class="ql-block"> 而我们却看不到,在我们的脚下,看似平静的海面,其海底却是另一番热闹非凡的景象。</p><p class="ql-block"> 那些由西向东,再由东向西鱼贯雁行的潜艇,有黑色的、白色的或是红色的!是英国的、德国的、或是美国的?</p><p class="ql-block"> 也许在深海的某一处,还漂留有沉落的商船战船的遗骸。</p><p class="ql-block"> 或许深海中的某种生物,正是由于依靠人类送去的食物而生存进化成现在漂亮的样子。</p><p class="ql-block"> 那是另一个世界,一个神秘的海底世界!</p> <p class="ql-block">船舱里的乘客</p><p class="ql-block">上图:排队等签章</p><p class="ql-block">下图:小姑娘和奶奶</p> <p class="ql-block">在这海天一蓝的底色中</p><p class="ql-block">我也留下一个身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一个多小时后,见到海岸隐约出现在眼前,我们终于从欧洲的“南极”,越过直布罗陀海峡,来到北非的摩洛哥的西北角丹吉尔。</p><p class="ql-block"> 最下面这艘船就是我们乘坐的渡轮。</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踏上北非摩洛哥的土地,第一眼看到的是站在高塔下迎接我们的当地导游、福建帅哥林导。</p> <p class="ql-block">丹吉尔</p><p class="ql-block"> 摩洛哥北部古城、海港,丹吉尔省省会,全国最大旅游中心,人口约31万。</p><p class="ql-block"> 位于直布罗陀海峡的丹吉尔湾口,距亚欧大陆仅13到15公里,坐落在世界交通的十字路口。</p> <p class="ql-block"> 美丽的神话传说,这座城市是海王星的儿子安吉建立的,城市的名称本来叫“安吉”,后来逐渐演变成“丹吉尔”。 </p><p class="ql-block"> 其实这座古城是公元前6世纪由腓尼基人所建造,被称为丁吉斯,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当时的丹吉尔是腓尼基人的重要贸易站。</p><p class="ql-block"> 东进地中海和西出大西洋的船只,都要从这里经过或停泊,大西洋东岸南来北往的船只,也要在这里调整航向,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p> <p class="ql-block">大索科广场</p><p class="ql-block"> 站在广场上方的瞭望台上,极目远眺,一幅蓝色的画卷映入眼帘。</p><p class="ql-block"> 繁忙的码头上,以蓝白色为主色调的大小船只星罗棋布,密密麻麻的桅杆像是要冲到天上去摘一朵洁白的云朵戴头上,好与岸上亭亭玉立的棕榈树媲美。穿一身白袍的高塔像是一位天神伫立于岸边,守护着这里的一切。</p> <p class="ql-block"> 古城墙的后面,以白色为基调的建筑群直冲云霄,重峦叠嶂,只不过这峦的底部是土黄色的,以上是白色的。</p> <p class="ql-block"> 在峦的前面,站着一位风尘仆仆的东方之女,没有旅途的疲惫,却是心情愉悦,笑容满面。</p> <p class="ql-block">老城建筑集锦</p> <p class="ql-block">老城街巷市井</p> <p class="ql-block">丹吉尔海滨</p><p class="ql-block"> 丹吉尔城建在一个海滨上坡上,站在这里,面向大海,右手指向地中海,左手指向大西洋。</p> <p class="ql-block"> 蔚蓝色的大海与同样是蔚蓝色的天空连在一起,几乎没有分界线,海水深邃,长天辽阔,天水相连,海天一色。</p> <p class="ql-block"> 黄沙悠闲地躺在岸边,似乎在闭目养神,等待下一波张着洁白的大嘴巴子,呼啸着扑上来的海浪的拥抱。</p> <p class="ql-block"> 规规矩矩停在岸边的小车,不声不响,似乎在聆听海的交响曲。</p><p class="ql-block"> 由这些小车里走出来的人,直奔向海,似乎想要亲自摸一摸海水是冷是热,是软或是硬,去尝一尝它的味道是甜是苦,是淡或是咸。</p> <p class="ql-block">斯帕特尔海角灯塔</p><p class="ql-block"> 面对辽阔浩茫的大西洋,高耸的塔身,隔很远能清晰可见。</p><p class="ql-block"> 黑夜里,塔顶灯光透亮,来往船只据此调整航向,指路灯,永不迷失方向。</p><p class="ql-block"> 当然要以灯塔为背景拍照留念了。</p> <p class="ql-block"> 最为精彩的是,在这里邂逅一群摩洛哥美女,这是我一生中第一次见到这么多的阿拉伯美女。</p> <p class="ql-block"> 我主动与她们打招呼,当然是用普通话加手势和表情,给她们拍照,她们听懂了。</p> <p class="ql-block"> 短暂的互动,她们由开始的羞答扭捏,到完全放开,摆出好看的姿势、露出灿烂的笑容,允许我为她们拍照。</p> <p class="ql-block">这可是</p><p class="ql-block">倾国倾城之美啊!</p> <p class="ql-block">非洲洞(大力神洞)</p><p class="ql-block"> 从丹吉尔港口沿着大西洋往南约25公里的海边,矗立着一处怪石嶙峋的陡壁悬崖,漆黑的岩石之中,有一天然的洞穴,顺着较为狭窄的洞口往里走,洞穴越来越宽,再走一段,见前面有光束射进来,迎着光束再往前走,这才看清楚,光是由一个洞囗射进来的。</p> <p class="ql-block"> 再往前走几步,强烈的光束射得睁不开眼睛。</p><p class="ql-block"> 闭上眼睛停了一会,再睁开时,一幅地图挂在眼前,那是一幅非洲版图啊,就连最右下角的马达加斯加岛都清晰可见,而我现在,不就站在地图的左上方吗?</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非洲洞”,好神奇哦!</p><p class="ql-block"> 这可没有任何的人工雕凿,是由于岩壁经过了海浪多年的冲刷,岩壁沙洞坍塌形成了的洞穴,完全是由海水在岩石上雕凿而成的非洲版图。</p> <p class="ql-block"> 从这个角度看,怎么越看越像一个坐在岩石上的男人,他弓着的背上驼着沉重的岩石,一双脚踩在海水里,双手放在膝盖上。</p><p class="ql-block"> 他努力地把眼睛抬起来,向广阔的大海望去,却见眼里闪烁着星星般的亮光,鲜活而灵动,像是坚毅之光,自信之光,希望之光,生命之光。</p> <p class="ql-block">这不就是传说中的大力神吗?</p><p class="ql-block"> 他为了使地中海与大西洋连通,伸手劈开了直布罗陀山,形成了一道海峡。</p><p class="ql-block"> 然而,正是因为大力神这种违背了宙斯的做法,也让他受到了永远要举着重物的刑罚。</p><p class="ql-block"> 难怪这个洞又称为“大力神洞”。</p> <p class="ql-block"> 从这个洞往外望,大西洋的海水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银光点点,犹如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碎银子,难道预示着打开非洲之窗,世界一片银光?</p> <p class="ql-block">这是小林导游</p><p class="ql-block">为我们拍的剪影照。</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在</p><p class="ql-block">酒店的阳台上拍的</p><p class="ql-block">小镇风光</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一早,我们离开了丹吉尔,向舍夫沙万出发,早上游览舍夫沙万,下午在去往梅克内斯的路上,参观了沃里比利斯遗址。</p><p class="ql-block"> 一路上风景如画。</p><p class="ql-block"> 蓝天下,阡陌纵横,正在返青的麦苗青翠欲滴,拨节期的麦苗在微风中摇曳,而那片金黄色的、应该是成熟期的麦子了。</p><p class="ql-block"> 放眼望去,犹如覆盖在连棉起伏的大地上的一块色彩斑斓的波斯地毯。</p><p class="ql-block"> 毯子向急驰的大巴车铺天盖地地盖过来,还没等你回过神来,又盖过来一块,如痴如梦!</p> <p class="ql-block">沃里比利斯遗址</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座部分出土的罗马古城,位于摩洛哥非斯和拉巴特之间的梅克内斯以北约30公里处。</p><p class="ql-block"> 沃里比利斯被称为“法老的宫殿”,据说这座城市是摩西时代的埃及法老兴建的。</p> <p class="ql-block"> 沃里比利斯是年代久远的古罗马废墟。</p><p class="ql-block"> 公元40年,沃里比利斯被罗马人占领。</p><p class="ql-block"> 公元1世纪,古罗马人在此地建立了定居点,并逐渐发展成为古罗马帝国在非洲当地的中心行政城市之一,负责生产并向古罗马帝国输出粮食。</p><p class="ql-block"> 这里曾经是一座繁华的城市,整个城市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 公元3世纪,沃里比利斯被柏柏尔人统治,后来又被阿拉伯人征服。1755年,沃里比利斯在大地震中毁灭。</p> <p class="ql-block"> 1874年,考古学家发现了沃里比利斯遗址。</p><p class="ql-block"> 1915年,这里开始大规模的发掘。</p> <p class="ql-block"> 沃里比利斯的凯旋门建于公元217年,中心广场与“巴西利卡”的一边相连。</p><p class="ql-block"> “巴西利卡”是一种建有柱廊的建筑,是法庭开庭的地方。也是举行商业会议的场所,下雨时还可以让人们避雨。</p> <p class="ql-block"> 沃里比利斯的建筑多种多样,其中有俄耳甫斯的房子,艾弗伯斯带柱廊的房子,维纳斯随从的房子,高利尔那斯的浴室等。</p> <p class="ql-block"> 罗马人在公元3世纪非洲地区失去立足之地后,没有放弃沃里比利斯。继续保持了几个世纪,直到公元7世纪晚期阿拉伯人征服北非后才被取代。</p><p class="ql-block"> 此后,人们又在沃里比利斯生活了1000多年。1755年,沃吕比利斯在大地震中毁灭,沃里比利斯初次遭到遗弃。</p><p class="ql-block"> (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