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德县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旅游开发探究

静夜思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b>隆德县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旅游开发探究</b></font></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杨七斤</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指出:“中华民族又是一个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优秀的历史遗产的民族。” [1]人类社会在不断演进发展过程中,留下很多宝贵的物质和精神遗产。红色文化遗产是指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这 28 年的历史阶段内的重要革命纪念地、纪念馆、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红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红色文化发展好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发展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就增强了。<br> 隆德,是一块有着红色印记的土地,1935年8月17日,红二十五军长征途经隆德,攻克隆德县城;1935年10月7日,毛泽东、张闻天等率领中央红军长征进入隆德县境,沿隆德县观庄乡野鸡岘小水沟翻越六盘山。1936年10月16日,红一方面军之一部从单家集一带到隆德县温堡乡的杜家川,迎接红二方面军北上。1937年4月底,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徐向前途经隆德,翻越六盘山到平凉。1946年9月,王震率领三五九旅回边区,途经隆德。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将革命征程的足迹留在了隆德大地。<br><h1> <font color="#ff8a00"><b>一、红色文化遗产资源及特点</b></font></h1> 在隆德这片厚重的热土上,留下的红色文化遗产较为丰富。隆德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调查,不可动文物名录中有隆德县上梁乡李家沟革命旧址、隆德县好水乡红星村好水中学革命旧址、隆德县好水乡三星村革命旧址,隆德县博物馆收藏有红二十五军途经隆德夜宿好水川时留在好水乡王三道村(今三星村)的竹碗套和铜油灯;隆德县温堡乡杨坡村村史馆收藏有红一、二方面军途经温堡乡杜家川一带时留下的马鞍、马镫、水壶;隆德县凤岭乡齐岔村上梁老街李家沟中共地下党活动地纪念展馆收藏有地下党甘肃工委特派员陈添祥留下的很多物品;在好水乡张银、蔡家湾等村民间百姓家中藏有红二十五军途经隆德时留下的钱币、铜壶等。<br></div> <h3> 隆德境内丰富而珍贵的革命遗迹、旧址和纪念馆主要有:<br>  <font color="#39b54a"><b>1、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 </b></font><br> 位于隆德县城关镇峰台社区东部六盘山上,距县城9.5千米,始建于1986年,原名六盘山长征纪念亭,2005年纪念亭改扩建为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2013年扩建为“六盘山红军长征景区”。主要建筑包括:长征纪念馆、纪念碑、纪念广场、纪念亭、吟诗台;2.5千米红军小道,15处重大事件微缩景观;杨家店文化广场、游客服务中心等。是首批全国100个经典红色旅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2016年6月1日,中央国家机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授牌仪式在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举行。<br></h3><h3> <b><font color="#39b54a">2、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碑 </font></b></h3> 位于隆德县城关镇东部,在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顶部4900平方米的平台上。高26.8米,长18米,宽4.5米,正面镶嵌有江泽民同志题写的"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碑"10个镏金大字,东西两侧分别镶嵌着毛泽东主席著名诗篇的长征诗篇《七律·长征》和《清平乐·六盘山》手写体。碑体呈长方体,巍峨庄严,独秀山巅。<br><h3> <b><font color="#39b54a"> 3、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广场 </font></b></h3> 位于六盘山长征纪念馆正前方。占地10000平方米,门口两组群雕再现当年回汉人民喜迎红军和红军翻越六盘山的壮观场面。纪念广场的壁墙由三面红军军旗组成,高12米,长60米,上面镌刻着江泽民题写的"长征精神永放光芒"八个大字。<br><h3> <b><font color="#39b54a">4、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亭 </font></b></h3> 位于隆德县城关镇东部,在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北面的山峰上。2005年自治区政府为纪念红军长征翻越六盘山暨长征胜利70周年而建。长征纪念亭呈红,黄、蓝三色,亭子匾额上刻着胡耀邦同志题写的“长征纪念亭”五个大字。纪念亭原址位于现长征纪念馆位置。1986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建立,此亭整体建筑由台阶、花坛、碑亭三部分组成,总高42米,台阶159级,花坛呈椭圆形。植松柏花卉。碑亭建于八角形台墀上,正前方为毛主席率领中央工农红军翻越六盘山的浮雕石壁。亭檐镶嵌胡耀邦题“长征纪念亭”汉白玉匾额。亭中矗立洛阳大青石碑,石碑正面镌刻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手迹,背面镌刻六盘山纪念碑碑文。<br><h3><b><font color="#39b54a"> 5、大水沟红军长征旧道</font></b></h3> 位于隆德县好水乡水磨村东,山沟源于六盘山脉,为好水河源头,呈东西走向,沟内有车马道直通山巅,是明清时人们翻越六盘山趋于瓦亭的古道,长约5千米。1935年8月18日凌晨6时许,红二十五军主力部队在政委吴焕先、军长程子华率领下,从好水乡红土路伏龙寺出发,经张银家、水磨、蔡家湾,沿大水沟翻越六盘山。<br><h3><b><font color="#39b54a"> 6、小水沟红军长征旧道 </font></b></h3> 位于隆德县观庄乡姚套村野鸡岘东,南临大水沟,北靠直沟,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山沟,沟内有车马道直通山巅,是明清时人们翻越六盘山东趋瓦亭西去青石嘴的古道,长约4千米。1935年10月7日,毛泽东、张闻天等率中央红军从张易镇毛家庄子出发,沿山道路南行20余里,进入隆德县境,转进山沟,沿小水沟东进登上六盘山,饱览六盘雄姿后,构思出了气壮山河的著名诗篇《清平乐·六盘山》。并在山顶指挥了青石嘴战斗。<br><h3><b><font color="#39b54a"> 7、好水伏龙寺红二十五军长征旧址</font></b></h3> 位于隆德县好水乡红星村西侧,好水中心小学院内。占地面积29410平方米。1935年红二十五军3000余人,在军长程子华、副军长徐海东,政委吴焕先率领下,于1935年8月15日进入隆德县兴隆镇(今属西吉县)一带休整。8月17日,红二十五军大部队从兴隆镇、单家集出发,沿好水川东进,进入红土路村(今好水红星村)。红二十五军军部就设在伏龙寺(今好水中心小学)。当天12时许,红军在北象山与敌接火,下午2时许,红军攻克隆德县城。黄昏时,攻城部队撤回红土路村。深夜1时许,先头部队翻越六盘山。第二天早晨6时许,大部队在好水伏龙寺集结后,翻越六盘山东进。<br><h3><b><font color="#39b54a"> 8、三星村革命旧址 </font></b></h3> 位于隆德县好水乡三星村第七村民小组。1935年红二十五军及红一方面军长征时途经隆德地区,有部分红军部队在好水乡三星村村民家住宿,宣传北上抗日主张,并遗留竹碗套一个,铜油灯一件。<br><h3><b><font color="#39b54a"> 9、北象山红军战斗旧址</font></b></h3> 位于隆德县城北面的北象山烽火台以东。1935年8月17日红二十五军攻打隆德县城时,先头部队从王辛家塆迂回至北象山顶,当天12时许,红军与北象山守敌接火,红军以一个排的兵力冲锋,国民党军队听到枪声即溃逃入城。红军占据北象山,架起机枪掩护部队从北墙攻城。<br><h3></h3><h3><b><font color="#39b54a"> 10、杜家川红军住宿窑洞</font></b></h3> 位于隆德县温堡乡杜川村。1936年5月14日,中共中央在延川县太相寺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总结东征,部署西征。会议决定继续贯彻“以发展求巩固”的战略方针,组织西方野战军,向国民党军队兵力薄弱的陕甘宁边界地区进攻,进行西征战役。10月16日,红一方面军之一部从单家集到温堡乡杜家川一带,迎接红二方面军北上,晚上红军战士住宿在村头的两口窑洞中。17日凌晨,红军战士从隆德温堡乡杜家川岀发,向兴隆镇转移。<br><h3><b><font color="#39b54a"> 11、神林辛坪红军亭</font></b></h3> 位于隆德县神林乡辛坪村北山沟,建于2012年。亭子高4米,建于八角形台墀上,基座、亭身为大理石材质构造,雕镂工致,造型优美。1935年红军长征时途经隆德地区,有红军部队曾在神林阎家庄子、辛坪村北边山沟塬梁一带出没,警戒西兰公路。17岁的神林青年李友禄曾给红军带路,随军入陕,参加革命,晚年回乡居住,被人亲切地称为“老红军”。为铭记红军功绩,神林山庄依托红军走过的山沟,建造红军亭景点。<br><h3><b><font color="#39b54a"> 12、李家沟地下组织革命旧址</font></b></h3> 位于隆德县凤岭乡(原上梁乡)李家沟村。面积约为500000平方米。1945年9月,中共甘肃工委决定,派陈添祥以特派员身份到敌占区开展地下工作,发动群众,为迎接全国解放做准备。9月底,陈添祥来到隆德县城,经朋友介绍来到原上梁乡李家沟村,住在一个穷朋友黄有录家里。以此为落脚点,走乡串户,开展工作,发展地下党员,开展抗兵抗粮斗争。李家沟是隆德县最早的地下党组织活动的地方。这里四面环山,交通极为不便,不容易引起敌人注意,党组织正是利用偏僻的有利条件,组织敌后运动。由于当时中共甘肃工委决定,地下党只能单线联系,不能发生横向关系,因此没有建立党的支部。<br><h3><b><font color="#39b54a"> 13、北象山烈士陵园</font></b></h3> 位于隆德县城北面的北象山上。为缅怀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1980年隆德县人民政府在“象”额之处建成北象山烈士陵园。占地面积10000.5平方米。园内遍植松柏,环境清幽。在这里长眠着老红军战士李友录。每年清明节,大批学生、群众来这里扫墓,敬献花篮,寄托哀思。<br> 隆德红色旅游资源具有显著的特点:第一,有较为丰富的资源。既有革命遗迹,又有战斗旧址。分布较为集中,主要集中在六盘山景区及其附近地区。第二,有较为鲜明的特色。拥有“杨家店红色美丽村庄”、“六盘山景区”红色旅游品牌。第三,有较大的开发潜力。隆德红色旅游资源集中表现在红色文化、历史文化、绿色生态、自然风情的有机结合,形成有一定影响力、吸引力和开发潜力的综合旅游。六盘山景区,既是隆德旅游资源构成的一大特色,又是隆德旅游资源开发的一大优势。隆德县位于六盘山西麓,地处西安、兰州、银川交界的中心地带,是陕甘宁三省区交通衢口,青兰高速、312国道穿越县境,交通优势明显。隆德县有7个村入选国家级传统村落名录,村落保留了淳朴的民风民俗和民间古建筑。隆德县自然风光优美,人文环境良好,文化底蕴深厚。这些都成为吸引广大游客的亮点。 <h1><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二、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旅游开发的现状及存在问题</b></h1><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一)、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旅游开发的现状</b></p><p class="ql-block"> 隆德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可以分为已保护利用、保护利用不完善和完全没有保护利用三种情况。</p><p class="ql-block"> 已保护利用的红色遗产资源有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碑、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广场、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亭、北象山烈士陵园、李家沟中共地下党活动地纪念展馆;保护不完善的有好水伏龙寺红二十五军长征旧址、李家沟地下组织革命旧址、神林辛坪红军亭、红二十五军留下的竹碗套和铜油灯、红军留下的马鞍、马镫、水壶。完全没有保护利用的有大水沟红军长征旧道、小水沟红军长征旧道、三星村革命旧址、北象山红军战斗旧址、杜家川红军住宿窑洞、散落民间的红二十五军留下的钱币、铜壶等。</p><p class="ql-block"> 2019年7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其中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以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中央红军)长征线路为主,兼顾红二、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长征线路。宁夏入选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范围。六盘山长征纪念馆是首批全国100个经典红色旅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2016年6月1日,中央国家机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授牌仪式在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举行。隆德县委、政府对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大力发展红色旅游高度重视。隆德县和固原市旅游部门依托丰富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在杨家店村打造以六盘山红色旅游、生态旅游为主要内容的民俗文化旅游和乡村休闲旅游,进一步建设红色美丽村庄,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p><p class="ql-block"> 红色资源是艰辛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隆德县把红色文化遗产作为宣传革命历史、弘扬革命传统、振奋民众精神的重要载体。开发了上梁老街、杨家店红色美丽村等富有革命教育意义和革命纪念意义的优秀红色旅游景点。在思想教育方面,隆德县政协组织编撰出版了《红二十五军在隆德》,隆德县教育局在好水中心小学布置了红二十五军长征途经隆德纪念展室,县政协与凤岭乡共同谋划,在凤岭乡齐岔村上梁老街建成李家沟中共地下党活动地纪念展馆。</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二)存在的问题</b></p><p class="ql-block"> 从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旅游开发的实际情况看,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要兼顾,资源所有权与经营权最好分离,确定挖掘开发特色资源的层次、重点和方式等,都是隆德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旅游开发面临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第一,红色资源的保护利用认识不够。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翻越六盘山的路线,当时部队分为右路一纵队和左路二、三纵队翻越六盘山,关于毛泽东等中央领导率领红军陕甘支队右路一纵队翻越六盘山的确切路线有几种说法。1976年8月,当年毛泽东的警卫员陈昌奉指认了毛泽东翻越六盘山的具体路线。陈昌奉指定毛泽东等中央领导率领右路一纵队,从张易堡毛家庄子出发,原打算从西兰大道走过去,因为敌情,就沿山道南行进入隆德县境,经小水沟翻过了六盘山。陈昌奉指定了毛泽东翻越六盘山路线后,国家、宁夏、固原公开出版的党史书籍、刊物以及文史书籍、刊物都采用了此说法,从此没有了争议。当时就应该在小水沟沟口树立一个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翻越六盘山的标志碑,但是直到现在,小水沟没有任何标明毛泽东从此沟古道翻越六盘山的标识,以致于现在固原的一些党史研究者又提出争议,提出当年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是从固原莲花沟、石窑沟等山谷夜翻六盘山的。固原同志的争议是基于近年来国家重视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和红色旅游发展,他们看到了红色资源对旅游开发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 第二,红色资源的保护利用与旅游开发权限不明,监管不力。红色文化遗产所在的乡镇、村组、部门单位,所有权与经营权权限不明确,如大水沟红军长征旧道、小水沟红军长征旧道、北象山红军战斗旧址没有标识,是文物部门按照文物普查后确立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碑,还是由文化旅游部门树立旅游标志碑,或者由被管辖的六盘山森林管理部门树立标志碑;如三星村革命旧址、杜家川红军住宿窑洞没有标识,是文物部门按照文物普查后确立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碑,还是由文化旅游部门树立旅游标志碑,或者由所在的三星村、杜川村树立标志碑,或者被管辖的好水乡、温堡乡树立标志碑。由于权限不明确,导致现在的结果是至今无标志碑。如果不能保护,就更谈不上利用和开发。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缺乏合理的规划与科学的管理。一些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采取的措施仅仅只是依照上级有关文件的规定,确立该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地位,之后,因经费问题便无人问津。如好水中学革命旧址、李家沟革命旧址、三星村革命旧址,2012年,隆德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调查编入不可动文物名录,而李家沟革命旧址、三星村革命旧址至今没有标志碑;好水中学革命旧址直到2021年,县教育体育局在好水中心小学(原好水中学)门口立了一块刻有“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军部遗址”的石牌,利用校园内一间教室简单布置了“红二十五军在隆德”展室。由于红色资源的保护利用与旅游开发权限不明,监管不力,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处于尴尬境地,致使其教育价值大大降低。</p><p class="ql-block"> 第三,全域旅游整体规划不到位。尽管县政府对红色旅游的开发十分重视,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县财政能力有限,只能争取国家发展红色旅游、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专项资金,这些资金主要流向那些影响力大的红色资源的保护利用与旅游开发,如大水沟红军长征旧道、小水沟红军长征旧道、三星村革命旧址、杜家川红军住宿窑洞等这些散落于边远山区和村落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发难度大,并没有被纳入全域旅游规划范围,没有形成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红色文化遗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没有得到开发。</p><p class="ql-block"> 第四,红色旅游资源开发配套建设滞后。隆德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大多是革命旧址、革命遗迹等,对这些红色革命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展示的方式多为纪念馆、纪念碑、展室、展馆等,游客只是看看而已,这种单一、雷同的展示方式,缺乏游客的参与性与互动性。没有精准展示不同旧址、遗迹的文化内涵,特色不突出,不能吸引游客。</p> <h1><b><font color="#ff8a00">  三、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旅游开发的对策思考</font></b><br> 针对以上现状及问题,在发展全域旅游战略中,如何让隆德红色文化遗产得以全面保护利用,是红色文化遗产在旅游开发中发挥巨大作用,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br> 第一,提高思想认识,正确处理保护利用与旅游开发关系,做到保护与开发并重。隆德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与旅游开发,必须坚持和贯彻《2016-202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等法规或文件精神,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理清思路,加强外在形式上的保护。首先在各革命遗址、遗迹所在地设立醒目标志碑,将遗址、遗迹名称、发生时间、历史由来简介以及负责保护的单位名称、保护时间都镌刻在标志碑上面,如大水沟、小水沟红军长征旧道,在沟口处立标志碑,在隆德至固原旅游环线公路经过两沟口处树立高大醒目的标识牌加以保护。其次,借助法律保护手段,制定有针对性、可操作的法律规章制度,对各种损坏红色文化遗产行为进行惩处,并广泛宣传,提高群众对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提高群众对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旅游开发的思想认识。<br> 第二,明确责任,加强监管。全县红色文化遗产要由文物部门普查认定,文化旅游部门实施保护利用。如果政府经费有限,可以选择让企业、公司投资旅游开发。在开发利用过程中要考虑资源特色和社会影响,把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发展乡村红色旅游、生态红色旅游,打造历史名村、名镇和传统村落,利用红色资源进行乡村文化建设,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和红色革命精神,带动乡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br> 第三,科学合理整体规划,加强保护,合理开发。把边远山区和乡村的红色文化资源纳入全域旅游的范围,利用现代的科技手段,对于有较大教育影响力的革命遗址、遗迹,要优先进行保护、利用、开发。如红二十五军长征途经隆德,模范执行抗日民族政策,攻打北象山,攻克隆德城,开仓放粮,赈济百姓,镇压土豪劣绅。红二十五军把红色基因与精神带到了六盘山,播撒在了隆德大地,孕育出今天提倡的六盘山精神,即“不到长城非好汉”,其内涵就是“团结奋进、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勇攀高峰”。红二十五军长征途经隆德只有四天三夜,虽然时间短,但留给隆德人民的红色基因与精神影响深远。应该着眼强化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功能,积极创造条件筹建“红二十五军长征在隆德纪念馆”;在大水沟、小水沟开发修建红军长征翻越六盘山古道;在北象山开发修建战斗场景。使之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保护、确认和妥善保管红色文化资源的实物、资料。采取有效措施,抢救散落民间的珍贵的实物和资料,在县博物馆设红色文物展厅专门收藏,防止流失。要运用文字、影像、数字化多媒体等各种方式,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真实的记录,编写名录,建立档案和数据库。<br> 第四,加强红色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构建红色的旅游资源体系。在纪念馆、纪念碑、展室、展馆等旅游场所,配套修建一些游客体验场景,设置一些制作红色旅游产品的材料,让游客参与到制作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既可以使红色资源的存史、育人功能永葆活力,又可以充分激发红色旅游市场潜质,活跃和带动隆德经济发展,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br> <font color="#39b54a">参考文献</font><br> [1]《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北京</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