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吕氏宗祠位于永州市冷水滩区普里桥镇岐山村(现名为吕氏文化中心吕旃蒙将军纪念馆),始建于清道光六年(1826年),因拥有高达三层的四角攒山顶戏台和四座悬空楼阁而备受世人瞩目。建筑体量甚大,分别建有正屋两座、横屋四栋、后复建三层戏台一座、女看台两栋及周围院墙,配成巨观。主堂以敬祀先祖神明,横屋以仿古家族遗制,内设崇文书院和国民完小。为子弟习诵之所。先后走出了如吕必缨、吕旃蒙、吕一德、吕慎等爱国将领和一批批有识爱国之士。近200年历史证明,这里既是吕氏族人寻根拜祖的殿堂,又是后人识文练武、农耕传统文化的交流中心,更是当今新时代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抗日时期,还成为吕振羽、钱钟书、贺渌汀等一批中国著名文化人士过往进行革命活动的临时下塌之地。得益于族人持之以恒的细心呵护,吕氏宗祠古建筑完整性一直保持到了1972年。可惜,在文化大革命的1973年,该祠毁于造反派的极左运动,在“破四旧”的声势中,以拆旧祠建红校的名义,将青砖、浮雕基石、灰瓦和主要木料挪用别处,无数传统手工木制雕件,如雕龙画风“八仙过海”巨型屏风、楠木盈联,板壁、镂空门窗则付之一炬,尽被烧毁!</b></p><p class="ql-block"><b> 时至2012年,有感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成为中国文化自信的标识,在族人中的企业精英及“五老”乡贤的带动和启发下,凝聚群族共同捐资一千二百万元,报经区人民政府批准,专业古建筑设计师设计、施工。在原祠遗存砖石基础上复建今日之永州岐山吕氏宗祠,占地11亩,建筑面积近3000平米,主戏台高19米,两正殿六厢房,迴廊接串相连。外观青墙黛瓦、古色古香,亭台楼阁、画栋雕梁,美仑美奂、蔚然壮观。内主设抗日英烈吕旃蒙将军纪念馆,农家书屋,由湖南省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局捐赠。作用于青少年红色爱国主义基因传承和居民文化科技教育普及,推动基层政权的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发展地方经济。</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公告</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建村〔2014〕61号</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住房城乡建设厅(建委,北京市农委)、文化厅(局)、文物局、财政厅(局):</b></p><p class="ql-block"><b> 传统村落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生产生活智慧、文化艺术结晶和民族地域特色,维系着中华文明的根,寄托着中华各族儿女的乡愁。但是,近一个时期以来,传统村落遭到破坏的状况日益严峻,加强传统村落保护迫在眉睫。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保护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加大传统村落保护力度,现提出以下意见:</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浩浩潇湘犹似练,九曲迂回宛如龙。</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禾生垄上添新叶,泉响四明映老松。</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古韵悠悠村舍美,宗祠赫赫祖灵浓。</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将军馆内存英气,名留青史万年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主要目标</b></p><p class="ql-block">(<b>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精神,遵循科学规划、整体保护、传承发展、注重民生、稳步推进、重在管理的方针,加强传统村落保护,改善人居环境,实现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b></p><p class="ql-block"><b>(二)基本原则。坚持因地制宜,防止千篇一律;坚持规划先行,禁止无序建设;坚持保护优先,禁止过度开发;坚持民生为本,反对形式主义;坚持精工细作,严防粗制滥造;坚持民主决策,避免大包大揽。</b></p><p class="ql-block"><b>(三)主要目标。通过中央、地方、村民和社会的共同努力,用3年时间,使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以下简称中国传统村落)文化遗产得到基本保护,具备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基本的防灾安全保障、基本的保护管理机制,逐步增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综合能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主要任务</b></p><p class="ql-block"><b>(一)保护文化遗产。保护村落的传统选址、格局、风貌以及自然和田园景观等整体空间形态与环境。全面保护文物古迹、历史建筑、传统民居等传统建筑,重点修复传统建筑集中连片区。保护古路桥涵垣、古井塘树藤等历史环境要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与其相关的实物和场所。</b></p><p class="ql-block"><b>(二)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环境。整治和完善村内道路、供水、垃圾和污水治理等基础设施。完善消防、防灾避险等必要的安全设施。整治文化遗产周边、公共场地、河塘沟渠等公共环境。</b></p><p class="ql-block"><b>(三)合理利用文化遗产。挖掘社会、情感价值,延续和拓展使用功能。挖掘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开展研究和教育实践活动。挖掘经济价值,发展传统特色产业和旅游。</b></p><p class="ql-block"><b>(四)建立保护管理机制。建立健全法律法规,落实责任义务,制定保护发展规划,出台支持政策,鼓励村民和公众参与,建立档案和信息管理系统,实施预警和退出机制。</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新祠堂!新思想!新使命!</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保护措施</span></p><p class="ql-block"><b>(一)完善名录。继续开展补充调查,摸清传统村落底数,抓紧将有重要价值的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做好村落文化遗产详细调查,按照“一村一档”要求建立中国传统村落档案。统一设置中国传统村落的保护标志,实行挂牌保护。</b></p><p class="ql-block"><b>(二)制定保护发展规划。各地要按照《城乡规划法》以及《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编制基本要求》(建村〔2013〕130号)抓紧编制和审批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规划审批前应通过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以下简称四部局)组织的技术审查。涉及文物保护单位的,要编制文物保护规划并履行相关程序后纳入保护发展规划。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的,要由保护单位制定保护措施,报经评定该项目的文化主管部门同意后,纳入保护发展规划。</b></p><p class="ql-block"><b>(三)加强建设管理。规划区内新建、修缮和改造等建设活动,要经乡镇人民政府初审后报县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同意,并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涉及文物保护单位的应征得文物行政部门的同意。严禁拆并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未经批准前,影响整体风貌和传统建筑的建设活动一律暂停。涉及文物保护单位区划内相关建设及文物迁移的,应依法履行报批手续。传统建筑工匠应持证上岗,修缮文物建筑的应同时取得文物保护工程施工专业人员资格证书。</b></p><p class="ql-block"><b>(四)加大资金投入。中央财政考虑传统村落的保护紧迫性、现有条件和规模等差异,在明确各级政府事权和支出责任的基础上,统筹农村环境保护、“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及美丽乡村建设、国家重点文物保护、中央补助地方文化体育与传媒事业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专项资金,分年度支持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支持范围包括传统建筑保护利用示范、防灾减灾设施建设、历史环境要素修复、卫生等基础设施完善和公共环境整治、文物保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鼓励地方各级财政在中央补助基础上加大投入力度。引导社会力量通过捐资捐赠、投资、入股、租赁等方式参与保护。探索建立传统建筑认领保护制度。</b></p><p class="ql-block"><b>(五)做好技术指导。四部局制定全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组织保护技术开发研究、示范和技术指南编制工作,组织培训和宣传教育。省级住房城乡建设、文化、文物、财政部门(以下简称省级四部门)做好本地区的技术指导工作,成立省级专家组并报四部局备案。每个中国传统村落要确定一名省级专家组成员,参与村内建设项目决策,现场指导传统建筑保护修缮等。</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监督管理</span></p><p class="ql-block"><b>(一)明确责任义务。四部局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开展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公布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制定保护发展政策和支持措施,组织、指导和监督保护发展规划的编制和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文物保护和利用,会同有关部门审核、下达中央财政补助资金。</b></p><p class="ql-block"><b>省级四部门负责本地区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编制本地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制定支持措施。地市级人民政府负责编制本地区传统村落保护整体实施方案,制定支持措施,建立健全项目库。县级人民政府对本地区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负主要责任,负责传统村落保护项目的具体实施。乡镇人民政府要配备专门工作人员,配合做好监督管理。</b></p><p class="ql-block"><b>村集体要根据保护发展规划,将保护要求纳入村规民约,发挥村民民主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主体作用。村两委主要负责人要承担村落保护管理的具体工作,应成为保护发展规划编制组主要成员。传统建筑所有者和使用者应当按规划要求进行维护和修缮。</b></p><p class="ql-block"><b>(二)建立保护管理信息系统。四部局建立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管理信息系统,登记村落各类文化遗产的数量、分布、现状等情况,记录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村内基础设施整治等项目的实施情况。推动建立健全项目库,为传统村落保护项目选择、组织实施、考核验收和监督管理奠定基础。</b></p><p class="ql-block"><b>(三)加强监督检查。四部局组织保护工作的年度检查和不定期抽查,通报检查结果并抄送省级人民政府。省级四部门要组织开展本地区的检查,并于每年2月底前将上年度检查报告报送四部局。四部局将利用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管理信息系统和中国传统村落网站公开重要信息,鼓励社会监督。项目实施主体应公开项目内容、合同和投资额等,保障村民参与规划、建设、管理和监督的权利。</b></p><p class="ql-block"><b>(四)建立退出机制。村落文化遗产发生较严重破坏时,省级四部门应向村落所在县级人民政府提出濒危警示通报。破坏情况严重并经四部局认定不再符合中国传统村落入选条件的,四部局将该村落从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予以除名并进行通报。</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补助资金</span></p><p class="ql-block"><b>中央补助资金申请原则上以地级市为单位。省级四部门汇总初审后向四部局提供如下申请材料:申请文件、各地级市整体实施方案(编制要求见附件1)、本地区项目需求汇总表(格式见附件2)、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相关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有明确要求的,应当同时按照要求另行上报。2014年申请中央补助的地区,省级四部门应于5月20日前完成报送工作。</b></p><p class="ql-block"><b>四部局根据各地申请材料,研究确定纳入支持的村落范围,结合有关专项资金年度预算安排和项目库的情况,核定各地补助资金额度,并按照原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下达资金。各地要按照资金原支持方向使用资金,将中央补助资金用好用实用出成效。[1][2]</b></p><p class="ql-block"><b>附件:1.地级市传统村落保护整体实施方案编制要求(略)</b></p><p class="ql-block"><b>2.项目需求表格式(略)</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国家文物局</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b></p><p class="ql-block"><b>2014年4月25日</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把革命文物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发挥好革命文物在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精神力量,信心百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2021年3月对革命文物工作的指示)</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永州市冷水滩区普里桥镇八井抗日英烈吕旃蒙将军故居(八井吕家大院)</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一定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一是要加强科学保护。红色资源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珍贵资源,保护是首要任务。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深入开展红色资源专项调查,加强红色遗址、革命文物保护工作,统筹好抢救性保护和预防性保护、本体保护和周边保护、单点保护和集群保护等。二是要开展系统研究。统筹研究力量,强化研究规划,积极开展革命史料的抢救、征集和研究工作,加强革命历史研究,深入挖掘红色资源背后的思想内涵,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三是要打造精品展陈。坚持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相统一,把好导向、聚焦主题,用史实说话,着力打造高质量精品展陈,增强表现力、传播力、影响力,生动传播红色文化。四是要强化教育功能。围绕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重大节点,研究确定一批重要标识地,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彰显时代特色,使之成为教育人、激励人、塑造人的大学校。要设计符合青少年认知特点的教育活动,建设富有特色的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基地,引导他们从小在心里树立红色理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2021年6月25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span></p> <p class="ql-block"><b> 下八井镇古建筑群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b></p><p class="ql-block"><b> 下八井镇古建筑群位于永州市冷水滩区普利桥下八井村,为抗日爱国将领吕旃蒙烈士故里,现存明末清初年代民居17座,门楼1座,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b></p><p class="ql-block"><b> 下八井村明清民居群坐落在丘陵山峦围成的小盆地里,环境十分幽静、古朴。村前有四方青石砌成的护坡和青石板路,规划设计独具匠心。民居以四座正屋成田字形为中心,现辖各建三排横屋,呈向心状排列,形成一个统一完整的民居群,像一个倒置印的平面。中心空地为浩劫场地,周围建低矮的永恒,既做围墙又做住房,一举两得。从民居、空地、围墙与月台整体看,这种设计布局在古民居中十分罕见。房屋建筑均为悬山顶,有木质、壁板走线条,木、石雕鸟、花卉、禽兽等,线条流畅,工艺简洁。房屋形制小,究竟、平面狭窄。这些都为明代建筑风格,具有较高的科研和历史价值。</b></p><p class="ql-block"><b>2011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b></p><p class="ql-block"><b>湘文物保〔2022〕29号</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永州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b></p><p class="ql-block"> <b>你局《关于审批〈冷水滩区下八井古建筑群一期修缮工程设计方案〉的请示》(永文旅广体字〔2021〕70号)收悉,根据我局《关于2022年度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项目(不含安防消防防雷、革命文物)计划的批复》(湘文物保〔2021〕55号)及第三方咨询评估机构出具的评估报告,经研究,原则同意所报方案,所报方案尚需作以下必要的修改和完善:</b></p><p class="ql-block"><b>一、进一步深化现状勘察。加强对老堂屋原形制与格局的考证,补充朝门和老堂屋建筑历史沿革及历次维修情况;结构可靠性鉴定依据错误;深化病害分析,补充檐口、博风板现场勘察内容及修缮部位、朝门梁架结构、文物建筑与周邻的关系等照片。</b></p><p class="ql-block"><b>二、进一步细化修缮措施。补充老堂屋明间木门和槅扇门修缮设计的依据、檐口(含封檐板)做法说明;排水沟沟底铺青砖或石板。</b></p><p class="ql-block"><b>三、进一步规范、完善设计图纸。补充排水系统图及排水、柱础、檐口(含封檐板)现状大样图;补充椽子的铺设做法、老堂屋二层厢房、CI、C2、C3剖面图及相关信息;校核文字,规范图纸画法,完善标注内容。</b></p><p class="ql-block"><b> 具体方案由你局指导有关单位按照上述意见及第三方评估报告修改、完善,修改、完善文本经你局核准备案后及时筹措经费实施。</b></p><p class="ql-block"><b> 请你局督促相关单位做好施工组织管理、岗前培训以及文物、村民、施工人员安全等工作;施工中加强协调和项目监管,及时开展项目检查;工程竣工后,由你局按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工程竣工验收管理暂行办法》的相关要求,做好初步验收。</b></p><p class="ql-block"><b>此复。</b></p><p class="ql-block"><b>湖南省文物局</b></p><p class="ql-block"><b>2022年4月13日</b></p> <p class="ql-block"><b>永州市冷水滩区普里镇岐山村六弓坵吕家大院</b></p> <p class="ql-block"> 六弓丘吕家大院,始建于清康熙乾隆年间,是一处湖南典型的官府与民居相结合的独特建筑,建筑群座西朝东,背负青山。虽经300余年,尚遗存有完整的院落古居房舍百余间,三重三正,四排三横,每座都能巷道相隔,加之民居和杂工作坊屋围成的中间石板大操坪,整院宅达近万平方米,建筑规模宏大,天井走廊,灰砖青瓦,翘角山墙,鎏金牌匾,正堂槽门,皆布局科学,规制严谨。</p> <p class="ql-block"><b>永州市冷水滩区普里桥拱桥卉塘吕家院古民居群落点</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我们要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要让有形的乡村文化留得住,充分挖掘具有农耕特质、民族特色、地域特点的物质文化遗产,加大对古镇、古村落、古建筑、民族村寨、文物古迹、农业遗迹的保护力度。要让活态的乡土文化传下去,深入挖掘民间艺术、戏曲曲艺、手工技艺、民族服饰、民俗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要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起来,把我国农耕文明优秀遗产和现代文明要素结合起来,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让我国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在新时代展现其魅力和风采。</span></p><p class="ql-block">(2017年12月28日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拱桥村十弓坵吕家院</b></p> <p class="ql-block">永州市冷水滩区普里镇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项目:二月八社日活动及黄阳司扎故事</p> <p class="ql-block"><b>八井村口吕家风雨亭(于佑仁亲笔书茶亭二字)</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普里桥镇许家积善亭</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黄瓜寨风雨亭</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普里桥镇岐山村吊楼古民居群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为保护传统村落提出以下三点建议:</b></p><p class="ql-block"> 健全长效保护机制并编制古村落保护发展规划。为防止古村落遭受破坏,应构建全方位的长效机制,在制定特别法的前提下健全相应的监察机制与监督机制,通过立法保障来提供全方位的保护。同时,邀请专业团队编制古村落保护性发展规划,使保护和开发有章可循,实现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和持续发展的双赢。此外,要坚持规划引领,科学编制省级以上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提供发展方向和具体依据。</p><p class="ql-block"> 尊重村民意愿并调动其积极性。加强宣传,提升村民对传统村落和传统建筑价值的认识,改变过去政府主推、村民围观的状况,充分发挥传统建筑产权人家庭的力量,调动他们保护传统村落的积极性。例如,对自行修缮和保护祖宅的村民,政府可制定相应的保护性修缮标准,并给予适当奖励或补助。</p><p class="ql-block"> 利用传统村落品牌推动特色乡村旅游的发展。在保护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和开发特色手工艺产品,传承传统技艺;完善基础设施以提高游客体验质量;开展民俗节庆活动以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和了解乡村文化等方式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从而带动经济的增长并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同时也要注意避免过度商业化和保持原有风貌的平衡点,确保旅游开发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协调统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