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腾冲″,世界温泉朝圣地″,进入腾冲,面对这句极具蛊惑性的广告词,不由人不对那拥有数十处,大大小小,沸沸涌涌温泉的热海5A景区产生极大兴趣。热海景区大门是一栋腾冲传统民居样式的建筑,青瓦木作,檐口飞扬,小巧简朴,与房后枝繁叶茂的大榕树形成对比。走进景区,沿一条陡峭的石阶下到河谷,便见一条混浊的瀑布从十数米高的谷囗喷泄而下,激得河谷中水雾冲天,硫气浓烈。瀑布落水处,有两个酷似蛤蟆的黑色石头,相依相偎屹立在水中央,最为奇特的是,它们还昂着头,绷着身,张开小嘴,逆势将两股细流喷向天空。在一片嘈杂喧闹中,两股细流与瀑布形成对比,各自呈现着独特的景观。三百多年前,徐霞客对此有这样的描写:"跃出之势,风水交迫,喷若发机,声如吼虎,其高数尺,坠涧下流,犹热若探汤,或跃时风从中卷,水辄旁射,揽人于数尺外,飞沫犹烁人面也″此情此景,宛若当初,几百年丝毫也未曾改变。</p> <p class="ql-block">薄雾笼罩的山谷,像是一个天然的桑拿室,地面上,山谷间,到处都有从岩石缝喷出的水雾弥漫到空中,热浪一波一波向人袭来。我们沿着景区内的步道慢慢前行,首先遇到"珍珠泉"。珍珠泉的水不像蛤蟆石那样奔放,小家碧玉一般,汨汨不断地从喷水孔涌出,冒出来的水泡一串一串的,在沸水中上下翻滚,像极了晶莹剔透的珍珠。古人作有"千古沸腾百孔气,一池灵泉万斛珠″诗句咏之,贴切到位。再往前走是"眼镜泉″,两个泉眼透亮,彼此相依,一个叮叮咚咚勤快不停的出水,一个每隔三二秒钟就要歇一下,像是姐妹俩并肩欢唱,所以又叫姊妹泉。一路上我们还看到很多各种各样的温泉水,它们有的从石缝中滋滋而出,有的顺山坡汩汩而流,有的水大,有的水小,有的狂暴喧嚣,有的默默无声,有的云蒸霞蔚,有的若隐若现,有的以为是冷水,一摸烫得发跳。其中最有趣的是"怀胎井",怀胎井又名龙风井,为处于同一水平面的两个泉眼,据说两口相邻泉井,一咸一淡,喝了咸水生儿子,喝了淡水生女儿,若是谁想生一对龙凤胎,那就需要两眼泉水都喝一点。</p> <p class="ql-block">行至山顶,便是热海景区的明星景点"热海大滚锅″。临泉观望,只见山坳中有一口由石块砌成的太极八卦图形大锅,锅内沸水喷涌,浪花翻卷,热气蒸腾。锅沿一块木牌标明:直径6.12米,水深1.5米,水温96.6度。"不须柴灶不须烧,天然地热好烹调",相传以前有头牛,不小心从山坡滚入这口大锅,等主人跑下山坡,短短时间,那头牛巳经变成了一锅牛肉汤。如今大滚锅周围巳建起二层护栏,有当地人把鸡蛋用草绳捆成五六个一串,吊在一根用稻草裹住的长杆上,放到这个天然大蒸锅里。过一会儿杆头一压锅盖起,熟透的鸡蛋出笼,游客们便能感受到云南"草帽当锅盖,鸡蛋串着卖″的怪异。</p> <p class="ql-block">整个热海景区,被澡堂河环绕,依山蜿蜒,而最惬意的地方,就是藏匿于密林中,崖壁间的温泉民宿。我们是匆匆的过客,不可能停下来泡澡赏景,但却不妨碍我们在不远处的棕榈亭小憩,暖暖的泡杯茶,让人堕入那热气缭绕中,飘飘欲仙。</p> <p class="ql-block">近几年,腾冲市诞生了一个新晋网红之地,那就是国家3A景区——司莫拉佤族村。这一切皆源于2020年元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曾到访这里。司莫拉隐匿在大山深处低调的美了几百年,自从总书记来过以后,那些层层叠叠的梯田和黄墙黛瓦的民居,才逐渐为人所知。村里民居的房前屋后,乡间田野,也多了一些拿着单反搞创作的摄影师。"司莫拉″佤族话意为:幸福的地方,在西南边陲的高山上,这个村落现在正闪耀着幸福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2024年3月5日的午后,我们同学一行八人行进在司莫拉中寨火山石铺就的道路上,路两旁的牛头桩上挂着一些牛头骨,白森森的牛头睁大空洞的双眼,注视着道路中间。佤族人深信牛头骨是神灵的象征,在佤族的传统文化中,牛头骨不仅仅是一种祭祀工具,更是吉祥,神圣,高贵和力量与勇气的代表。面对山寨中随处可见牛的图腾,不敢亵渎,必须虔诚,这是对一个民族的敬重。</p> <p class="ql-block">咚咚咚,三声铿锵有力的木鼓声从司莫拉的木鼓屋传出。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敲响了三声木鼓,幸福的春天奔向司莫拉。今天,我们和司莫拉的幸福故事,又通过人们手中的鼓棒,声声奏响,铿锵有力的鼓声回荡在司莫拉空中,绵绵不绝,就像一曲献给新时代的赞歌。</p> <p class="ql-block">在木鼓屋的对面,有一株树冠遮天蔽日,枝叶互相交融的大榕树,榕树下有一栋外表略显陈旧的大木屋。这就是"司莫拉礼堂",当年是佤王聚集族中德高望重者开会议事的地方。现在,每年的春节,清明节,佤族村民们也会来到司莫拉礼堂,祭拜祖先,敬奉神灵,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佤族人还会把他们的信仰崇拜刻画在木头上,司莫拉礼堂大门外左侧的两个男性生殖器木雕寨桩,就有着丰富的宗教意味。原始人类赞美万物的繁衍能力,对生命和自然敬畏有加,最终演化为崇拜生殖图腾,这是一个遍及世界的现象。司拉莫村的寨心桩,虽然算不得是什么艺术品,但它作为我国佤族原始图腾崇拜的遗存,依然值得传袭下来。</p> <p class="ql-block">顺着蜿蜒的村道拾级而上,眼前就是鳞次栉比的房屋,石块堆砌成不高的围墙,竹子栅栏茅草屋顶,忽然一条狗从拐墙处走来,倒也不叫不咬,只是在我们面前摇摇尾巴便消失在巷道深处。一小截路以后,便看到一座司莫拉佤民俗文化陈列馆,摆设着佤族祖先遗留下的农耕痕迹,历史渊源和民风民俗。安居乐业以后,一个氏族总是要把宗族的血脉,凝聚在某种建筑形式中,在里面用实物和绘画或文字的形式留存下来。这样,不管未来如何变迁,整个氏族也就有了心灵归宿处。</p> <p class="ql-block">出寨子的时候,太阳的光辉铺满广场,一片柔和的春日暖阳里,几个女同学在拍照,雀跃的身影让午后的倦怠中也多了些活泼和生机。而一个男人模糊的身影站在高台上,那是我们的彭同学,他凝视的目光满是友谊的光芒,笼罩着玩耍的同学。</p> <p class="ql-block">其实司莫拉的美景并不限于寨门之内,站在寨外的观景台,便可以眺望大片的田园风光。司莫拉的梯田,虽然没有元阳哈尼梯田那般出名,却也是佤族人世世代代留下来的杰作。放眼望去,司莫拉梯田如同美人的发髻,一缕一缕地梳挽起来,依坡就势,错落有致。视野之中,低洼处还有一个湖,汇聚了山上流淌下来的泉水,阳光照耀下,湖面如同一面闪闪发光的镜子。沧海桑田,岁月流逝,司莫拉犹如亘古不变的标记,让长期蜗居在喧嚣中的城市客人,体悟到真正的自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