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宁波</b><b style=""><font color="#333333"> </font></b> 宁波,古称鄞( yín) 、四明、明州,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始设明州府;至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为避国号讳,朱元璋采纳鄞县读书人单仲友建议,取“海定则波宁”之义,明州府改称宁波府。 <p class="ql-block">我们这次主要目标是浙南四府(衢丽温台),宁波算是回程顺带,但感觉不错……虽然只在雪窦山、溪口和天一阁。</p> <b><font color="#167efb">雪窦山</font></b> 雪窦山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积淀的佛教名山,山中雪窦寺创建于晋、兴盛于唐宋,至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宋朝时名列天下禅院"五山十刹"之一,明朝时位居"天下禅宗十刹五院"之一,在佛教史上居于重要地位,于今更因是弥勒菩萨的根本道场而得到广大信众敬仰。 <p class="ql-block">“中国佛教五大名山”</p> <p class="ql-block">“晋代古刹”雪窦寺(施工中,未能参观)</p> 施工中的“弥勒圣坛” “人间弥勒”(维护中的弥勒菩萨像) 弥勒菩萨像(网片,拍得真好啊) 佛祖预言:“弥勒命终后必得往生兜率天上,以菩萨身为天人说法,56亿7400万年后下生人间,于龙华树下成佛,三会说法,普度众生。”弥勒因释迦牟尼佛的亲口预言,而取得了“未来佛”的资格,成为释迦牟尼的既定接班人。 大慈佛国 甲秀东南 <p class="ql-block">“南无弥勒尊佛” 的大照壁</p> 施工中的雪窦寺 <div><b><font color="#167efb"><br></font></b></div><b><font color="#167efb">张学良将军第一幽禁地</font></b> <p class="ql-block">作为旅游观光,好像没什么意思;但是作为历史遗迹,还是值得凭吊的。“西安事变”,对于国共两党和民族家国的历史走向,有着深远的、决定性的作用。而其最主要的当事(策划、主导)人,之后的幽禁地,是回顾这段历史、冥想事件对各方影响作用的上佳场所……当年如果没有西安事变,中国仍会处于深度内战之中,而日寇侵华将可能会无阻碍地持续肆虐扩大,那是真正的中华民族的危难时刻。张学良将军的历史功勋除了东北易帜,应该就在这里了吧?</p> “张学良将军第一幽禁地”(大门) “千古功臣”(周恩来题) 张学良将军像 幽禁地平房(复建) 杀又不能杀,放又不想放,真是给老蒋出了难题。 <p class="ql-block">张学良“自遣”……“两字听人呼不肖,半生误我是聪明。” 晚年的张学良曾对记者回顾说,此生最不后悔的,就是发起了西安事变。那么这里的自遣是什么意思呢?如果不亲自送大哥回南京,是不是就不会被幽禁54年?杨虎城将军一家也不会被杀害?……可惜历史没有如果,独裁者也不会有多大的胸襟。</p> <p class="ql-block">张学良将军幽禁“路线图”……在大陆,从1937年初离开南京始,几经辗转周折,于1946年从重庆至台湾……直到蒋介石死、蒋经国去世、李登辉上任,才解除禁令,获得释放,那已经是1990年,张学良90岁了。</p> 部分幽禁地图片 从幽禁地看雪窦寺…… <div><br></div><div><b><font color="#167efb">妙高台</font></b></div> 雪窦山的景色也不错,尤其和人文历史相缠绕,不能不引人入胜…… 雪窦山为四明山支脉的最高峰,海拔800米,有“海上蓬莱,陆上天台”之美誉。妙高台~千丈岩一带,是雪窦山景区的核心。 雪窦之胜独推妙高台,妙高台又名妙岑岭、天柱峰,位于飞雪亭西约500米处,海拔396米;峰顶有坪如台,名妙高台。 <p class="ql-block">沿途景象,不难想像林深路隘的过去:各色党国大官人被轿子抬着,今儿我明儿他地上山会老蒋……</p> “飞雪亭” “千丈飞雪”(吕国璋题写,吕氏乃今西泠印社名誉副社长) 王安石(宋 宰相)《千丈岩瀑布》<br>拔地万重清嶂立,悬空千丈素流分。<br>共看玉女机丝挂,映日还成五色文。 “归云亭” “乳泉亭” 相传山中有泉,水色似乳,故名…… <p class="ql-block">“妙高台” 这里原为蒋介石所建,是其下野期间和宋美龄的居所,当时的国民党要人先后来到这里拜会蒋介石,一时竟成热闹之地。文革时期被拆毁,1986年重建。</p> 1949年1月蒋介石第三次下野,在家乡逗留期间,妙高台成了他幕后指挥的大本营。在此期间妙高台一度取代南京,成为当时临时的政治和军事中心。 遥望“亭下湖” “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孙中山先生为蒋介石书写) “栖云亭” 据说为蒋介石会见男宾时常用……电影《开国大典》中,蒋介石与人下棋的场面,就是在栖云亭里拍摄的。 “晏坐亭” 据说是宋美龄招待女宾时常用……有意思吧,洋范儿十足的蒋夫人,其修养、喜好可见一斑。 老蒋当年经常携夫人沿这条小径在竹林里散步,以排遣心中的苦闷……没准儿。 “妙高临风” “徐凫岩”景区 遇雨匆匆而过,遗憾,下次再来……。 <div><br></div><div><b><font color="#167efb">蒋氏故居</font></b></div> 蒋氏故居包括玉泰盐铺、丰镐房、小洋房、乐亭(旧名文昌阁)、妙高台和慈庵等建筑。 <p class="ql-block">“蒋氏故居”导览示意图</p> “武山庙” 原系蒋、任、宋、单、张五姓祭祖场所,现为溪口博物馆。 <p class="ql-block">“武岭门” 1930年蒋介石改建的关楼式城门。门额两面都镌“武岭”题字,正面为国民党元老、著名书法家于右任所写,背面是蒋介石手书。</p> 特型演员(这里经常会遇到,在我们短短的行程里,遇到三位山寨,数这位最像) “蒋氏宗祠” <p class="ql-block">蒋氏宗祠是一处始建于清代中期的家族祠堂建筑,溪口街上蒋姓宗氏在春节、清明等传统民间节日祭祖、演戏、聚众及举办其他红白喜事的场所。</p> 宗祠山门 老祠堂 祠堂内部 戏台 老蒋的字笔…… “丰镐房” <p class="ql-block">“丰镐房”的来历:旧时溪口习俗,为祖房立名,且力求古雅。蒋介石父辈三兄弟,其祖房分别名为夏房、商房和周房。蒋父行三,是谓周房。蒋父病故后次年,蒋介石兄弟分家,众长辈议论,嘱其兄弟各立房名。从上辈“周房”及蒋介石在宗谱中属“周字辈”(谱名“周泰”),推及西周两位帝王的都城—丰邑和镐京,各取第一字定为房名。丰镐两字,丰,代表蒋介石一房;镐,代表其亡弟蒋瑞青一房。瑞青早死,由蒋介石兼祧承袭,故称丰镐房。(依此说法,不过是祖宅更名而已)</p> <p class="ql-block">参观者在丰镐房外等候……忽然想起,蒋经国字“建丰”,其弟纬国幼名“建镐”,是不是也和丰镐房相关?</p> <p class="ql-block">“蒋氏故居”丰镐房</p> “丰镐房” 占地4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50平方米,大小房间49间,房子格局为前厅后堂,两厢四廊,楼轩相接,廊庑回环,属于江南旧式世家府第建筑。 “素居” 即为丰镐房前厅 “报本堂”(中堂),丰镐房的建筑中心,是蒋家敬天祭祖之地,神龛内供奉着蒋介石曾祖以下四代神位牌。堂前悬红底金字匾额一方,上书“寓理帅气”,系1949年蒋介石为长子经国40岁生日所书。 <p class="ql-block">“寓理帅气” 源出《孟子》,“寓"是包藏的意思,“理”指道理,“帅”是统帅、支配的意思,“气”是气质感情的意思。这四个字的大意是:要以内心的“理”,来支配思想感情。(老蒋也是很有文化的)</p> 报本堂内部 “中正自守,其介如石”(出自《周易豫卦》) <p class="ql-block">蒋介石原配毛福梅因腿脚不便而居住于此,1939年12月12日日寇飞机轰炸,她逃向摩诃殿(祖庙)时被炸不幸亡于后门的短墙下。</p> <p class="ql-block">“以血洗血”碑(网片) 得知母亲遇难,蒋经国即从江西赶回,手书“以血洗血”四字并刻石碑一方,原立罹难处,现移存蒋氏故里的小洋房楼下。国仇家恨,两蒋与日寇不共戴天的立场不容置疑。</p> 丰镐房的厨房,具有旧时浙东农村小康人家的特征,三眼灶、羹橱、灶前桌、八仙桌等一应俱全。 <p class="ql-block">蒋介石与原配毛氏协议离婚后,毛仍是丰镐房的“大师母”,蒋宋回溪口,毛总是以礼相待,并在此悉心烹制蒋爱吃的鸡汁芋艿、梅干菜扣肉、雪菜黄鱼羹等溪口土菜和点心。(唉~~)</p> “玉泰盐铺” 清穆宗同治十年(1871),由蒋介石祖父开设。店房分前后两幢,前幢楼下店面,楼上家居;后幢是作坊。后交蒋介石父亲经营。 玉泰盐店 1948年拆建,蒋介石手书“玉泰盐铺”于原址,勒石置西首墙脚。 “玉泰盐铺”复原陈列 <p class="ql-block">二楼蒋介石出生处 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农历九月十五,蒋介石出生于蒋氏故居的玉泰盐铺。次年,因邻居失火,玉泰盐铺受累焚毁,蒋介石母子迁住祖居丰镐房。</p> 门外墙边,又遇“委员长”……记得蒋先生烟酒不沾,咋还抽上水烟了呢? 剡溪(东顾)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李太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应该就是这个剡溪…… 剡溪(西望) 王右军六拒帝诏之地,就在剡溪之源…… 剡溪边的“布袋和尚”塑像 原名契此,明州奉化僧人,号长汀子,后唐五代时后梁高僧(传为弥勒菩萨化身)。体胖,眉皱,腹大,笑口常开,出语无定,随处寝卧……。 和弥勒菩萨在一起,也是笑口常开…… 溪口步行街 沿街都是这样的铺子,跟各地旅游景点一样…… <p class="ql-block">这家的“生姜糖”口感味道甚佳,回京后跟他们联系,前几天刚又买了一些……</p> “乐亭”(文昌阁) 1983年开始,当地政府逐步将蒋氏故居的玉泰盐铺、乐亭、小洋房、妙高台和慈庵等建筑按原样貌和布局重新修缮,并开始部分对外开放。 “乐亭春晓” <p class="ql-block">此番遇到的第三位“蒋先生”,也是相比最不太像的一位……形神都不太像,主要是不够清癯。</p> “文昌阁” 文昌阁内部…… 独自莫凭栏…… “小洋房” 蒋介石在乐亭居住时安排幕僚住宿此处,以便就近传唤。 “小洋房”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4月,蒋经国携妻子方良、长子孝文从苏联回国,曾在此处安置。 <p class="ql-block">“武陵学校” 当年老蒋办的</p> “武岭学校”大礼堂 <div><br></div><div><b><font color="#167efb">天一阁</font></b></div> <p class="ql-block">明代,浙江鄞县(今宁波)范钦,26岁就中了进士,为官三十多年,官至兵部右侍郎,一生清正廉洁;当时严嵩当权,范钦见国政日非,遂辞归乡里。其人生性爱书,每到一处,即刻意搜集当地的各种刻本,无法购买,就雇人抄录;经过这三十多年的积累,又得到鄞县李氏万卷楼的残存藏书,存书达到了七万多卷,其中以地方志和登科录等最为珍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为了更好地保护和收藏这些书籍,范钦在家乡建造了一座藏书楼,叫做“东明草堂”(范钦,字尧卿,号东明),又称“一吾庐”。然而待到他归隐之时,“东明草堂”的容量已经完全不够用了,因此他又修建了新的藏书楼,就是现在的“天一阁”。</p> “天一阁”西大门(我们从此门进入参观) <p class="ql-block">1994年宁波博物馆与天一阁文保所合并,建立天一阁博物馆。该馆毗邻风光秀美的月湖,是我国现存历史最久的藏书楼,是亚洲现存最古老的图书馆,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另外两个都在意大利)。</p> 范钦(原明兵部右侍郎) 天一阁的创始人 “獬豸” 俗称“独角兽”,象征正义…… “东明草堂” “范氏故居” 司马第 古时司马一职掌管军政、军赋,范钦官至兵部右侍郎,故人称其府上为“司马第”。(这应是范家原始正门处?) 天一阁以前规矩极严至苛刻,如“子孙无故开门入阁者,罚不与祭三次;私领亲友入阁及擅开书橱者,罚不与祭一年;擅将藏书借出外房及他姓者,罚不与祭三年,因而典押事故者,除追惩外,永行摈逐,不得与祭。”传说有一嗜书奇女子,为了进天一阁看书,竟然嫁给天一阁子弟,后因规矩里还有女子不得入读的条款,终究未能得偿所愿竟至郁郁而终。 制定这些规矩是为保护藏书,正是这些规矩让藏书传13代且绵延数百年。以至于在这些藏书面前,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黄宗羲感叹道:“读书难,藏书尤难,藏之久而不散,则难之难矣。”一家藏书,其实是一家挑起了千家万户的护书重担。倘若没有规矩,藏之久而不散就成空话。(然就是这位黄宗羲,是进入天一阁看书的外姓第一人。此后话了……) “北书库”(天一阁第二代书籍库房) “尊经阁” 中国历代尊崇经学,各省、郡、县学中均建有尊经阁,用以珍藏经籍。此阁原在宁波府学内,光绪年间重建,1935年宁波地方人士筹款维修天一阁时移建于此。 “尊经阁”内部场景 而今,天一阁已扩展为藏书文化、陈列展览、园林休闲三大功能区,融藏书文化、社会历史、文化艺术于一体,成为展示宁波历史文化的窗口。 “流芳馆” 天一阁受赠事迹展,充分体现其“公而不朽”化私为公的高尚情怀…… “千晋斋” 民国时期,甬上学人马廉藏有晋砖千余,后捐赠天一阁,天一阁特辟一室陈列。 “芸香馆” “芸香草” 防蛀专用。“书香门第”的书香二字,就来源于它…… “明州碑林” 总共有碑173通,在其中近90通是1935年从宁波府学、县学等处迁来,在其中储存了自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至清光绪二十四年依次16次重新修府学的碑记,及其格言警句、人生箴言、学田、学山、进士题名等碑。 <p class="ql-block">园林中有一通“兰亭序”碑刻,据说现存天一阁的丰坊刻《兰亭序》,远胜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冯承素摹本,是世间最好的《兰亭序》,实乃国之重宝。</p> <p class="ql-block">《兰亭序》碑文局部</p> “最是书香能致远” <p class="ql-block">从古到今,很多大儒学者和天一阁建立了各种各样的联系,他们或登楼读书,或馈赠藏品,或题诗作赋,或书联作画……天一阁的说明文字中有一些大家熟悉或不熟悉的古今人物,(明)丰坊、屠隆,(清)袁枚、何绍基,(现)潘天寿、沙孟海、赵朴初、郑振铎、郭沫若、金庸等,无不对天一阁心怀崇敬。</p> 至清乾隆时期,天一阁的名声达到了顶峰。皇帝为了编纂《四库全书》广为搜罗天下图书,天一阁便是一个重要的文献来源地,提供珍本、善本图书600余部,大部分被收入《四库全书》之中。乾隆大为赞赏,将《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铜版画《平定回部得胜图》、《平定两金川战图》各一套赏赐给天一阁,并御赐“全国藏书楼典范”的牌匾。时至今日,《平定回部得胜图》仍然毫发无损地在保存在天一阁中。 后来天一阁更成为清代皇家藏书楼的模板,乾隆下旨仿天一阁建造“内廷四阁”,接着又增加到“南北七阁”,文渊、文源、文溯、文津、文汇、文澜、文淙无不继承“天一生水”的美好期许。此后,天一阁愈加声名远播。 楼台亭阁,精美质朴,现在的天一阁已经成为古代南方园林的经典所在……参观者流连忘返。 <p class="ql-block">翠林掩重楼</p> “天一阁” “天一阁” 最早的天一阁,就是这样的两层楼…… 阁内一楼有范钦塑像一座 馆内碧水叠石,宛若天成;修竹樟木,随风得意;亭台楼阁,古朴宏敞;书香园雅,相得益彰。 <p class="ql-block">现在的天一阁,除了参观了解古今藏书、学脉传承,领略文思源泉、礼在范氏的人文内容,还能感受到游历江南园林般的精巧质朴和诗情画意……</p> 我们在宁波的三个目标全部走完,雪窦寺因施工不能瞻仰的遗憾只能留待下次解决。蒋氏故居和天一阁参观得相对从容,多年来重访的想法可谓如愿以偿。找地儿(阿毛饭店)吃了一顿海鲜,清蒸带鱼和炝虾印象深刻……。 宁波,自古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如今更是被誉为“书藏古今,港通天下”……期待了解更广泛更完整的宁波,会再来。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3iju4ce" target="_blank">牛毛细雨浙南行(四)</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3dlmxx6" target="_blank">牛毛细雨浙南行(三)</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38jil0k" target="_blank">牛毛细雨浙南行(二)</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340zq0y" target="_blank">牛毛细雨浙南行(一)</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