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之旅:山东博物馆

晓凡

<p class="ql-block">  从小跟随父母在大西北生活,对于祖籍山东,我仅存的记忆是那一望无际的麦田和亲戚们的热情好客。多年来对于山东这片热土心中一直充满了神往,这次寻得机会来到山东,第一站我们选择了山东博物馆,从这里开始了我的溯源之旅。</p> <p class="ql-block">  山东博物馆建于1954年,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座省级综合性地志博物馆。山东博物馆匾额是郭沫若先生的草书手迹,其主体建筑面积8.29万平方米,一共五层,高 74米。一进博物馆大厅,印入眼帘的是以鲁国大玉璧为设计理念的大厅穹顶,非常典雅壮观,也很有格局😀</p> <p class="ql-block">  山东博物馆拥有很多展厅,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有《海岱日新——山东历史文化陈列》、《禮运东方——山东古代文明精粹》、《汉代画像艺术展》、《佛教造像艺术展》、《瓷▪韵》等。山东博物馆拥有各类藏品20万余件(套),其中陶瓷器、青铜器、甲骨文、简牍、汉画像石、服饰、书画、古籍善本的收藏尤为丰富。参观山东博物馆带给我太多的惊喜和震撼,从来没有这一刻让我感到身为山东人的骄傲和自豪!</p> <p class="ql-block">  山东是中国古人类的起源地之一。距今六十万年前后,山东境内开始有了古人类的活动踪迹。距今约3万年至1万年,在山东沂沭地区和汶泗流域,发现了140余处“细石器时代”的遗存,其主要特征是细小的间接打制石器。这些遗存不仅填补了山东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新石器时代早期之间的历史空白,同时也填补了我国细石器文化地理分布上的一个空白。</p> <p class="ql-block">  新石器时代,山东土著居民东夷族历经后李文化(公元前6500年——公元前5500年)、北辛文化(公元前5400年——公元前4500年)、大汶口文化(公元前4500年——公元前2500年)、龙山文化(公元前2500年——公元前2000年)等不同的发展阶段,形成具有传承关系的文化序列,为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证据。</p> <p class="ql-block">  西周初年,周天子将周公和姜太公分封于泰山南北的鲁、齐两国。齐国融合东夷文化,“通商工之业,便渔盐之利”,一跃成为经济富庶的大国,它的富国强兵思想、国家祭祀等被秦汉所继承;鲁国则秉持周朝礼乐典仪,重视发展农业,尊尚仁义道德,而它的礼制和儒学则为中华礼仪之邦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p> <p class="ql-block">  秦汉时期,山东成为中国的经济中心,纺织业尤其发达,自春秋战国时就有“冠带衣履天下”的美誉。宋金时期,山东地区是王朝依恃的重要经济区。纺织业进一步繁荣,制瓷业达到兴盛阶段,山东不仅提供了沿丝绸之路西去的部分丝织品,而且是早期北方海上丝绸之路的源头。</p> <p class="ql-block">  我感到最惊奇的是在广饶傅家大汶口文化遗址发现的距今约5000年前的人骨标本,该人骨颅骨右侧顶骨靠后部有一直径约3厘米的穿孔。经考古专家鉴定,该穿孔为人工开颅手术所致,且主人术后存活,是目前中国境内发现的最早的开颅手术成功的实例。</p> <p class="ql-block">  出土于西周晚期的裸人铜方奁。因为此前在山西博物院见过相似的夔纹方奁,据说迄今全国发现十几件,一般为贵族女性墓出土,有的装有首饰,应该是当时的首饰盒。这也说明在那个年代各地之间不仅有交流,还有相同的时尚认知。图片中的上图为山西博物院收藏的夔纹方奁,下图为山东博物馆收藏的裸人铜方奁。</p> <p class="ql-block">  竹节柄铜汲酒器:出土于战国时期,巧妙利用大气压强的原理,能从盛酒器中将酒汲取出来。</p> <p class="ql-block">  东汉时期的“三角架”,腿部竟然可以折叠。</p> <p class="ql-block">  东魏时期出土的蝉冠菩萨像,太美了👍</p> <p class="ql-block">  2011年,山东博物馆根据观众投票选出了十大镇馆之宝,下面逐一介绍:</p> <p class="ql-block">  红陶兽形壶出土于大汶口文化时期,高21.6厘米,长22.4厘米,夹砂红陶,通体磨光。器型圆面耸耳,拱鼻,张口,耳穿小孔,四肢粗壮,短尾上翘,背装弧形提手,尾根部一筒形注水口,嘴可往外倒水,腹部鼓起加大了容积,造型呆萌可爱,集实用与仿生艺术于一体,是大汶口文化独有的器型,充满了创造性的灵感,是新石器时代一件难得的陶器珍品。</p> <p class="ql-block">  山东还是黑陶的发源地。尤其是龙山文化时期的蛋壳黑陶杯,以其杯壳薄如蛋壳而著称。下图中的蛋壳黑陶高柄杯,杯高17厘米,口径11.7厘米,杯壳最薄处仅有0.2毫米,以其“黑如漆,亮如镜,薄如纸,硬如瓷”的特点,被誉为“中国古代陶器的巅峰之作”。</p> <p class="ql-block">  看到亚醜钺,把我萌笑了。这是商代的青铜器文物,器身长32.7厘米、刃宽34.5厘米,因亚醜钺两侧刻有铭文“亚醜”两字而得名。亚醜钺器身作透雕人面纹,一双环眼圆睁,配上那上噘的嘴巴,给人直观的感觉是非常的萌,这是行走了三千年的表情包。在古代铜钺除是一种特殊的武器和刑具外,更重要的则是权利和社会地位的象征。一把大钺让后人看到了商王国的兴盛与文明。</p> <p class="ql-block">  山东博物馆收藏有10588片商代甲骨文,光是国家一级文物就有1032片。据说鬼方甲骨文全国只有三片,两片在中国台湾,另一片就在这里。鬼方卜辞记载了商代的敌方部族,其中一块甲骨上带有鎷字,这是甲骨文中唯一带有金字旁的文字,另一片甲骨则带有虹字,记载了彩虹天象,这些都是难得一见的稀世珍品。</p> <p class="ql-block">  颂簋通高30.1厘米,口径24.2厘米,重13.2千克。该器器型庄重、铸工精良,是西周晚期典型青铜器,最为重要的是,器物内底和器盖有152字对铭,是研究西周社会历史重要的文字资料,其金文规整、典雅,是书法艺术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  鲁国大玉璧是目前战国玉璧中形制最大的一件。玉璧两面都是三层纹饰,内外双身龙纹,中间谷纹,纹饰繁缛精美,线条流畅,工艺纯熟,是迄今所见多层纹饰玉璧的最早遗物,属战国时期玉璧中的精品,也是山东博物馆大厅穹顶玉璧的原型。</p> <p class="ql-block">  银雀山汉简(西汉)包括兵书、论政论兵之书、数术书。其中《孙子兵法》与失传近两千年的《孙膑兵法》解开了历史上关于孙子和孙膑其人其书有无的千古之谜,被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30年十大考古发现之一”。21世纪初,评为“中国20世纪(100年)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p> <p class="ql-block">  东平汉墓壁画(西汉晚期——新莽)是山东迄今发现年代最早、保存最完好、艺术水平最高的早期壁画,填补了山东地区汉代壁画墓的空白,也是中国早期绘画作品中的精品之作,在全国也极为罕见。</p> <p class="ql-block">  九旒冕出土于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子鲁王朱檀墓,是我国目前发现唯一一件保存完好的明初亲王冕冠实物,是研究我国古代服饰、礼制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  郑燮双松图轴是郑板桥在乾隆二十三年送给肃翁的作品,图中一远一近两棵松树意寓同学品格高洁,树下有几杆修竹,怪石兰草,更是郑板桥擅长之笔。画中长篇题记,讲述了同学之间的情意,该作品书法绘画俱佳,保存品相极好,是郑板桥难得一见的珍贵作品。</p> <p class="ql-block">  其实山东博物馆的珍贵文物还有很多,根本无法一一介绍,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亲自来此,深切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的魅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