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不过如此</p><p class="ql-block">图/来自网络</p><p class="ql-block">美篇号 8638440</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又见平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古城平遥,是我母亲的故乡,它在我心中有太多的记忆,又有太多的感伤。</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母亲出生和成长在山西平遥。从我幼年起,就从母亲那里听到过关于平遥太多的故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母亲祖辈都居住于平遥,世代务农,后靠织土布去集市出售,小有积馀。母亲从小热爱读书,初中毕业,以第三名的优异成绩考入了山西太原唯一一所女子师范高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抗日战争爆发后,平遥遭到日军轰炸,阎锡山放弃抵抗,山西全面沦陷。期间正处于国共合作时期,母亲受当时进步思想影响,去太行山参加了由薄一波领导的山西牺盟会(小说《晋阳秋》有述),对日军进行游击战。牺盟会由八路军政治部直接领导,隶属于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注: 国共合作整编后的军队,简称“国军”。因我母亲参加过国军,后在那个动荡年月中由此也受到牵连)。后闻讯家中父母被炸身亡,母亲单枪匹马一人独闯平遥城,回家给父母办了丧事,又将家中母亲大弟弟通过地下党送到了抗日决死队,把尚未长大还幸存的两个兄弟(最小的弟弟仅五岁)及一个妹妹带在马上,直奔太行山寻找部队。但因与日军频繁作战,部队巳转移,从此便与组织失去了联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此后,母亲带着弟妹只好随逃亡人群开始了流亡。辗转各省各地,历经磨难,吃尽了苦头。据母亲回忆,在山西逃亡途中,上有日寇飞机轰炸,下有日军追赶枪杀,血肉横飞,尸横遍野,人人惊恐,疲于奔命。这种兵慌马乱,随时都可能丧命的日子,危险与苦难真一言难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49年全国解放,母亲携全家迁徒到成都。次年,父亲病故,母亲年仅38岁。那时我仅一岁多,包括我哥哥姐姐一家四口人的生活重担全落在母亲一人肩上。母亲毅然而然,独自撑起了一家的劳作与生计。给别人当过保姆带过小孩,替别人洗衣缝衣,后又在房前屋后开荒种地,努力维持着一家生活,艰难度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后来,我母亲最小的弟弟(即我三舅)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用部队每月积攒下的零花钱,几年后给母亲购置了一台缝纫机。母亲便自学裁剪,靠给别人改衣做衣,从此一家生计才免强有了着落。不久,搬家到成都一小巷,亍邻行人稀少,我便在院门口上边钉了一个小木牌,上了油漆,写上“代人缝补衣服”字样,亍邻路人才又不时上门。这期间常有居委会上门,严责母亲这是走资本主义道路。我站在旁边,除愤愤不平之外,只见母亲强装笑脸,连连认错。后来我亲眼目睹这帮人常常又私下拿着布料、衣裤,要我母亲给他们缝纫加工,待每次取走衣物,从不付钱,扬长而去!我心中除了愤瞒,不平,也更看清了这帮人的嘴脸。母亲就这样除了辛劳,还得处处小心翼翼,忍辱负重,生怕哪天灾难突然降临,断了一家生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一家从省外流浪奔波迁徒到成都,举目无亲。 母亲的这一切辛劳——从最开始——为的就是不能离开家,她放心不下她三个幼小的儿女身边不能没有母亲的照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还在我年幼的时候, 母亲在生计繁忙之余,对抗战时期在学校出演抗日话剧及上太行山打游击的日子仍念念不忘,在踩踏缝纫机中,我坐在地上玩耍,常常听到母亲唱起“工农兵学商,一起来救亡。拿起我们的铁锤刀枪……”,这抗日歌曲铿锵有力,很鼓舞人。久了,我也学会了这支歌。常常地,当我一听见母亲唱这支歌时,我便会站直了身体,挥舞着手臂,与母亲一起合唱。这支歌也成为我一生中最早会唱的第一支歌。有些时候,母亲常常怀念起她在战争中不幸死去的父母和我们因病早逝的父亲,也深情而轻声地唱起《秋水伊人》。这支忧伤而动情的歌曲,它曾一直在我幼小的心灵中回荡。我只要一听到母亲唱这歌,就立即停止了玩耍,独自坐在地上一个角落,屏息静静地听着。我虽年幼,但隐隐约约巳听得出这是一支怀念亲人的歌,曲调的忧伤让我心里为母亲倍感难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平时,一旦稍有空闲,母亲便要带上我,与在成都的曾一起读过高中、打过游击的山西老乡及同学来往叙旧。我依偎在母亲身边,听着他们动情的回忆,母亲读书时年轻的身影,太行山打游击时的英姿,它们都如梦如幻,又栩栩如生地一一浮现在我眼前,心中对母亲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它们如山间清泉,甘甜乳汁,浸润着我幼小心灵,哺育着我健康成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随着我渐渐长大,我巳深感母亲的艰辛与不易,常常陪着母亲在亍头巷尾,在公交车站,提着篮子,央求过往的行人买我母亲纳的袜底,鞋帮,还有一些婴幼儿的衣帽。因为生活的艰辛与不易,常常为买一卷缝纫机线,几根缝纫机针,为省下几分钱,我可以奔走于十几条亍也不觉劳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生活中,母亲那种坚轫不拔,吃苦而从不诉苦的精神一直感染着我,鼓励着我。然而,真正第一次让我感受到母亲这坚强的背后从不向我们流露的哀伤内心,是在我八、九岁时。那是冬天的一个深夜,我一觉醒来,还看见母亲一人坐在床上,在油灯下为我们缝补衣裳。在灯旁边凸起的被子下边有一不大纸片,上边写着对父亲不尽的思念,倾诉着没有父亲的孩子的孤单与可怜。我偷偷看了,钻进被窝,心里满是对母亲的心痛,咬住被子,眼淚止不住地奔涌而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母亲心里太苦了,但从未在我们面前流露半分。虽说为母则刚,但在坚强背后独自一人承受的那份磨难与忧伤才让我一辈子都忘不了母亲对我们的养育之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母亲的坚强,今天想来——我都一直弄不明白——母亲独自一人,没有固定工作,没有固定收入,就凭一双手,没日没夜,苦苦劳作,是如何把我们兄妹三人养大的?这中间经受了多少艰辛与绝望,付出了多少勤劳与节俭?!在那艰苦漫长岁月中,我们兄妹三人从幼到长,从小学到高中,未辍过一天学,更从未让我们冻着一天,饿着一天。她自己却节衣缩食,身上衣服补钉重补钉,却要让上学的我们尽量吃好穿好。兄妹三人中我为最小,每年过年,母亲都一定要给我做一件新衣服,为的是让我体面的、高高兴兴的过好年。母亲如此含辛茹苦,她怕的就是她这三个没有父亲的孩子受到别人的歧视,伤害到我们成长中的自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那漫长艰难的岁月中,母亲起早摸黑,不辞劳苦,一人哺育着我们健康成长,母爱也一直围绕在我们身边,温暖着我们年幼的心灵。至今还记得在我们幼年时,每天晚上,母亲都要外出去卖袜底,我们兄妹三人则围着一盏煤油灯在家做作业。夜深了,只要一听到院中那熟悉的脚步声,我们便会高兴地出门去迎接母亲。因为这些时候,母亲总会用卖鞋垫底的钱,给我们带回几颗硬糖,要不然就带回几个如樱桃,花红,李子类的小水菓。手里捧着这小零食,心里全是温暖与满足,觉得分外宝贵,还总是揣在衣服包里,一时都舍不得吃。记得在一年中秋,别人人家都推杯换盏,觥筹交错,而我们家只能买得起一个月饼。当月亮升上夜空,我们一家人围坐在床上,母亲用小刀庄严地把这个月饼分成了四份,一人一份。我们兄妹三人也是生平第一次偿到这美味。月饼很甜,它甜在口里,也一直甜到我心里。此时感到母亲浓浓的爱充满了整个房间,让人倍感温暖。伴随着一家人说说笑笑,其乐融融,这贫穷但无比温暖的家让我感到一种特有的温馨!至今回想起,那是一段我幼年时期多么幸福难忘的时光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母亲如此细微地关怀着我们的生活,然而更重要的、让我们受用一生的是——母亲为了让我们能健康成长,从小就教育我们知识学习的重要。生活再苦再难,她也要千方百计地供我们上学读书。为的是我们将来有知识,有学养,有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长大后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母亲这种高智远虑的教诲深深刻入了我们脑海,影响了我们一生,至今令我们深深缅怀!我哥哥就是在全国上下生活最困难的时期,经过一次高考落榜,后经母亲鼓励,他自己一边做临时工补贴家用,一边又勤学苦读,1963年终于考入了全国名校华西医科大学。后来这竟然也成为了附近亍巷院邻人人称道的一段美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母亲辛苦了一辈子,到了晚年,仍成天忙碌和操劳,没享到一天福,没过上一天好日子。令人万万没有料到的是在母亲七十四岁那年,不慎摔伤,导致股骨颈骨折,并伴有脑梗,思维不清,左边身体完全瘫痪无感。经医院短暂治疗无果,眼见历经磨难,辛劳一生的母亲生命垂危,我哥哥不与我们商量,不言中,义不容辞、义无反顾地承担起了长兄如父的责任,将尚在昏迷之中的母亲抬上火车,带着病危的母亲回到他千里之外工作的家中。不辞辛苦,不顾工作繁忙,夜以继日地守在母亲身边,親自为挽救昏迷不醒的母亲多方设法就医。最后,在哥哥嫂子悉心照护下,母亲身体左侧的功能竟逐渐奇迹般的开始恢复。虽骨折不能痊愈,再不能站立与行走,但经坚强持久的锻炼,终于能从床上坐起,挪到床边,再坐到椅上。她说,她不想麻烦和拖累我们,她要独立自理地生活。几年后,母亲又返回到令她想念的、曾生活过的成都老屋我姐姐身边。我姐姐每天起五更睡半夜,一边精心照料母亲的饮食起居,一边每天清晨还要转几次车,奔波到三环路以外的工厂上班。可谓一片孝心,感天动地!姐姐对母亲的深情令我们兄弟二人唏嘘不已,终身难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母亲就这样又坚强地坐在椅上生活了十来年,但也受尽了骨折病痛的折磨。就是在这些艰难日子里,母亲每天都要忍着病痛,顽强地从床上坐起来,再挪到椅子上。然后,又坚持上身及手臂的锻炼。同时,一边又还要练习手与脑的配合,坚持学着写字,直到最后,巳能准确流利地给曾在平遥一起读过书共过事的同学朋友写信。后来,还又笔耕不辍地撰写回忆录,写她在平遥的那些依稀可记,但又令母亲终身难忘的生活历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然而,在几十年生活印象中,一生都难忘的一次记忆,是在母亲巳能坐在椅上生活的一天中午。母亲面对着独自一人的我,断断续续讲起平遥老家的人和事,说着说着便不断地擦着泪水,一直到老泪纵横,泣不成声。我连忙挪到母亲身边,抱着母亲,抚慰着母亲。那时恍恍惚惚中,我似乎才知道了母亲内心深处念念不忘、丢不下心的仍是生她养她的故乡老家: 山西平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自我下乡从农村调回,参加工作,安家,后又考大学,读书,毕业后儿子出生,又成天忙于工作和家务。这期间,因抚育刚出生不久的幼子,疏忽了对母亲的照顾,内心曾自发生起过不少困惑与自责。但不久,这内心涌起的不安又渐趋平复。可在后来的日子里,最令我深感懊悔的是居然未曾静下心来,设身处地的为母亲想过——在母亲未摔伤前的几十年中陪母亲回到有她读书成长和打过游击、令她魂牵梦绕的故乡平遥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母亲去世后的二十几年里,没有陪伴母亲回平遥,到如今老来回忆一生,这巳注定成为了此生我最大遗憾。有时独自一人,一想起这遗憾,自责、悔恨,连连不断,令我内心如刀割般的难受!在母亲去世后的数月中,常常梦见母亲,只见母亲一人孤零零地站在我家门口,望着我,也不说话,我连忙上前抱住她,泪如雨下。睡梦中悲痛交加的哭声惊动了正在深睡的家人,他们也许不甚了知一个儿子思念母亲的那颗心,也不了知这颗心所经受的悔恨所带来的折磨与痛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96年元月,母亲因病,生命进入了倒记时。母亲去世前几天,我们兄妹三人,焦虑地守在母亲身边,一步也不敢离开。时值数九寒天,外边北风凛冽,我俯身看着巳奄奄一息的母亲,脑海里不断翻起一幕幕母亲过往的艰辛与磨难,内心百感交集,悲痛不巳。半夜,我与我哥哥来到屋外,强压悲痛,蹲下身在黑暗中一起低声商议着母亲去世后灵堂挽联。我们一起回忆了母亲一生,母亲把她自已毕生都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她的三个弟妹及我们兄妹三人。挽联写道;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夫早逝 抚儿女 勤俭克己 独撑一家生计 慈母情深难舍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父母故 育弟妹 流离颠沛 历经战乱磨难 姐姐恩重留后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母亲临终前,回光返照,突然清醒,继而眼里淌出长长的两行泪水,她望着我们,流露出浓浓的不舍。之后不久,母亲渐渐停止了呼吸。眼见母亲离我而去,我抑制不住内心的巨大悲痛,抱着母亲尚有余温的身体,不禁放声痛哭。在为母亲擦身穿衣时,我竟然发现母亲左腿因股骨颈骨折难以动弹的左足后跟,因长时间受床褥挤压与床单摩擦,透过一层半透明的薄膜,足后跟的白骨几乎就活生生地裸露在外。我内心猛地巨烈抽搐,心如刀绞。在病危的那一月中,母亲是清醒的,有感觉的,但她也要忍着剧痛不告与我们。我为母亲坚强无比的意志力、人所难以忍受的承受力和沉默无言的感召力所震撼,迅而陷入了无尽的哀伤,眼泪止不住地再次奔涌而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兄妹三人中,我与母亲相伴时间最长。从小到长大成人——除三年下乡——直至她离开这个世界,我几乎都与母亲在一起。尤其我哥哥姐姐在外地工作时,仅我与母亲单独相处的那段是非颠倒,混乱不堪的时日里,来自街道各方面对母亲种种非难时有发生,为避免母亲受到意想不到的冲击,我常常手持一根青杠木棒,立在家门口,如怒目金刚,外边那些试图想冲进我家的暴徒见此,一个也不敢轻举妄动,最后如鸟兽散。我一直坚守在母亲身边,寸步不离。我们母子二人相依为命,就这样一起熬过了那段刻骨铭心,炼狱般的动荡年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那段时间,我因一篇大字报与主流意见不和,遭到学校的跟踪、监视,直到被非法隔离。这从天而降、完全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打击,令年轻单纯的我感到深深的困惑与不解,继而陷入了难以自拔的巨大的痛苦与悲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一直与我在一起生活的母亲,她知道了我在学校所发生的一切,但她贯以如常的镇定,从不打扰我,只是静静地做她的事,至多有时坐在不远处,静静地打量着我。无论我想,我写,我烦躁,我不语,都是这样。母亲颤颤巍巍,巳是滿头银发,虽一天比一天老去,却一天比一天慈祥,充滿着温情,有时还能感到她昏浊的双眼中还闪烁着睿智的光。我总感到她不一定能懂我,但我与母亲的心却总是相通的。我在任何时候握住她的双手,她都柔软地配合着我,此时一种母爱的温暖就慢慢地浸润到我全身。在我那些纷繁无绪,象珠网般复杂的思绪中,在我一生中最艰难的时候,母亲的温謦、慈祥与特有的安宁,无疑的都使我镇定和信心满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直到后来,因不堪在校受辱,在一个寒冷的冬夜,趁着夜色,我告别了母亲,离开了家,开始了流亡。临别那天,走到街上,几次回头,在昏暗的街灯下,透过朦胧的寒雾,我仍能看见母亲那瘦弱矮小的身影。深夜,眼前一片黑沉沉的田野,冬雾弥漫。我坐在谷草堆上,望着远处农舍不时闪烁着的灯光,想起了我孤苦无依的老母,眼淚不禁夺眶而出。因我的鲁莽与无知,惹来这惊天大禍,母亲没有一丝责备,一丝怪怨,有的全是关怀,全是抚慰,全是温暖,全是一片深深的母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如今,这个世上最疼爱我的那个人,也是我最爱的人终于离我而去了!母亲最终也结束了她苦难的一生。我从此也成了再没有母亲,也再无归途的孤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 再见了,平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 再见了,我母亲的故乡!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请接受我最后一次跪拜,请接受一个儿子思念母亲的那颗破碎的心!</b></p> ♥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思念何所有,</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遥祭一枝春。</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母子两相望,</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青梅最断魂!</b></p> 回忆记录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母亲于1996年去世,享年84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母亲去世后的年月里,一直想写一篇悼文,却一直未能如愿。二十几年来,对母亲的思念一直荣绕于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那些时日中,在有月光的夜晚,望着窗外,我愿关了灯,在黑暗中独自孤身枯坐,四周静寂无声……。就在这些沉默中,母亲生前的音容笑貌一次次地浮现在眼前,思绪万千。有时感到要写点什么了,千言万语涌上心头,又不知从何写起;有时清楚了,可待到动笔时竞又怔忡无语,感到笔和语言都是笨拙的,无力的,甚至多余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最近,在手机上看到介绍平遥的帖文,迅然触发二十几年心中的沉郁,回忆起母亲当年与我谈起思念平遥的情景,点点滴滴,锥心蚀骨,悲痛不巳!即刻以此落笔,一发不可收抑。几个小时,哀思绵绵不断,达成这5000余字长文,终了我心中一生对母亲的亏欠,也平抑了一直困在心中的伤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母亲的一生,有情怀,有担当,吃苦而不诉苦,感人至深,镌永难忘!后辈当怀念,当敬仰,当垂范!母亲永远活在我们心中!</b></p> 母爱高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