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名校之下寸草不生<br>这几天关于北京暗访教育“掐尖招生”的视频在网上热传,引起了各方面的不满。其实教育“掐尖”由来已久,人们见怪不怪。但为何近年来人们却开始反对这种现象。可能原因有以下几方面。<br>第一、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成为那个被掐的尖子,家长会发很大的代价进行各种补习。这会耗费家长很大的财力物力,现在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钱越来越不好挣。你不补习你身边邻居在补习,造成心理不平衡。主要是各种校外补习机构天天贩卖焦虑,各种营销手段弄得家长很焦虑。然后家长会把自己的焦虑传导给孩子。搞得孩子压力很大,有的出现精神问题,这几年时不时听到中小学生跳楼、跳河自杀事件。还有大量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现象愈发严重,有些家长开始反思,辛辛苦苦让孩子上大学的意义何在?家长也心力交瘁,出现厌倦情绪。<br>第二、大家注意一下叶子比较大的植物,上面的页子开裂,让阳光雨露透过自己照到下面的叶子上。能够让下面的叶子茁壮成长。这就是植物的智慧,通过这种方式实现生态建设。可是我们所谓的名校,其核心竞争力基本上建立在生源上。教学相长,如果好的生源被各种名校从生源所在地选走。长久看是对当地教育生态的掠夺和破坏。严重影响教师的职业心理。老师们认为好的学生都被名校选走了,留给自己的是差生,自己的教育对象都是差生。在工作中方法不多,借口却很多。“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是老师的普遍理想。当老师对学生标签化之后,自我的教育热情无形中会受遏制。<br>第三、选拔尖子生到名校集中教育的优缺点:优点是各地优秀的学生聚在一起相互学习,激发出更强的学习动力。缺点是这种学习动力主要是刷题得高分的动力。对创造力会形成比较大的伤害,因为创造力需要在比较放松的情况下成长。同时名校会对周边产生虹吸效应,调查研究发现名校周边的学校教育质量不但没有提高反而在不断下降。名校周边有很多补习学校,家庭的教育支出普遍较高。另外把优秀的学生聚集起来容易形成非科学教育行为,对教师来说因为教学压力大,动作容易变形。更多表现出来的是用延长学习时间来提高学习效果。衡水中学的教育模式就是典型的案例。这种过度透支会严重妨碍后续学习,不可持续。因为绝大多数学生都学习好,大家都具有某种优越感,生态单一,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最好的教育就是年轻人在一起相互影响。</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