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2023年1月, 历时3年的筹备,全新的中国侨都华侨华人博物馆在人们的翘首以盼下终于开展了! “侨博馆”位于广东省江门市五邑华侨广场内,由五邑华侨广场原展览中心改建而成,建筑面积约1.7万平方米,固定陈列面积约5110平方米,固定陈列为“根在侨乡”江门华侨华人历史展。参观展线约1200米,展出展品约1200件(套);展览主题由“序厅”、“远赴重洋”、“拼搏海外”、“融通中外”、“推翻帝制”、“铸就丰碑”、“追求光明”、“中华儿女大团结”、“结束厅”等九个部分组成。</b></p> <b> 走进展厅,笔者便被大堂的磅礴之气深深吸引。迎面可见的是一面巨大的石墙,中间内嵌的江门市地图就像一个窗口——华侨从江门这个窗口走向世界,世界也通过江门了解中国。遒劲有力的“根在侨乡”四个大字嵌于其上。细看不难发现,“乡愿”“故乡”等包含“乡”的词语立于石墙中间,寓意“根”“华侨”“侨胞”等涉及“华”和“侨”的词汇分于两侧,代表“侨”。侨在海外,而根落在这里,寓意着江门华侨华人在中国乃至世界取得的杰出成就。</b> <b> 一座博物馆,唤醒一座城市的记忆。侨博馆收藏着数万件海内外华侨华人实物和史料,置身其中,仿佛在翻阅一部历史书。</b> <b>“远赴重洋”</b> <p class="ql-block"><b> 纵观江门市五邑华人移居海外的根源,绝大部分是为了生存下去而迫不得已背井离乡的选择。</b></p> <b>“拼搏海外”</b><div><b> 该部分展览展示了华侨在东南亚、美洲、大洋洲等地,发扬中国人的勤劳、勇敢、奉献精神,开发矿产、修筑铁路、发展农业,为世界建设、美洲铁路修建、西方工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br></b></div> <b>唐纳峰隧道雕</b> <b> 在1865年到1869年间,有至少一万两千名华工来到美国,参与首条跨越美国大陆的铁路建设,占中部太平洋铁路公司的劳工总数的80%多,是当年美国铁路建设西线的主力。他们在危险的条件下忍受歧视、不公平的薪资与不公平的待遇,辛勤劳作,曾创下单一工作日铺设十英里铁轨的历史纪录,完成了众多重要的铁路施工项目。其中,为修建内华达州山脉地区的铁路,有将近1200名华工在工伤、雪崩和爆炸中献出了他们的生命。</b> <b>淘金劳作雕</b><div><b> 一架梯子横置于头顶,光膀子挑扁担的工人行走其上,完美再现了华工“海外拼搏”之景。<br></b></div> <b> 尽管中国人多半不事招摇,只是默默地淘金、修铁路或做小生意,但他们对于当地人来说,毕竟是他乡异客,有着不同于他们的肤色和文明出身。</b> <p class="ql-block"><b>“融通中外”</b></p><p class="ql-block"><b> 南海一号雕塑(“南海一号”是南宋初期一艘在海上丝绸之路向外运送瓷器时失事沉没的木质古沉船,从泉州港驶出,沉没地点位于中国广东省(台山市海域),1987年在阳江海域发现,是国内发现的第一个沉船遗址,距今800多年。)</b></p> <b> 来到一路两岔口,左转是海外唐人街,右转即中国侨乡街,两者平行放置,展示出华侨“在海外建家乡,在家乡建世界”的理念。</b> <b>饭菜雕</b> <b>救火水柜雕</b> <b>“推翻帝制”</b><div><b> 为了推翻帝制,大批以冯如、司徒美堂、黄三德等为代表的爱国华侨华人或慷慨捐赠,或回国参加武装起义,坚定支持中华民族革命事业。<br></b></div> <b>“铸就丰碑”</b> <b>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战场、欧洲战场、东南亚战场都有侨胞身影,他们担当大义,浴血奋战,自始至终参与反法西斯战争,有着强烈的民族责任感</b>。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侨博馆”对江门籍旅居海外世界五大洲107个国家和地区的四百万的华侨华人史迹进行了波澜壮阔的展示,反映了五邑华侨华人艰难而辉煌的创业史和丰富深厚的五邑华侨文化。</b></p><p class="ql-block"><br></p> <b> 博物馆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顺着游览的足迹,最后一幅小鸟天堂浮雕以及“百鸟归巢 落叶归根”一行大字赫然跃入眼帘,突出一个“根”字,巧妙地呼应了展厅序幕的“根在侨乡”。</b><div><b> “侨博馆”收藏的华侨文物数量、内容价值位居全国同类博物馆前列。相比原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旧馆,“侨博馆”新馆更新了大部分文物,同时融入了许多互动性内容,值得看官前往参观。</b></div>